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121章)
↓↓
第1章 序言
第2章 引子
第3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4章 抗日战争时期(一)
第5章 解放战争时期
第6章 抗日战争时期
第7章 解放战争时期
第8章 抗日战争时期
第9章 解放战争时期
第10章 革命烈士名录
第11章 对革命斗争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第12章 老同志名录
第13章 引子
第14章 大革命时期
第15章 抗日战争时期
第16章 抗日战争初期镇北战时服务团活动始末
第17章 声讨大汉奸傅筱庵的斗争
第18章 回忆文祥同志
第19章 深切怀念王文祥同志
第20章 在王文祥同志身边工作的时候
第21章 缅怀“大哥”王文祥
第22章 王文祥在龙山的那段时间里
第23章 慈镇(镇海)县敌顽我斗争形势和政权体制变化
第24章 中共思敬小学支部的活动
第25章 中共思敬小学支部活动补遗
第26章 回忆范市镇党组织及对敌斗争情况
第27章 凤湖中学学生党支部的建立和活动
第28章 关于龙山区党的秘密系统的一些情况
第29章 慈镇县龙山区坚持抗战教育
第30章 镇海县农会辅导队与龙山区农民运动
第31章 雇工会罢工斗争
第32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龙山区妇女会(1943~1945)
第33章 红色堡垒村中的“半边天”——记太平闸村的妇女
第34章 浴血奋战保公粮
第35章 追忆施公山战斗——缅怀崔大来、王天龙烈士
第36章 不让宋清云部在三北建立据点
第37章 回忆湖山庵战斗——怀念王仲良政委
第38章 桃花岭之战
第39章 筋竹岙战斗
第40章 姚北破袭战之夜
第41章 慈镇县大队两次伏击日军
第42章 伏龙山阻击战
第43章 日本兵投诚
第44章 协助海防大队歼敌记
第45章 范市战斗
第46章 慈镇第一次组织抗日游击队
第47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三北总办事处
第48章 找到宁属特委了解敌人动向
第49章 从部队办事处到四明地区交通总站的回忆
第50章 戎阿姨的尽心保护
第51章 王仲良出色的统战工作
第52章 执行统战政策的典范
第53章 宁属党与浦东南进部队取得联系的经过
第54章 新四军在浙东最早的教导队
第55章 镇海江南独立中队
第56章 “独中”改编为五支四大新四中的经过
第57章 关于第一期“小教训练班”的回忆
第58章 三北民运干部训练班
第59章 论凤湖中学
第60章 革命熔炉——红色凤湖中学
第61章 附:宁可无书读决不受奴化
第62章 冒名顶替
第63章 母校之爱伴我终生
第64章 青春无愧——记战斗、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凤中老校友
第65章 难童教养所纪事
第66章 过去的岁月
第67章 一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
第68章 追忆“镇海县政府抗币临时兑换券”印刷过程
第69章 附:镇海县政府为印发临时流通兑换券启事
第70章 难忘的入党宣誓
第71章 参加党训班
第72章 何克希笑指伏龙山是条金色巨龙
第73章 虞天石
第74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俞士英医师和庄黄医院
第75章 我从浙东走向抗日战场
第76章 夜袭伪军中警队
第77章 我也亲历了大鱼山战斗——龙山抗日老战士韩永康回忆大鱼山悲壮之战
第78章 海防部队的军民关系
第79章 热爱子弟兵的王大妈——记烈士母亲俞香花的革命事迹
第80章 抗日战争期间澥浦镇对敌斗争情况①
第81章 纪念李长来同志
第82章 分得北仑一枝来——纪念李长来烈士牺牲57周年
第83章 从大蓬山到大别山——记叶明烈士
第84章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记华一鸣烈士
第85章 爱国、抗日的朱祖燮
第86章 记我的父亲朱祖燮
第87章 三北敌后显英豪——记第二军医大学原政委谢仁安
第88章 怀念戚铭渠同志
第89章 执戈执笔为党为国——记戚铭渠同志
第90章 解放战争时期
第91章 依依惜别三北情
第92章 在镇北平原隐蔽坚持一年间
第93章 红色堡垒村——太平闸村
第94章 对太平闸村的评价
第95章 情系红色堡垒村
第96章 红色堡垒田央陈村①
第97章 窖湖缴枪
第98章 窖湖缴枪与慈镇县武工队成立
第99章 忆中区武工队
第100章 太平闸突围
第101章 应该吸取的教训
第102章 国民党县长蒋孝安落荒而逃
第103章 横扫三北敌人据点
第104章 龙山区区长忻一波烈士
第105章 一个“只有伤员没有自己的人”
第106章 与群众血肉相连——记陈阿昌烈士
第107章 怀念我的入党介绍人范正明
第108章 忠诚、勇敢的钢铁战士——记施阿林烈士
第109章 深切怀念许梅生同志
第110章 共产党员许梅生同志
第111章 一个坚强的人,纯粹的人——怀念虞天石同志
第112章 附:虞天石遗嘱——后事一切从简不要声张
第113章 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
第114章 第一百〇 我在慈镇地区坚持斗争的回忆
第115章 第一百〇 我在革命熔炉里战斗成长
第116章 第一百〇 我参加扫除残敌与土匪的战斗
第117章 第一百〇 抢修公路解放舟山
第118章 第一百〇 筚路蓝缕忆当年
第119章 第一百〇 记镇海县龙山区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120章 附录
第121章 编后记
同类推荐
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南宋初的孔氏南渡无论在孔氏家族史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在近900年的历史中,孔氏南宗不仅在孔氏家族中具有特殊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之中,孔氏南宗文化逐渐衍化为浙西南地方文化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本书在考察浙西南地区生活世界及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着重就孔氏南宗的符号特征与文化意义、政治思想与政治活动、教育思想与文化教育活动以及宗族文化与宗族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深入探讨了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文化演变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了孔氏南宗的精神内涵及文化价值。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