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4100000052

第52章 净土奥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学记第三讲(3)

众所周知,就是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浅。”信包含了六信(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深信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依报正报庄严都是阿弥陀佛愿行之所成就,一切种智之所化现。从众生边来说,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庄严是念佛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所以说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

举法界体,成六字洪名是全理成事,这就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度化十方佛世界一切众生的无上方便,这是从佛这边来说,是全理成事。

从众生这边来说是全事即理,我们还没有证入理体,但是也有善巧方便,但能称念六字洪名以这个善巧方便就能够合法界体,就能够与一真法界相应,就是全事即理,就是众生信愿持名所得的真实利益,这是指信。

愿是要愿离娑婆,愿生极乐,愿当来回入尘劳广度众生,愿以念佛心归于净土,愿求无上道度化众生,我们要有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的强大愿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你愿力强一定可以往生极乐。

《净土圣贤录》上也说了一个公案。

北宋的时候,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是一个很大的丛林,当时客堂里面有一个小照客,很是乖巧伶俐,年纪也很小,客人来了端茶送水,礼貌都非常周到,大众也都很喜欢他。

有一天寺院里面正在举行大法会,就来了很多的法师、居士和香客,有一个卖花的人也赶着人多来做生意,他挑了一担鲜花来卖,卖完花以后手上有泥巴很脏,就跑到客堂里面去借一个盆子来洗手。这个小照客看了挺脏就很不情愿拿了一个盆子给他,哪里知道这个卖花人大摇大摆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己倒水来洗,洗得满盆都是黑水,洗了以后他又不问自取,在客堂里面拿一条新毛巾,把雪白的毛巾擦得黑黑的,就随手一扔。

小照客很生气,无明火起,拿起卖花人的扁担就照着他的头敲下去,本来是想教训他一下,哪里知道这一下下手太重,把那个卖花人打死了。他慌了手脚,也不敢去找师父,也不敢跟谁商量,看到一下子把那个人敲得没气了,就很害怕,马上卷起包袱就跑了。

由河南跑到山西,一路跑到五台山去了,就隐姓埋名在总持寺里面,修行修了二十年。因为他内心里面一直很惭愧,他曾经过失杀人,想我此生不了道,将来一定是堕落,所以一刻都不敢懈怠,非常精进,因为精进用功的缘故开悟了,后来他就做了总持寺的方丈。

二十年以后的一天,他突然之间就吩咐鸣椎集众到法堂(那个时候禅师很多,方丈和尚要上堂说法都到法堂去)。维那师就很奇怪,跑来问说:“大和尚,今天并没有谁来请法,您老人家为什么要集众上堂说法呢?”

方丈就说:“今天请大众来看老僧了却二十年前一段公案。”大众马上就云集到法堂来。

此时宋朝有一个大将叫张浚,他的部队正是驻扎在五台山,就来游览五台山,刚好有一些也走到总持寺来了。一个十八岁左右的士兵突然之间莫名其妙就闯到法堂里面来,而且一闯入法堂,看到坐在法座上这个老和尚,他就突然之间莫名其妙很生气,然后弯弓搭箭要准备射死他。

这个方丈和尚端坐在法座上就说:“请你射我呀。”

士兵大吃一惊,本来是想射死他,听到这么一说反而就犹豫不决了。他就很奇怪地问,说:“老和尚呀,我们两个从来没有见过面,我第一次见你,为什么一看到你就生气,就想杀死你呢?”

人跟人的缘分很奇怪,有时候看到一个人莫名其妙就很欢喜,有时候看到另外一个人莫名其妙就不高兴,这当然是因为宿世的缘,老和尚就把二十年前那段公案说了:“你现在十八岁,但是其实你的前生是曾经到开封相国寺卖花的那个人,我失手把你打死了,所以你现在一看到我就生气”。

士兵听了这个公案以后就恍然大悟,他站在法堂里面就说了一个偈子:“冤冤相报何时了,历劫相缠岂偶然。不若与师俱解释,而今立地上西天。”历劫相缠岂偶然啊,相互之间因因果果、冤冤相报都不是偶然的,一定有宿世的因果,所以现在“不若与师俱解释”,我愿意跟你解怨释结,“而今立地上西天”。说完以后他就高声念阿弥陀佛,大概也就念了十来句,他手里还拿着弓箭,就站在那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这个方丈和尚也坐在法座上面念佛圆寂,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你看两个人都很快,尤其是那个士兵很殊胜,他原来也没有怎么去拜佛念佛,但是他有这种强大的愿力,他觉得在这个人世间冤冤相报、纠缠不休没意思,所以高声念阿弥陀佛念了十来句就往生了,这是强大的愿力,因此成就了,两人前生的账也都消除,同生极乐了。

住持和尚因为已经开悟,当然他要生极乐是很容易了,见性念佛一定是上品上生,可见求生西方的这种强大愿力是非常重要的。

再说一说信愿行的行持法门。

我们念佛行的方法可以分为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四种,《念佛圆通章》其实也就包含了实相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也可以归纳为事持和理持,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上面说:“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

事持就是一心系念阿弥陀佛,句句分明,念念相续,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更无二念,即以一念而除众念,万缘放下,单提佛号,以一念代万念,达到一心不乱,称为事一心不乱。

理持就是了知能念心之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之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所双亡,心佛一体,名为理持。

事一心不乱其实也是有浅有深的,最浅的就是念佛成片,伏住了见惑、思惑,虽然没有断,但是见惑思惑不起现行了,它不会干扰我们了,天台宗的判教就把它判为圆教五品位。

再往上修就到了圆教的初信位,到了初信位就能够断见惑思惑的烦恼了,到了初信位就能够断尽见惑的烦恼了,实际上断见惑就相当于小乘的须陀洹果(初果),再由圆教的二信位,乃至于七信位,这个阶段把思惑也断了,这也就是见思先尽,实际上见惑思惑都断了,在小乘来说就是阿罗汉。

见思先尽,这个时候就称之为事一心不乱,再往上由圆教的八信位、九信位、十信位,到圆教的初住位,到初住位就能够明心见性,能够念念开显如来藏心,能够见本性佛称之为理一心不乱。

所以说事一心不乱,不为见思所乱,就是不被见惑思惑所乱,人我执消除了;理一心不乱,是不为二边所乱,没有生死涅槃的二边见对立,没有烦恼菩提的二边见对立,双舍空有二边,全归中道,断法我执,这样是称之为理一心不乱,全归中道。

通俗地说,修持念佛法门其实就是要具足四个字:真、善、美、慧,我们以至诚恳切的心来忆佛念佛,这就是真;所念的是一真法界,这就是至善,是超越善恶相对的、是绝待圆融的自性善,是一切众生存在的本源,所以称之为至善,具有真和善自然就显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就是大美。

《观无量寿佛经》上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就是大美,有了真善美的性德显发,就会开启自性本具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像阿弥陀佛一样遍知法界的深广智慧就会从忆佛念佛心中涌现出来,就能够花开见佛悟无生。

蕅益大师在《阿弥陀佛像赞》上面有作一些偈子来赞叹:“如来法界藏身,遍入众生心想。譬如月印千江,一切有目共仰。若欲离此觅真,何异舍声索响。”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以我们忆佛念佛必定能够花开见佛,内心般若花开见天真佛。

“诸佛正遍知海,不离众生心想。是故眼见耳闻,尽是弥陀声像。”

第三个方面就是归于净土,有哪几种品位,有哪几种净土。

归于净土有三辈九品往生,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上面说四途都有九品,说得很细。修到事一心不乱是不为见惑思惑所乱,见化身阿弥陀佛,临命终时感得化身阿弥陀佛以及化诸圣众现前,往生凡圣同居净土、方便有余净土两种极乐世界。

修到理一心不乱就是不为二边见所乱,见报身阿弥陀佛,感得受用身佛以及诸圣众现前,受用身佛就是报身佛,报身佛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所以就感得他受用报身佛来现前、来迎接。

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没有二边见,没有对立见,没有生死与涅槃的相对见,没有烦恼与菩提的相对见,断二边见,往生实报庄严净土、常寂光净土两种极乐世界。

这个归纳就很简洁明了,成就了事一心不乱,当然事一心不乱最浅的就是念佛成片,他将来能够往生两种净土,就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成就了理一心不乱,将来往生的就是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

3.结答圆通

前面已经把念佛三昧的修因证果都说圆满了,大势至菩萨也说了他修行的自利行、利他行,最后他就来做一个归纳总结,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这段经文也分作三节来学习,先说“佛问圆通,我无选择”;再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最后说“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是大势至菩萨归纳总结说,释迦牟尼佛您在首楞严法会上让诸大菩萨、大阿罗汉分别来说他们明心见性、证入圆通的修行心要,我无须选择,就是修念佛三昧,证圆通,所以“我无选择”不是说我没有选择空间,而是说我无须选择,我无劳选择,我就以念佛三昧证圆通。

什么是圆通呢?就是包含众妙是圆,遍入二十五有称为通,所以我无选择。“无”是无须,不需要像阿若憍陈如选择悟声尘而证圆通;不需要像阿那律陀要选择证眼根圆通;像须菩提选择从意根证圆通;像普贤菩萨选择证耳识圆通;像持地菩萨由观地大而证圆通。外不选六根相,内不择六根性,所以说“我无选择”,我无须选择,我只是都摄六根,六用不行,惟余一觉,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所以说“我无选择”,就是我圆满地修,我就以我的真心本性来修,不需要去观六尘,也不需要去选择六根里面的某一根。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八个字是修正念佛三昧的妙修行路,是修证念佛三昧的窍诀,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学修:

第一个方面,这是大势至菩萨特别为凡夫指出的一条一超直入如来地的妙修行路。

同类推荐
  • 读禅阅世

    读禅阅世

    苏曼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精通中、日、英、梵等几种语言。在小说、诗歌、散文、绘画等领域,他都取得很大成绩。
  •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原典凡两万余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动为序,述其形迹、说法及与弟子的机锋对答,共分十品。主旨在宣称人皆白性清净、本有佛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主张自悟自修、无念无住;力倡顿悟说。是禅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据;对人们对佛学的诸多困惑予以坚定明确的开释。
  •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用佛陀的话解读或者解答的一些现代都市里最棘手、最热门、最时尚、最前卫、最隐私、最尖锐等的话题。比如禅师对贪污、疯狂玩微博现象、婚外恋、奢华假日游、富二代、拜金女、明星绯闻等等问题的看法。它是用传统的观点阐释和解答新颖的问题。相对于较多的传统佛学类出版物来说,它的话题新颖,与时效结合紧密。市场上很多星云、弘一、证严等法师本人的著作《舍得》、《宽心》等以及写他们的著作《禅的行囊》、《禅心莲韵》等销量都很可观,相信将传统的畅销作品融入新的话题会更加有卖点。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 金瓶梅里的心经

    金瓶梅里的心经

    本书是文人讲《心经》,借文学人物,用心参悟。作者亲近三宝,生活中有感悟,诵经时能感通,读书时有感应,其用通俗语言讲经,引人颂善,以《金瓶梅》里的芸芸众生为案例,用心良苦。本书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开示。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后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热门推荐
  • 永远的民心二班

    永远的民心二班

    民心中学,有一个二元次的八年级二班。在这个大家庭中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和快乐的事。在这些事中都教会我们道理
  • 槿慕卿离

    槿慕卿离

    木卿离和御槿弦初见,御槿弦是他的老师。"你是我的学生又怎么样呢?”他笑得一脸人畜无害。毕业时,他阴狠的说:“就算你现在逃离我,你仍然活在我的掌控中!”木卿离害怕了。最后,花曲成为他永久的记忆,而他逃到英国的小城市,遇见爱他的祁夜,一个华裔英国人。御槿弦却没有放过他,以最狠毒的方式圈禁住他,生死别离,终究是逃不了。御槿弦再次出现在他面前,西装革履,步伐稳重,深邃眼眸俊朗的五官让木卿离害怕“卿离,你选择他都不愿意跟我吗?”他笑了“那好,我就让你离不开我!”御槿弦把他囚禁在城堡里,用他喜欢的紫檀木做成链子锁住他,他觉得这样就可以让他在他身边。
  • 智慧的积累

    智慧的积累

    整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西施和东施

    西施和东施

    《西施和东施》主要分为六章,分别是神马不是浮云、小溪流的新辉煌、黄鼠狼的“屁”发公司、老狼的追悼会、蠢驴告密、树懒之死。
  • 邪魅王爷:误惹逆天六小姐

    邪魅王爷:误惹逆天六小姐

    她是现代的女杀手,第一杀手组织‘chenille’的杀手‘血狐’人人见了都吓破了胆子,世人都说‘血狐’出神莫测,身手果断,杀人无数,可是谁又想到她居然同时造到亲情和爱情的背叛,她撕心裂肺的痛谁能懂?枉费她还是第一杀手,却同样逃不过背叛,她发誓如果又来生她定不会信任何人,但是事实难料,谁又想到她居然还是堕入了爱河,亲情的背叛和爱情的背叛,还会出现在她的身上吗?
  • 那把美丽的雨伞

    那把美丽的雨伞

    从不否认,我是一个早熟的女孩。还在读小学时,我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比同龄的女孩明显高出一个头。不仅仅是我的身体,我的思想也早熟,有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喜怒哀乐。
  • 闪闪奇遇记五:闪闪的魔法

    闪闪奇遇记五:闪闪的魔法

    《闪闪奇遇记五:闪闪的魔法》一次采莓子的途中,闪闪越过了峡谷中的魔法线,线的一边是平凡景象,另一边却是奇妙的世界?
  • 天变武起

    天变武起

    一位普通的高中生杨凡,由于“双鱼”这一意外事件,意外打开了时空甬道,穿越到另一个平行世界,一个玄幻的世界,一个犹如神佛满天的世界,强者翻云覆雨,一念之间,天地变色,在这里弱肉强食,强者为王,弱者只能匍匐于强者脚下,侥幸生存。这种种经历颠覆了杨凡的世界观,他开始踏上修行之路,开启一段惊险刺激的旅程.....
  • 中学时代

    中学时代

    黄土高坡上的一个小城镇里,全县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里今天人声鼎沸,特别是在高一年级新生分班表前更是人头攒动。这些人大部分是孩子,还有一部分是家长。他们大都穿着朴素,身上透着几份泥土气息。
  • 520.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