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4100000053

第53章 净土奥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学记第三讲(4)

首楞严会上,二十五圣修证圆通,除了大势至菩萨之外都是选一根,或者一尘或者一大,而不是“都摄六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主要是为了让阿难来选择适合自己修的法门,阿难陀尊者在首楞严法会开始之前就已经证得初果(须陀洹果),他已经断了三界八十八使见惑,等于是大学毕业了,还要进一步去读硕士、博士,他要选一门专学专修,专门研究,所以就给他讲了很多很多门。

但是大势至菩萨跟他们不同,他说圆通的目的不是单单为了阿难,是为了让念佛人归于净土,“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而此娑婆世界的念佛人绝大部分还没有证初果,绝大部分还是具缚生死凡夫。所以大势至菩萨特垂胜异法门教导念佛人修念佛三昧,就等于是直接从小学跳到博士班的修行方法。

第二方面,修证念佛三昧可以分为念自佛、念他佛、念自他佛三类方法,特别是念他佛,持名念佛,由持名念佛而即念反观,这个是胜妙方便,证念佛三昧更是具足事妙、理妙。

事妙就是三根普被,收机最广,上上根的等觉菩萨也是要修行信愿持名,下下根的愚痴无明障重的凡夫也是修信愿持名。

理妙有三种,也就是教法妙、证入理体妙、行持妙。

教法妙就是持名念佛是了义中无上了义的修法。持名念佛是无上了义的修法,不是教我们先去修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而是直接修一佛乘的方法,直接以阿弥陀佛果地上所成就的圆满德能来作为我现前的一念因心,作为我的本修因,这是教法妙。

证入理体妙。持名念佛法门是圆顿中最极圆顿的修法,不落渐次、不落修习阶级,正如《圆觉经》上所说:“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这是最极圆顿的修法,就是念佛、见佛、成佛,没有很多的修行阶级。

行持妙就是指持名念佛法门是方便中第一方便的修法,行住坐卧都能修持,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随时随地任何时候都可以修,任何时间都可以修,这是指教妙、理妙、行妙。

我们修行无非就是教、理、行、果,或者说信、解、行、证,教妙、理妙、行妙当然所证的果就必然妙,果就是往生不退,一生成佛,可见念佛三昧确实是“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第三方面就是都摄六根的基础条件是要严守四种清净明诲。也就是不淫、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

首楞严法会上,佛告阿难:“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你来修行三昧,修行三摩地是为了超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居士的五戒之中淫戒是戒邪淫,不戒正淫。但是如果要修证念佛三昧,它的淫戒是戒邪淫,也戒正淫。戒淫行,也戒淫心。要戒淫行,这个容易守,但是要戒淫心不起就不容易,心念都不起,这样才能够真正地都摄六根,所以守好四种清净明诲是都摄六根的基础,是六用不行,惟余一觉,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的基础。

第四方面说“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其实包括了净念现前和净念相继两部分。

首先应该是净念现前。我们都摄六根,六用不行,惟余一觉以后,净念就现起了,这个时候就把第六意识的分别转为妙观察智了,这样是净念现前,是清净心现前,就是见性。但是见性还只是开始,并非结束,因为见性以后还有习气相缠,无始无明习气缠绕,所以要以妙观察智来觉照,使我们净念相继。

昨天也讲过了,其实有几个阶段。

首先是保持、然后是任持。保持还有功用行,刻意去保持净念相继;后面是任持;任持以后更进一步到第三个阶段就是住。这时候好像一轮明月悬在碧空一样,周围都是碧空,“一轮明月,历历孤明”,这样保持净念相继来长养开悟之心,不但是白天清醒的时候要能够念佛,净念相继,晚上睡眠的时候也要修阿弥陀佛睡光明法,保持睡眠之中也能够净念相继。

中国净土宗的二祖善导大师有教导睡光明法的方法,有一篇《临睡入观礼想发愿文》说:“弟子自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弟子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

这样的临睡发愿文,至诚恳切向阿弥陀佛祈祷的话,就能够相应,我们每天晚上临入睡以前要能够保持正念,要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或者观修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庄严,或者观修阿弥陀佛相好光明,在这个光明之中入睡,就能够入睡光明。

方便的方法是可以睡之前,观想阿弥陀佛在我的床头,放光加被自己。你一直能够有这么一个观修的话,当然你睡眠时候就不会放逸,因为阿弥陀佛在床头放光加被我,也加被法界,所以我就会一直能够正念入睡。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应该就在床上(不要下床)向床头顶礼三拜,就可以观想阿弥陀佛化为光融入我身。因为在前面讲到了,诸佛如来的法身法性与我是一体无别的,所以放光融入我身,这样关键是要能够深信切愿,不要有攀缘心、妄求心,只要这样祈祷一定能够入睡光明,这样就能够保持在睡眠之中也能够净念相继。

我们头脑清醒的时候念佛功夫有十分,生病的时候十分功夫只得一分,只有一分得力,我们生病的时候有十分功夫都能够保持正念,那我们在睡眠之中功夫恐怕也是只有一二分,因为睡眠的时候习气种子冒出来难以保持正念,所以修睡光明法是很好的方法,睡眠之中功夫都能得力,到临命终时功夫也仅得几分,所以要二六时中都能够净念相继,就必定得生净土,当然这样持续用功一定会豁然开悟,能够成就见本性佛。

[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也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个方面,大势至菩萨说佛问成就三摩地证网通的法门,我认为所有三摩地之中以念佛三摩地为最上第一。

“三摩地”就是定慧等持,也称为三昧。蕅益大师说:“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此三昧门。”蕅益大师在他的教诲里面把她分得很细,偏、圆、权、实三昧又可以分为念自佛、念他佛、念自他佛,就有十二种,乃至于按照四土又有四十八种等等,更进一步就开为一百四十四种念佛三昧等等,分得很细,因为是有很深入的天台宗的理论,我们就不展开来说了,总而言之,他从理论上面就能够建立,一切的三昧都从念佛三昧流出,而无不还归念佛三昧。

事实上大势至菩萨的念佛三昧和观世音菩萨的金刚三昧其实都是首楞严定,都是自性定,不假造作而亘古如是的与自性相应的定,所以是最殊胜的,可见念佛三昧斯为第一。

第二方面是修持净土法门我们要痛念无常,要有紧迫感才容易入道,容易与法相应。

世间人平时最执著,认为最大的事情都抵不过一个死字。千万个死抵不过我一修,千万个修抵不过我一觉,觉则心空是最上福德,众苦只缘不觉,极乐无过明心,所以我们心的觉悟是最关键的,修念佛三昧是最了义、最圆顿、最方便的明心见性觉悟之法。

第三方面是修净土法门要深信切愿。信有六信,其中信他是深信阿弥陀佛愿力不可思议。

正如《念佛圆通章》所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母亲爱护子女这是天性,不是相对性的,而是绝对性的。佛护念众生也是如此,不是我忆佛念佛佛才会护念我,不是这样的相对性交换,而是无论我多么顽劣,只要我一念回心,深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必定得往生,因为阿弥陀佛对众生的这种悲怜护念是绝对性的,不是相对性的交换,在这一层上面想得通透,必定会具足信心。

蕅益大师说:“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

这就说得非常透彻、非常圆满了,所以印光法师称赞蕅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就是阿弥陀佛亲自来做注解也不过如此,确实是,我们以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就能够转五浊为五清,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

见浊就是邪见增盛,把邪见增盛转过来。邪见增盛都是凡夫的分别念,尤其是现在,因为资讯非常发达,所以凡夫的分别念更加炽盛,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想法,让众生就迷惑在这些知见的稠林里面,陷在这些种种凡夫分别念的森林里面迷失道路找不到头了,所以心迷路了,凡夫众生如果一直向外去攀缘,天天去搜索种种资讯,但是从来不知道向内去观察自己的心,这样他一定会陷到知见稠林里面去难以解脱,这就是见浊,所以邪见增盛,能够一念回心来念阿弥陀佛就能够转为无量光,就能够开启自性本具的无量的智慧。

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花化身。众生浊就是后世的众生身体更加羸弱,精神更加散乱,分别念炽盛,转过来为清净的莲花化身。

转命浊为无量寿。命浊就是寿命短促,能够回心念阿弥陀佛,当下即是开显自性的无量寿,我们的真心本体是无量寿,如是因如是果,当来必定生净土,得无量寿命一生成佛。

最后蕅益大师作了一个归结说,一声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之中所证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所成就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以果地上成就的五分法身香,一切种智智慧光融入到一句佛名之中,全体授与恶浊众生,令众生得解脱,所以说是像母亲爱护子女这样的天性,因此我们修行孝道也能够成就,因为父母对子女的这种爱护,子女对父母的孝顺都是出于天性,这种天性不扭曲,然后扩大到一切人,而且保持不退,这样与天性相应,也一定可以成就。所以要能够从这个层面来具足信愿行,因此祖师大德就归纳净土修行的窍诀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是我们能够往生净土,必生净土的十六字诀。

我们对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修学到此地就圆满了,感恩三宝的加被,感恩阿弥陀佛的加被,愿我们与会大众和法界众生都能够速证念佛三昧,同生极乐净土。

愿将东土三千界,同种西方九品莲。大众皆得上品上生,阿弥陀佛。

同类推荐
  •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旧约〉中的民俗》是弗雷泽的另一部名著,是他在写作《金枝》过程中将有关《圣经》旧约故事的民俗材料汇集起来,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有关事例作比较,专门创作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 圣经故事(1册)

    圣经故事(1册)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 临济下虎丘禅系概述

    临济下虎丘禅系概述

    禅宗发展至南宋以后,五家禅中的沩仰、云门与法眼三家基本消亡了,独有临济与曹洞两家仍在弘传,且一直把法水沃溉到了清代。而在临济宗中,尽管大慧宗杲于当时声名显赫,然其法脉传过六代之后不幸消亡,而真正承嗣临济家风者独有虎丘绍隆一系禅了。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热门推荐
  • 大小姐的全职家教

    大小姐的全职家教

    一个国际上无人不知的传说级家教,在完成了三个月对美女富二代的调教任务之后,突然被要求回国,成为名剑集团二小姐的全职家教。背后的神秘门派,当年的痛苦往事,当回到华夏那一刻起,他早已决定要逆转一切。然而,在成功之前,他还是要苦哈哈的完成二小姐和大小姐交给他的各种苦逼任务——成为一个能够教育好四大纨绔的保安,偶尔客串一下大小姐的贴身保镖。
  • 老身聊发少年狂

    老身聊发少年狂

    从二十六岁风华正茂的女医生穿成五十多岁的国公府老太君,顾卿表示压力很大。虽然顾卿同时也继承了邱老太君的记忆,但这个老太君简直就是乡野村妇陡然成为豪门贵妇的典型,完全没有多少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个脾气古怪的老妇人甚至连字都不认识几个。不过也幸好是这样,顾卿才没有露馅或者被当成妖孽附身给烧死。走路会喘,手老是抖,咳嗽会崩尿,吃点香辣的东西都会胃疼,顾卿表示穿成老太太不幸福。邱老太君的嫡孙李锐在阴谋中挣扎着,顾卿决定帮这孩子一把。
  • 青梅皇后

    青梅皇后

    她,凤家唯一的女儿,一道圣旨,让她从出生就注定了要成为那个人的妻子,未来的皇后。他,龙圣国太子,俊美的容颜,凤九潇眼里的小男人。这两位的爱情马拉松里,自己的师兄,后宫里那些胸大无脑的女人,甚至连战争都来了,总之,是真正的好事多磨啊!
  • 重心倾城之爱

    重心倾城之爱

    本书是一本长篇小说。描写了高级白领女性献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感人故事。本书诠释了一场金钱与爱情的真实对话,财富与慈善的有利博弈,奢侈与节俭的意识冲突,人性道德与社会变化的激烈碰撞。
  • 星文咒术师

    星文咒术师

    这是一个离奇玄幻的世界,某一天在外修行游历的少年仓晔回到了故乡,却遭遇故乡受敌入侵,不得不带上青梅逃亡,从故乡出发的他,却突然遭遇追兵,为了保命的仓晔使用了一神秘物品——铜锈铁块,无意间却落入了古怪荒村,得到荒村上一个纪元的修行法门......
  • 戒疼

    戒疼

    一个90后男孩内心世界的独白、我是一个被世界遗弃的孩子、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里营营役役的艰苦生存、其实我没有很坚强、我只是想要一个拥抱、一个大大的温暖、我只是不想要被忽视。
  • 房中曲

    房中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文娱全能巨星

    文娱全能巨星

    重生异界,他从网络主播出道,称王称霸!提笔论道,成就巅峰!电影电视,走进千家万户!无论年龄、无论性别、无论国度,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人类文明的指引着!!!”“他是文娱届的帝王!!!”........................................................新书需要呵护,求推荐收藏打赏!!!
  • 吃货小青梅:腹黑竹马,求放过

    吃货小青梅:腹黑竹马,求放过

    圆圆,过来吃甜品。″刚从席家回来的唐圆圆一进门又听到有好吃的,鞋也没换,飞快地跑进厨房,对于吃货唐圆圆来说,能吃是福,而对席墨深来说,欺负唐圆圆是他余生乐趣,当然,只许他欺负,别人,哼!
  • 走过那条熟悉的街

    走过那条熟悉的街

    他是关于初恋的回忆,他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初恋。她是我深爱的女孩,她是我一生中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