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0600000039

第39章 衣食住行(3)

窝头一词,在旧中国一直是“贫穷”的代名词。过年讲究吃饺子,但贫穷人家吃不起,只有吃窝头过年。过去有一副对联写道:“人过新年,二上八下;我辞旧岁,九外一中”。上联指包饺子,两个大拇指在上边,其它八个指头在下托着;下联则是捏窝头的动作,一个指头在窝头眼内。

做窝头的粮食,叫杂和面。因为不光是玉米面(即棒子面),还有小米面和黄豆面,故称“杂和”。杂和面先要用开水烫熟,然后分成分量适中的剂子。捏制窝头时一个大拇指在里,九个指头朝外,捏一圈,将面剂捏成中间空、头尖底大的塔形,上笼蒸熟。所以窝头又被人们戏称为“黄金塔”或“九外一中”。

(删除)

如今所说的小窝头是清代的一种宫廷御膳小吃。它的出现源于一个历史故事。据说庚子事变,西太后落荒而逃,走到昌平,饿极了吃了一块乡民的窝头,之后念念不忘。回到北京点着要吃窝头。御厨们绞尽脑汁,用玉米粉加黄豆粉、白糖,制成形状极小,一口能吃一个的小窝头。加白糖和碱面是为了蒸出的窝头松软甜味。慈禧果然爱吃,于是小窝头就成了宫廷御膳,后来传入民间。如今北海仿膳卖的即是这种小窝头。

现在的窝头已经不是当初人们解饿用的玉米面疙瘩,它已成为一种点心,松软香甜,甚至根本吃不出是用玉米面做的。

筷子

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据说,世界上共有三种吃东西的方式,直接用手拿的占40%,用筷子的占30%,用刀叉的也占30%。

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凡是使用过筷子者,不论华人或是老外,无不钦佩筷子的发明者。

远古时代,人们吃食物是用手抓,但在有了火,有了烹饪后,吃烫热的食物时,就用木棍来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取食物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礼记·典礼上》有“饭黍以筋”、“羹之菜者用挟”之说;《史记》中有“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的记载,这是筷子最早的文字记载。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之前,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先秦文献中把筷子称为“箸”,隋朝时期,筷子又被称为“筋”。

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述,因“箸”与“住”同音,古人十分忌讳,“舟行讳住”,“住”即为停止之意,乃不祥之语,便反其意而称之为“快”,其称呼是希望行船时一路顺风,反映出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

“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大约在宋代以后,人们又在“快”字上又加了个“竹”字头,这就成了现在的“筷”字了。

筷子的种类很多,春秋时期有牙筷、玉筷,秦汉时期有古朴庄重的铜筷、铁筷,盛唐时有富丽堂皇的漆筷、金筷、银筷、象牙筷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更是层出不穷,筷子的色彩、图案、造型也是五彩纷呈。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筷子也是非常讲究的。一般来说,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使用筷子时忌食指伸出;忌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嘬;忌用筷子敲击盘碗;忌用筷子在菜盘里扒拉、翻找;忌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也不能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等等。

筷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容之一,早在唐以前就传到了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东南亚。现在,全世界有15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中国人发明的筷子,已成了当今世界风格独具的重要餐具。

火锅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

浙江等地曾出土5000多年前的与陶釜配套使用的小陶灶,可以很方便地移动,可以算是火锅初级形式。北京延庆县龙庆峡山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火锅,有加热过的痕迹。

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了一种小铜鼎,高不超过20厘米,口径15厘米左右。有的鼎与炉合二为一,即在鼎中铸有一个隔层,将鼎腹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层有一个开口,可以送入炭火,四周镂空作通风的烟孔。有的鼎腹较浅,鼎中间夹一炭盘,人们称这种类型的鼎为“温鼎”,它小巧便利,可以说是一种较好的火锅了。

汉代出现一种称为“染炉”、“染杯”的小铜器,构造分为三部分:主体为炭炉;上面有盛食物的杯,容积一般为250至300毫升;下面有承接炭火的盘。可以推断这就是古代单人使用的小火锅。

《魏书》记载,三国时代,曹丕代汉称帝时,已有铜制的火锅出现,但当时并不流行。三国时代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和现今的“鸳鸯锅”,可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食就逐渐多起来了。

唐宋时,火锅开始盛行,官府和名流家中设宴,多备火锅。到北宋时代,火锅的食法在民间已常见,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

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到了清代,各种涮肉火锅已成为宫廷冬令佳肴。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用料是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多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火锅最初流行于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人们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后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日益发达,烹调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各式的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著名的如广东的海鲜火锅;苏杭一带的菊花火锅;云南的滇味火锅;湘西的狗肉火锅;重庆的毛肚火锅;北京的羊肉涮锅等。

火锅不仅是美食,而且蕴含着不少饮食文化的内涵,为人们品尝时倍添雅趣。如东北人招待贵客时,火锅里的菜摆法颇有规矩:前飞后走,左鱼右虾,四周轻撒菜花。即飞禽类肉放在火锅对炉口的前方,走兽类肉放于火锅后边,左边是鱼类,右边是虾类,各种菜丝稍许放一些。若对待不速之客,则把两个特大肉丸子放在火锅前边,后边是走兽类肉,示意你离去。台湾客家人多在大年初七这天吃火锅,火锅用料有七样菜是少不了的,即芹菜、蒜、葱、芫荽、韭菜、鱼、肉,这分别寓意:勤快、会算、聪明、人缘好、长久幸福、有余、富足。

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茶道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封氏闻见记》中说:“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在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中,佛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唐代《封氏闻见录》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伽,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唐诗人杜牧的诗句:“今日鬓丝禅塌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生动描写了老僧煮茶时闲静雅致的情景。

饮茶在大小寺庙的风行,僧人加强对茶叶采制的研究,于是出现历代名山大川寺庙出名茶的现象。如碧螺春,产自江苏洞庭山的碧螺峰,原名“水月茶”,最先由洞庭山水月院山僧制得。武夷岩茶,为武夷寺禅僧制作的最佳。君山银针产于君山白鹤寺。

饮茶与佛教的结合,极大的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古书记载唐宋的古寺都设有“茶堂”、“茶寮”,僧人们都在这里讨论佛理禅道,切磋经论,招待施主宾客,啜饮香茗。寺院崇尚饮茶、种茶的同时,将佛家清规、饮茶读经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融为一体,“茶佛不分家”、“茶禅一体”由此产生。

茶道与禅有相通之道,均在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

宋人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已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开始遍种茶叶。

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许多茶叶著作。自唐代陆羽的《茶经》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专著共计100多种 。《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被尊为茶圣。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明珠。

碧螺春

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清代王彦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气候温和,太湖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茶品质最为名贵。这种茶一芽一叶初展,叶形卷如雀舌,称为“雀舌”。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采9万颗左右芽头的纪录,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碧螺春的品质优异,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据清末震钧(公元1857年—1918年)所著《茶说》中道:“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可见,碧螺春在历史上就荣以为冠。

同类推荐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挪威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挪威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教师公文包-趣联漫话

    教师公文包-趣联漫话

    本书分“谐趣”、“述志抒怀”、“哀愤”、“馆铺第宅”、“江山名胜”等六部分,介绍了一部分有趣的对联和故事。
  • 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

    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

    本书研究了洛阳民俗文化的各方面,收录文章40多篇,包括“洛阳民间社火文化综述”、“洛阳春节习俗漫谈”等。
  •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为何读经典?小学生怎样读经典?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精彩呈现!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执笔,教你通读、系统地读《论语》,读出新意,感悟成长,与经典携手相伴相行。
热门推荐
  • 四少专宠:一生惜漾

    四少专宠:一生惜漾

    小时候,“麻麻麻麻,他们又欺负我。”长大后,“小五小五,我们错了,别打脸行吗。”颜汐漾和辰亦笙他们是青梅竹马,但绝不是两小无猜。一朝回国,强势归来。初遇,“颜小姐,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做男女有别?”“可在我心目中,你们不算男的啊。”“不要试图惹怒我,否则,我会让你哭得很难看!”“哦?不知小女子可否麻烦您屈尊降贵地示范一下,怎样做……才叫哭得很好看喽?”可当真相暴露,面具掉落。“女人,你敢骗我!现在,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当我的女人,要么当我的夫人。”“男人,你也有两个选择,要么上我的床;要么,上我的人!”【坐拥亦笙江山,怎及汐漾倾城?】
  • 三戏花痴女

    三戏花痴女

    老妈是出了名的势利眼,让我读这所大学唯一的原因——找个有钱人当男朋友。天,她也不想想,她的女儿我,除了一双长得还比较水灵的眼睛外,不管是脸蛋还是身材,都是极为普通。说好听点是普通,说难听点就是别人看到我,不被吓跑,就要谢天谢地了。
  • 江月松风集

    江月松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笔成仙

    修笔成仙

    两个世界三观的碰撞,一个现代而另一个是魔法世界,这里的人不用魔杖,只有威力强大的符笔与笔术;没有魔药学,只有神秘强大的炼丹;没有骑着飞天扫帚,脚踏飞剑遨游世界,让我们跟随着方思的脚步来探索世界吧。
  • 天道当尽

    天道当尽

    “这是另一个体系的文明,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如果出现在这里,人类的秩序将会湮灭,将会迎来...一个...血腥黑暗的纪元。”......“组建太空远征军,用超级核弹去毁掉这个星辰,毁灭这个文明...”
  • 希特勒传

    希特勒传

    本书结合大量真实档案和图片,讲述了一个四处流浪的艺术家如何变成铁血无情的大独裁者的故事。作者分析了希特勒的人格特征,概述了纳粹第三帝国的兴亡,是迄今关于这段历史最简明扼要的论述。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小小通信兵,是如何成为独断专行的暴君的?又是如何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大军事联盟的领导人,并且保有这个位置长达五年之久的?我们该如何解释德国人民对于希特勒的支持和爱戴?他是一个身体虚弱的语言巨人,还是一个沉溺于对过往伟大帝国幻想中的异想者,或是一个过于偏执、自我无限膨胀、做事毫不顾及后果的疯子?
  • 九霄丹帝

    九霄丹帝

    他,被称为丹道天才,也被称为武道废材。为寻找失踪多年的父亲,踏足大陆深处,苦心修炼,终成一代丹帝,傲视九霄。
  • 霸爱总裁:沫沫很无奈

    霸爱总裁:沫沫很无奈

    她是一个被父亲遗弃和母亲相依为命的苦命孩子,虽然很优秀,老天却没有给她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为了相依为命的妈妈,还有什么是她不能做的呢?本已无依无靠,要是再失去了妈妈,真不知道她还能否找到活下的理由。他无论是家事相貌才华都是那么的令人羡慕,他似乎就是上天的宠儿,他是那么的完美,一切似乎都在他的安排中,他的人生都按照着他计划好了的轨迹一步步的进行着,可是她的出现,一次次打破了他的常规,让他烦恼,让他无所适从,让他感到威胁,感到恐惧,但?似乎这样无可意料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有了意义!
  • 我的老板是只猫

    我的老板是只猫

    被一只猫给骗上贼船实属无奈,更无奈的是还得去完成这猫下达的各种任务,然而世事难料,竟惹上一堆大麻烦。猫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猫会坑蒙拐骗玩手段,我作为一名优秀的圣物猎宝人,绝不会向一只贱猫屈服的!其实这就是一个关于神话中神器的故事,不要用世俗的眼神看我,对,就是你!本书里的神器绝不是你以为的那种神器!
  • 坏死传说

    坏死传说

    一具克制坏死的圣之枷锁悄然降临在少年身上。被拖入异界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喜欢的朋友推荐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