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8600000032

第32章 余秋雨谈戏剧美学中的质朴原则

去年(1987年)金秋,值“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在甘肃兰州市举办期间,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余秋雨应邀为戏剧工作者及观摩代表作了题为“戏剧美学中的质朴原则”讲座。现将这次讲座记录整理出来(未经本人审阅),供我区戏剧工作者参考。

首先,他解释了戏剧质朴原则的含义,认为它不是指风格,而是基本的思考方法,即总的思路。是评价一部戏的标准,很简单的标准。他说,当今对戏剧问题的思考越来越复杂,思想越来越沉重。结果,自由创造的空间越来越小。正如一个人背的包袱重了,走路就慢。打个比方,你要写历史剧,理论家们就要告诉你,必须遵循五项原则;用浪漫主义方法,又有六项原则;写唐代题材,如果写盛唐,有六个方面要注意;典型化有三条也要注意;时空交错,又有六、七条要注意……。还末动笔,已经有二十多条原则、注意事项摆在你面前,想想还有多少自由呢?看起来好像是有无数的路,但哪条是自己要走的呢?这个间题,世界各国的戏剧家们都遇到过。看起来,原则多了并不好,有利也有弊。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成功的戏越是多,越难创作。什么原因?就是先要考虑怎么突破,怎样才能被评论家所承认等等。我听有人抱怨这里闭塞,我看不是,而是脑子里装的东西太多了。国外有人提出,今天的戏剧家们,与其做加法,不如做减法。即先丢开那些数不清的条条框框,去寻找戏剧的原始的本质,然后把其它东西加进去。水浒英雄要造反,必须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理论大师们思考的问题,往往是最质朴、最纯粹的,因而也是最深奥的。而我们却把这个最简单的法则丢弃了,现在很有必要去寻找。这个寻找,从三个方面谈:

一、质朴在戏剧形式上的生命力是什么?黑格尔认为,人因为有眼睛,有耳朵,所以有戏剧。多简单的道理。事实上也是如此。世界上最早的艺术分为两类,一类是绘画、雕塑、舞蹈等,供眼睛看;另一类是音乐,供耳朵欣赏。因为眼睛和耳朵长在一个头上,总有一天会连在一起欣赏,所以,作为综合性的戏剧艺术就诞生了,它可以不受地域、国界和时间的限制。所以,世界各国都有戏剧,这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戏剧是同时占领时间和空间的艺术。而这占领,离不开耳朵和眼睛,耳朵管的是时间,眼睛管的是空间。当代戏剧,首先,不管那个剧种,都要强有力地占领空间,用极有魅力的造型,激动人心的场景给观众的眼睛以充分地享受。有人问英国戏剧家戈登柯雷,看与听那个重要,他认为看更重要。现在世界各国,都把欣赏戏剧叫做看戏。国外有人说,看戏是给眼睛开一次盛宴。朗诵不是戏,哑剧是戏。话剧在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产生了致命的弱点,缺乏强有力的造型,满足不了观众眼睛的欣赏要求。近年戏剧有了进步,就是因为开始尊重视觉的功能了。电影表现得更好一些,有的片子对画面的色彩、造型、构图很讲究,往往能产生激动人心的效果。《芙蓉镇》给我的印象就比较深,它漂亮地占领了空间。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清晨,无人,造反派王秋赦从工作组长李国香的屋子窗口倒爬来……,这时,躲在墙角边上的秦癫子和胡玉音,紧张而专注地看着这幕丑剧。不知不觉地,秦癫子将手放在了胡玉音的手上,两人交流了一下深情的目光。紧接着,只听王秋赦“哎呀”叫了一声,掉在牛粪上跌倒了,慌忙爬起来一瘸一拐地溜走……。看到这里,秦癫子和胡玉音痛快淋漓地笑了起来。这组镜头,画面的动感很强,寓意深刻,通过形体凝聚了空间。在静静的街道上,挑起了情感的两端。一端是丑恶的,一端是纯洁美好的,不言而喻。电视连续剧《雪野》改成评剧后,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女主角对丈夫情感上想摆脱,人格上想尊重的矛盾心情,通过一系列动作、表情传达给了观众。上海参加这次中国艺术节的话剧《中国心》,对于形体、造型也是比较讲究的。如在月亮上放排的舞蹈,构思新颖,画面美,动感强,意境深邃。抒发了人物对祖国、对往事的眷恋之情。我国戏曲看的成份多一些,讲究唱、念、做、打、舞,但包含的内容浅一些。当然有的也不错,如李紫贵在上海导演的昆曲《长生殿》,在一些场面的处理上,别出心裁,极有力地深化了主题。如剧终杨贵妃自尽后,一条几十米长的白绫倾斜悬挂在舞台上,一队穿黑色盔甲的士兵从下面缓缓走过。这里,白色代表柔情,代表美和善;而黑色则象征政治暴力,两者不相容。

其次,对时间的占领也很重要,原则是不能浪费时间。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戏剧占领得不够,显得很被动。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至少有一个小时是浪费的。往往抓不住观众的注意力,开戏半天了,还在绕圈子,进不了戏。在占领时间上,传统戏曲做的不够,最大的毛病是节奏慢,情节拖沓。而创新的戏剧家们也注意的不够,或者是占领空间漂亮,而占领时间不行。沈阳话剧院排了一个新戏,叫《走出死谷》,投资二十万,在体育场中心演出,有歌有舞,但时间的魅力差一点。连创新的电影也有这个毛病,如《黄土地》,对画面的追求很强烈,但情节不抓人。四川有些戏剧家,很推崇戏剧的哲理性,并注意通过场面、形体表现,进了一步,但时间性差。戏剧毕竟是过程性艺术,缺乏情节不行。要用情节贯穿,要有吸引人的框架结构。话剧《传呼电话》,表现上海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生活,用弄堂口的传呼电话象纽带一样串起来。湖南有个歌剧,也表现当代城市生活,凭借故事,吸引了观众。一个农村姑娘,进城找人,走了四家,敲门都不是,却发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误会。第二天,姑娘又回去了。看戏中,观众始终在关心,人到底找到了没有?姑娘还会遭遇什么故事?而有的戏观众看完说不清是什么故事,看起来没有时间吸引力同样不行。

欧洲第一流的戏剧家们,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戏剧凭什么吸引观众?这是个最实际、最有价值、也是最高深的问题。我们也应该改变一下思维方法,从重重叠叠的浅层理论中走出来,傻呼呼地思考最原始的间题,即戏剧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它的质朴的生命力到底在何处?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得到的,但,必须要这样做。其它的理论可以暂时不去管它。

二、质朴在内容上的生命力。

一是表现人之常情。剧场里上千观众来自各个层次,他们的个性、趣味也不一样。要使每个观众都能受到感动,得到美的享受,只能靠人之常情才能完成这个任务。生活中人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戏剧不能失去这个。情感方式不能是怪里怪气的,令人无法接受。凭借常情才能与观众建立起信赖关系。当然,不排除有的人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做出违背常情的事,如出于职业习惯,或性格变态等。但总的情感常态应该是正常的,是属于人才有的。话剧《死罪》(刘亚洲编剧),讲杭日将领张自忠枪毙手下一个犯了强奸罪的营长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死里逃生的营长又回到了张自忠的身边,他认为自己已经死过一次了,不会再杀他的。很多人也为他求情,连受害者家属也请求留下他打日本鬼子。杀不杀呢?张自忠心里很矛盾。杀吧,的确不忍心,这个营长过去曾经救过他的命,况且打仗很勇敢,又是偶然犯了罪;不杀吧,大敌当前,令出不行,怎么与强寇交战……。终于,他决定:“我要一支铁军!”,忍痛将这个营长第二次判了死刑。这就把情感怪态变成了情感常态,变得大家都能接受了。而有的戏却叫人受不了,虚假,母亲听到儿子死了,放下电话,欣慰地笑了。这不是人之常情,人情被政治代替了。苏州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孙武》,里面有砍头的情节、场面,很残忍,从军事逻辑讲可以,但艺术逻辑不行。艺术家的心情应和绝大多数观众的心情一样,要能互相理解。而我们有的艺术家则不考虑这一点,在艺术中单纯追求自我宣泄,却不考虑观众能不能接受。李渔说:写人之常情者,千古不朽;写荒诞怪癖者,当日即朽。《白蛇传》里的蛇精有人性,《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和各种妖怪,都有人可以体会到的情感。真正的情感是可以跨越人与非人的界限的,如《聊斋》中人与狐狸恋爱,观众能接受,就是因为它表现了人之常情。有这样一部作品,描写一位老师爱上了女学生,却不表达,不结婚,一个劲地磨感情,叫人受不了。这倒不是荒诞,但这是娇情,是感情在量上的失控。这种满足于对奇怪感情的展览,怎么能激起观众的同感。人可以长时间地接受错误理论的戏弄,但很快可以识别出感情的虚假。只有运用寻常的情感方式,才能把观众引入壮丽的山谷。苏联影片《湖畔奏鸣曲》就是这样。它讲了这样一个寻常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医生休假泛舟湖上,与一个陌生女郎相遇,两人一见钟情,恨不相逢末嫁(娶)时。分手时,浓雾茫茫,象征人生道路上的重重艰难。该剧表现了这样一个超越时空的哲理:人生的初恋是美好的,但往往不准确。因为人还没有真正认识自己,还没有学会支配自己的感情。人迟早会成熟的,但那己到了中年,在恋爱上再也没有选择的可能了。这种矛盾是我们很多人可以体会得到的。就是青春期的初恋虽然美好但不准确,到中年时虽然准确但又无法实现。这就是人生的矛盾,也是人之常情。

寻常之情传达寻常哲理。有这样一部电影,叫《转折点》,表现芭蕾舞演员生活的。两个小姐妹,同在一个团里跳芭蕾舞,都跳得非常好,一个不服一个。后来,两人分了手,一个留下继续跳,一个当了家庭妇女,哺养孩子。十八年后,两人重逢,已是人到中年了。一个再也跳不动了,将被舞台所淘汰;一个却含薪茹苦,把女儿培养成了一个优秀的芭蕾舞演员。影片结尾时,两人并肩站在黑暗的台前,背后传出青年人的欢快笑声,宽大的剧场里一个观众也没有……。这真是余味无穷。艺术家太高明了,他先领观众走平路,但最后却进入了多么壮丽的山谷。影片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昨天的得到,带来了今天的失去;而今天的失去,意味着昨天的得到。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一个艺术家必须具有这样的本领:要使观众相信你,必须让观众走平路,过了一阵,领到那儿都可以。

二是需要有常情意识。常情意识根源于本土观念。这里所说的本土观念,不完全是地方观念。艺术是多元的,世界是多元的,每个艺术家,只有把脚踩在自己的土地上,才能参与多元。艺术世界是有许许多多的方位、群体、单位组成的,谁也无法割断这个联系。每个人的精神素质、心理结钩,都是由他所处的那块土地造成的。我们常说的人的深层意识,与家乡、父母、土地、气候、环境分不开,人是这些因素的组合物。艺术就是要表现这个由群体组合起来的人。人离不开群体,国外有的老华侨,一听见乡音,就潸然泪下,这就是人的深层意识的交流。一个人到某地,很快习惯,这是表层心理;一个人被撤职,心理面貌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也是表层的。自从弗洛依德打开了人的深层意识的大门后,文艺描写人,揭示人的深层意识,包括潜意识、下意识等,己司空见惯。如电影《人到中年》中陆文婷躺在病床上的潜意识活动,就属于人的深层意识活动。德国哲学家荣格认为,集体深层心理,才有意识。一提起阿Q,每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某些地方象他;从鲁迅作品中闰土、祥林嫂身上也体现出了这个深层意识。同样,德国人身上都有浮士德的影子;美国人有牛仔的精神气质,做了总统也有。

但是要表现出整体的深层意识太难了,可以缩小到表现地域性集体意识。比如,应该研究,在西北人中埋藏着什么样的文化?怎么倒出来?我很欣赏贾平凹在小说中对秦腔的描述,使我对西北文化产生了一种虔诚的祟拜感。这里的深层意识,全国、全世界都能感到。通过它,可以认识西北人。同样演《白蛇传》,秦腔与南方剧种不同,它是与西北这片雄浑大地分不开的。白蛇上场,显得泼辣豪爽,杀得伤痕累累。而南方的则不同,白蛇更多的则给人以柔情的一面。这就是说,各地有各地的风味,这风味是与人的精神素质有关的。戏剧的模式曲调可以改变,但是集体意识不能改变。泰戈尔、川端康成的作品,就具有浓厚的本土观念,有通达全人类的意蕴。

三、质朴原则的新发展。

进入八十年代后,我国戏剧遇到了电视、电影的强有力地挑战。面对戏剧不景气的现状,一大批忠于戏剧事业的志士仁人,作了非常艰苦的思考:戏剧凭什么和人类共存?它的出路究竟在那里?早在五十年代时,我国就有不少艺术家提出这个问题,即剧场反馈问题,并认为这是戏剧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势。我认为,当场反馈是戏剧立足的根本。戏剧离不开剧场,它只有在观众的笑声和掌声中才能进行,没有观众无法演出。这既是它的局限,也是它的长处。外国有的演员说,我一上台,就能闻到观众席上的味道。这一点,电影、电视做不到。上海观众为了看一场交响乐,提前一晚上冒着严寒排队买票。为的是什么?为了买一个空间。到剧场里来的观众,绝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来接受欣赏的,他同时也是来参与创作的。上千名音乐迷坐在一起互相感染,再与台上乐队交流,使整个空间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氛。这个体验坐在家里是无法体会到的。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他是以群体聚会的方式存在的,而人的审美体验,也往往是通过群体聚会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戏剧不会消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戏剧的前途。在如何调配观众参与创作上,沈阳话剧院演出的大型话剧《走出死谷》、《搭错车》等,做了大胆探索,他们在体育场中心演出,利用当场反馈,进行集体创作。观众象看足球赛一样,可以欢呼、鼓掌……;而演员则在观众的影响下调动情感,即兴发挥,产生最佳效果。我在香港看到一个戏,天幕变成一个大镜子,每个观众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与演员一起享受集体性的心理体验。这就是当前世界戏剧质朴思潮的反馈原则。

(发表于《塞上文坛》1988年3期)

同类推荐
  • 秦岭论语

    秦岭论语

    本书为“紫香槐散文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分为四辑,收录了作者原创散文三十余篇,值得广大读者收藏。
  • 从一个微笑开始

    从一个微笑开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逃离鉴定、正眼看它,正面迎它、幸福人的座右铭(节选)、鼻子底下就是路、没有天生的傻瓜、羊蹄甲、从一个微笑开始、我很矮,可是我不蠢(节选)等等。
  •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乃郑振铎先生在抗战烽火劫难中搜求古书之记录,其间种种为之欢喜为之愁之行状,为灾难中的祖国保存文化薪火之情思,无不怦然动人。这是一幅真正的爱书人的绝美的自画像。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迅作品集(8)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迅作品集(8)

    《鲁迅作品集》讲述了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 遇见最美的唐诗

    遇见最美的唐诗

    《遇见最美的唐诗》作者因着对古诗词的无限热爱,对古人的无限敬佩之情,将诗人写诗时的处境及心路历程一一道来,让每首诗都呈现出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读者都能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得到美的体验。
热门推荐
  • 碧海蓝天永江湖

    碧海蓝天永江湖

    左小楼是一个混迹江湖很多年的贫嘴青年,他的江湖经历虽然没有多么轰轰烈烈,倒也不是平平淡淡,对他来说,这样的生活很令人满意。因为刀光剑影虽然精彩,可却少了几分自在悠闲;山水田园虽然逍遥快活,可却过于平淡乏味。总而言之,江湖就是那个江湖,而他左小楼也不过是个混江湖的小青年,能于江湖之中结交三五知己,偶尔喝两回酒,打几场架,那么,就是再好不过的了。
  • 仙幻浮生

    仙幻浮生

    熟女A:“帅哥,给我做一个丰胸spa怎么样”“咳咳,美女,师傅没教过我这门手艺。”李云龙干咳几声。美女B:“帅哥,我们到咖啡厅里面谈谈人生理想好么?”“美女抱歉啊,我老婆在家里面给我熬了小鸡炖蘑菇汤,还补肾呢!”李云龙道。御姐C:“小帅哥,今天晚上请我吃一顿夜宵怎么样,吃完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后面要干什么。”“艾玛我哪里有钱啊,等一下我还要和我的小伙伴到后山捡破烂卖钱持家呢。”李云龙很认真地说道。“李云龙,老子还是楚云飞呢。”“老子还是周卫国呢!”“敢在我面前自称老子?爷前世修炼的时候,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不知道在哪里穿着开裆裤玩鸡屎呢”不过话说回来了,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裤子里面带把吗?
  • 无良宠妻

    无良宠妻

    穿越到一个莫名的时代,她遇到了一个宠她如命的男人,这样平静的生活却被一个惊天的秘密打破,她眼里的背叛,她不愿面对的事实却始终无法改变,身边也总是出现优秀的男子,而他,冷若冰霜,却只为她一个温柔,他霸道地把他留在身边,说“你不能离开这里”,她动摇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he Foundations

    The Foundati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发为谁伤

    白发为谁伤

    意外来到地仙界,是阴谋还是巧合。西游之行已经过去五百年,传说中的人物是否还在。天地间的执法战神悄无声息的陨落,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缘由。追寻着战神的脚步,一步一步解开这些谜团,却得到了更多的谜团。铜鼓,斧头,金色的胎记。前世今生,还是命中注定。蓦然回首,白发沧桑为谁伤。
  • 异界不死族

    异界不死族

    为荣耀而战的兽人,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人类,为守护森林的精灵以及一个宅男....看猪脚怎么从弱弱的“假亡灵”宅男变成冷酷无情的“真亡灵”王者。期间发生了怎样的蜕变和苦难?群雄割据的艾坦大陆将迎来黎明还是...毁灭。本书只是猪脚蜕变的记录而已......加一句....本人绝不太监,更新速度问题我会在作品相关告诉大家的.....算是任务吧?!
  • 不灭仙神

    不灭仙神

    一世一场大修行,一世一场大旅行,天武大陆,万族林立,妖兽横生。各族皆有大能之士,翻手覆云。即便如此,大千世界,任我逍遥!
  • 美男别跑:化身紫蛇缠上你

    美男别跑:化身紫蛇缠上你

    她是对人界充满幻想的蛇妖,去了一次人界后竟对那里恋恋不忘。终于,偷偷溜到了人界。美食真好吃……却在她吃的津津有味时,将竹签插在了别人手上。对不起,对不起。什么?!不干?好好好,看在是美男的份上,我帮你把伤口愈合。可你竟然说我是鬼,那种低级生物!哼!忍无可忍,我是妖!
  • 软饭保镖

    软饭保镖

    他是个瘦如排骨的中学生,但很光荣地,成为了美女的贴身保镖,并很好地将软饭和保镖两大矛盾结合于一体。他警觉性高,能听到隔音房间里女主人的轻声细语;他反应灵敏,能数清飞车的车轮转动圈数,世界都在慢动作;他记忆力非凡,能帮女主人记住台上每一个麻将……他是个天才。当美女的保镖,让她们来看我的脸色吧!——许念。
  • 邪王诡妃

    邪王诡妃

    人前,他是不务正业的花花王爷,每个嫁给他的女人却都离奇死去,她是草包废材不明生父的相府杂种,又是唯一一个嫁给他却活的好好的人,人后,他是掌握整个大陆一半地下黑暗势力的鬼帝,她则是同他并肩的神秘魔帝,双眸交错间,书写别样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