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4400000021

第21章 心——称王只为权力不为虚名(1)

在诸多的人生目标中,名和利是两大主题。虽然有人说追逐名利者俗不可耐,只因名利为浮云。但是在干事业的人眼中,名利双收仍旧是不变的主追求。有理想的人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并不过于计较名利,但是在成就之后反而迫切的需要。这是因为,功成名就被狭义地理解了,其实,掌握自身命运的权力高于一切虚名。

1.文武兼用,王霸两专

一直强硬的人会引发埋怨,一直软弱的人会失去大好时机和人际支持。只有恩威并施,文武兼修的领导者才能离成功更近。

王道贵文,以德治天下,霸道尚武,以力取天下,前者取柔,所以积弱易亡,后者取刚,所以积怨速亡,各有所偏。综观中国古代,有尚文、有尚武,也有文武杂用、王霸两道兼施。

综观历代天下英雄豪杰,凡奉行王道霸术者,大致有如下特点:尽为有所作为的人物;尽为智能人物;能利用时世,又能造就时世;能守能变,能屈能伸;有大勇,有确定的人生目标与志向;知人善任,爱惜人才。

这是行王道霸术的人们的共性,这共性曹操当然具有,但仅有这些那曹操就不是曹操了,他还有他的特点,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的是皇帝牌;放纵情性,不拘小节;敢冒险,常死里逃生、乱中取胜;认定有道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些特点,既是曹操用霸术而兼用王道的主要表现,也是曹操枭雄人生的突出特点。戎马一生,手握重权,又处乱世,因之王霸之道对曹操来讲太重要了。纵观曹操的一生,其实就是王霸两道共用的一生。只不过三国时代特殊的历史背景,曹操对霸道似乎更钟情一些。

作为三国时期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操虽然也下达过几道推行王道的政令,如《修学令》、《抑兼并令》、《礼让令》、《清时令》、《整齐风俗令》

等,但这些王道愿望与举措,与紧张的三国争战,与丝毫松懈不得的朝廷内部的争权夺利相比,毕竟让曹操想得到却常顾不上,所以对其一生事业似不重要。也由于此故,在定都许都以后,尤其在赤壁之战惨败后,曹操在内政上更多的是用霸术巩固自己在北方的霸主地位。当然,于曹操这也就是巩固根本,要真正巩固根本,他还须把关中的事情办好。

夺取关中,就是对曹操王霸两道并用的极好印证。当曹操一个个扫荡了北方的对手后,如吕布、袁绍、乌桓、黄巾义军等,他的战略目标就是向南争天下,也就是征服东吴与西蜀。但赤壁一战,曹操认识到南征不易,并且即便南征,关中马超、韩遂等始终是后患。其实,曹操对关中一直颇为用心,甚至对关中诸将一直比对刘表、孙权还认真。因为在建安初年,刘表忙于征服南边的战争,孙权年幼刚登位,还来不及有什么大举动;再者刘表即便想对曹操怎么样也是犹犹豫豫,做不出什么举动。关中诸将不同,他们有兵有将,虽无大志向,但拥兵自重也无忧患,于是也就便于行动。只要他们想坏曹操的事,挥师东进,那曹操就麻烦了。所以曹操在攻吕布、战袁绍、征袁术的同时,总要把关中的事情安排得叫自己放心了,才大军起程。也就是赤壁之战以前对关中诸将大体采取的是安抚、笼络的策略,这与曹操用钟繇督率关中诸军,用人得当大有关系,当然更得益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

但尽管如此,马超、韩遂是口服心不服,这一点曹操心中有数。所以赤壁之战后,夺取关中,就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后一战,也是南征无后顾之忧的必要条件。

王霸两手并用,也就是有理、有利、有节。因为马腾、马超、韩遂等都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并且在建安十三年马腾携家人到朝廷任职,仅留马超在关中督率军马,韩遂在第二年也把儿子送到邺城。如此对他们用兵,以中央而攻地方,实乃豺虎之行,这是说不过去的。第二是要拆散马、韩联盟。在关中诸将中,马超、韩遂实力最大,而马腾与韩遂是把兄弟,虽有前嫌,但后来和好,私谊甚深,且为生存,共同对敌,团结得就更紧了。所以务必分化他们,以便各个击破。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曹操实施的办法是:拉拢韩遂,孤立马超。曹操给韩遂写了封信,讨好韩遂说:“将军从前反叛朝廷,那是有人逼迫您,您没办法才这样做,这一点我明白。现在国家如此,希望您早来朝廷,我们共同匡扶汉室。”曹操真实目的是想把韩遂弄到朝中控制起来,就像对待已在京中的马腾。对曹操的邀请和诱惑,韩遂很矛盾,结果就是上面说的,把儿子送到邺城,实际做了曹操的人质。无故进攻人家,还要师出有名,曹操煞费苦心也没一个好办法。就在这时,钟繇给曹操出了个主意,请兵三干,以讨伐汉中张鲁为名进入关中。曹操立即从钟繇的提议中看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立即请荀或征求卫觊的意见。卫觊说出一番道理:关中诸将,本无大志,封官得爵,已经心安。如果大军进军关中,说是征讨张鲁,而张鲁还远在汉中,关中诸将必然疑心丞相是征讨他们的,那局面就不好收拾了。曹操极不赞成卫觊的分析,因为这正是他需要的、期待出现的局面。

因为大军进入关中,无论马超等行动或不行动,对曹操都是有利的。马超等按兵不动,说明他们信服丞相的军事安排,关中无敌人,当然是好事;如果马超等举兵反叛,正好出师平叛,夺取关中,使整个中国北方完成一统,日后南征便无后顾之忧。曹操此一策略可谓一箭双雕,又万无一失。

军备的、道义的、心理的,各方面准备好了,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便正式派钟繇率军西进,同时又令夏侯渊等将从河东郡率众出发,前去与钟繇会合。关中诸将很快得知钟繇大军西进关中的消息,马超积极活动,韩遂也不以在朝为人质的儿子为念,立即与马超联合,一时关中十路人马群起响应,十万大军日夜兼程开赴潼关,以抵御曹军西进关中。到七月份,曹操安排了邺下和朝中的事务,即亲赴潼关前线,很快取得渭南大捷。后来马超兵败,南投张鲁,最后归顺刘备。韩遂兵败逃回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后来被部将所杀。关中的事情就这样被曹操经营下来了。

曹操用霸术不忘王道,但从其性格特征来讲,曹操的霸道对应势力的膨胀还是起了关键作用的。曹操一向提倡尚武精神。他在《<鹗鸡赋>序》里写道:“鹗鸡猛气,其斗终无负,期于必死。令人以鹗为冠,像此也。”鹛鸡有勇猛的气概,争斗时从不败退,直到战死。“鹖冠”见于《坊记》:“赵武灵王制鹗冠以表武士。”因此,曹操让官兵们用鹖鸡的羽毛装饰头盔,以显出军人的威武。他规定,每年立秋以后要择日检阅兵马,“亲执金鼓以令进退”,督促全军认真操练,做到常备不懈,故曹家军武艺精熟,能攻善守,作风顽强,很有战斗力。

政权的本质是军队,无论是夺取政权还是巩固政权,都离不开军队。曹操苦心经营、奋斗终生的事业,是结束军阀割据,使天下由战乱分裂走向安宁统一的“霸王之业”。为了实现这个志向,他建立了“霸王之兵”,并始终牢固地控制着最高指挥权,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曹家军统帅。孙武说:“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曹操注:“霸王者,不结成天下诸侯之交权者也,绝天下之交,夺天下之权,以威德伸己之私。”即“霸王之兵”的作用为:按自己的意志消灭全部割据势力。

这就是曹家军的历史使命。

军队是曹操施展霸术的工具,其施展手段巩固军队,提高战斗力,尽管有许多不择手段的地方,却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我不愚人,人便愚我”,两相比较,曹操的做法就不足为怪了。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一个人能以天下为己任时,他就是天下,这个逻辑虽然有些霸道但也很直白,隐隐也透出王者霸气。而一个做大事的人需要的正是这种霸气!

2.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热爱权力的人也会看轻名位。只要实权在手,其余的可有可无了。

关于曹操集权又不做皇帝,大体反映了曹操用霸术并兼用王道的政治谋略,也反映了他既热衷于权力,而又看重实际。他敢作敢为,为此也使出了浑身解数。他的怨主、对头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也决定了他一旦抓到权柄,就会紧紧地攥到手里至死不放:一是为了保全自己,二是为了威震天下,三是为了功名富贵。

关于这一点,有两个与曹操同时代的人物可以比较,一是诸葛亮,二是袁术。

诸葛亮是道家人物,刘备三顾茅庐方出山。他奉行的是“功成名就身退”,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为着帮刘备的忙而出山的。因此,他个人不图权位,因而治军施政从来不做过头事,也就是所谓“诸葛一生唯谨慎”。曹操却截然相反,他所有缜密的心术、手段都是为了权力。这就是曹操的霸道。

袁术其人既无才又无德,只是仰仗四世三公的家门才割据一方。他只知道高才捷足可先登,但他忘了自己的能耐有多大,也忘了天下还有多少英雄好汉,尤其忘了他自己还是汉家臣子。因此,他狂妄到称帝自重,这就注定要失败。曹操却不同,他虽用霸术及王道,并且这两者都受到人们的指责,他本人甚至被斥为“汉贼”,但从他的一系列作为看,他始终明白自己是汉家臣子。不仅如此,作为一代枭雄,无论多么急功近利,他心头总有一团解不开的忠臣情结。正因如此,他始终力图在汉家门庭里扮演一个忠臣的角色,从头到尾都期望在天下人面前树立起一个治乱有成的良臣形象。因此,当他做了魏王后,有人劝他取代汉献帝,他却坦率地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曹操集权而又不想当皇帝,反映了他的明智与清醒。在这一点上曹操是没有矛盾的,有的只是行为逻辑上的悖论。本来社会人生就充满了矛盾,而一个处于权力旋涡,利害旋涡的人就会遇到更多的矛盾,文化心理的、伦理道德的、权力地位的、名声道义的等等。在众多矛盾的交织点上,曹操的高明之处在于集权而不当皇帝,不做天下众矢之的,不冒天下之大不韪。

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功利主义者,他已经取得了太多的实利。他大权在握,生杀予夺,连皇帝都可以操纵;他加九锡,为魏公,拥有的太多,没有的只是一顶皇冠。曹操把功利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为了实实在在的功利,早些时候曹操就毅然和董卓决裂,以献身的精神首举讨董义旗。这是曹操生平极辉煌的篇章,充当了汉末第一英雄的角色,这当然是行王道。后来的事虽然难以预料,但在当时曹操肯定是大智、大勇、大忠。陈留举兵,曹操是行王道也是行霸道,结果如何难以预料,但至少有几种可能:成,为汉家扫平董卓,重整河山,做一桩于汉家天下功德无量的事,做一个大大的忠臣;不成,拥兵自重,与群雄争霸。这些考虑都是实实在在的。

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有雄才大略,但他绝不是沉于幻想的人。为了打败袁绍,他可以冒死亲率士卒去攻打乌巢,这样果决,置生死于不顾。为了稳拿既得的胜利,官渡之战后,他将袁军降卒七万人一举坑杀,这与当时的刘备、诸葛亮形成鲜明的对比。诸葛亮治蜀时,也曾多次捕获叛乱兵将,《但从来都是以王道教化之,以王德感化之,显示出更加恢弘的气度和把握局势的自信。在这一点上,曹操的王道霸术在许多时候具有急功近利的特点,并表现出他性格急躁、生}生奸诈和手段残酷。

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能诚心诚意地礼贤下士。比如他光着脚跑出来欢迎许攸,谦卑问计。如果没有许攸,曹操即便可以打败袁绍,那难度增加凡成几倍很难说定。也是在这里,他和袁绍形成鲜明的对比。许攸叫袁绍奇袭许都,当然是高明之见,袁绍不听,但还要做出足智多谋、成竹在胸的样子。袁绍讲面子,讲虚名,曹操讲实效,讲踏实去做,一败一成也就十分明显了。

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败在“慕虚名而处实祸”上。在曹操那个乱世,要想做一个真正立得住脚的霸主,必须要有全局眼光,不能因小失大。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谈自己生平行事与心迹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后伙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这些话的意思是,当时已有人指责曹操有异志,不仅刘备、周瑜指责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即便曹操统治的许都,也有许多人认定曹操有异志。因此,有人建议曹操把兵权交还给朝廷,辞去丞相职务,回到自己武平侯封国去养老享福。曹操的回答是:断乎不可!为何不可,大而言之是不能让国家再次陷入战乱;小而言之,是个人不能图虚名而招来实实在在的祸殃,所谓“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可谓曹操操纵王霸之术的传神之笔,集中起来就是一个“实”字。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临死前不仅已统一了北方,而且北方的统治也已经巩固,对内又成功地镇压了刘氏王室集团的反曹势力。曹操的身份也由丞相兼冀州牧,并加赐九锡(皇帝为表示对大臣的特别尊宠而赐予的九种器物,它往往成为禅让前的一个步骤),晋封为公。到建安二十一年,又被献帝晋封为魏王。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献帝命曹操设计只有天子才可以使用的旌旗,出入时像皇帝那样,左右严密警戒。六月,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十月,献帝命曹操像天子那样头戴悬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礼帽,乘坐特制的金根车,套六马,并设置五时副车。同时,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

就这样,曹操完成了夺取帝位和世袭权力的一切准备,在通向帝王的道路上,差不多已经走到了终点。曹操不仅已在实际上控制了朝廷的一切大权,而且使自己成为一个事实上的无冕之王。曹操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个皇帝的名号而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要轻易相信什么天命,与其相比相信自己更为重要一些。命运有时也会在现实变化面前低头。

3.上书自明本志,表忠心

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大局观念,在该隐藏自己真实意图的时候懂得修饰,在应该全力以赴的时候毫不含糊。

自己究竟有怎样实力,不是和对手面对面的时候才知道。心知肚明的前提下,过早将自己的底牌亮出去,或在不足以制胜的情况下出手,往往会在以后的交战中失败。羽翼未丰满时,更不可四处张扬。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急不躁,就是指君子待时而动,要善于保存自己的实力,不可轻举妄动,更不可因为一些小事而误了大事。

自献帝完全成为曹操操控的奴隶帝王,他一直十分在意别人说自己要造反。献帝定都许昌前后,侍中太史令王立曾多次对献帝说:“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替火德的是土德,承继汉位的是魏,能安天下的是曹姓,只要委任曹氏就行了。”曹操听说此事后,让人带话给王立,说:“知道你忠于朝廷,然而天道深远,希望你不要多说!”曹操其时羽翼未丰,对于这一类称说天命的言论,自然不能不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

同类推荐
  • 改变80后女生的30堂人生课

    改变80后女生的30堂人生课

    本书剖析了80后女生面临的众多问题,为80后女生安排了解决这些问题的30堂课,包括“告别天真,成为一名知性熟女”;“留住美丽,让时光驻留在25岁”;“女人可以不美丽,但不能不智慧”;“80后女生的好人缘”;“80后女生做人做事,恰到好处”等。
  • 人生就是取经路

    人生就是取经路

    《西游记》就是写给我们每个人看的书,唐僧克服困难、超越自身所赖的佛法、智慧,就是《西游记》对普通人世间生活的指导。《西游记》,是人生禅。降伏心魔,内心安宁,是每个人的目标。《西游记》通过佛家的修持方法和禅理,告诉你如何调和内心,获得把握命运的从容和淡定。
  • 气质与性格(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气质与性格(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性,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在人的个性当中处于核心地位。这首先是因为性格具有社会评价的意义,人们可以对某种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进行评判。
  • 幸福女人修炼术

    幸福女人修炼术

    女人追求的幸福,无非就是能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享受一份宁静的美丽,享受人生的另一番情趣,在人生的旅途中处处有美丽的风景,生活中时时有温馨的笑靥。做一个幸福的女人,并不是一件难事。本书着重讲述女人30岁左右的故事,通过故事与启迪,引领即将30岁和已经30岁的女性在幸福的道路上前进。事实上,幸福从未离开过,它存在在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的每个角落,存在在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了一种感觉,一种情怀。女人只有到了30岁,才真正褪去表面的粗糙和幼稚,成为一块价值不菲的美玉,举手投足间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心动,更多的是一种味道、一种风情、一种气质、一种修养。30岁的女人,经历了生活的洗礼,才更懂得幸福的含义。
  • 穷二代富二代

    穷二代富二代

    本书不仅展现了“穷二代”——钱图最初的辛酸生活、与“富二代”——任远的真挚友谊,更展现了钱图在任远的帮助下,不断改变,并最终跻身城市中产阶级的过程;不仅给予广大“穷二代”思想和行为上的参照和指导,也让大家对“富二代”在父辈的影响下所具有的卓越领导力、号召力,与生俱来的生意头脑、理财思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为广大的“年轻中产者”、“城市平民”树立一个可供参考的奋斗目标。
热门推荐
  • 封月剑

    封月剑

    尘霜袭面,北朔鼓袄,岁月双刀割眉角,任它迸血,我只笑傲。抬首却见,星空寂寥。狂风张翼冲云霄,正欲乘坐,凛身无处堪落脚,东南长叹,光阴玄妙。
  • 影杀天下

    影杀天下

    命运,只由自己主宰,神挡杀神,魔挡杀魔。一个少年,全族被灭,而那个人就是自己的亲哥哥。为了复仇,他走上了杀手之路,励志以其兄之头颅祭奠全族。可是,天下降乱,群雄并起,又将会有多少人将埋骨他乡,他能靠得只有自己那颗坚定不移的心。。。。新书正在准备,墨离谢谢大家支持,谢谢。。。
  • 浮生长歌

    浮生长歌

    唱哑了浮生长歌共一刹拢指相扣,耗尽了生之微末换一场抵死缠绵。你说缘起缘落,我叹尘世浮华。对她而言,他是阴谋阳谋还是情深意重都不过黄粱一梦。一副薄棺,三尺麻衣,凉碑一冢。中朝云水公主以身殉国,引天下人叹息。一年后,她在一场阴谋中再度醒来,却是改名换姓京城司项街里“浮生”茶馆一白衣姑娘。世事无常,他在上天的牵引中缓缓行来。重逢后,任时光匆匆过流去。浮生一镜,前世今生。那是一段风云的岁月,亦是一段十二世的千古奇缘。千年后,每当有人提及那段风月时,长河半世,不过一首浮生长歌尽。
  • 灵珠之千年逆袭

    灵珠之千年逆袭

    千年前的南海龙太子,因未知原因转世来到千年前的今天,是寻找死去转世的爱人,还是千年前的遗愿,来自千年后的逆袭,将演绎怎样的爱恨情仇?颠覆灵珠道蝶系经典爱情,看我千年逆袭
  • 重生之末世微光

    重生之末世微光

    末世来临世界被改变了,而对肖飞来说,这个充满绝望、恐怖、的世界再次降临了。
  • 翩翩爱上你之校草恋傻丫头

    翩翩爱上你之校草恋傻丫头

    天真可爱的小丫头夏韵夕,遇见神经病郁安痕,校草寒轩皓,接着又遇见暖男蓝沐风,杀杀杀,杀出来一个娃娃亲,是他们三个之中的谁呢?那么,夏韵夕的青春校园故事是怎样的呢?“谁都不准欺负你,只有我可以!”~“啊,本宝宝不活啦!”~
  • 可不可以不长大

    可不可以不长大

    一个女生的成长,由最初的天真到后来的学会笑着哭
  • 落跑王妃:王爷姐不嫁了

    落跑王妃:王爷姐不嫁了

    楚青,21世纪王牌杀手。长相美艳,极度爱财!一场逗比的敛财意外,被自制炸弹送入古代――竟成了青楼著名花魁!切,那咋地?姐创势力,霸商业,敛尽天下财,顺便……泡遍天下美男?but,这顶着张苦瓜脸的闷骚王爷是咋回事?北冥枫,冷漠邪魅的将军王爷,某日错进花魁房――第二日,圣旨下,赐婚!这是一部青楼“女强人”与“闷骚”王爷的逗逼情爱史!
  • 大航海时代之重生为妖

    大航海时代之重生为妖

    大明公主死后重生成为海妖,敛财富,造战舰,〇美男,当海盗,纵横七海,崛起于大航海时代。
  • 校花小恶魔杠上你

    校花小恶魔杠上你

    刚回国的她,在闺蜜家里遇见了他。呜呜呜,她不就是在闺蜜家里住一段时间吗,咋还搭上了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