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兴起原因:考古发现改写认知,难怪商朝一直不打姬周
古公亶父迁岐,不是因为狄戎入侵,而是武乙“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周人被收编为商朝附庸,代价是为商朝提供“人牲”,这是周人能够迅速发家的原因,也是周人不愿提及的血腥往事。
迁徙周原之后,直到武王伐纣灭商,中间相隔不过百年。问题在于,短短数十年时间内,周人何以迅速壮大?更重要的是,在周人兴起过程中,甚至多次反商过程中,商朝却一直无动于衷,客观上有助于周人兴起,那么商朝为何无视周人?其中原因自然很多,但从姬昌两次公然造反,而商朝诡异的无动于衷来看,周人兴起显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姬昌两次反叛:商朝从未平叛
根据史书记载,姬昌一共有过两次造反,但诡异的是,商朝从未有过军事打击。
首先,季历被囚杀之后,文丁也随后去世,新继位的姬昌竟然出兵攻打商朝,即“帝乙二年周人伐商”(源自竹书纪年),而新继位的帝乙采取的是“帝乙归妹”,即和亲安抚姬昌。
这段历史极其诡异,因为当时周人并不强大,何敢伐商?周人伐商公然叛乱,为何帝乙没有采取军事打击,反而“帝乙归妹”?

其次,姬昌从殷都回国之后,后来攻打黎国、邘国、崇国,即姬昌“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黎国)。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最后一战灭崇。
其中,黎国位于山西长治,邘国位于河南焦作,相距殷都、朝歌都很近,属于商朝核心统治区内的诸侯国。无论怎么去看,姬昌这都是标标准准的造反,已经严重动摇商朝统治。
按照传统解释,只能将之解释为周人强大,商朝无力远征,于是只能坐视姬昌反叛。但现代考古发现崇国的真正身份,以及强大的实力,由此这种解释也就很难成立了。

崇国真正身份:考古改写认知
在商朝西部战略中,有一个关键国家,这就是崇国。
根据古史记载,帝尧封大禹之父鲧于崇,于是鲧被称为“崇伯”。因此,过去认为崇国为夏人后裔,应该是商人将崇国从嵩山一带迁到丰地(西安一带),目的是拱卫边疆,或也存在让其与西部蛮族血拼而削弱其实力。
上世纪80年代,在西安考古发现“老牛坡遗址”,被认为是“崇国都邑旧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考证发现,崇国是商朝的嫡系诸侯国,还拥有庞大的青铜作坊(先周时周人青铜技术与规模远不如崇国),实力非常强大,属于商朝控制西土的战略据点,始封于武丁时期。

姬昌最后一战打的是崇国,当时战况非常激烈,围城攻打三个月,仍未能将其攻克,遂“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落”,最终才灭掉崇国。姬昌打其他诸侯时势如破竹,但打崇国却如此艰难,不仅证明了崇国的强大,更表明崇国在商朝的重要地位。
搞清楚了崇国身份与实力,那么就会出现以下两个疑问,而这两个问题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周人不愿公开的发家史。

姬昌公然造反:崇国态度诡异
既然崇国是商朝强大的嫡系诸侯,那么姬昌两次反叛后的商朝态度,就值得探究了。
首先,帝乙二年姬昌伐商时:当时周人并不强大(周人迁岐到此时才10多年,实力有限),连崇国应该都打不过,何敢伐商?周人伐商公然叛乱,为何帝乙没有采取军事打击,反而“帝乙归妹”?崇国身处第一线,为何坐视周人伐商?

其次,通过上图清晰可见,崇国毗邻姬周,卡在姬昌东出路上,如果姬昌攻打黎国、邘国,公然背叛造反时,一旦崇国出兵,姬周必然非常难受。问题在于:如果说崇国是夏人后裔,还可以说坐观山虎斗来解释,但崇国是商朝嫡系诸侯,为何坐观姬昌公然造反,攻入商朝核心区?姬昌攻打黎邘时,又为何不担心崇国出兵?
显然,姬昌公然造反时,崇国竟然按兵不动,这种态度耐人寻味,背后到底是何原因?

商朝晚期,王权与神权存在激烈矛盾,纣王时表现的尤为明显,说明商朝内部早已严重分裂。结合纣王宗教改革严重损害他人利益来看,应该有人不希望纣王为王。崇国是商朝嫡系诸侯,按理会被卷到朝堂旋涡中,因此崇国要么保持中立,要么加入某一方。
姬昌两次造反时,崇国对姬周一直无动于衷,说明姬周与崇国长期应属同一阵营,或者说处于同一利益链中,否则姬周将时刻面临崇国打击。换言之,姬昌造反极有可能是应商朝内部某股势力的要求,最终以此威逼另一势力,达成某个政治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崇国不会攻打周人,商朝因为内斗也很难出兵伐周,更重要的是缺少崇国支持,商朝根本无法远征姬周。当然,姬昌击败黎邘之后,已成西土强大的邦国,客观上会与崇国产生冲突,毕竟一山容不得二虎,或许因此姬昌又打崇国,实现独占西土的目的。
或许,这也是姬发孟津观兵、公然聚兵伐商后,商朝依然无动于衷的问题所在。说到底,商朝内部分裂过于严重,而其中一方还与周人是“盟友”关系。

因此,周人兴起的原因,除了自身努力等外,显然还与商朝某一股势力的支持有关。根据史书记载,这一股势力应该就是“祭司阶层”(或神权阶层),目的应该是想要取代纣王。但显而易见的是,周人的发展超出了商朝祭司阶层的意料,最终竟然灭亡了商朝。
民间故事:新婚洞房,妻子取出一把铲子,说:你用这个挖墙脚
万历年间,茅山有一个小道士姓张,一心修炼法术,想要长生不老。但事与愿违,有一个姓苏的姑娘上山烧香,看上了张道士。当时张道士也才十七八岁,正值血气方刚,最后还是动了凡心,和苏姑娘喜结连理,并且生了一个女儿。事后,张道士很是后悔,一个人搬到山上继续修炼。他的女儿名叫张千金,从学跟着他一起看道教的书籍,修炼道教的法术,并且决定一辈子不嫁人,早日成仙。0000妲己墓在河南出土,真实面目被揭开,竟然被冤枉了近千年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红颜祸水”、“女色误国”的说法,古人常把丢失江山的罪过归咎在女人的身上,像流传了数百年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就让陈圆圆背上了“红颜祸水”的骂名。还有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晋之骊姬被称为“四大妖姬",她们个个美若天仙,妩媚动人,一国之君为博她们一笑,不顾江山社稷的安危,最终倾城亡国,美人们也因此也留下了“祸国妖姬”的骂名。文史馆2023-08-09 15:21:07
0000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修女:四个问题令人费解,西方又一包装奇迹
所谓“国之将亡,必出妖孽”,一个国家或王朝衰亡之际,必然乱象环生,必然会被撕开面纱,露出真面目,比如近日舆论焦点之一的爱泼斯坦名单事件。以前,英美名流道貌岸然,个个都是道德标兵,但结果很多都上了爱泼斯坦萝莉岛的名单,甚至还有夫妻成双成对的出现,笔者太过单纯,真不知道名人妻子跑去萝莉岛上干什么。百家杂评2024-03-03 08:10:00
0000左贤王投降汉朝,李广如何错过封侯的?
公元前127年,卫青、李息击败匈奴右部的白羊、娄烦两部,收复河套。匈奴右部遭受沉重打击,左部则遭遇内乱。这年冬天,军臣单于去世,匈奴左部立即就打起来了。军臣单于之子左贤王於单宣布即单于位,几乎同时军臣之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起兵进攻於单。伊稚斜想做单于,於单就必须死。即使军臣单于在世,匈奴左部也是左谷蠡王伊稚斜说了算,军臣单于拿这个弟弟也没办法。地图帝2023-07-30 13:23:43
0000母亲嫌儿子太丑扔地上,尼姑说:给我养,结果成就一代明君
在古代,一些帝王或圣人出生时,总是伴随着不同寻常的异象,或是身体有一些不同于常人的特征。古籍中记载着:伏羲长的是人首蛇身;神农是人首牛身;尧眉毛有八种颜色;舜眼中有两颗瞳仁;孔子“生而圩顶”。在南北朝时期,一个贵妇人经过一天一夜终于诞下了一个男婴。当时紫气充满了整个房间,妇人迫不及待地看了眼婴儿,却吓得她直接把孩子扔在了地上。因为这孩子长得实在太丑了,头上有角,身上有鳞片。文史馆2024-02-24 17:09:0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