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4100000028

第28章 华藏遍《普贤行愿品》学记第七讲(3)

那么最大这个老婆,是比喻什么?比喻我们的业力。“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对于凡夫来说是如此,“唯有业随身”。但是我们要知道,“唯有业随身”,这个偈子是不太准确的,随什么身呐,随神识不是随身呐,这个身也带不去的了。所以这个大老婆就会回答说,“你上刀山、下火海,我都愿意跟你去!”那你的业力呀,它肯定跟着你走啊。你的业力是要上刀山,是要下火海,肯定了,业力就跟着你去了。

所以这个比喻,就是让我们要能够放下执著,放下实执,放下对世间的留恋。

支配我们的生命流转的有两种力量:一个是业力;一个是愿力。

业力,把众生送到六道轮回里面去接受果报,但是众生是被动的,是不能够自主选择的。

所以呢,我们要想改变命运的话,就要发愿,就要按照普贤行愿法门来发愿,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按照十种行愿来如法地修积福德智慧资粮,那么按照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去修行,以这个作为自己的愿力,以普贤菩萨的愿力作为自己的愿力,这个行愿就能够帮助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且我们真正去做都能够上辈往生。所以经上说,“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

下一段就是讲“唯有愿随身”,愿王不相舍离,然后愿王随时引导,让我们得生净土,包括这三大部分。我们的愿力跟随我们,“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在一切时一切处,普贤行愿都能够引导其前,引导我们在一刹那之中,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为什么?因为我们在修学《普贤行愿品》的法门的时候,我们是称性起修,普贤行愿法门很广大,一切所修的对境都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你“礼敬诸佛”,也是礼敬尽虚空遍法界的诸佛;“称赞如来”也是称赞尽虚空遍法界的如来;“广修供养”也是供养尽虚空遍法界的诸佛菩萨三宝。

尽虚空遍法界的是什么?是我们的真心啊,是不生不灭的真心。那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我的不生不灭的真心。所以呢,因,那我生前修行的因就是不生不灭称性来修的,尽虚空遍法界的;那么果呢,也就生到不生不灭的净土去了。为什么说修学普贤行愿法门的人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能够上辈往生,品位很高呢,原因就在于此地。没有听闻过普贤行愿法门的人,没有了解的人,往生呢,可能还不一定很有把握。但是如果真正通达普贤行愿法门的人呢,往生应该是非常有把握,并且还能够上辈往生。如何证明呢?我们看底下的经文。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你看这个就能够证明是上辈往生,为什么?一生去花就开了,就见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诸大菩萨。并且“蒙佛授记”,马上就花开见佛悟无生,得证无生法忍,得到佛陀的授记。

所以可见呢,普贤行愿法门是非常殊胜的。我们能够真正地按照普贤行愿法门来修,那我们的发心就很广大,我们的发心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那我们的愿力也就尽虚空遍法界;那么我们就能够放下我执和法执,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品位就会很高。所以修学普贤行愿法门能够往生净土。

殊胜的果报分为三种:异熟报、士用果和增上离系果;

也就是说异熟果报,士用果报和离系的解脱果报。

异熟报是“到已即见阿弥陀佛”,这个是因为什么?我们已经,临命终时已经离开了、脱离了这个人身,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去,这是异时而熟,所以称为异熟果。往生以后,能够得见圣众,得见净土的教化之主阿弥陀佛,能够得见文殊师利菩萨,得见普贤菩萨,“行遍法界称为普,位邻极圣称为贤。”当然我们《行愿品》的普贤菩萨,其实是位后普贤,他是早就圆满了佛陀的果位功德,倒驾慈航示现为等觉菩萨。还有观世音菩萨,在《首楞严经》上面呢,开示众生要修耳根圆通法门,能够解六结、越三空、获二殊胜,“上与十方如来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还有弥勒菩萨,慈无能胜,称为弥勒,阿逸多。这些大菩萨都相好庄严,端正庄严,功德具足。这些诸大菩萨都围绕着阿弥陀佛。

那么我们修行愿法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一去就都是上辈生,品位非常高。《观无量寿经》里面讲到九品往生,那么我们复习一下《观无量寿经》上面所说的,九品往生的上品上生,它的生因是什么,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修学普贤行愿法门的人,一定能够上品生呢?因为他是发三种心即得往生,上品上生。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一者至诚心。至诚心是什么?就是直心,直心正念真如。正念真如就是念法身佛,念法身佛就是念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佛。那我们普贤行愿法门,念念,每一种行门,都是愿愿尽虚空遍法界,所以就是至诚心来修。

二者深心。深心乐集诸善法,诸善行。前面的至诚心修慧,深心就修福培福,修广大行,乐集诸善行。普贤菩萨的一一行愿法门,都是广大行门。空间广大,尽虚空遍法界。时间漫长,尽未来际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并且供品也都是尽虚空遍法界,无量微尘数那么多,所以这个也是按深心在修行。

第三是回向发愿心。也就是大悲心,发大悲心度化众生,所以要发愿,将功德回向给众生,要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回事向理。所以我们可以说,普贤行愿法门的修行法门,就是按照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在圆满地修。所以我们按照《普贤行愿品》修行的人,求生净土,一定都能够上品上生。这个是异熟报。

第二是士用果,土用果就是利生的大用。也就是说,前面已经得到阿弥陀佛授记了,得了授记以后,是不是就坐在极乐世界享福呢?不是。而是怎么样?而是到十方国土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教化众生。

【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这是士用果。那么我们得到阿弥陀佛的授记,就好像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进修,我们拿到了一张文凭了,得到无生法忍了,不会迷惑了。这时候,还要回入尘劳广度众生,“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所以就可以到十方世界去度众生了。

并且度众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要经过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那样漫长的时间,这是时间无尽。

空间也是无尽,要到十方不可说不可说,那样子多的世界去,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和慈悲心,随顺众生的根器和心意和意乐而教化他。帮助众生,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给他们说法。也就是说,自己成佛觉悟以后,让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也成佛,走向觉悟。所以“随众生心而为利益”,应机说法,这个是士用果。

第三是离系究竟成佛果,所以说: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这里面意思就分为六个内容。

第一个是身坐道场,不久当坐菩提道场。

第二是降魔成佛,降伏魔军,成等正觉。

第三是弘法利生,转妙法轮。

第四是令众发心,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

第五是随机成熟,随其根性教化成熟。

第六是广益无尽,广能利益一切众生,这个是毕竟成佛果。

我们修学普贤行愿法门,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迅速地花开见佛悟无生,然后到十方世界去度众生,不久就能够坐菩提道场,圆满成佛了。能够降伏魔军,成无上正等正觉。

“转妙法轮”,能够帮助一切众生,转动内心的智慧法轮。让一切众生,在逢缘对境的时候,都能够保持正念;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能够广泛地教化众生。

那么到此地,我们这个正宗分,长行文的正宗分,就学习圆满了。

劝嘱受持——流通分

底下就是流通分,底下的内容,一直到那个讲偈颂之前,都是流通分。流通分就有三部分,结前胜德,正劝诵持和重举胜德。

第一是结前胜德,我们看经文。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

这个功德非常大。在流通分里面,首先开示我们,如果有众生能够听闻到普贤十大愿王,能够受持,能够批读,能够讽诵,能够广泛地为众生开示演说,这个按照十种法行来度众生,来求解脱,这样子的功德,多到什么程度呢?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是唯有佛陀才能够究竟了知。其他的乃至于大菩萨,他们都不能够究竟圆满的知道,所以这个功德是浩瀚无边的。

底下是正劝受持。

【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

我们听了上面的普贤十大行愿的功德以后,不要产生怀疑,莫生疑念呐。不要以为,不会有这么大的功德,要深信这个是称性而修,所以我们的真性尽虚空遍法界,无有穷尽,浩瀚无边,所以这个功德也是浩瀚无边的。所以,应该深信是真实不虚的,能够接受;接受以后,能够批读;批读以后,能够背诵下来;能够行持;能够书写;能够到各个地方,为一切众生开示演说,让他们都能够修学普贤行愿法门,启发不生不灭的佛性。

底下是重举胜德。

【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这个是重举胜德,我们读诵演说《普贤行愿品》的人,那么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乃至于一念之中,他所有的行愿都能圆满成就。为什么?念劫圆融。所获得的福报,福德的集聚是无量无边的,这个是讲自利,自己自利。

底下是利他。

“拔济众生令其出离”,能够将六道一切众生,都从生死苦海里面救拔出来,让他出离,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能够把一切众生都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呀!这个是佛行事业呀!“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间的大事因缘,就是为了把众生度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啊!现在呢,我们能够修学普贤行愿法门,也能够把一切众生都度到极乐世界去呢,那怎么样?那我们所成就的也是佛行事业,所以,功德不可思议啊。所以这个是利他究竟,这个是最究竟的利他的法门。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前面到极乐世界呢,“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那么长行文,流通分就圆满了。

底下这个都是讲偈颂,大家不要轻视这个偈颂。这个偈颂的内容,把所有的长行经文的内容,都包含在其中,而且它还有很多长行经文里面没有说到的窍诀。

偈颂的内容,它是略说前七愿,广说第八愿常随佛学和第九愿恒顺众生。尤其是广说第八愿、第九愿,那个里面,我们如何上求佛道,如何下化众生,如果能够闻思修学,那么乃至于修小小的善行,都有无量无边的功德,都能够成为成佛的资粮。

“尔时”,讲说长行经文圆满以后,普贤菩萨为了“重宣此义”,为了再一次总结归纳前面所说的十大愿王的甚深的法义,所以普遍的观察十方众生的根机,得度的机宜,而以偈颂的形式,作一个演说。

重宣就是重颂,“长行重颂并孤起,譬喻因缘与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与授记。”这个是佛经的十二种体裁。那这里面呢,这个偈颂是属于重颂。颂有多种,有一些是孤起颂,有一些是重颂,有一些是超颂,有一些是追颂,种种不同。颂呢,一般说有八种。

第一个是孤起颂。就是说前面没有长行经文,直接就说偈颂。

第二是重颂。就是前面内容已经讲过了,有一些后来的人,他没有听到,那么现在再归纳,以诗偈的方式重说一遍,让后来的人得闻。

第三是复颂。就是前面他虽然听闻过了,但是他还没有理解,现在以偈颂让他悟入。

第四是广颂。就是前面长行的经文很简略的地方,在偈颂之中,再来详细地演说。比方说,这个本经里面,对于两个核心,就是常随佛学和恒顺众生,有很详尽的修法的开示。这个应该是我们明天要重点说的内容。

第五就是略颂。就是前面长行文已经说得很丰富,很圆满,很细致了,在偈颂里面,就只是略略地把它归纳一下。

第六是结颂。结颂,把它总结起来,让受持的人容易记忆。我们朗朗上口,听了这个结颂,我们就把它全部都连贯起来了,好像花鬘一样了,把它贯串起来了。

第七就是超颂。超颂就是这个颂在前面,然后隔了一段以后,再来说长行的经文,它超到前面去了。超颂,超过的超,超越的超。

第八就是追颂。长行的经文在前面,然后隔了一段以后,再出现,偈颂在后面。这个是追颂,追上前面的那个长行经文。

普贤菩萨,把前面为大众所开示的十大愿王的内容,向大众再作一个补充说明。在没有说偈之前,先用法眼普遍地观察,法会的大众和十方世界的各类众生的根机,然后来对机说法。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偈,偈颂啊,它不是简单的重复,里面还包含了很多的新意,是长行经文里面没有讲到的。

偈颂

我们先看前七愿,我略略地把前七愿归纳总结一下。

礼敬诸佛

礼敬诸佛就是两个颂子: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前面的两句,是所礼的对境。我们礼敬诸佛,不是一佛二佛,而是浩瀚无边的广大诸佛。是无限的空间里面的,无限的时间里面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个是所礼之境。

后面的两句是能礼之人,我以清净的身语意三业,共一切有情,普遍地顶礼尽无余,都普遍地顶礼到了,礼敬到了。

这一愿是基础,是根本。没有礼敬诸佛呢,后面的行愿法门,都不能成就,为什么?因为首先要有礼敬,你没有礼敬,你去称赞,那是口是心非。你没有礼敬,你内心没有至诚恭敬,你去称赞,那是为了讨好他,去口是心非,那是谄曲啊,不是称赞。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礼敬诸佛,后面的九条呢,条条圆满。

那么你真正能够礼敬诸佛了,你一出言一开口,一定是赞叹;你待人接物,一定是供养。你开口说话,就是赞叹如来;你待人接物,都是广修供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供养无量的诸佛。所以礼敬诸佛是根本,是基础。

礼敬诸佛是礼敬什么?礼敬我们的性德,礼敬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我们念念能够觉,念念保持正念,也是在礼敬诸佛。我们念念保持正念,同时我们事相上面还要礼敬诸佛,不著空,不著有,行于中道。所以礼敬诸佛,就是恢复和显发我们本来具有的性德。

那么这个第一个颂,就是总结的开示了,普贤殊胜的行愿法门的三个要点。这个三个要点是每一个行愿法门都包含的,在第一个里面就点出来了。哪三个要点呢?

第一个是般若。生佛平等观智随时生起呀,所以就是修般若。为什么是生佛平等观智随时生起呢?因为我们礼敬诸佛,不单单是礼敬过去佛,现在佛,还要礼敬未来佛。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 在岸边

    在岸边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岸边》(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人在岸边,却不能渡,皆因无指引。生命需要感悟,也需要引领,才能抵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以朴实语言来表达个人对佛法奥义的理解,对人生的省悟;可谓字字珠玑,深入浅出,极富哲理,如一滴滴佛法甘露,滋润心房;是一本助人释疑解惑之书,一本感心悟性之书。
  • 琉璃慧光

    琉璃慧光

    本书为易菁先生对《药师经》的讲记,逐句消文纳义,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现实有独到闻发,十二讲内容将全经妙义尽释无遗。
热门推荐
  • 淡去的年华逝去的青春

    淡去的年华逝去的青春

    中考的失利,使得主人公不得不走私立高中!高中的生活谱写着青春的乐谱!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的老师!能否让主人公一步一步走向自己憧憬的生活!面对青春的叛逆,又怎么逐渐迈向成功之路!各种校园故事又会怎么影响主人公的生活!经历种种困难,终归回走向成功!回头叹息,淡去的年华逝去的青春!我们的青春不后悔!
  • 月神星域传奇

    月神星域传奇

    星河璀璨所有目光穿越光年聚焦于一颗星暗尘之下绝壁之上纯美少女双眼朦胧视线所及是那残破的家园该如何怜惜如何拯救勇敢的少年啊向她伸出温暖的臂膀宽阔的怀抱是她安眠的床从此执手纵横星野只为追逐那一缕光有一种爱光辉闪耀刺破昏暗当所有星辰陨落他们便化作一对双星闪耀于天际线
  • 伪废柴修仙记

    伪废柴修仙记

    她这一生有两个师父。第一个师父为了漫漫仙途,夺她修为与肉身,然后,被她杀了;第二个师父,也为了漫漫仙途,给了她最沉重的两剑,一剑在她心口,一剑在那半缕元神之上,那就,也杀了吧。都说漫漫仙途,弃情忘爱才能可得上天途那么,就让他成为她手中之剑,爱恨莫提,一切不过为了这漫长天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琂爸爸写儿歌

    琂爸爸写儿歌

    为女儿写一些儿歌,希望能伴随女儿在快乐中成长。所有儿歌都来源于个人生活,取自于生活,朗朗上口,无需懂得音律也能简单唱出来!希望大家喜欢!
  • 日夜不休:总裁的蚀骨宠妻

    日夜不休:总裁的蚀骨宠妻

    一场车祸,她从他疼爱的妹妹成为了他的妻子,也成为了他恨之入骨的仇人。他对她冷嘲热讽,百般羞辱。而她看着心爱的他,日日与其他女人颠鸾倒凤!五年,她的爱恨早已消磨殆尽,而他却早已对她食髓知味。“颜霆昊,离婚吧!”她将离婚协议放在他的面前,从未有过的冷静。他却抓起离婚协议,一把撕了个粉碎,“耿静柔,我颜霆昊的字典里没有离婚这两个字!”
  • 冷酷校草爱上刁蛮丫头

    冷酷校草爱上刁蛮丫头

    “你会喜欢我多久呢?”“永远。”“……永远有多远?”“即使你已经不爱我了,即使你已经忘记了我,即使我已经从这个世界消失,我依然会爱着你。”“乱讲!都不在这个世界了,还怎样爱我啊。”“我会去找一个天使。让它替我来爱你。”只是一台舞台剧,可是却改变了我们的命运。苏子阳,你说过你不会丢下我,哪怕我跑到天涯海角你还是会找到我……可是,你的她一出现,你就去她身边,你把我安雨希当成什么了?你不是说不会丢下我一个人的吗?为什么要骗我?
  • 再见你,怦然心又动

    再见你,怦然心又动

    陆梓谦:世界这么大,人这么多,可是遇见你,我就知道你是我此生唯一顾若凡:你是我不能言说的伤,想遗忘却又忍不住回想
  • 守护甜心之紫薇之伤

    守护甜心之紫薇之伤

    对不起,我不会写作品介绍,因为可能随时换内容!
  • 杀手穿越之废柴小姐惊天下

    杀手穿越之废柴小姐惊天下

    在改动中,但依旧可以看,只是改了一些人物地位名称和故事情节,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改动后的文文。简介等作品写完再奉上,文乃虚构,切勿当真!!!
  • 幸福大师

    幸福大师

    一次奇怪的相遇,一个奇怪的老人,一次有趣的畅聊,一枚神奇的戒指。这些东西改变了陈安的一生,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幸福的人生由此开始,喜欢就收藏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