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8600000020

第20章 掌握戏曲特点繁荣现代戏创作

——全区文艺创作调演札记

近年来,我区许多专业、业余戏剧作者,面向基层,深入生活,积极创作戏曲现代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参加今年全区创作调演的11个戏曲剧目中,就有6个是现代戏。这些剧目,从内容到形式,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一定的突破和创新。标志着我区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戏曲表现现代生活,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笔者以为,除了需要真实、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外,主要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程式),使之符合反映现实生活的要求。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具备着一种独特的、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与人民群众有着广泛的深远密切的联系,但是与当代飞快发展的现实生活以及群众的欣赏要求相比,有了一定的距离。所以现代戏创作,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探索戏曲的艺术特点,研究戏曲特殊的一套表现形式和艺术规律,创造一种既适合于表现新的内容,受现代观众欢迎的、又带有戏曲艺术特点的新的艺术形式。由于戏曲是综合艺术,当然包括导演处理、表演技巧、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诸方面,但首先应从剧本创作入手,研究和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本文想结合参加这次全区创作剧目调演的几台现代戏,将与现代戏剧本创作有关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商榷,有不正之处,恳望批评斧正。

首先,现代戏剧本结构,要符合戏曲的特点和要求。剧本结构,是作者根据生活素材和自己的创作意图所进行的艺木构思,包括剧中人物关系、情节的设置、矛盾冲突的组织、场次的安排、程式的运用等等。戏曲与别的艺术形式不同,它要求必须适合于舞台演出,所以它具有独特的结构方式。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一书中,专门对戏曲结构做了精辟的阐述。他认为戏曲结构跟工匠建宅一样:“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侯定局了然,始可运斤挥斧。”由此可看出戏曲结构对于现代戏创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看出,戏曲结构也是有一套基本规律可寻的,这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结构要服从立意的需要,必须使整个结构能够为更充分、更鲜明、更突出地表现主题思想服务。“不关风化,纵好纵然,”(明·王骥得《曲律》)可见过去人们对主题思想是很重视的。无立意的作品,犹如一盘散沙,即使满篇文字锦绣,情节离奇曲折,也无法动人。从戏曲创作的基本规律看,立意不但要鲜明,而且要集中、单一。有了一个好的主题,作者才能有目的的安排情节,组织矛盾作冲突,充分地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刻划人物性格。同时,也有助于作者更广阔地展开想象,进行创作。南朝宋史学家范晔说:“以意为主,以文传意,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可见立意与结构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传统戏就很讲究立意。如昆曲《桃花扇》,写的是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寓的却是“明季兴亡”的意思。剧中铺排了那么多的史实,展示了波澜壮阔而又极为复杂的社会背景,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但是都紧紧地围绕着作品的主题展开,无一点松散之感。现代戏则更应该有鲜明的主题,以直接起到教育、鼓舞人民的作用。在这次创作调演中,几台现代戏的主题思想都是健康、积极的,反映了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兴旺景象,颂扬了新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如宁夏秦腔剧团演出的秦腔现代戏《成双成对》,立意是谴责包办买卖婚姻,反映当前农村新变化。根据这个主题,作者设置了三对不同性格青年人的恋爱纠葛,集中突出了主题思想。中宁文工队演出的眉户现代戏《双接爹》,提出了子女赡养老人这样一个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作者从时代生活出发,从人物思想性格的逻辑出发,设置了老大老二和妹妹兰香由于对待老人的态度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深刻地反映了随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宁夏秦腔剧团演出的道情现代戏《雨过天晴》,立意在于要人们消除十年动乱留在心灵上的隔阂,团结起来干四化。因此,现代戏创作,必须首先确定好主题。有了好的主题,好的立意,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好的主题则是从生活中来的,是作者通过对剧中人物的描绘,情节(矛盾冲突)的精心安排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而不是靠生硬的说教和虚假的情节将主题点出或贴上去的。

其二,戏曲结构讲究完整、统一,讲究高度的集中和精炼。这是戏曲艺术的基本规律之一。所谓完整和统一,即剧情故事有头有尾,前后连贯。这样也符合我国人民叙事状物的传统习惯。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功,而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传统戏曲的结构,由于“针线紧密”,往往是不能再轻易删削或挪动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的。

其三,要做到“针线紧密”,使结构成为一个完整、统一、和谐的整体,则需要抓住作品中的中心事件和主要人物。以中心事件和主要人物为主,组织矛盾冲突,安排情节发展,才能使结构紧密,眉目清楚。“事多则关目亦多,令观场者如入山阴道中,人人应接不暇。”(李渔《闲情偶寄》)戏曲与小说、电影不同,它受着时间和空间以及观众的制约,如果事件太复杂,线索与主要人物过多,作者则无法顾及,也难以一一交代清楚。而且多中心即无中心,人物都突出则无法突出。如我国传统戏中有不少是根据《三国演义》、《水浒传》改编的,都是选的某一个章节,或以某一人为主,如《草船借箭》、《单刀会》、《李逵负荆》、《林冲夜奔》等等,都是以一人一事为主编写的。这方面可举的成功的现代戏的例子也很多,如川剧《四姑娘》,是根据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改编的,原作中许茂有九个女儿,个个都有戏可写,而且小说中的情节很曲折,很复杂,但作者只着重写了四姑娘许秀云在十年动乱中的悲欢离合,集中笔墨塑造了一位心灵美好、情操高尚、饱受苦难、绝路逢生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区此次参加创作调演的几台现代戏,也都在集中表现一人一事,突出中心事件,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如宁夏京剧团演出的京剧现代戏《将军志》,其中心事件是描写一位将军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主动让级(工资)的故事,集中刻划了这位将军大公无私,胸怀坦荡的性格。所以说,一个好的戏曲剧本,往往中心事件只有一个,而且用一两句话就可概括说明,并突出地刻划一到数个主要人物。这样,不但有助于作者进行完整的艺术构思,而且客易做到集中和精炼。当然,这不是说一个剧本只要中心事件和主要人物,而排斥其它的人和事。相反,中心事件和主要人物必须通过一系列矛盾冲突和情节以及众多的人物来陪衬。否则中心事件和主要人物是无法突出的。往往一个剧本除了主线之外,还设置一到几条辅线,与主线交错发展。“一线到底”和以“一人为主”,只不过是要有主有次,配置得当罢了。

其四,要做到戏曲结构的完整统一与集中精炼,还要注意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处理场次、情节和人物。这也是我国戏曲艺术的基本规律之一,也经常体现在我们的创作实践中。虚实结合,即对剧中主要事件和情节加以重点渲染,而对次要的部分,以及虽属重要但却与主题无关的部分加以剪裁,隐去或虚写。传统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祝同学三年,剧中却一笔带过,但是在“十八相送”、“楼台会”、“抗婚”、“哭灵”等场次上却重点渲染,集中表现了梁祝之间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如果剧中将梁祝同学三年的生活一一表现出来,反而会冲淡主题,显得零乱拖沓。秦腔现代戏《成双成对》在初稿中,作者对三对青年恋爱的处理有平分秋色之感,修改中,作者有意地加强了伙夫孙明和王菊菊这一对青年恋爱的戏,对周方平和吴水仙两人的恋爱则采取了虚写,做了幕后处理。这样,戏反而显得更集中、精炼了,也给观众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余地。

其五,戏曲结构还应充分发挥唱做念舞的功能,特别是“唱”的安排。戏曲的特点是歌舞剧结合,其唱是首位的。非唱则不为戏曲。戏曲舞台上很讲究节奏惑,唱能使演员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有节奏,有层次,有发展。所以,唱词一般更富有动作性、舞蹈性和节奏性。唱的目的一为抒情,二为叙事,主要是抒情,二者辩证统一。所以唱词的安排一般是在剧情发展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达到了一个高度,或大喜大悲,或忧伤焦虑,或满腹忧思,需要大段抒情的时候,不唱不足以抒发感情。这样安排的唱,在往是和观众的情绪高度融合的,能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如《四姑娘》第五场“咫尺天涯”中,四姑娘为外甥做好了鞋物,冒着种种的非难来找大姐夫诉说情怀,可是姐夫金东水生怕连累她,拒不开门。四姑娘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叩了三次门,这时,作者为四姑娘安排了几大段唱词,缠绵细腻地表现了四姑娘当时凄凉悲痛的心情,使观众为四姑娘美好的心灵和不幸的遭遇深深地感动。

唱词还可以从侧面叙述和交代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既可以起到简洁结构的作用,又能为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以及人物行动的发展做好铺垫。如这次调演中的现代戏《双接爹》,开场老二出来有一大段唱,叙述了过去兄弟俩不愿和不能养活爹,逼得老人家冒着风雪,挟着铺盖,一步一颤到妹妹家过活的情景;接着又叙述了自从农村政策落实后,生活好过了,又看了电影《喜盈门》受了教育,决心改过自新,把爹爹接回去好好养活。这段唱,即交代了过去发生过的事情,节省了篇幅和时间,又点明了剧情故事的起因,为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行动做好了铺垫。秦腔《雨过天晴》序幕“强扭的瓜”中,作者通过纳秀英的几段唱,交代了纳秀英和哈万福两人青梅竹马的深厚感情,又交代了纳秀英为何嫁给王忠民,哈王两家如何结成冤家的原因,抒发了纳秀英怨愤和苦痛的心情,为剧清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现代戏创作,不能不考虑现代性。

现代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确定主题思想和选择题材,要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有本地区和本民族的特点。今年参加全区创作调演的6个现代戏,从主题思想上说,都是崭新的,反映了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触及到了社会生活本质的某些方面,并通过一系列艺术手段,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从题材上说,都是来自宁夏的乡土生活。如盐池秦腔剧团演出的秦腔现代戏《回汉支队》,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盐池地区回汉支队的革命斗争活动;《双接爹》取材于中宁茨农三中全会后的新生活;《雨过天晴》、《成双成对》等,也都是反映我区农村新生活的,有比较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第三、现代戏对传统戏曲程式的运用,要从生活出发,从剧情结构和人物的性格出发,从观众不断提高的欣赏要求出发,既要继承,又要创新,不能全部照搬。

传统戏曲剧本的创作程式,一般普遍使用的有引子、定场诗和白报家门等,现代戏合理地运用这些程式,并加以改革,是有助于表现新的内容的。例如这次调演中有几台现代戏,将戏曲的引子改为序幕,用来揭示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中心事件的起因等,为剧情的发展起了挑帘的作用。比较起来,《成双成对》的序幕处理得更有新意。作者在序幕中,用倒叙的手法,点明了时代背景及中心事件,将三对青年恋爱的圆满结果告诉了观众,同时将观众带进戏的境界。再如传统戏中往往一开场都有一首定场诗,用以高度概括剧情,交代背景,并点明主题,对整出戏起画龙点睛、提纲挈领地作用。《回汉支队》一开场有一段“序歌”,其实也可看作是变化了的“定场诗”,起了点明时代背景、概括主题的作用。这出戏一开始,大幕在沉重悲痛的《宁夏川》民歌声中徐启,幕后合唱:

“宁夏川两头尖,

东靠黄河西靠山,

年种年收水浇田,

百姓家家没吃穿,

不能怨老天。

年年抓兵没个完,

抓得家家没有男,

不是百姓要造反,

官逼民反民必反,

举起刀枪干!”

传统戏曲中,常有自报家门,就是剧中人物初次上场向观众做的自我介绍,告诉观众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什么身份,来干什么,以引起观众的关注。当然,如果我们今天仍然全用这种格式,自然显得呆板僵硬,但却同样可以加以发展变化,灵活运用的。如《双接爹》中老二出场唱:

“雄鸡三唱天色明,

老二我起程动了身;

食品店里买点心,

妹妹家中接父亲。”

这段唱,就类似于传统戏中的“自报家门”,既介绍了人物的身份,又交代了他是干什么去的,为人物下一步行动做好了铺垫。《回汉支队》和《成双成对》中,也都有类似的用法。

第四、现代戏要用现代人的语言。

传统戏曲的语言与今天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距离,再照搬过来观众显然是不会都接受的。因此,现代戏就必须创造一种既有戏曲特点,适合于舞台表演,又具有时代生活气息的新的语汇。戏曲语言,非常讲究韵律,讲究动作性,讲究节奏感,以便于朗朗上口,形象地表演。《成双成对》和《双接爹》中的语言,就具有这些特点。这两个戏融会了大量的地方语和普通话,既符合于戏曲化的特点,又具有朴实、清新的风格,有浓厚的时代生活气息,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对突出人物的性格起了较好的作用。现代戏创作,除了向传统戏曲学习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不断充实自己的社会生活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戏剧作者应继续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进一步关心和了解现实生活的变化,了解人的思想状态,把握准时代的脉搏,真正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这样,才能创作出入民欢迎的作品来。

(发表于《宁夏戏剧》1982年3期)

同类推荐
  • 铭人铭言:铭言诗选

    铭人铭言:铭言诗选

    本书为黄宝铭的诗歌散文集,共分三册,其中《铭言诗选》为其古体诗词集,作者博览群书,写人、状物、暮景、抒情,用不同手笔作诗填词。
  • 黄勇书信日记选

    黄勇书信日记选

    黄勇是空军战士党员,为抢救一名不幸溺水的地方大学生献出了年仅22岁的宝贵生命,全书编为人生篇、学习篇、工作篇、生活篇、情感篇等几部分。
  • 时光深处的柔软

    时光深处的柔软

    周遭浮躁个人乏力时,走进那片时光,你会真切地感受到阅读是心的抚慰与拥抱,你会因此拉近与真与善与美的距离,你会强烈地意识到阅读才是最奢侈的享受。不想迷失自己的人,向往真善美的人,以满腔热情想与生活来个熊抱的人……来吧,捧起《时光深处的柔软》,你便与最美好的自己相遇了。
  • 天意眷顾,我们终有一天会各得其所

    天意眷顾,我们终有一天会各得其所

    22个爱情故事,22种跌宕人生。他们一个个都爱得小心而慌张,一路情事,既有身体的坚守,也有内心的一片狼藉。原来,一次恋爱,一个手势,一句诺言,都是他们爱之人生的一种隐喻,不在此时,也在彼地,皆成未了之愿未尽之缘。他们,将拧巴、卑微、纠结和悲凉,一一呈现,又将你温暖打动。不为争执。不为解释。只求默默还原和追溯。
  • 边上言说

    边上言说

    《边上言说》是一部杂文集,全书共4辑,分别为边上言说、路边留痕、文边留墨和书边留话。书中有作者对自己童年往事的美好回忆,对故乡山水的深情咏叹,对故土父老乡亲深情厚谊的感恩怀念,,多数作品为作者曾经刊载过的书评、诗评。就诗歌、散文、小说这三种不同的文学形式,作者都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期间还列举了许多中外文学作品,如玛拉美散文诗《秋天的哀怨》、龚鹏程的《吃喝拉撒睡:散文的后现代性》、蒙田的《论死后才能判定我们的幸福》等等。而鲁迅、林语堂、席慕容等的作品在书中都有较为妥帖的阐述。在作者看来,诗是诗人生活体验、感情和意识的表达,是作者深刻感觉到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距离。
热门推荐
  • 小小炮灰要修仙

    小小炮灰要修仙

    原《炮灰女配要修仙》宅女大学生慕小小穿越成修仙小说中的炮灰,面对充满恶意的强大剧情,金手指泛滥的女主,任性骄纵的女配,邪魅狂狷的男主和大批前赴后继滚滚而来的男配大军,小小表示,我惹不起还是躲得起的!可是命运真的会让小小安安心心顺利混日子吗?女主性格懒惰贪吃,胆小怕死,不吐槽会死星人。本文非升级流爽文,慢热,吐槽部分居多。新手上路,欢迎大家吐槽~
  • 叶挺传奇

    叶挺传奇

    全书分26章,记录了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光辉战斗的一生。书后并有附录叶挺生平。
  • 三十六计(国学启蒙书系列)

    三十六计(国学启蒙书系列)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三十六计(双色注音版)》是“国学启蒙书系列”中的一册。在《三十六计(双色注音版)》一书中,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三十六计》,更直观、真切地感受《三十六计》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 灵宝净明院行遣式

    灵宝净明院行遣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道非常

    人道非常

    和平。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和平,表面的假象只是爆炸前的平静。我们终会失去的天真快乐,祭奠权力的恶魔。好好修行,不断成长,以后我们会卷入乱世,现在就让自己立足。人,是神,是魔。
  • 台风特别多的夏天

    台风特别多的夏天

    此文写给小任、超哥等一干在报社辛勤工作、郁闷活着的兄弟。
  • 雪中悍刀行9新桃换旧符

    雪中悍刀行9新桃换旧符

    道门真人飞天入地,千里取人首级;佛家菩萨低眉瞋目,抬手可撼昆仑;谁又言书生无意气,一怒敢叫天子露戚容。踏江踏湖踏歌,我有一剑仙人跪;提刀提剑提酒,三十万铁骑征天。快雪山庄世子遇童年旧友,丹铜关中恩情今日来报。余家村落掌教逢骑牛转世,武当山上缘分现世再续。青州陆家有人提灯等待,随百千士子赴凉,姥山王氏有人奋笔疾书,携敌国财富北上,双凤飞入梧桐院。从江湖归来的徐凤年入主陵州,北凉政局再起波澜,鹰士与游隼争锋,北凉武士为谁披甲,又因何而卸甲?离阳王朝有隐相隐忍在野,北凉有人身怀屠龙之技上京。密信自都城而来,忠诚与背叛,徐凤年会如何抉择?主仆扛刀入北凉,荣誉和尊严,且看数千铁骑围杀一品高手!
  • 清穿我是丫环

    清穿我是丫环

    她,乌拉那拉氏身边的一个丫鬟,她默默无闻的呆在那儿,只求到了年纪嫁出去,只是——“叶儿,你觉得爷怎么样?”乌拉那拉氏问道。“爷很好,但不适合我。”叶儿平静的回道。却想着,爬床不可能,技术指数太高,怕还没爬上就摔死,那到底怎样还有个出头路呢?
  • 半影狂徒

    半影狂徒

    啥?真有穿越重生这种好事!想看霸道帅气的好色主角逆袭的剧情木?那就来看《半影狂徒》姿色倾国的校花:“皓尘,今晚该陪我了吧。”霸气妩媚的御姐:“杨皓尘,帮我做胸部按摩。”迷人可爱的邻居妹妹:“门没关,进来吧。”颜值超高的女徒弟:“来,师父,嘴对嘴地教我好不好?。”杨皓尘无奈地摊摊手抱怨道:“大晚上的,还让不让人睡觉了?真是的,别着急啊,一个一个来。”
  • 极品修罗王

    极品修罗王

    “修罗浴血屠苍生,崭天暴怒斩苍穹,吾乃修罗界界主的儿子,正宗的官二代,吾乃天下第一大衰哥,吾天赋逆天,吾功力强大,举世无双,看我脚踩天才,凌云御风,抱得仙女归,天上人间任我逍遥,吾就是修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