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律《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读记
杜甫七律《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读记
(小河西)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自注:归州有昭君村。
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秋。时杜甫居夔州。此诗所怀古迹为昭君村。昭君村在兴山县城南郊,位于香溪河畔。唐时属归州或巴东郡。【《旧唐书-地理志》:“归州。隋巴东郡之秭归县。…天宝元年,改为巴东郡。乾元元年,复为归州。旧领县三(秭归、巴东、兴山)。”】杜甫写此诗时还在夔州,非登临怀古。杜甫居在三峡西口夔门,想到三峡东口荆门,联想到荆门山不远处的昭君村,有感而作。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荆门:指荆门山。位于长江三峡东口。《水经注》卷34江水:“江水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山在南,上合下开,其状似门。虎牙山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千里送行舟”。
明妃:王昭君,名嫱(qiáng),字昭君。【西晋石崇《王昭君辞》序:“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触文帝(司马昭)讳改焉。”】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远嫁匈奴,被称为宁胡阏氏(yān-zhī)。王昭君出生之地唐时属归州。【《闻见后录》卷26(宋-邵博):“归州有昭君村,村人生女无美恶,皆灸其面。”白居易《过昭君村》有自注:“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
紫台:紫宫。指神仙或帝王所居。《恨赋》(梁-江淹):“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李善注:“紫台,犹紫宫也。”《王昭君》(唐-崔国辅):“汉使南还尽,胡中妾独存。紫台绵望绝,秋草不堪论。”
朔漠:北方沙漠。《尔雅》:“朔(shuò),北方也”。《后汉书-袁安传》:“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单于反其北庭。”《雪赋》(南朝宋-谢惠连):“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怀古今》(唐-杜光庭):“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
青冢:可泛指坟墓;此特指王昭君墓。《太平寰宇记》卷38振武军金河县:“青冢在县西北。汉王昭君葬于此。其上草色常青,故曰青冢。”《辽史-地理志》:“丰州,天德军节度使。…青冢即王昭君墓。”(丰州,今呼和浩特市东。)《王昭君》(唐-李白):“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征人怨》(唐-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大意:三峡两岸的群山万壑随着长江奔向荆门,听说荆门附近还有明妃生长的村。离别汉朝宫殿远嫁北方沙漠,死后独留青冢面对沙漠黄昏。【“一去”、“独留”,给人悲壮感。《荆轲歌》(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金陵怀古》(唐-许浑):“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省识:认识。《说文》:“省,视也。”《尔雅》:“省,察也。”
春风面:形容貌美。《息城》(唐-胡曾):“息亡身入楚王家,回首春风一面花。”
环佩:所系的佩玉;借指美女。《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史记-孔子世家》:“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qiú)然。”《洛阳道》(陈-江总):“弦歌声不息,环佩响相从。”《洞房》(杜甫):“洞房环佩冷,玉殿起秋风。”
琵琶:弹拨乐器。《释名》(汉-刘熙):“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明君词序》(晋-石崇):“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
胡语:胡音胡调。相传王昭君嫁于匈奴后曾作胡曲《昭君怨》。《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三-昭君怨》郭茂倩题解引《乐府解题》:“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
大意:皇帝通过画图识得美人貌。美人只能月夜梦归故乡。千年来琵琶弹奏的曲子都是胡音胡调,曲中所表达的分明都是怨恨。
这首诗首联点出所咏的古迹昭君村。起句气势颇大,用奔腾的群山衬托明妃,似在表达作者对昭君的敬意。次联写昭君事迹。生前是离家去国远嫁大漠;死后是身葬异乡,独留青冢。三联讲昭君故事同时融入自己感受。皇上是画图识美女,美女是月夜徒思紫台徒思故乡。此联已不单是写昭君了。昭君在宫中未受宠幸,杜甫在朝中未受重用;昭君远嫁匈奴终身异域;杜甫流离巴蜀寄人篱下,似乎也要终身边塞;昭君只能月夜梦回故乡梦回紫台,杜甫也只能“每依南斗望京华”。末联点出“怨恨”。千年来琵琶曲子《昭君怨》虽是胡音胡调,其中表达的分明是“怨恨”。昭君的怨恨是“画图识美女”,杜甫的怨恨呢?
参阅1:《后汉书-南匈奴传》:“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参阅2:《西京杂记》卷2画工弃市:“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自恃容貌,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关于昭君的诗数不胜数。中唐诗人戎昱(yù)和晚唐诗人崔涂各有一首值得一读。
《咏史》(唐-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过昭君故宅》(唐-崔涂)
以色静胡尘,名还异众嫔。免劳征战力,无愧绮罗身。
骨竟埋青冢,魂应怨画人。不堪逢旧宅,寥落对江滨。
悠悠萱草花,母爱相伴,便是无忧
记得从前,老家的院子里有一丛黄花菜。每到夏天,一朵朵温柔明朗的黄花相继绽放,映衬着葳蕤的绿叶,散发芳香,为夏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它之所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黄花菜”,是因为它不仅好看,还是不错的食材。黄花清香味美,用来煮汤,炒肉,都极有滋味,而黄花晒干后,可以保存很久,更是炖汤的好东西。新用户3167a8id2023-08-12 08:08:40
0000古诗词日历 |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译文、赏析/严勇、音频/张佳译文唱完了《阳关三叠》的送别古曲,泪水却尚未收住。请将功名看作是馀事,好好努力加餐,保重身体才好。天空与碧水,好像都在送别两岸的树木。挟带雨水的乌云,掩埋了一半的青山。古往今来的离愁别恨,加起来有千万之多,难道只应该是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十分险恶,人间的道路才更加艰难。注释新用户3167a8id2023-07-27 19:56:13
0000韦庄一首唯美的乡村小诗,意境优美,细腻深入,让人犹如身临其境
公元879年,韦庄自江南回到长安后,继续奔波于科场之中。但随着农民起义军的节节胜利,唐王朝的统治已风雨飘摇。公元880年冬,黄巢军攻破潼关,直逼京师,“僖宗播迁,举子星散”。韦庄也在次年春东往洛阳。韦庄的本意是要由洛阳经汴宋路南下,投奔镇海节度使周宝,但因汴路不通,只好暂居洛阳。所幸当时的洛阳还比较安定,韦庄滞洛的大部分时间居于洛北乡间。下面这首《纪村事》便是韦庄寓居洛阳乡村时创作的。云端书馆2024-02-25 15:10:44
0000『词曲拔萃』少年离别山飘雪,老大归来雪满山。
词曲拔萃第689期词曲拔萃词曲拔萃浣溪沙·三九掠影作者/杨再利三九边城踏雪行,山川静美是无声。寒流莫怨马蹄轻。掠影还须心里悟,追光尚欠景中宁。谁知热爱最牵情?浣溪沙·上班作者/李冠群冰缀曦光天地寒。风撩眉际路行单。梅香有意却无闲。为展桃蹊何惜泪,但酬黉愿不须言。心中无怨有诗篇。浣溪沙·腊月吟作者/郑乐群(黑龙江)诗摘词选2024-02-27 12:07:3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