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萍局长一直很关心含小这次“倒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每一个细节。因为向萍担心,含小经过这么一折腾后,万一人心散了,就一发不可收拾——所谓成事万千难,败事一瞬间。
因此,如何再次凝聚起含小老师的人心,如何重振含小这块百年大旗等等问题,都让她这个含小原校长很着急。
于是,她专门请邱菊到自己办公室进行了一次谈话。
“我知道,向妹妹今天是设了鸿门宴的,但我也不得不来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何况是美女召唤,很有吸引力啊。”邱菊还在向萍的办公室门口,还没落座,就先发制人,感叹万千了。
“不错,今天我就是摆的鸿门宴,你是鬼子进入平型关,没有退路的,早点缴械投降,我们是优待俘虏的——你要是不答应我的事情,你今天就别想走出这个办公室的门。”向萍也摊了自己的底牌,笑着看着邱菊说道。
“看来,我真是‘误入藕花深处’,业只有‘为你消得人憔悴’,无路可逃了?任人宰割了?死了死了的。”邱菊调侃地说道。
“要想跑也可以,你给我推荐一个比你更合适当含小一把手的人选,理由充足,我就放你一马——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嘛。”向萍笑着准备给邱菊泡了一杯菊花。
“不怕美女发气,就怕美女惦记——邱某愿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遗憾的是,我不是男的,无福消受。”邱菊开玩笑说。
“喝菊花?清火的。”向萍问邱菊。
“不加糖。谢谢哈。”邱菊对向萍说道。
“我知道,你就喜欢资格的秋菊——原汁原味,自产自销嘛。”向萍开玩笑说道。
“象牙红泡水也解暑,我更喜欢。”邱菊也一语双关。
“我们就直接点,说正事。”向萍给邱菊泡好了菊花。
“这次含小发生了这种事,我也没有想到。人心散了,聚拢来难啊。”邱菊叹气道。
“你是有责任的,邱大小姐。”向萍故意为邱菊下一个套。
“我?关我什么事?大局长,我尽力了的。你咋也开始打胡乱说了?别冤枉好人哈,冤枉人是要长象鼻子的。”邱菊反击道。
“你当然有责任。”向萍十分肯定地回答道。接着,她继续说:“你要是先前答应了我当含小的一校之长,哪还冒得出来一个什么李星寒,不就没这回事了?生拉活扯弄出这么一出,冤啊,含小的老师们也冤啊,李星寒更是比窦娥都冤呐。”向萍认真地说道——原来,向萍是指邱菊不愿当校长那回事。
“确实也是。不过,还不是怪你,你把学校整那么好了,全国名校,我咋办?都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为什么就必须来当这个败家子?我以为换一个人,换换一种思路,对学校有好处,没想到反而出了这样的问题——都是被你吓的。”邱菊倒打了向萍一耙。
“好了,我们都有责任,对了吧。现在含小这个挑子,你必须来扛了。”向萍没有给邱菊回旋的余地。
“今后,还请我们的大象局长多多支持我们含小,不说非得一边倒,你至少要让我靠靠肩嘛,闻点你的香味嘛,沾点你的光嘛。”邱菊终于答应了,其实,邱菊在来之前,就暗自下了决心,自己必须勇敢地站出来,为了那几千孩子和那几百位老师,任何一个含小人都应该站出来了——何况,私下很多老师都劝她出来支撑当前这个局面。
“你要多思考思考,现在的局面如何整,尽量缩短阵痛期,不要老是在苦闷中工作。让老师们尽快恢复昔日的生活节奏——你多整点白头发出来,争取跟尧校长平起平坐。”向萍开玩笑地说道。
“到时候,我成白毛女了,我老公不要我了,我就找你的麻烦。”邱菊威胁向萍说道。
“莽子(方言:是傻瓜的意思),你找我,我又没有你老公那功能,咋保证你的幸福,我看你还是再找一个老公算了——我们国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帅哥。”向萍偷换着概念,让邱菊一时不知如何回应了。
“我打算恢复过去的做法,先尽量保证教师的待遇不降低,然后在谋求发展。我们学校的教学这块,没必要担心。老师对学生是相当负责的,这是学校的百年传统,这点影响还不足以摧垮。”邱菊转换了话题。
“对,这个思路行——不过,要注意自我保护,现在的政策口子扎得很紧。”向萍告诫邱菊说道。
“那我先回去了——当真,你今天请不请我搓一顿?”邱菊说。
“为什么请你?总要有个理由嘛。”向萍说。
“你当局长这么久了,还没有单独请我喝稀饭。”邱菊说。
“这也是理由?”向萍说道。
“难道不充分吗?”邱菊追问道。
“充分,相当充分。中午我约了黄书记,咱们一起去,我一起解决了你们。”向萍狠狠地说道。
“算了,我去算什么?灯泡啊。还是你们孤男寡女好,我不去。”邱菊开玩笑说。
“邱妹妹,你再乱说我一定把你拖去。”向萍认真严肃地说。
“算了,算了,我还是走了,大领导谈的是大问题,有我们小人物在旁,不好——容易泄—密。”邱菊做了一个鬼脸,准备起身走了。
“不慌,你的班子咋办?”向萍问邱菊。
“我让史静来管业务,老尧不变,文静也差不多了,他牵头教导处,再让你的徒弟张娜和我的徒弟谢婷来协助文静,工会还是胡丽来。”邱菊就是爱把胡丽兰喊成“狐狸”来。
“行,这个班子有经验。”向萍也很认同邱菊举荐的这些人。
第二天,含江教育局就特别发文,任命邱菊为含江外国语小学的校长。老师们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在邱菊和她的一班子人的共同努力下,含江小学的教师们含小又恢复了往日的战斗气息,校园又如同过去一样开心快乐——除了一些老师们经常在课余夸夸他们如何成功实现“倒李”的杰作外,但大家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比向萍和邱菊预想的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