登陆注册
7145600000017

第17章 理性、文化与宗教(4)

一、它是独立创造积久形成之文化。二、各地文化均有多少差异,然未若中国自具特征(如文字之特殊,如法学上所谓法系之特殊,如是种种,有许多特征)与其他文化距离之大者(自具特征,独成系统堪与中国比肩者,唯西洋文化、印度文化,故世称文化三大系)。三、从已往历史征之,其同化他人之力量为最伟大,几乎未见其比(故能吸收若干邻邦、外族,而融成后来广大之中国)。四、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先若后之古代文化,如埃及、巴比伦、印度、波斯、希腊等等,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国始终以其自创文化绵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寿命称最久。

五、非唯时间上最久,抑空间上亦最大。由中国文化形成之一大单位(社会),占世界人类之极大数字,亦为其他文化单位所不及。

六、又可诧者,在此绵长之寿命中间(特别是后两干多年),此文化自身乃殊少变动与改进,似显示其内部具有极高度之稳妥调和性,亦为其他文化所没有者。

七、其文化放射于四周之影响,最远且大。北至于西伯利亚,南迄于南洋群岛,东及朝鲜、日本,西达葱岭以西,都在其势力范围。其有些直是多半依中国文化为生活,如安南、如朝鲜、如过去之日本,以至暹逻、缅甸等等。又如学者研究所得:欧洲十四、十五、十六世纪之文艺复兴,实以中国若干物质发明(特别是造纸和印刷术等)之传习为其物质基础;欧洲十七、十八世纪之启蒙时代,实以中国学术思想、社会政治之传说为其精神来源。然则远若西欧,所受影响,犹如此其巨大也。

如果我们取有史以来世界上每一个文化民族的成绩,比较检讨一下,便可知道中国民族所成就的,真乃自古人类唯一奇迹。它之相形见绌,只是最近一百余年的事而已。

三、文化大转变时代

今天我们正处于社会大改造、文化大转变之时代。这不仅为中国而言,抑整个世界都是如此。

距今四百年前,西洋人开始向世界作探险远征。距今二百年到距今一百年(1750-1850)前,西洋文化有突飞之大进步。其进步足可比拟人类由石器时代而进于铜器时代,或由铜器时代而进于铁器时代。然而此一百年间之中国人,或亚洲、非洲任何一地之人,却沿袭其祖先之生活,安然未变。西洋人以其进步所得之交通工具(轮船、火车)更助成其远征,而向世界各洲土侵略殖民。特别是产业革命后,新工业之兴起,已完全变动了世界自然力之均衡(balanceofphysicalpowerintheworld)。因此,西洋人及西洋文化在距今一百年到距今三四十年前,就宰割支配了整个世界。世界上各洲土各民族,即不被它宰割统治,至少在文化上亦输诚屈服了。

这是世界的一大变局!从来居于优胜地位之中国文化,至此亦感受莫大威胁,而最后同样地完全屈服。中国人失其文化上之自信,近百年来整个民族生活和文化都在不自主地随人变化,固不仅过去我们的外交政治恒处于被动而已。这又是中国的一大变局!这是无奈何的。因为固有文化适应不了新环境,非变不可。我们今日说"建国",并非原来无国而要建一个国;乃正是说原来文化依靠不得,必要建设一新中国文化(从生产技术到社会风教、国家政治)。

奇妙的,是引发中国社会改造,促动中国文化转变,支配近百年整个世界之西洋,亦临到了改造与转变。上一次之世界大战,已发其端(指苏联)而植其根。这一次世界大战完了之时,说不定就可以展开形势而收其果,使世界整个改观。凡有心人都关切到这一问题;凡有眼光的人,亦无不看到这一点了。

四、认识中国文化之必要

既知建国为建设新中国文化,则在进行此建设工作时,必须认识旧中国文化为其前提。

从讲洋务,讲变法维新以来,过去六七十年,我们已不断采取西洋之长,建设我们的新文化。但其失败,是惨重的。每次总收不到预期的正面效果,反而社会内部一年一年益贫益乱,国势亦益弱,国际地位亦益降。此其故,一面是在不了解西洋文化本末系统,枝枝节节而为之;一面则更在不明白自己。不明白自己,所以取舍之间莫得其宜。不明白自己,所以莫得入手之方,与如何把握自己前途。

我们过去数十年间,没有像敌人日本那样很快地追踪西洋,成为一"近代国家"(modemstate)。这在今日看去,毋宁说是一件幸事。我们可以免于文化转变了,又要转变。我们可以得到今天这机会,认识西洋文化的本末和它的得失。--西洋文化(特指近代而言)是必须经过近四五十年种种征验和反省,才得洞然于其本末得失的。

在了解西洋一面,是比从前进步了。但在明白自己一面,是否亦有进境呢?似乎进步之机已启。这是因为抗战使我们恢复了一点民族自信力,不同以前那样慌张失措,卑屈过当。借此机会可能逐渐认识自己。此刻需要的,便是赶紧作认识自己的工夫。

只有在清楚认识了近代西洋文化和西洋人,又清楚认识了从前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之后,方才恍然近百年彼此相遇所发生的事情,所引起中国内部的变化,一一都不是偶然的。而其演到今日局面,乃是势所必至。所有我们当前遭遇之内外种种困难问题,并不奇怪,而解决之道亦就了如指掌了。

凡事做起来并不难,而难于明白其中窍要。果然"胸中了了",何难之有。若徒有急功之心,而昧于症结所在,不独无功,反且误事。建国工作正复如是。

五、如何进行研究

研究中国文化,最好照下列步骤进行:一、首先要从文化比较上,见出来中国文化的几个问题。所谓问题,大要是一特异可怪之点,及由此而发生之影响。例如从文化比较上,见出中国缺乏宗教,为一极可怪之事;且由此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如何如何。又如中国文化开发甚早,绵延至今。乃当初比较最先进者,今日比较则最落后;实为一极可怪之事。此中包含若干物质上之发明,而到底不产生自然科学之问题;亦包含极明确之民主思想(如孟子等),而到底不产生民主政治之问题。

二、如是比较而发见之问题,可能甚多。大约举出十个问题不难,乃至列举一百个问题亦可能。但慢慢自然见出问题与问题之间相关连,便晓得我们若要举出几大端,就可包容一切零碎问题。虽然不必太多,亦不可太少,折衷确定八个或十个问题为适当。

三、将此八大问题或十大问题排定之后,可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为研究入手处,而试求其解答。

四、假定得到比较满意之解答,再试以此所得者用以解答第二个问题。假使亦能解得通,再用以解答第三个问题。假若解不通,当然另求新答案,或修改旧答案。五、最后你能恍然十大问题都可以用一个答案来说明它。那末,你对于全部中国文化便豁然贯通了。你对于中国文化之所以为中国文化(它不向于任何文化之处),其根本特征所在,便把握着了。我的研究,就是这样进行。我最近在写《中国文化要义》一书,其内容就是这样。

六、怎样建设新中国文化

怎样建设新文化,最好等待完全弄明白旧文化之后再谈。无奈此事早从五十年前变法维新就开始了。而且至今没有中止,谁亦无法使它暂为中止,容我们研究打算之后再说。

此五十年来文化建设上,中国人所持态度不一,有如: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全盘西方化;三、建设中国本位文化;四、……

我的态度在二十余年前曾提出"对西洋要全盘接受而根本改造"之说。这见于所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之结论中。但国人不留意,或以我为主张"中国本位文化"论者。今我无意申明旧话,只辩明"中国本位文化"是用不着说的。

记得前十几年,英国学者罗素于其讲学中国而返欧之后,曾著有《中国之问题》一小册。其中有类似"中国本位文化论"之主张。他说,无论为中国人打算,为世界人类打算,都应当宝爱中国文化而莫要损坏它。不过今日中国已陷于问题中而亟待解决;为了解决中国问题,它的政治、经济都必须改造。在改造时,都要顾及中国文化才好。不问用何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只要能达到中国文化长存于世界之目的,罗素他都赞成。他这番意思真是可敬可感。恐怕中国人真正抱着这种心肠者,还不多有。然在当时,我就指出罗素此种顾虑是多余的,不必要的。

罗素认为可宝爱的中国文化,是指中国之一种人生观或某种精神、某些优点而言。其所用"文化"一词,是狭义的,与政治经济相关系而不包政治经济在其内。所以他将中国问题区别为文化、政治、经济三面(见他原书)。为说话方便,分为三面说是可以的。但事实上却只是一个问题,而不可分割得开。在解决时,亦是一面得通,其他两面皆通;若不通时,则一切皆不通。在问题解决上(即中国的出路上),必含有文化新成分固无可疑;但同时还离不开旧文化,亦无疑问。因为所解决者,固属眼前事实问题,然此事实却正是从很远历史演下来到眼前的。眼前事实,不论大事小事,无在不寓有过去文化上优点、劣点、长处、短处在内。你救不了他的短处,固然得不到解决;你不顺取他的长处,则亦无从而解决起。办法是要从事实中寻出的;出路是要受历史背景决定的。凡相信中国文化有其优长处的人(如罗素),都不必怕在中国问题解决上将会忽略遗漏他原来优长之处的。--这是不可能的事。

在我探讨中国问题时,只见眼前经济、政治两大难关,初未尝于此外留心到什么文化问题。只在求经济、政治问题解决时,乃发见固有文化长短得失,而与罗素一样地宝爱中国文化。然此时仍继续研索这些事实问题(经济、政治)之出路何在;但求事情作得通,其他一切不计。我完全不先悬一"中国本位"的标准,或莫损及固有文化的限定。设若先悬有一标准或限定,而又是这样抽象虚缈不好捉摸的标准限定,那么一切探讨研索将成窒碍,中国实际问题怕倒不得解决了。

质言之,"中国本位"是将来自然到达之结果,用不着此时预存成见。--这是我的态度。

如何创造中国的新学术

诸位先生,诸位同学:张院长刚才介绍的话,很不敢当。我实在是没有学问。我常常想我自己没有什么长处,如果要说的时候,只是觉得我还是一个活人,我有知觉,痛痒。因为有知觉,痛痒,所以常常感到许多问题。我对于这许多问题都能够用心思,有些意见,有些认识而已。我觉得如果一个活人,生在中国此时的社会里,由他的知觉痛痒,一定要感到许多问题,处处有希望改造的要求。我又想如果大家都真有知觉痛痒,大家能够有感触,都不放松这个感触,都用些心思去研究所感触的问题,也许中国的一些问题会有解决的一天,不然的话,不感觉痛痒,不求解决这许多的问题,那么,恐怕这许多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的一天。

我今天到这个高等学术机关来,自然有所感触;这个感触,其实不是今天才有的。我的感触是什么?就是感触中国的学术缺乏,中国的学术尚待创造,感觉到大学教育与我们实际社会太不相关了。尤其是我们作乡村工作的,于此感触更多。现在我想先粗略的说说我们的工作,使大家明白我们为什么有这种感触。

我的工作,就是大家知道的乡村建设工作。如果我们不拿乡村工作说得很高,不十分往深处去想,很平淡的去说,那么,我们的乡村工作,就是要从中国社会最不进步的地方--内地乡村--来求社会的进步,想法子来推进这个社会。我们能够从内地乡村来作推进社会的工夫,来求这个社会的进步,则可以得到中国大社会的平均发展,普遍的进步。从粗浅平淡处来说,我们的乡村建设,就是如此。于此就可以明白,所谓乡村建设,内容包含方面很多。总而言之,乡村民生上的许多问题,文化上的许多问题,我们都要想法予来解决,想法子把乡村的生活改善,乡村的文化增进。乡村进步了,而后都市才可以发达,这是我们的用意。至于推进社会的工夫,则是要我们每个教育者启发农民的自觉,指导去如何如何,所以乡村工作也就是社会教育、民众教育这一类的工作。不过现在我们所作的,也许不仅是教育,因为把地方自治,地方行政,都包括进去了。

乡村工作的实际问题很多,都待我们去想办法,比如较为粗浅一点而是当前必须先解决的问题,就是治安问题。治安问题能有法子解决,其他问题才可以随着作工夫。这个问题必须要从农民自己保卫上作工夫。现在山东邹平全县,除了六十名雇用警察外,整个乡村的治安,都是农民自己。农民能够自卫,就不需要雇用似的许多军队了。诸如此类的乡村实际问题,一天一天的都要能够把它解决才好。这些问题是非常之多,而又牵连得非常之广的,比如地方行政也是自然要牵连到的。二十二年中央提倡各省办县政建设实验区,由内政部提出,经政治会议批准后公布出来,我们更得到一种机会,许多的问题都可以放在实验区来研究、实验。比如县行政组织制度应当怎样?户籍行政应当怎样办理?财政经费以至于卫生教育道路各项怎样做法?自这种办法公布后,都有机会研究试验。我们研究实验的范围,除了行政的问题外,还有地方自治问题。中国地方自治问题,在清末即已提倡,关于人员的培养和各种组织都已实行。如县议会,省议会,都成立过,但实在没有作好,没有哪一个地方自治是成功了的,所以这个问题也是需要研究,需要实验的。恐怕这个事情不单是草一个章程,下一个命令就可以成功的。在我们的工作里,从乡村自治到一县自治的完成,都是我们要作的工作。而我们最注意的,还是社会的改进问题。地方自治,地方行政,都可以包括在这里面。大约我们所干的事情,就是这样。当我们作这种事情的时候,痛感中国的学术缺乏,痛感大学与社会没有关系。我们在乡村工作,非常痛苦,非常缺乏学术的指导。我们请教各项专家,可是难得人来指导,没有人来指导!我们现在先来讲明学术缺乏这个话。

同类推荐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

    本书精选了泰戈尔、卢梭的关于人生哲理的论述:有“人生的意义”、“追求幸福”、“生命的完美”、“文明的衍生”、“生存的孤独”、“万物的根源”等。
  • 大学论·意志升华论

    大学论·意志升华论

    当一个生命主体降生在大地上,不论是什么样的一个生命,他都有他的角色与任务,而这样的任务是在生命主体不断成长过程中形成并使其为之奋斗的,退一步说,生命本身的存在其实就是最根本的、最初级的价值目标。如果人一旦连这一价值目标也不去认可,那么这样的生命只能谓之为行尸走肉,也就不会再有更多的生命主体的需求与欲望以及价值实现与满足。意志就是脊梁完成这个任务和目标的根本。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厚黑学

    厚黑学

    作为闻名于世的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美国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哈佛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关键不在于它传授给学子们多少知识和智慧,而在于它教授给人非凡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和方式是能锻炼出来的。《哈佛学生最爱玩的逻辑思维游戏(精选版)》精选了哈佛学生历年来最热衷的逻辑思维游戏,这些题目不仅设置巧妙,提供了快速拓宽思维广度、挖掘逻辑潜能的方法,而且绝对好玩,让你越玩越有趣!越玩越入迷!越玩越聪明!
热门推荐
  • 借双翅膀飞上天

    借双翅膀飞上天

    本书是写农村留守儿童的故事的,他们冲满了神奇的幻想,在无限遐想的天空中,具有博爱和善良,他们对待其他动物无限好奇,小刚把一只大鸟引到了哼唬洞,并和哼唬鸟处成了朋友,从中学会了飞行的神奇本领。小刚带领动物们和一些坏人进行了坚决的斗智斗勇,最后用各种办法,配合公安机关将隐藏在大山深处中的贩毒制毒集团,最终抓获的故事。小刚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自己在家,有时去爷爷家住,有时候自己在家一个人住。小说采用了奇幻的手法,借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来展示农村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美好的向往的。小说是想象和现实的交合体,给孩子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丰富离开父母的孤寂生活。
  • 我的恶魔哥哥

    我的恶魔哥哥

    他是她的恶魔哥哥,她是他的“妹妹”,但她从不叫他哥哥,她认为他是命运中的恶魔。他也从不承认她是他的妹妹,因为他觉得她是坠落凡间的天使。当恶魔遇上天使。童话才刚刚开始。浪漫妙漫,活泼明朗,青春活力呼之欲出,纯净美好的情愫弥漫于字里行间。
  • 王俊凯的神经女友

    王俊凯的神经女友

    这是根据本人自己幻想和王俊凯的爱恋,也是处女作!大家一定要多多支持!谢谢!
  • 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

    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出征日志

    出征日志

    书作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负责人吴川生以亲历者的视角,生动描述了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天的情景,真实记录了首飞方案和首飞航天员确定的过程,详尽介绍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和他的战友们以及在他们身后用智慧和心血铺就飞天之路的航天人,为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所做出的贡献。
  • 倾全天下

    倾全天下

    她的母亲是当朝皇帝的嫡亲妹妹——媛华长公主,父亲是当今皇朝位高权重的宰相。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她却落得父母惨被杀害家破人亡的下场。他却总是在最为难的时候出现帮助她。帮她复仇,帮她手刃敌人。本以为复仇之后自己能够全身而退,现在却陷入皇位之争。爱情,友情以及权利的选择。待她为摄政公主,位高权重之时。她选择大义大爱,舍弃了唯一在背后默默守护之人。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缘尽,知多少……
  • 傲视苍冥

    傲视苍冥

    苍冥大陆,强者林立,天才辈出,他一个小小门派弟子,却以傲然之资,凌驾于天才之上,游离于强者之间,回首望去,以傲决于苍冥之巅
  • 超级神兵

    超级神兵

    喜爱枪械、极限运动的丁玄承,也是有名的黑客之一。在一次侵入美国国防部系统中,无意间发现了一套神秘的军用游戏软件,凭借这套逆天的软件,将其推向了枪械之王的顶峰。
  • 星辰诀

    星辰诀

    混沌无光大陆,烽火连天,征战不休!小小年纪背负家仇国恨,闯荡大陆!又将如何用其稚嫩双肩,托起一切?又将演绎何种人生!?又将有何种不平凡的经历?无光大陆见证着少年之崛起!!!
  • 斩邪封魔录

    斩邪封魔录

    上古时期,深渊魔族入侵,神族力战惨胜,然而时光如梭,深渊魔族依然窥视着这片土地,他们蠢蠢欲动着!已经秘密地培养出了恐怖的势力!两个普通人,一条丛林蟒蛇,他们因为际遇相识,为了家园走上了征战深渊的道路。在上古神尊的领导下,他们必定可以踏平深渊恶魔,即使血撒战场着在所不惜。所以他们是英雄,他们被尊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