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63400000016

第16章 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下(2)

比凡夫高一点的声闻、缘觉、罗汉等圣者,他们对宇宙人生的体会,对世间万有的看法又更高超一些。他们看世间一切都是“缘起”而有,也就是认识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所生起,“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也是佛教异于其他宗教、哲学、思想的最大特性。缘起说明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都不是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在各种因缘条件和合之下,才能现起和存在。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复存在,这就是佛教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道理。

世间万法现起和存在的因缘,其本身又各互有生起的因缘;这种看似牵扯不清,复杂而绵密的互动关系,就形成了解释宇宙万法生起,乃至生命起源的一种中道不二、精深微妙的道理,这个道理就叫做“缘起”。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证悟成佛,他所证悟的便是这个宇宙人生的道理——缘起法。

缘起法说明宇宙万法生灭变异的关系,也显示人生苦乐的来源。从缘起法中可以知道,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由因缘所成,所以要获得快乐的人生,便须培植好因好缘,想要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应广结善缘。如果没有植下善因善缘,一旦尝到苦果,也要懂得改善因缘,而不是一味在果报上计较,乃至怨天尤人,徒使自己陷入重重的烦恼之中。所以了解因缘果报的关系,使我们懂得改善逆缘,培植好缘,广结善缘,随顺因缘。

比声闻、缘觉再高一点的,是菩萨所体会的般若,那就是“空”。一般人谈到空,总想到“四大皆空”,认为“空”就是空空如也,其实这是错解“空”的意思。“空”是大乘佛教无限的意义,空在佛教里是一个很深的哲理,空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谓“真空生妙有”,因为空才能有,宇宙世间因为有虚空才能容纳万有,就如皮包不空就不能装东西,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虾子不空就不能呼吸。

“空”就是般若智慧,从“空性”里可以了悟宇宙人生各种存有的真相;“空”更是一种正见,由现象界存有之中能发觉本体空无的真谛。“空”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来说:“空”是因缘,是正见,是般若,是不二法门。“空”是无限,就如数字中的“0”,你把“0”放在“1”的后面,它就是“10”;把“0”放在“10”的后面,它就是“100”;把“0”放在“100”的后面,就变成了“1000”……它可以无限地增加至天文数字。“空”也像数学中的“X”,你把“X”摆在哪里,它就能解出什么。

“空”无所不包、无限广大。“空”也像“阿弥陀佛”,一句佛号代表万千的意义,代表一切的摄受:你给我东西,我说一句“阿弥陀佛”代表感谢;你升官发财了,我用一句“阿弥陀佛”代表祝福;有人去世了,我念一声“阿弥陀佛”表示哀悼。阿弥陀佛是真理,“空”也是真理。“阿弥陀佛”是万有,你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空”也是万有,你说它代表什么,它就代表什么。

虚空孕育了万有,就如空气孕育了大地万物一样,所以“空”其实是建设“有”的,空与有的关系就如手掌与拳头,手掌合起来是拳头,打开就是手掌。“空、有”就和这个拳掌一样:本来是“空”的,因缘聚合而成了“有”;本来是“有”的,因缘散灭便成了“空”。或有或空,都随着因缘而成而坏,不停地变化,从这里去认识“空、有”的关系,便会发现,“空、有”是二而一、一而二。

“空、有”又如女士身上佩戴的耳环、戒指、手镯,还没有开采提炼之前,我们称它为矿石。它由矿场运到工厂,就摇身一变成为黄金;从工厂进入银楼后,又变成了多样的戒指、耳环、项链、手镯。尽管形状上千变万化,其实黄金的本体依然不变。从这个例子来认识“空、有”的关系,可以知道,“空”是金,“有”是器;“空”是一,“有”是多;“空”是本体,“有”是现象。

“空、有”又像大海里的波浪,海水本来是静的,一旦风吹海水,起了波澜,一波一波掀腾翻涌动个不停,海的面貌就变了;风平浪静的海,是水,惊涛骇浪的海,也是水。波浪没有离开水,动没有离开静,有没有离开空;波水一体,动静一如,空有是不二的。

“空”如父,父严如日;“有”如母,母慈如露。父母结合而生育我们,空有的调和而成就万法,因此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空”就是缘起,诸法因为“缘起”而有,所以空无自性,是暂时的幻起幻灭。换句话说,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从暂时存在的现象界则说“缘起”;从本无自性的实相界而说“性空”。因为缘起,才能显示性空;因为性空,所以能够缘起。

“空”是佛教的重要思想所在,“空”是无法推翻的真理。“空”是一项对人生很有贡献的学说,能够认识“空”的真理,可以让人看破,进而从“空”中建设“有”。因此,肯定“空”,才能建设“有”;有了“空”的人生观,可以升华人生的价值。把“空”与“有”融和起来,就是“中道”。“中道”就是空有融和的智慧,就是中观的般若智慧,有了这种智慧,可以直接契人世间实相,遇到事情就懂得“事待理成”,碰到结果就知道“果从因生”;知道种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的道理,遇事自然不会怨天尤人,而懂得从原因上去追查,如此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能了解正见、缘起、空,已经不容易了,要认识般若就更为困难了。般若究竟是什么呢?

般若是指洞悉真理的智慧,但因为它的境界甚深如海,并非世俗的萤火小智所能比拟,所以通常直译为“般若”。再者,智慧涵义较为肤浅,有善有恶,有正有邪;般若是纯净善美的,是真实无漏的,所以根据译经“五种不翻”的“尊贵不翻”法则,古来都直译为“般若”,而少用“智慧”来表达。

般若是正见缘起,了悟诸法空性的智慧,《大智度论》说:“般若波罗蜜者,是一切诸法实相,不可破,不可坏。”有了般若就能认识“缘起性空”,进而能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成就佛道,所以般若是菩提之“因”。能够认识“缘起性空”、“不生不灭”的诸法实相,就是般若。因此,般若是一种能透彻宇宙真相的智慧。

般若是诸佛菩萨亲证诸法实相的一种“圆明本觉智”,是离一切迷情妄想的“清净无分别智”,是通达一切法自性本空、本无所得的“真实无相智”。凡夫只要具有正知正见,就可以勉强称得上是有般若智慧,但真正的般若则要到证悟成佛才能证得,因此《法华经》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大智度论》也说:“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

般若是佛陀的层次,是证悟了自性般若之后,本体与现象不二的境界。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所证悟的就是般若缘起。般若是万物之本、万众之性,般若是吾人不死的生命,这就是般若的“体”;般若如花、如火炬、如光明、如慈母、如船筏,这就是般若的“相”;有了般若,就能善用智慧,幽默、巧妙地解决问题,这就是般若的“用”。一个人有了般若,凡事都能想得开,想得通,想得透;能够超越一切人我、是非、有无、好坏的对待,这就是般若。

平常我们说地藏王菩萨在地狱度生,他到底苦不苦?不苦,因为有般若。穷苦人家,父母含辛茹苦扶养儿女,因为有慈悲心,所以不苦;慈悲、母爱,就是般若。监狱的管理员,抱着为人服务之心,不苦;如果以管人之心虐待人,就会觉得苦。监狱里的犯人,如果有忏悔之心,藉机反省、改过,不苦;如果心生不满,怨叹怀恨,则苦。苦与不苦,分别在心境,心境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般若,有般若就能处理一切事,看一切事都用平常心,例如智通禅师悟到“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能够从一般平常的事里看出佛法,这就是般若。

般若有知苦灭苦,观空自在的功用,一般凡夫的生活,每天随着六根追逐虚妄的六尘,于是活在虚妄不实的世界,容易颠倒妄想,起惑造业,因此轮回不已。没有般若的人生,欠缺正见,容易为外境烦恼所转;有了般若,便可以开发自性之光,证悟自己真实的生命,从生死的此岸安渡到解脱的彼岸,此即“般若波罗蜜”。

般若的妙用不仅在彻悟诸法实相,离一切虚妄而得解脱,更重要的是,菩萨行六度波罗蜜时,以般若为首,则能“喜舍不作施想,持戒不着戒相,忍辱离于我执,精进不生骄慢,禅修不恋定境”。所以经云:“般若为导,五度为伴;若无般若,五度如盲。”意思是说,五度是世间法,因为有般若才能成为出世间法。

例如,六度之布施,世间很多慈善团体,乃至一般人也在做,但是因为没有“般若”,所以不究竟;有了般若就能“三轮体空”,泯除能施与所施的对待,所以是不共世间,不同于世间法。也就是说,“布施”而有般若,才能三轮体空;“持戒”而有般若,才能饶益众生;“忍辱”而有般若,才能无生法忍;“精进”而有般若,才能奋而不懈;“禅定”而有般若,才能证悟觉道。

般若能摄导五度趣入“波罗蜜”,因此布施等五度要能成就“波罗蜜多”,一定要以无所得的般若为方便而修,否则“若布施无般若,唯得一世荣,后受余殃债;若持戒无般若.暂生上欲界,还堕泥犁中;若忍辱无般若,报得端正形,不证寂灭忍;若精进无般若,徒兴生灭功,不趣真常海;若禅定无般若,但行色界禅,不入金刚定;若万善无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无为果”。所以佛教所讲一切法,凡无般若,皆为世法;一切法有了般若,才是佛法。

般若能“导六度万行以入智海”,这是般若的一大功用。般若为六度的根本,是一切善法的渊源,能够度越生死之海,到达菩提彼岸,因此称为“诸佛之母”。般若有三种:

(一)实相般若:是般若的理体,众生所本具,离一切虚妄之相,是般若的实性,即一切种智。

(二)观照般若:是观照实相的实智,了知诸法没有自性,所以称为观照,即一切智。

(三)方便般若:是分别诸法的权智,善巧分别诸法,称为方便,即道种智。

方便般若是推理判断一切诸法的差别相,观照般若是洞悉一切诸法的真实相,这两种般若的妙用都发自于实相般若,所以说实相般若是般若的本性,是每一众生本来具有的自性光明。要开发这种智慧,需要从佛法中精勤修学,由浅至深,逐次前进。依其方式有:

(一)闻所成慧:由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或阅读佛典,从文义中生起信解所得的智慧。

(二)思所成慧:以闻慧为基础,对法义深入思惟、观察,深刻体会佛法妙谛所得的智慧。要成就思所成慧,应按照佛陀所说的“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来简择、审度,才能正确体会佛陀说法的究竟意义。

(三)修所成慧:依据闻、思二慧理解佛法后,依照法义,精勤修持与定心相应的观慧,叫修所成慧。由此有漏的闻思修慧,引发得到能所不二的般若实相慧,才能离烦恼而得解脱。

般若是通达诸法真理、指向人生正途的法炬。般若不是外来的知识,而是众生的清净光明本性,是众生的本来面目;般若是法身、实相、真如、自性、佛性的同义词。佛性人人本自具足,因此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若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得般若。

但是六祖大师也说:“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每个人都有一颗心,只是一般人所了解的是肉团心、妄想心、分别心,却忽略了本自具足的灵知心,这才是真心。真心就是般若,有了般若,宇宙世界皆在一心。

般若内容深细难了,不是语言所能解释,勉强言之,可以取喻为“镜子”。一个人不管胖瘦美丑,只要在般若的镜子前一照,当下实相现前,见到本来真面目。佛弟子平时诵经拜佛、听经闻法,做种种的功德,就是要擦亮心中的镜子,心净则般若现前。有了般若,即使遭受批评毁谤、无理打骂,都可以视为消灾;遭遇挫折、打击、冤屈、侮辱,皆能视为逆增上缘,以之作为修道之养分,而能滋养菩提善根。有了般若,人生的境界就会不一样,因此学佛除了要涵养慈悲心之外,更要具足观空的般若智慧,由般若最高的智慧才能亲证宇宙人生的根本真理。

谈到真理,世界上每个宗教都认为自己所宣扬的教义是真理,其实所谓的“真理”,必须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永恒性、本来性、超越性、可证性等条件。例如:“空”不是因为我们发现它,它才存在,它是本来存在的;“空”不能分是你的空,还是我的空,所以“空”是必然性、平等性、普遍性、永恒性的真理;再如人有生必然有死,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一样,这是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来如此、永恒如此的真理。佛教的“三法印”就是合乎这些条件的真理。

三法印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是说明宇宙人生现象的三条定律,以此三条定律来“印”证佛法的真伪,就像世间的货物,盖了印鉴的,可以确定它是真货;没有盖印鉴的,便是假货,是冒牌的。所以,三法印是印证佛法的根据,是识别佛法、非佛法的标准。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是不了义法;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纵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也可认为是佛法。

三法印的内容分述如下:

(一)诸行无常:“行”是迁流、转变的意思。世间上一切形形色色的事物,没有一样不是在刹那之间迁流转变,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因为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它随着缘聚而生,缘散而灭。譬如有情世间的人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器世间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演变,心念有生住异灭的变化,因此,一切法在时间上是刹那不住,念念生灭;过去的已灭,未来的未生,现在的即生即灭,它是三世迁流不住的,所以说“诸行无常”。

(二)诸法无我:“法”,是指宇宙间所有的事物,包括物质现象和心识活动等,是有形无形事理色心的通称。“诸法无我”是指一切有为、无为法并无独立的、不变的实体或主宰者。因为能称之为“我”的,必须是恒常不变的实体,是独立自主、永恒不变的主宰者。然而世界上并没有这种单一独立的、自我存在的、自我决定的永恒事物,因为一切事物都是依因缘而生,缘聚则有,缘散则灭,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并无实体性。世间上也没有任何东西是永远如此不变坏的。譬如我们的身体仿佛一栋房屋,仅仅供给我们暂时居住而已,房子住久了,一定会败坏漏雨,等到大限来临,我们这栋老房子也会随着陨灭无存。不仅肉身如此,财富、名利、感情,乃至世间上所有一切,都不能永恒存在,迟早都会舍离我们而去,因此说“诸法无我”。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但“无常”,而且“无我”,如果我们了解因缘的道理,缘生则聚,缘灭则散;不执著无常、无我的世间法,而把身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出世间法当中,如此才能获得究竟快乐的人生。

(三)涅槃寂静:“涅槃”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中的“灭谛”。《大乘义章》卷十八说:“外国涅槃,此翻名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亦名为灭。”《涅槃经》也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槊。”可见“涅槃”是指息灭贪、嗔、痴、慢、疑等诸烦恼、生死、痛苦、人我、无明,而达于寂灭无染,充满快乐、光明、自由自在的解脱境界,而不是如一般人以为的,人死了以后才叫“得大涅槃”,这是对佛教很大的错解。

过去佛教也一直给人悲观消极、遁世避俗的印象,这是因为一般人对佛教所说的“苦”、“空”、“无常”等义理,有了错误的理解,以为佛教只是消极地讲苦、讲无常,却不知道其中的目的,是为了让众生认识苦、空、无常的人生真相,从而发起欣乐厌苦之心,积极地追求究竟涅架之乐。因此,我们对于三法印应有如下的认识:无常才有希望、无我才能和众、涅槃才是究竟。

同类推荐
  • 转念的力量

    转念的力量

    《华严经》的《十地品》里,佛陀开示了菩萨依次修行的十种境界。而在这本书里,作者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说法,把这十种境界描述为十种心态,十种念头,并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看看十个念头的每一个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转变。讨论的是普通人如何透过念头的转化,化困厄为幸福,获得平静安宁的生活;针对的是普通人如何处理日常的烦恼,而非成佛。
  • 说话中的76个应变术

    说话中的76个应变术

    说话对象在变、场合在变、时间在变,你说话的方式技巧也得变。你变得不高明,就会把自己置于不利之地,达不到自己的交际目的。你变得巧妙而精彩,不仅能使对方接受你的建议,更能赢得对方的心悦诚服,赢得众人的欢迎与爱戴。凶此,应变也是说话的一种技巧、一种学问、一种思想、一种艺术。讨人喜欢的说话应变术:话不在多,达意则灵。避免冲突的说话应变术:求同存异,曲意服从。让人佩服的说话应变术:借喻明理,旁敲侧击。左右逢源的说话应变术:以谬制谬,欲擒故纵。委婉含蓄的说话应变术:模糊应对,委婉示范。激情四射的说话应变术:先声夺人,针锋相对。
  •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宽容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宽容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宽容》从八个方面对宽容进行全面的阐述,行文流畅优美,语言生动细腻,深入浅出。全书精心挑选诸多案例,既汇集了古今中外名人的智慧,又延伸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以事例说理,条分缕析,详细阐述了如何学会宽容,以理动人。相信该书会让读者在尘世的喧嚣中蓦然聆听到生命的真谛,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释放,用心体会到人世间最美的乐章。
  •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修订本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修订本

    初涉世事的青少年朋友,在进入社会以后,时时处处都需要与别人交往。因此,认清人性是善与恶的统一体这一点就变得十分重要了,真诚希望青少年朋友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有所启迪!
  • 最能赚钱的九种女人

    最能赚钱的九种女人

    本书有针对性地以女人的性别特征、思维特点、做事方式为基础,科学地总结出最能赚钱的九种女人,对真实的女人成功事例加以深入浅出的精辟分析总结,将她们的成功因素、性格特点、人格魅力全方位展现在您的面前,让女人在吸取力量的同时,也能够冷静地剖析自己,痛定思痛,敢于为自己“刮骨疗毒”,让自己完美至臻。本书将可读性、实用性、有效性深于一体,让每一个女人都能深受启发,没有丝毫假大空之嫌。在这个“她时代”,女人有了大多的空间和余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女人,其“侵略性”不容忽视。她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把目标瞄向任何一个“男人当道”的领域来赚钱,然后凭借实力,留下来和男人一道“平分秋色”!
热门推荐
  • 综漫之虚无神魔

    综漫之虚无神魔

    吾,即是神,也是魔!吾,即使光明,也是黑暗,吾并非混沌,吾,什么也不是,吾!就是虚无的主宰!极·无上虚无神魔本源主宰!!
  • 超自然治安管理条例

    超自然治安管理条例

    一个特殊的城市。一个特殊的机构。一群特殊的人。遵循着一本特殊的治安管理条例,并打算让所有超自然生物都遵循。全球超自然力量大范围觉醒,华夏的炼气士、妖怪,西方的血族、狼人,无数传说中的生物走出幕后,开启了一个多彩多姿又残酷血腥的新纪元。
  • 异世游侠西门

    异世游侠西门

    考古博士机缘巧合之下身具半神之体穿为京都“四大恶人”之首西门大官人,从此引发了各种狗血剧情的无敌爽文……请看一位流氓如何成长为英雄的故事……
  • 抱歉,我的明星夫人

    抱歉,我的明星夫人

    人生中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如昙花一现,刹那即为永恒。这世间所有的缘分错落,都是因为一个情字。生命中的相遇,不是偶然,都是必然。云有云的去处,风有风的归宿。陆子羽因为意外的高考落榜后悲闷的心情外出散步。江雨筱因为蓄意的被绑架恐吓而受伤。两个原本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人偏偏相遇,擦除爱的火花。两个人一生就此交缠在一起。
  • 英雄是怎么无敌的

    英雄是怎么无敌的

    为了玩游戏,他被学校开除,为了玩游戏,他被以前的女朋友抛弃!因为玩游戏,他赚了很多钱,因为玩游戏,他懂得了爱和情的区别!作者QQ:719908QQ群:48454455
  • 高冷男神卖个萌

    高冷男神卖个萌

    莫筱染怎么也想不到她只是叫了一场外卖,那个帅帅的外卖小哥竟然想...虽然莫筱染喜欢帅哥,但也不允许一个帅哥主动那个吧,于是莫筱染双腿往帅哥精瘦的细腰一跨,张嘴咬了一下帅哥的唇唇,...几天后当莫筱染知道了外卖小哥的真实身份后,莫筱染其实是拒绝的...之后莫筱染被某男拦住,对着她说,约吗?
  • 一个不是很美的女孩

    一个不是很美的女孩

    这是一个女孩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一个人出门打工的时候所经历的事情。简洁来说就是一个女孩的日记。每天所经历的真人真事
  • 不凡通天传

    不凡通天传

    命符一竖,自此不同。虽名长安,却不得长安。一个从边疆而起的少年,一步一步,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 孽缘:家有小尸妻

    孽缘:家有小尸妻

    莫名而来的快递,改变他的一生。她:默鸥我饿了!他:好到我怀里来,我喂饱你!她:迫不及待的往他怀钻!他:偷偷漏出邪恶的笑容!
  • 夏星的约定

    夏星的约定

    白色校服的青春,结下难以割舍的缘分,她是呆萌的学霸,他是高冷的学神,他宠她如孩子,用三年的时间来赌命;和他分开的那几年,有人拿真心守候她,她应该选择懵懂无知的初恋,还是选择转身可触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