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鼻咽炎(acutenasopharyngitis)是全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主要发生于咽扁桃体。在成人与较大儿童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诊断]
成人及较大儿童患者,其局部症状明显,并在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下易窥见鼻咽部的病变情况,故不难诊断。但婴幼儿患者,起病急,往往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常被误诊为急性传染病。因此,婴幼儿出现上述全身症状,并有鼻塞、流涕,伴有发热等,应考虑到此病的可能性。上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有助于诊断。注意并发症的诊断。
[病因]
致病菌主要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亦不少见。在冬、春季气温变化或受凉、潮湿、劳累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容易发病。
[临床表现]
婴幼儿病情重、常有高热、抽风、脑膜刺激症状及腹痛、腹泻、脱水等全身中毒症状。成人及较大儿童,其局部症状明显,如鼻塞、流涕、头痛及鼻咽部干痛、灼热感、异物感等。鼻咽部检查见黏膜急性充血水肿,并有多量粘液脓性分泌物附着,分泌物可沿咽后壁下流。婴幼儿的鼻咽部不易窥见清楚,但因咽部分泌物及严重的鼻塞,可导致吸乳困难,易发生呛咳、平时张口呼吸,影响睡眠。本病可触及颈上部淋巴结肿大,压痛。
[并发症]
常见有急性上、下呼吸道炎症、中耳炎、鼻窦炎、喉炎、咽后壁脓肿及婴幼儿并发肾脏疾病等。
[治疗措施]
婴幼儿患者,可因发生全身中毒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治疗措施必须得当。要卧床休息,供给足量新鲜果汁及温热饮料。并要对症处理,如退热、镇静剂的应用。病情严重者,需静脉输液,同时静滴或静推足量广谱抗生素加适量激素,以控制病情发展,即很快得以治愈。局部用1%麻黄素加抗生素滴鼻收敛鼻腔黏膜,滴鼻剂流向鼻咽部,可达局部治疗的目的。急性炎症期过后,可将鼻腔及鼻咽部分泌物抽吸干净,再局部用药。同时采用排气置换的方法,药液可进入鼻窦,并起到治疗或预防鼻窦炎的作用。必要时可切除咽扁桃体。
三、急性单纯性咽炎
[概述]
急性单纯性咽炎(acutesimplepharyngitis)为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咽淋巴组织亦常被累及。炎症早期可局限于某一部分,随病情进展常涉及整个咽腔。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咽部检查所见,此病易诊断。但应注意与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或并发症状相区别,尤其是小儿更为重要。此外,尚需与血液病性咽峡炎相鉴别。此病情之轻重与多种因素有关,若为毒力强的细菌感染,其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很高,其全身症状表现严重。为明确致病菌,常采用咽拭子培养及细菌药敏试验,此病进行抗体测定及机体免疫功能测定亦非常重要。
[病因]
原发性炎症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非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及病毒均可致病。在婴幼儿,常为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风疹等的前驱症状或并发症状。在成人及较大儿童,常继发于急性鼻炎、鼻窦炎及扁桃体炎。此病经飞沫传染,食物或直接接触亦可感染。以秋、冬、春三季为多见,当全身抵抗力减弱时,易患此病。
[病理改变]
咽黏膜充血肿胀,粘液腺分泌增多,有浆液渗出,故黏膜表面覆有一层稠厚粘液性分泌物。黏膜下血管及腺体周围有粒性白细胞浸润及淋巴细胞浸润。咽部淋巴组织受累使淋巴滤泡肿大。
[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常与急性鼻炎同时发生。初觉咽干、瘙痒、微痛、灼热及有异物。重者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咽痛逐渐加重,影响吞咽,不敢进食。炎症累及咽侧束时,可发生剧烈的放射性耳痛及颈部疼痛,以致头颈部活动受限。咽部检查可见黏膜急性充血水肿,软腭及悬雍垂肿胀明显时,说话常呈鼻音。咽后淋巴滤泡及侧束红肿高起,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并发症]
当身体抵抗力低下或治疗不及时时,炎症扩散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喉炎、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并发症。若致病菌或其毒素侵入血循环,如脓毒性咽炎,全身及局部症状严重,可并发急性肾炎、风湿热及败血症等。
[治疗措施]
注意休息,多饮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根据病情适当治疗,若发热、咽痛,应及时采用物理降温及药物退热措施,如温水或75%酒精擦浴,头部放置冰袋等。常用药物为口服APC或肌注安痛定等,保持口腔清洁,用碱性含漱剂可溶化咽部的粘稠分泌物,故常采用复方硼砂液含漱。在发病初期,可用1%碘甘油或2%硝酸银涂擦咽壁,有促进炎症消退的作用。若炎症侵及喉部或气管,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激素雾化吸入治疗,一般每日1—2次(每次可用庆大霉素16万U加地塞米松5mg)。病情严重者,首选青霉素肌注或静滴,因其对溶血性链球菌效果较佳。并随时更换效力强的抗生素。
四、急性舌扁桃体炎
[概述]
急性舌扁桃体炎(acutelingualtonsillitis)为舌根部淋巴组织团块急性发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并发于急性扁桃体炎。其病因及病发因素与急性扁桃体炎同。
[临床表现]
初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干、异物感、灼热及咽痛等。疼痛逐渐加重,多以舌根部一侧或两侧更为明显,严重者可放射至耳内引起剧痛,亦有因疼痛影响进食及咽下困难。病人呈急性病容,偶有高热。
检查见咽黏膜急性充血,咽及口腔内较多粘液性分泌物,舌根部淋巴组织呈颗粒状高起、充血、肿胀,与扁桃体下端相连,严重者局部有溃疡及脓性分泌物附着,并可发生舌根部脓肿。
[治疗措施]
同急性咽扁桃体炎处理原则。注意口腔卫生,全身用足量抗生素,有脓肿者可以切开引流。适当休息,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若反复急性发作,待控制炎症后,可考虑行舌扁桃体切除术。
五、急性扁桃体炎
[概述]
急性扁桃体炎(acutetonsillitis)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黏膜及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中医称为“乳蛾”、“喉蛾”或“莲房蛾”。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中。
[病因]
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腺病毒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也不少见。细菌可能是外界侵入的,亦可能系隐藏于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当机体抵抗力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体质虚弱、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骤然降低时,因细菌繁殖加强所致。有时则为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及猩红热等。急性扁桃体炎往往是在慢性扁桃体炎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的。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虽因其病理改变不同分为卡他性,隐窝性及滤泡性扁桃体炎三型,但就诊断和治疗而言,可分为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两种。
1全身症状: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
2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3检查:急性病容,面颊赤红,口有臭味,舌被厚苔,颈部淋巴结,特别是下颌角处的淋巴结往往肿大,并且有触痛。白细胞明显增多。根据局部检查可见到不同类型扁桃体炎有不同表现。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亦称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无脓性分泌物。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含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表现为扁桃体及腭弓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隐窝型常表现为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有时渗出物可融合成膜状,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于拭去而不遗留出血创面;滤泡型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实质之淋巴滤泡充血,肿胀、化脓,扁桃体形成蛋白色小隆起。
[鉴别诊断]
诊断急性扁桃体炎一般都具有典型之临床表现,故不难诊断。血、尿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咽拭子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对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其重要意义。须注意与喉白喉、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溃疡膜性咽峡炎、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及淋巴白血病等相鉴别。
[并发症]
1局部并发症:炎症可向周围扩散,引起扁桃体周围蜂窝组织炎、扁桃体周围脓肿,也可引起急性中耳炎、急性颈淋巴结炎及咽旁脓肿等。
2全身并发症:多认为系变态反应所引起,可并发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风湿热、急性血管球性肾炎、心肌炎、关节炎等,应特别警惕心肌炎病人的突然死亡。
[治疗]
注意休息,多饮水,通大便,进流食或软食,止痛退热,服磺胺类或抗生素控制感染。凡恶寒、高热、脉浮、无汗者可用甘桔汤(甘草、桔梗、银花、马勃)或麻杏石甘汤。凡高热、无恶寒、口干、舌燥、脉数而浮者可用甘露饮(天冬、麦冬、生地、石斛、茯苓、楷杷叶、茵陈、甘草、熟地、枳壳)。
(第四节)病菌引起咽部疾病
一、咽部麻风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