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33900000005

第5章 山海经与仰韶文化概论(2)

以(黄)河水为例,两经记述迥然有别。其流向究竟是依前者还是后者,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历史地理学家。对此,顾颉刚先生曾提出过质疑,说“是不是作者把这幅图画颠倒看了呢?”是否是这样,这里我们姑且存疑。但有一点不可忽视的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除了两经具有神话的地理因素和两经的作者不是同一个人,且据不同的史料来源外,我看与地质地理环境的变迁不无关系。这里特别要注意黄河发育形成的历史。

根据地质地理学的资料,黄河流经的地区在第三纪时,存在有众多大小湖泊;至第四纪早、中期,这些湖泊由于地壳变迁等原因,形成了银川、河套、汾渭等湖盆,之后,随着湖水的侵蚀袭夺,逐渐形成统一的大河——黄河。有史以来,据记载黄河的河道有过若干次的改道变迁。历史时期尚且如此,更何况在史前的传说时代及其以远,黄河的改道变迁也就可想而知了。众所周知,《山海经》是由不同的作者根据不同时期的相传史料编写的,由于相传史料来源相异且早晚不同,那么书中对“四水”流向不尽相同的记述则是应在意料之中的。

至于泽薮,在《山海经》中所见数量不及河川,然各经都有记载。现列于下:

《南山经》中有阏之泽;

《西山经》中有之泽、泑泽、稷泽;

《东山经》中有湣泽、余泽、湖泽、沙泽;

《北山经》中有秦泽、瀤泽、盐贩之泽和少泽;

《海内北经》有大泽;

《海内东经》有雷泽。

这些泽薮,在经中大凡都仅提其名,其位置、面积等情况少有提到。《尔雅》中所记中国北方有名的昭余祁薮在《山海经》中也没有记载。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经》中这些水域的名称,都不采用湖、泊、池等,却称之泽薮,充分说明了《山海经》所记史实之原始性。《山海经》中所记泽薮还往往与神话相联系,例如《海内东经》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即是其证。

三、神话民族学

作为原始人类群体组织形态的氏族、部族、部落、国(方国),在《山海经》中所见约120多个,但其名称大多稀奇古怪,诸如轩辕国、犬戎国、北狄国、大人国、小人国、卵民国、一臂国、三首国、三身国、女子国、丈夫国、羽民国、一目国、跂踵国、穿胸国、夸父国、君子国、黑齿国、无肠国、长臂国、长股国、巫咸国、头国、不死国、月母国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名称难以确定是氏族还是方国,如西王母、雨师妾(部族?)、三面民或三面之人等。

从以上这些所谓的国、族的名称看,大多是以人体的器官颜色、体形高矮、男女性别、肢体增减、崇拜图腾、神灵、宗教神话等定名。这些所谓的“国”、族的名号,除带有浓重的神话色彩外,也反映了与它们所处的社会组织形态、生产方式或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功利主义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

女子国和丈夫国,表现这些氏族或部落的社会组织还处在母系氏族或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阶段。

大人国和小人国,也许反映了这些氏族或部族群体,在体质形态的高矮上有明显区别。

长臂国与长耾国,反映了这一群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功利主义思想,他们希望自己臂长、腿长,以利于捕鱼。据《海外南经》云:“长臂国……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这正是渔猎时代先民生产生活的写照。

三首国、三身国、穿胸国、“三面民”(三面之人)等,其体态异样,多肢多首多“面”多身,这应当是原始社会某些氏族和部族群体习于经常佩戴面具而在其称呼上的一种反映,这种称呼可能是自称,也有可能是其他群体对他们的称呼。这种社会习俗,在考古文化中是有很多明确物证的。例如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中发现的“四首四身”彩陶盆图像。陕西高陵杨官寨仰韶文化中发现的人的“三面”和“三鼻”三方联的彩陶器。至于穿胸国,浙江嘉兴大坟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有一件人像葫芦瓶,其胸前有一大窟窿,有学者认为这应当是穿胸国神徽习俗的反映。

一目国和深目国,这是对当时一些氏族、部族群体的体质形态面貌的确切描绘。《穆天子传》所记载的西王母,就是我国汉代或汉代以前的西方人种,其主要特征是深目高鼻。据《华阳国志》载:古蜀王鱼凫,其人为“纵目”,即他的体貌特征是眼睛突出,眼球外鼓。而考古发掘出土的四川广汉三星堆殷代蜀国青铜人面像,都以眼睛“纵目”为其特征。即是其证。

犬戎国和北狄国,由动物崇拜或祖先崇拜而得名。犬戎国和北狄国居民均为黄帝部族的后裔。《大荒北经》云:“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大荒西经》云:“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这里传递了一条重要的信息:在史前黄河流域各群体之间已有了文化的交往和融合。在历史的进程中,基于黄帝族群体的文化先进而使其率先步入了文明社会。《山海经》的作者所记的犬戎和北狄均为黄帝族子孙(或支系),这是史前时期以来民族融合的结果。《山海经》里所记述的这些古国、古族及他们组成和发展的曲折历程,对于研究和探讨上古时期民族发生、发展、融合肇始于何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提示。

《山海经》中所记述的这些古国和民族并非虚构或子虚乌有,是有其史实依据的,只不过《山海经》的作者在记述这些古国时夸大和渲染了其神话部分。对于这些记述,我们应以民族学的观点科学地加以分析,拂去其神秘的尘埃,还其真实的本来面目。《山海经》所记述的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古国以及古民族,应该是对我国黄河流域史前和传说时期原始民居的记录。对于这100多个古国或部落群体神化般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中折射出来的原始社会先民的社会组织形态、体质特征、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原始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山海经》确实是一部保存了中国原始社会史料的重要古籍。

四、神话天文和气候学

我国的气候总体上来讲属于内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种、夏作、秋收、冬藏是中国农业社会农事的特点,而“观象授时”的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和气象物候,便伴随着农业的起源而产生。考古学资料表明,中国的原始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那么“观象授时”的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也应该始于其时。《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旁罗日月星辰。”《史记会注考证》:“凌稚隆曰:‘旁罗,乃测天度之器,如今之日晷地罗也。’”可见英雄时代的黄帝时就有观象授时的天文历法。

《山海经》的作者笔下所描述的神话天文学,是基于以下认识:他们认为自然界天体日月星辰的运动,昼夜的更迭,刮风下雨,打雷闪电,地上植物的春生夏长、秋枯冬凋,世间人们的生老病亡,这一切都是在天神的主宰下发生的。古人的这种认识源于其“物我混同”的原始思维。例如日月星辰的运行,《山海经》的作者认为就是由“嘘”和“噎”两位神灵所主宰的。《大荒西经》云:“方山……日月所出入也。”又:“日月山……天枢也……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上,名曰嘘……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原始社会先民把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的运转而,形成的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看作是神灵的操作。在《海外东经》和《大荒东经》中对此都有生动的描述: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海外东经》)

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大荒东经》)

这正是《山海经》对于天文学以神话的手法予以表现的例证。史前人类以神话的方式对日月星辰天体运行等天文现象的记载,在考古学文化中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例如在河北省磁县下潘汪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掘出土了一片绘有旭日东升和太阳西落的彩陶,可见当时人类已十分关注日出日落的天文现象,这是原始社会有关天文学的证据。

在历法方面:从《山海经》的记载看,历法在我国起源很早。《大荒东经》云:帝俊妻羲和“是生十日”;《大荒西经》云:“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经中的“十日”、“月十二”是指什么抑或是什么意思呢?从神话的角度视之,有的学者认为“十日”为古之氏族或部族解。如果按照我上面的解释,“日、月”为天体,则两经中的“生十日”、“生月十二”,显然是以日、月天体为授时的历法。如是则进而言之,那“十日”和“月十二”又指什么或包含什么意思呢?对此,我认为这里的所谓“十日”、“月十二”就是指我国早期的十日为一旬的天干十日和一年为十二个月的地支的月十二。郭沫若在其《甲骨文字研究》一书中曾指出:我国“古人称十干为十日,称十二支为十二辰”。郭沫若同时引日本天文学家新城新藏博士言:“干支本来之目的,十干乃记一旬之日,十二支乃记一年之月之符号。”

《山海经》所记“羲和生十日”与古人“十日为一旬”之历法有关。常羲“生月十二”则是与古人观察月亮有阴晴圆缺的十二朔望月有关。撇开“生十日”、“生月十二”的神话色彩,究其实质,它应当是中国远古先民以十日为旬和观察月亮的运行而产生的历法。这种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产生的历法应是我国天干地支历法的开端。可以说,天干地支的历法不是郭沫若先生所称的“当创制于殷人”,而是肇始于夏代以前的五帝时期。

《山海经》中除记述了以日、月为授时的历法外,以星辰为授时的对象,在《山海经》中也有所描述。《山海经》中司星辰者为人格化的神人祝融。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海内南经》)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大荒西经》)

而祝融其人(神)其事,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火正曰祝融。”文中所谓“火正”,“火”指天体的火星,或曰火或曰大辰;“正”者,长也,就是氏族社会时期氏族或部落中专司天文历象以授农事的专职首领或人员。祝融是如何观测火星而定农时的呢?《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在夏秋两季的运行位置不同。夏季居正南,快到秋季,日渐西移,随后逐渐消失,到了冬季便看不到了。古人对火星是非常崇拜的,河南陕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上发现的火焰纹,即是其证。

在气象物候方面:据《山海经》记述,原始社会的先民已经会观测风向,伺察气候,已有了东、西、南、北四方风内寓春夏秋冬季气候循环的感性知识。

东方曰折……处东极以出入风。(《大荒东经》)

南方曰因乎……处南极以出入风。(《大荒南经》)

有人名曰石夷——西方曰夷,来风曰韦。(《大荒西经》)

有人名曰——北方曰,来风曰——是处东北隅以止日月。(《大荒东经》)

《山海经》中所记的四方风,东方折风,南方因风,西方夷风,北方风。此四风之名称考之古文献与甲骨文,大体相合。(《尚书·尧典》)

载:仲春,“厥民析”;仲夏,“厥民因”;仲秋,“厥民夷”;仲冬,“厥民隩”。

《山海经》所记四方风与甲骨文中所记四方风之名称也有相合之处。《甲骨文合集》:“东方曰析,风曰;南方曰因,风曰;西方曰,风曰彝;北方曰[夗],风曰。”(见《甲骨文合集》1494)

原始社会先民将四方风作为春、夏、秋、冬四季之候征,意在识别草木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和规律。正如《尸子》所言:“东方为春,春,动也。是故鸟兽孕宁,草木华生,万物咸遂……南方为夏,夏,兴也,南,任也。是故万物莫不任兴,蕃殖充盈……西方为秋,秋,肃也,万物莫不肃静……北方为冬,冬,终也,北,伏方也。是故万物至冬皆伏。”《尸子》对四季和四方风的描述,说明古人对风候(向)的观察由来已久,并已形成了较完备的气象知识,这和《山海经》对四方风的记述是一脉相承的。

在物候方面:暴雨、干旱、水患等自然灾害对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先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自然灾害是不可抵御的。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古人认为是与神或神奇的动物相关联。《山海经》中对自然灾害或疫情的记述有几十处之多。例如:

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隅,是食鱼,其音如,见则其国大水。(《西次三经》)

黑水出焉……其中有鱼……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南次三经》)

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西次三经》)

鲜山……有兽焉,其状如膜犬,赤喙、赤目、白尾,见则其邑有火,名曰即。(《中次十一经》)

如此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这种以动物的活动来观察自然天象气候的变化规律,气象学上称之为物候学。自然界动物的一些反常现象或异常活动,古人认为将预示气候的剧变或灾害的来临。如《南次三经》中所记述的“鱼”,“见则天下大旱”,为旱灾的象征。直到晋代,民间仍流传着“颙鸟栖林,鱼处川,俱为旱征”的说法。用动物来验证自然现象,古今有之,但在上古时代这种验证却带有浓厚的巫术色彩。《山海经》里对此记载甚多,这反映了当时古人对自然现象认识的局限性。

五、神话动植物学

《山海经》以搜奇罗怪为该书的一大特点。对动物的记述,罗列了许多非现实的光怪陆离的鸟兽鱼虫;对植物的记述中有不少奇异的物种;对矿物的记述,表现了古人对许多无机物的认识及利用。据统计,《山海经》中共记述有动物277种,植物158种,矿物12类92种。如此众多的物种,无可置疑地反映了远古人类对自然界动植物及矿物物种的认识和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科技史的内容。

(一)动物学

《山海经》所记载的动物,在《五藏山经》中最为集中,就分门别类的鸟兽鱼虫看,约有120余种。然而它们多非现实生活中所见,大多数为虚构的神奇动物或人与动物的合体。按其形态,它们大致分为以下五种:

1.人和动物的合体型

有鸟焉,其状如鸟,人面。(《北次二经》)

2.动物与动物的合体型

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南次二经》)

3.动物肢体和器官增减型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南次一经》)

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西次一经》)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其名曰。(《南次二经》)

4.牝牡(雌雄)一体型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南次一经》)

5.动物器官移位型

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北山经》)

6.人体异形型

枭阳国……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海内南经》)

《山海经》所记载的这些千奇百怪的动物,看上去并非虚构,是有形的已知动物与幻想中的未知动物的结合体。如此类推,交叉再结合,其幻想变化则更无穷。这些奇异的动物及其结合体的产生,历史地科学地讲,是出自原始社会初民“物我混同”的宇宙观,是他们将幻想中的动物与自身人体结合造化的结果。

《山海经》中记述的动物名称,还隐显着原始语言或古音的一些信息。这些名称稀奇古怪,如能对其加以破释,对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是颇有意义的。例如:

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南山经》记一飞鸟)

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中次七经》记一昆虫)

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名曰那父。(《北山经》记一兽)

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中次七经》记一动物)

同类推荐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本丛书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背景下湖北文学发展的现状及与当代中国文坛的联系、荆楚文化文学传统和地域文化意识在世纪转型期湖北文学中的表现、湖北作家队伍的构成与创作质量的关系、湖北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基本特色与主要成就等问题。既注意到生活和创作在荆楚大地上的作家的某些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共性,也充分正视其多元繁杂的特点。充分展示近20年湖北文学成就,指出其某些缺失,分析湖北文学未来的走向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 解放成都

    解放成都

    大西南著名的都市省会——成都,自两千多年前古蜀国开明帝时期建城以来,一直都用这个名称,是中国各大城市自建城到如今仍沿用原名的惟一城市。
  • 被翻译了的意象

    被翻译了的意象

    "诗人",可以说,二十多年来,我行走在四条路上:诗歌之路,学术之路,翻译之路,散文之路,而这四条路,似乎都重叠在一条路上:诗人之路。于是,回首往昔,我所走过的大抵是一条诗歌人生路。
  • 寂寞深处的风景

    寂寞深处的风景

    西海固永远是一块出产优秀诗人的沃野,这其中的奥秘大概与地气、方言、接受力等诸多现象有关。特别是文化的冲突更容易在一个诗人的笔下产生灵性,更容易在灵魂的层面上叩问自我。
  • 心潮集

    心潮集

    灿烂的中国文学史上,诗与词是非常难以驾驭的两种体裁。本书作者军人出身,多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诚恳、正直、豁达的品性。在戎马倥偬的岁月当中,他却对诗词情有独钟。
热门推荐
  • The Story of Doctor Dolittle

    The Story of Doctor Dolitt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历史有时候前进,有时则会退后,有上升,则有下降。细碎处的故事,空白处的讲述,才能真正反映历史的原貌。这本书,充斥了这样的故事和讲述。诸如“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戴大头巾状如印度兵的中国士兵”、“懂兵法的和会打仗的”、“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正史省略的故事,但正是这些正史瞧不上的鸡零狗碎一样的故事,让你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感受到它的血与肉,并带你看到纷扰世界中另一番景致。
  • 东洲拾遗

    东洲拾遗

    混乱的东洲,乱战的诸国,一个杀人无数却无人知其所求的少年,一个为了追寻而到来的少女,哦,还有一群苦苦谋求未来的人们,一同叙述这段往事。一生所求,无怨无悔,至死不渝。
  • 千少暴宠小娇妻

    千少暴宠小娇妻

    世间繁荣不及你回眸一笑。她,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世显赫,却爱上了他。他,神秘家世,高冷男神,但温柔只给她。。
  • 帝王天道

    帝王天道

    异界纵横,强者为尊;帝者为王,天地皇道。旧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生存而战!《帝王天道》,命运,将会带你揭晓迷雾之后的疑云……
  • 道教灵验记

    道教灵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灵遮天

    一灵遮天

    伟大的远古战场,神秘的上古空间,游荡着无数亡灵,它们逝而不灭,等待异大陆英主的召唤。这是一个战灵的世界,以吾之身,与灵为契,少年十六,意气感灵,逢天雷,一年废,废灵不弃,惜雷兽赠刀,不惧大陆浪几载,灵识终转圣!茫茫大陆,我名神人,废灵何载?看我生魔爪,唤鬼翼,凝神剑,剑化万千,万剑破苍穹!我誓以魔为魂,化雷为刃,浪荡大千世界,以十战,十战傲天下!
  • 暗恋88天:晚安,男神

    暗恋88天:晚安,男神

    深夜,她困得直流眼泪,“哥哥,天黑该睡觉了。”他霸道的揽住她,声音暗哑:“睡觉有什么好玩的,我比较想睡……你。”她是随着母亲嫁入豪门的拖油瓶,却从此深陷狼窝。哥哥整日想着怎样推倒她,将她拆吃入腹,仔细品味。她整夜想着如何不被推倒,逃出狼窝。一场意外,她远走异国,四年后带着迷你小团子回来。“季先生,我养了四年,轮到你养了。附赠一只妻子要不要?”他慢条斯理的答应。“可以,但我要娶一赠二。”“妈咪,爸爸说想给我添个妹妹!”
  • 船舶自救互救指南

    船舶自救互救指南

    本书是根据四川省开展船舶自救互救工作的实践而总结编写,从乡镇如何建立船舶自救互救机制、船舶遭遇险情或事故时如何开展自救以及如何施救遇险或事故船舶等三方面入手,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船舶自救互救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介绍了我省近年来船舶自救互救的典型案例。本书可作为乡镇开展基层水上应急工作的指导性书籍,也可作为船员培训和水上应急培训的业务书籍,本书同时也是一本水上交通安全知识、乘客安全出行常识的宣传性书籍。
  • 魔剑录.D

    魔剑录.D

    江湖,说不完的侠骨柔情,道不清的恩怨情仇,俯仰天地间,问热血男儿在何方……三界之中,仙,魔,人,过着平静的生活,然儿,不变的定律,平静前的暴风雨在酝酿着,一时间,狼烟四起,放眼中原:龙啸马嘶,剑气如霜,长刀无痕……书生的他,为何会卷入其中,为何会长剑快意恩仇,为何会大步纵横江湖?剑指三界,非我逆天,乃天逆我。笑问江湖,何为正,何为邪.回首天地,剑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