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元年二月二十六,这一天汴京仍然是一派寒冬萧瑟的模样,街市上大部分的行人也都不愿在尚未回暖的早春多做停留,大都行色匆匆。然而对于大宋朝廷来说,这一天却很不平常。曹太后终于在各方压力下宣布撤帘,归还御宝,退居后宫。于此同时,英宗赵曙也在第一时间宣布,三日后,朝廷将举行亲政大典。
三月初一,大庆殿前,英宗赵曙斋戒三日,沐浴更衣,在辽国等国使臣以及数以千记的臣工注视下,他缓缓走上并不太高的祭天台,祭台上摆满了奉献给天神的各种祭品。赵顼手握香火跪地遥拜天地,代表大宋苍生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上百的号角一齐吹响,浑厚的号声中,曹太后将象征着无上皇权的御宝归还赵曙,殿前众臣欢呼万岁,在这并不算隆重的典礼后,英宗时代正式开始。
其实作为皇帝亲政的大典,应该由有司择佳期隆重举行,但是英宗显然心情急迫,他现在更加关心的不是这个仪式,而是其后代表的皇权的回归。他此时已不是初等大宝时忧惧交加的心态,作为大宋的皇帝,赵曙希望自己能让已经疲态显露的大宋重新恢复它的活力。而朝野中则有不少人对太后突然改变强硬的立场感到非常困惑,毕竟曹太后两年前在仁宗驾崩时临危不乱,稳住了因为仁宗皇帝突然去世导致的朝廷混乱,其果敢、刚毅的性格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何况这次的归正风波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管朝中大臣联合各地大员如何施压,曹太后却毫不理会。正当人们以为这件事陷入僵局的时候,太后的态度突然戏剧性地发生松动。而汴京的布衣才子宁中直发表那篇脍炙人口的《女主秉政十弊》之后,太后很快便下了归政的决定,一些眼光独特的人们不由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了一起,宁中直的名字现在不由带上些神秘的色彩。
而许多人眼中的新一代士子偶像——宁中直此时则正在府中的书房中翻阅各种生僻的典籍。虽然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让宁中直省了不少时间去进行痛苦的记背,但是古文毕竟不是宁中直原来看的快餐式网络小说,这对缺少同龄人十余年阅读古书经历的宁中直来说不啻一座拦路大山,宁中直常常在翻阅这些冷僻典籍的过程中,被其中生涩晦隐的文字风格给戏弄得晕头转向,幸好有孙固这个学识渊博的“活辞典”,不然宁中直肯定早就退缩了。没错,宁中直不是突发奇想想要学习这些古籍,他可没那么高的学习热情,这遭罪的日子完全是因为别人的好意办了坏事。
宁中直在赵曙归政的过程中出谋划策、奔波组织,英宗也是有所听闻的,但是这毕竟关系到大内两宫的关系,赵曙虽然把握了大权,但是也不能不顾曹太后的面子就把宁中直奖励了。三月初九,刚刚亲政的英宗下旨,以拥立有功,拜同中书省右仆射,封魏国公,其余臣工各有封赏。而夹杂在这一大批封赏中的并不引人注目的恩旨却让天下侧目,宁中直以布衣护卫颖王殿下得力,兼西北杀贼有功,特下恩旨宁中直受封将侍郎(散官衔),兼封宁县开国男。而宁中直其实也为这个恩旨没少心里腹诽赵曙的小气,原因就出在这个宁县上,其实宁县就是渭河之滨宁中直收留流民所在地方,因为人口数万,故朝廷下旨置宁县,宁中直当时听到这个宁县开国男还是相当高兴的,这要是在西方,自己也是个贵族男爵了。然而没等宁中直得意几天,当他派人去吏部查证这个宁县在哪时,得到真实结果的宁中直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不过他现在可不敢嘀咕“诛心”之语,也只好在心里暗自腹诽聊作宽怀。
英宗这份恩旨,虽然授予宁中直的是散官衔,但是很多人都敏锐的感觉到这可能是宁中直这位布衣士子入朝为官的前奏,而金陵王安石便是其中一人。金陵王安石府中,身着一套青灰色长袍的王安石端坐在书房的椅子上,缓缓道,“惠卿,宁中直此人你如何看?”
王安石左手边的一个单眼皮的清秀年轻人,作势正要起身,王安石却说道,“惠卿,私下这些俗礼无妨,坐下说话吧。”气质温润的年轻人这才坐下来,拱手恭声道,“老师,学生看不透此人。”王安石不由有些惊讶,吕惠卿的眼光在他的弟子之中出类拔萃,今日却坦承无法看透宁中直,“学生观此人行事,时而刚正激昂,时而圆滑退让,这次太后归政,有人也风传是宁中直在其中运筹出策,是以学生不敢妄论此人。”
“嗯。”王安石不置可否,抬头扫视环坐的几个得意门生,平日里争先发言的学生们此时却格外老实,王安石的目光在几人身上转了一圈,只得说道,“吾读了韩氏兄弟传来的信,宁中直在颖王处多次因治国之策与他们起过争执,看来此人是敌非友。他年纪轻轻便大名享誉海内,此次官家亲政伊始便受赐虚衔,圣眷正隆。曾布,你速返汴京,为我好好打听一番这个宁中直。”被独享“天下大名三十年”的王安石如此看重,宁中直若是知道是该自豪还是头疼?
“治平三月末,宁中直入殿奏对,殿上英宗问有五,中直悉如流答之,帝甚悦,拜中直集贤秘阁校理,兼颖王右拾遗。”《宋史.中直传》
当宁中直直愣愣地从大内走出来的时候,他甚至有些精神恍惚,出了大内便漫无目的沿着道路缓步前行。“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世事弄人了……”宁中直谓然一叹。短短一月之间,自己已经从一介白身坐到集贤阁校理的位置,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还在过读完大学后最后一段休闲时间,看小说时读到王安石数月累迁,自己还在惊叹王安石的升迁速度,而一年之后,自己则走在大宋的帝都街市上,甚至同样享受了一次“直升飞机”般的升迁。想到这,宁中直不由有些期待,错乱时空的千年之后,是否在史书上也将留下自己浓重的一笔呢?
然而此时,远处传来的敲锣声及时将宁中直拉回了现实,他举目望去,雪白的丧服,牛车拉着的漆黑棺木,逐渐清晰的哭嚎声,一队人并不多的出殡队伍出现在了宁中直眼前。宁中直连忙避到道路一旁,静待这家悲伤的人们通过。
“宁大哥,别来无恙。”一个怯生生的清脆声音却出乎意料地传入宁中直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