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别了,司徒雷登》(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96页。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晋代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意思是: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容孤单、凄凉、无所依靠的境况。
美国政府发表对华政策《白皮书》及艾奇逊的“附信”,其原意是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开脱责任,并争取舆论支持美国今后对远东政策的选择。而《白皮书》及附信的内容,却暴露了美国在中国的解放战争时期,不遗余力地扶持蒋介石反动派的行径。同时也说明,美国将与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继续为敌,采取卑劣手段进行捣乱和破坏。这一切,激起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8月12日,新华社发表题为《无可奈何的自供状——评美国关于中国问题的白皮书》的评论。之后,毛泽东又亲自撰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5篇文章,对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给予迎头痛斥,并抓住这一反面教材在人民群众中展开广泛的认识美国的帝国主义面貌的教育。整个8、9月份,在已解放的各大城市国家工作人员、工人、知识分子、各民主党派中掀起了讨论和谴责《白皮书》的高潮,各地学生还举行了抗议示威游行。
艾奇逊在“附信”中提到寄希望于“民主个人主义”这一点,使当时对美国的“民主”仍有一定好感的爱国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也看到,自己被列入美国欲争取来反对本国政府的对象。这使他们感到受了奇耻大辱,于是纷纷强烈表态。当时民主建国会副主席黄炎培先生发表文章指出:“‘民主个人主义’一词已经够滑稽了,拿来侮辱我们各党派,更不成话。”他指出:“美国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呢?怕到今天它自己还没有了解。”它只觉悟到相信了蒋介石,“而不知失败的主因,是在它太看不起中国老百姓。”同时,原来许多还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士,态度也迅速明朗化,站到拥护新政府的一边。另外还有个别依然对美国抱有好感,自以为本来可以对共产党起些影响的民主人士,也托人向美方打招呼,说是《白皮书》的发表使他们的影响削弱,不敢再多说话,因此要美国以后不要再公开表示支持中国的“民主分子”。
总之,《白皮书》发表的结果,是加强了中国的广大阶层、特别是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反美情绪,或者使他们更进一步同美国的影响拉开了距离。它所起的作用恰好是动员全中国人民进一步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支持当时的靠拢苏联反对美国的外交政策。美国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随之一落千丈。就像毛泽东形象地描述司徒雷登时所说的那样:“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们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这与其说是对司徒雷登个人处境的描写,倒不如说是对在发表了对华政策《白皮书》之后愈加丧失了中国人民信任的美国政府形象的辛辣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