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4700000004

第4章 前言(2)

本书写作的完成,要感谢那些前辈学者在中国知识分子方面所作的具体研究。本文涉及了许多不同政治取向的知识分子群体,而有关知识分子个案和群体的研究,近来学界已有相当的成果。有关胡适、丁文江、张君劢、张东荪等人的研究,都有专著出版。其他人物也有论文或相关著作问世。另外,本书的资料主要来自当时几个知识分子群体所办刊物,同时也包括了一些时人的回忆录、日记、书信、论著等。

本书在讨论20世纪30年代思想界的时候,主要以几个重要知识分子群体所办刊物的言论为中心。其中包括了胡适等创办的《独立评论》,张君劢等创办的《再生》,南京中央大学杨公达等创办的《时代公论》以及《大公报》和《国闻周报》等,这基本上构成了思想界的主体言论。但是并不是说除此以外其他的公开言论就不算“思想界”的一部分了。为免挂一漏万,在全书的叙述中,我主要是以思想界所关切的问题的形式展开的,因此在涉及到相关问题时,会将关注此问题的其他有关言论也纳入进来讨论。在我看来,30年代思想界的主题是中国政治出路的思考,这包括了四个主要方面,其一,“国难”之际国家意识的提升,这是“国家”问题;其二,对于国民党“党治”的批评和要求“宪政”的趋向,这是“政党”问题;其三,有关民主与独裁,究竟哪个是中国发展的方向,这是“政制模式”问题;最后,究竟该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社会改造”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意识构成了思想界的核心内容。本书第一章将简单概述20世纪30年代的“思想界”,二到五章围绕这四个具体问题展开。

注释:

①这方面研究的代表,参见章清:《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集团力量的兴起与难局》,《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②参见罗志田:《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

③关于1920年代的思想界的系统论述,参见章清:《1920年代:思想界的分裂与中国社会的重组——对〈新青年〉同人“后五四时期”思想分裂的追踪》,《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12期。

④参见(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

⑤参见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JeanChesneaux,FrancoiseLeBarbierandMarie-claireBergere,Chinafromthe1911RevolutiontoLiberation,(NewYork:RndomHouse,inc.,1977)pp.190-205.以及上引易劳逸书。

⑥参见上引易劳逸书。

⑦对于列宁主义政党组织方式的高度评价,参见亨廷顿著、江炳伦等译:《转变中社会的政治秩序》,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

⑧参见费约翰著、李恭忠等译:《唤醒中国》,三联书店,2004年。

⑨参见邹谠著:《20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的角度看》,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

⑩参见王奇生:《论国民党改组后的社会构成与基层组织》,《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王奇生:《党政关系: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1927—1937),《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关于国民党组织运作的系统研究,见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杨公达:《国民党的危机与自救》,《时代公论》第4、7、11号,1932年4月22日、1932年5月13日、1932年6月10日。

国民党借着“清党”,实际上大肆逮捕和通辑了工商业界的许多无辜人士,这也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臣服于新政权。科伯尔和易劳逸都认为,国民党政权所重视的是自己的政治统治的利益,只要需要它可以利用政治权力来对付任何一个社会集团的威胁,无论这个威胁来自地主、资本家、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是学生。帕克斯·M·科伯尔的观点,参见氏著、蔡静仪译:《江浙财阀与国民政府:1927—1937》,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

参见罗志田:《个人与国家:北伐前后胡适政治态度之转变》,收于氏著:《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参见余英时:《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收于氏著:《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1页。

30年代学者曾经掀起一个研究“宪政“的高潮,由此可见知识分子推动“民主化”的热情。这方面的有关著作有,杨幼炯:《近代中国立法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谢正民编:《中华民国立法史》,上海正中书局,1937年。吴经熊、黄公觉著:《中国制宪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此外民国“宪政”研究的其他重要著作有,王世杰:《比较宪法》,商务印书馆,1929年。平心:《中国民主宪政运动史》,上海进化书局,1941。谢扶民、钱端升、萨师炯:《民国政制史》,商务印书馆,1945年。荆仁知:《中国立宪史》,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

关于“知识分子是什么?中国到底有没有知识分子?”的论争仍然是困扰学界的一个问题。这些问题还引起其他一些争议,比如中国哪些人够得上“知识分子”的称号。关于知识分子的研究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了,这里只列举笔者认为重要的几本。安东尼奥·葛兰西著、葆煦译:《狱中札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赛义德著、单德兴译:《知识分子论》,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科塞著、郭方译:《理念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弗·兹纳涅茨基著:《知识人的社会角色》,译林出版社,2000年。关于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研究主要有,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参见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收于氏著:《中国知识分子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罗志田:《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开放时代》,1999年第4期。

参见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

章清用“权势网络”的分析工具,探讨了《独立评论》群体在政府和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力。参见章清:《“学术社会”的建构,与知识分子的“权势网络”:〈独立评论〉群体及其角色与身份》,《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近来引起了史学界的极大兴趣,但是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有一种趋向是令人担忧的,即习惯于把“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两种西方理论混为一谈。孔飞力曾指出,中国史学界对于“公共领域”的兴趣,陷入了与资本主义萌芽讨论相似的误区,即陷入一种“中国也有”的情节。孔的观点以及魏斐德、罗威廉关于“公共领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讨论,均收入邓正来、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公共领域”理论的基本内容,参见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译林出版社,1999年。一种比较妥当的做法是,把论争“中国有没有公共领域”的问题转化为对历史上“公”的观念的研究。关于中国历史上“公”、“私”观念的讨论,参见(日)沟口雄三著、索介然、龚颖译:《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展开》,中华书局,1997年。(日)沟口雄三著、井口静译:《公私》,收于贺照田编:《在历史的缠绕中解读知识与思想》,《学术思想评论》第10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美)田浩:《陈亮论公与法》,收于氏编、杨立华等译:《宋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陈的著作对《独立评论》群体(包括读者群和作者群)的构成有着系统的研究。参见陈仪深:《〈独立评论〉的民主思想》,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

关于《大公报》的专著主要有,吴廷俊:《新记〈大公报〉史稿》,武汉出版社,2002年。方汉奇、吴廷俊:《〈大公报〉百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贾晓慧:《〈大公报〉新论: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与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任桐:《徘徊于民主与民本之间:〈大公报〉政治改良言论述评(1927—1937)》,三联书店,2004年。另外有关《大公报》的各种回忆和资料也已经大量出版。主要有,《大公报历史人物》,香港:香港大公报出版社,2002年。周雨编:《大公报人忆旧》,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方豪:《大公报与现代中国:1926年—1949年大事纪实录》,重庆出版社,1993年。以及复旦大学选编的一套大公报资料(共5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比如褒扬主张“民主”政治的能够坚持自由主义的理想,而倾向“独裁”政治的则被指责为缺乏远见。涉及民主独裁论争的论著很多,主要的可以参见雷颐:《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困境——三十年代民主与专制的论战透视》,《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3期。顾昕:《民主思想的贫瘠土壤——评述19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关于“民主与独裁”的论战》,收于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

值得注意的是,余英时和姜义华先生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的论争,也牵涉到如何认识20世纪以来的“独裁”政治趋向,当然也包括30年代的这场民主与独裁论争。余先生以西方保守主义政治思潮为比较对象,认为中国各政治派别缺乏明确的保守倾向,只是在激进的程度不同上有所区别;姜先生则恰恰相反,认为20世纪中国政治中保守主义是主流。姜先生倾向于把“独裁”、“专政”的主张都归入保守政治之列。关于“激进与保守”的论争,收于李世涛编:《知识分子的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

关于中国是否有自由主义的传统,雷池月和王彬彬持否定态度。雷的文章指出所谓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如胡适、丁文江等人,虽然宣传自由主义,但是在现实政治选择中却不是导向“左”就是导向“右”;王更是指出,自由知识分子往往在关键时候都是认同独裁政治的。朱学勤和徐友渔等人则认为中国存在自己的自由传统。他们的文章都收于李世涛编:《知识分子的立场: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谢泳一直致力于重塑中国的自由主义的传统。他认为胡适可以作为自由主义的代表,郜元宝则倾向于鲁迅。均收于谢泳编:《胡适还是鲁迅》,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从书中收录的文章可以看出,他们试图清理胡适和鲁迅所代表的两种自由主义的路向,并且在谁可以代表中国自由主义这一点上,存在着争议。

参见(美)阿里夫·德里克著、翁贺凯译:《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关于胡适对“社会主义”的态度,参见罗志田:《胡适与社会主义的离合》,《学人》第4期,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关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于社会主义的态度,参见章清:《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合离:自由知识分子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图景》,收于《自由主义的发展及问题》,台北:桂冠出版公司,2002年。有关《独立评论》群体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看法,参见张太原:《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独立评论〉对中共的态度》,《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

有关胡适研究的主要著作,参见(美)格里德著、鲁奇译:《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50)》,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欧阳哲生:《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的现代阐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耿云志:《胡适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章清则对胡适群体作了考察,参见氏著:《“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参见(美)夏绿蒂·弗思著、丁子霖等译:《丁文江:科学与中国新文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186页。

关于张君劢的研究大陆主要有,郑大华:《张君劢传》,中华书局,1997年。许纪霖:《无穷的困惑——近代中国两个知识者历史旅程》,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吕希晨、陈滢:《张君劢思想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陈先初:《精神自由与民族复兴:张君劢思想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台湾对于张君劢的研究非常重视,主要集中在张的宪政主张和儒学思想,参见薛化元:《民主宪政与民族主义的辨证发展:张君劢思想研究》,台北:稻禾出版社,1993年。杨永乾:《中华民国宪法之父张君劢传》,台北:唐山出版社,1993年。何信全:《张君劢论儒学与民主社会主义》,收于氏著:《儒学与现代民主——当代新儒家政治哲学研究》,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6年。将张君劢与“新儒家”相联系在学术界是普遍的,比如黄克剑选编的《张君劢集》(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年)是现代新儒家八大家选集其中的一本;吕希晨、陈滢亦选编:《精神自由与民族文化:张君劢新儒学论著辑要》,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出版的“当代儒学丛刊”也收入了一些有关张君劢研究的论著。但是正如余英时反对将钱穆归入“新儒家”、反对把“新儒家”概念泛化一样,近来也有学者反对将张君劢简单地归入所谓“新儒家”之列。余英时的文章《钱穆与中国新儒家》,收于氏著:《现代儒学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至于张君劢主张“宪政”和他对儒学的解释之间的关系,仍然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他似乎没有明确的“新儒家”的那种“开出说”。

有关张东荪的研究,参见詹文浒:《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世界书局,1936年。左玉河:《张东荪文化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左玉河:《张东荪传》,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同类推荐
  • 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

    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

    中国经过三十余年的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容忽视的大国。而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国内问题,需要解决的种种矛盾都可以说是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必经的阵痛。本书就这些内容,如中国遭金融欺骗,遭贸易保护主义、遭政治围堵、军事围堵等展开讨论。除此之外,中国与邻国的领土纠纷、国内的种种矛盾,本书亦有所讨论。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邓小平理论(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邓小平理论(上)

    《党建工作实务:邓小平理论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21世纪已经过去十年。这十年我们最深刻的体验是——信息以10的N次方在增长,财富以10的倍数在变化,而人的寿命只以小数点级在增加。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机会,同时信息垃圾充斥使人迷茫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快速致富,同时又是一个可以快速贬值的时代;这还是一个人类用有限的寿命创造无限的生命意义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寿命微不足道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变化的时代。
  • 党的基本知识简论

    党的基本知识简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各方面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壮大党员队伍。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把大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培养和造就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中层领导任职理论与实务

    中层领导任职理论与实务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和干部培训工作。纵观80多年的奋斗历程,重视学习,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我们党每当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转折关头,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关键时刻,总是把加强学习和教育干部的问题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全力加以推进,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
热门推荐
  • 绝宠:素年情深,为你画地为牢

    绝宠:素年情深,为你画地为牢

    素年情深,甘愿为你画地为牢。他说“丫头,我回来了。”她说“我们再没可能了,错过就是错过了!”男人紧紧搂住她,这次是否能走到最后?是谁为谁伤,谁为谁画地为牢了。
  • 奋斗的小青春

    奋斗的小青春

    杨静是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她有着自己的理想,不管遇到什么样挫折都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她秉承了黄土地给她的优良传统。第一份工作,让她学了很多东西,却也差点毁了她的人生。那个可恶的老流氓一个辈子都摸不去的伤痛。失业了,奥运了,安保了。找工作更难了,这不是伤口上撒盐吗?袁丽来了,难姐难妹来了,互相扶持的两姐妹把一碗面分成两碗吃。(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幸福别有洞天

    幸福别有洞天

    夏天华因为受好友方明山的救命之恩,接受方明山的提议为女儿夏澄订下娃娃亲。成年后的夏澄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她抗拒已成局的婚约。而未婚夫方尹却欣然接受父母安排。夏天华夫妇表示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愿意解除婚约,而方明山也执意履行婚约。这一切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渊源故事呢?生活着的我们不知道明天起床后世界会不会跟昨天一样宁静,不知道明天发生的是否让你觉得污浊。我们常常因为突然的变故而觉得不幸福,而往往忽略幸福在身边。
  • 千金重生,异能暗黑女王

    千金重生,异能暗黑女王

    前世为孤儿,偶然被好闺蜜顶替千金身份,重回豪门尽招白眼讽刺,身为亲身千金,却不如误认的闺蜜,亲手被闺蜜推入地狱,竟得重生,获得异能,拽霸上天,定不会活的此番痛苦,你爱装白莲花,我比你更会装,必将当年的痛苦全部施加在你身上,我是黑暗的统治者,只是,那神秘的男子莫名其妙的话有何意思,自己到底是谁?身负使命,到底该何去何从?
  • 玉男痞女

    玉男痞女

    他们是青梅竹马,十七岁,她辍学,他出国。他们都经历了各自与众不同的人生。她遇到了另一个男人,并爱上了他。当他回来却发现自己已经错失了她最美好的时光,但尽管如此,他依然用尽全力爱着,哪怕她受伤,伤的体无完肤,亦然!
  • 浴血武帝

    浴血武帝

    天下之大,六派为首。诛邪除魔,匡扶正道。三百年来风调雨顺,年轻俊才不断出现,一片繁荣景象。一个资质平平的男孩无意中卷入一场风波,为了一个承诺他毅然决然踏入了有违常理的逆天之路。
  • 源禁之书

    源禁之书

    十三岁以前云宇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十三岁生日宴会,帝都大厦遭到恐怖袭击生还人数一人,云宇为报仇寻找恐怖组织踏上复仇之路不料恐怖组织的基地里竟然出现一部神秘的黑皮书携带着云宇穿越时空掉落在公元前2000年前的源大陆的废墟之上云宇将会如何应对这个世界?大仇得报,本无生气,上古世纪,创世辉煌。一部源禁之书带领云宇揭开上古世纪之谜。
  • 青莲至尊

    青莲至尊

    杨旭,一个青莲学院里的天才少年,一次一次地把自己逼上绝路,再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终于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路!
  • 腹黑总裁契约婚:不与卿离

    腹黑总裁契约婚:不与卿离

    人类是一种对任何事物都不易满足的物种。仿似吸血鬼那般对鲜血的贪婪。自小夏卿欣就明白,能信任能依靠的唯有自己...何漓,好似过客的过客在不经意间闯入她的圈地...一夜狂乱,将彼此牵扯不清...也将她囚困在“沼泽”之中...是阴谋?还是阴谋?欢迎加入休闲馆,群号码:99857928
  • 探索未知-生物与生态

    探索未知-生物与生态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