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多重视厕所?战国就有冲水功能,甚至还有专门的厕神!

这不仅仅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冲水厕所,也同样领袖于世界。古代贵族是怎样如厕的?这真是一个隐私但又难以避开的生活史话题。

▲ 新出土的陶便器与水管,最早的冲水厕所。来源/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

上厕所麻烦是常态

以前皇帝上厕所一定非常惬意吧?八成会有一群美女在旁边伺候着更衣、焚香,自己只需要舒舒服服地坐在便器上即可。嗯,这话有对有不对。起码放在隋文帝杨坚身上并不合适。
众所周知,隋文帝杨坚最初的太子是杨勇。后来是在晋王杨广的筹谋之下,杨坚才改易储君,也间接埋下了隋朝灭亡的种子。
当杨坚、杨勇父子失和之时,杨坚曾经列举了儿子一项非常特别的罪名:常怀异心,弄得我连厕所都不敢去上。
高祖因作色谓东宫官属曰:“仁寿宫去此不远,而令我每还京师,严备仗卫,如入敌国。我为患痢,不脱衣卧。昨夜欲得近厕,故在后房,恐有警急,还移就前殿。岂非尔辈欲坏我国家邪?”
原来,文帝这时候得了痢疾,为了方便上厕所,晚上常常穿着衣服睡觉。不过,文帝生活的寝宫前殿里并没有厕所,因此他想要搬到离厕所近一点的后房去。
然而,这位大隋天子一想到自己讨厌的太子杨勇说不准正在谋划什么阴谋,便止不住地心惊胆战。最后他还是宁可多走点路,也要睡在防卫周密的前殿。
以隋文帝的身份,要在房间里放一个便桶应该没什么阻力。可事实确很让人不理解,皇帝的专用厕所竟然设置在离寝宫有段距离的地方。
限于史料不足,我们已经不知道如此安排的用意。但毫无疑问,这时候即便是天子,去厕所也是件麻烦事。
尤其像杨坚这般,遇上拉肚子的时候,稍迟一点或许会发生尴尬的事情……

▲ 隋文帝像

谁做了厕所里的女神?

元代张寿卿的杂剧《降桑葚蔡顺奉母》讲的是孝子蔡顺的故事。他母亲得了重病,在数九隆冬中,一心想吃暮春时才有的葚子。孝顺的儿子只好在院子里陈设香烛贡品,望空而拜,希望天地神灵出面帮忙。在增福神的召唤下,几位家神悉数登场,最终帮助蔡顺实现了母亲的愿望。
家神们住在凡间,吃喝全靠老百姓四时八节的香火供奉,当然要给“衣食父母”谋福利。但这几位家神显灵后,却都是牢骚满腹,其中尤以净厕神怨气最大:
吾乃是厕神,我一生无始终。我坐的是净桶,玩的是粪坑。尿长溺一脸,屎长污一身。何曾得闻清香味?每日人来把屁熏。
明明是神仙,可吐槽起来简直就是备受欺压的上班族。这恐怕也是中国神仙系统中独有的风景了。

▲ 西汉梁孝王王后墓中的石质坐便器
杂剧并未说明这位牢骚满腹的净厕神姓甚名谁。南朝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引用了古书《杂五行书》中的说法,称厕神名为后帝,是一名男性。
另一古书《洞览》里,厕神则是帝喾的女儿。不过,各地民间传说里最广为人知的厕神是一位妙龄仙女,名唤紫姑。美丽芬芳的姑娘,是缘何作了茅厕里的神仙呢?
紫姑其事,最早见于南朝《异苑》。传说,当年紫姑嫁入了官宦人家做妾,遇上了悍妒的正室。有一年正月十五,紫姑终于不堪折磨,在悲愤交加中死去了。世人哀怜她的命运。于是,每年正月十五这天,人们会祭奠她,迎接她再来人间。
大家按照她生前的模样制作偶像,摆放在茅厕或猪栏边,虔诚祝祷:“子胥不在,曹姑亦归去,小姑可出!”子胥和曹姑据说就是她夫君和正妻的名字。
听闻生前最畏惧的两个人都不在,紫姑施施然出现。受了美酒佳果,紫姑神便施展本领,开始为人占卜来年的蚕桑收成。“厕”只是紫姑的现身场所。她的工作内容是保佑人们生产生活的平安顺利。

▲ 图为古代厕具——净桶和溺瓶

苏东坡见厕神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言获罪,被贬至黄州。各类鬼神都对他颇有好感,有不少自己找上门来请他作传,紫姑正是其一。
黄州当地有个叫潘丙的进士,专程来拜访苏轼。闲聊之余,说起一桩和神仙相关的轶事:“说来也怪,您来当官的事儿,我们这边儿的人一开始都不知情。忽然有一天,一位神仙降临到姓郭的人家,说什么'苏公要来了,可惜我也要走了,来不及见他一面。’果然神仙刚离开郭家,您就到了黄州。”
东坡居士听了之后,也连称遗憾,错过了一次和神仙交流的好机会。第二年正月,潘进士又兴冲冲地跑来找苏轼,说是去年那位神仙又在郭家出现了。

▲ 图为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连忙跟去,只见这神仙是一位夫人,身着草木衣裙,手里拿着筷子,由两个童仆搀扶着。她以筷子为笔,向东坡诉说自己悲惨的身世:
我本是寿阳人,姓何名媚字丽卿,自幼读书写字,长大后嫁给一个伶人。唐朝垂拱年间,寿阳刺史害死我丈夫,强娶我当了他的小妾,他家大老婆十分凶悍,在茅厕中杀害了我。天神怜悯我,让我当了厕神。
讲述完身世,她连作了十数首诗,给苏轼评阅。作完了诗,又跳起舞来为东坡助兴。一曲跳完,她羞涩地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公文名于天下,何惜方寸之纸,不使世人知有妾乎?”
大概是觉得厕神的名头地位实在太小,所以渴望留名于世间。苏东坡对这位厕神颇为怜惜,于是大笔一挥,写就一篇《子姑神记》,成全了她的心愿。
写完之后,苏轼还觉得不过瘾,又作了《天篆记》,详细记紫姑神事。紫姑神终于所愿得偿,声名愈显。
看起来,原本热爱游戏的紫姑,性格似乎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从魏晋到唐宋,士族门阀社会逐渐瓦解,文人们从修仙清谈,转变为崇尚学识。他们笔下的紫姑,自然也善诗赋了。

▲ 紫姑像

来源:《中华遗产》2017年04期
中国历史故事------【和平使者王昭君】
作者:潘长宏2023年7月24日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长江三峡之处的一个叫秭归的地方,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磷峋,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人物-----屈原。溱湖之恋2023-08-08 08:42:28
0000美国为何不承认加拿大的西北航道?
美国是加拿大的邻国,也是最重要的盟国。然而在如此亲密的外交背景下,两国也会因个别核心利益问题而互有龃龉,其中一个争执就集中在西北航道上。“西北航道”是指从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抵达太平洋的航线,又称北美北极航道,这条水路过去未受重视,因为它靠近北极,长年被冰雪覆盖,然而随着极地冰川融化,它的战略地位也愈加凸显。地图帝2023-07-28 14:44:34
0000武则天为何要拆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在哪?
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朝大将侯君集奉太宗之命,讨伐位于今新疆吐鲁番以东不远的高昌国。高昌是个小国,岂是大唐的对手,国王麴智盛很快就投降了。唐朝进攻高昌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西域。太宗拒绝了魏征“重立高昌国以臣服于唐”的建议,在西域设立郡县,以高昌国为西州,北边还有一个庭州。图-西域地形地图帝2023-08-07 10:56:33
0000为何清朝妃子要戴长指甲套?除了好看以外,更多的还为了方便皇帝
看过清宫剧的朋友们应该不难发现,清朝后宫的妃嫔们手上都戴着长长的指甲套,做工精致,十分华丽。像我们指甲稍微长一些,就会觉得在日常生活中十分不方便,为何清朝的妃嫔们却要戴着长指甲套?现代女性比较流行做美甲,主要是为了美观,但在清朝后宫中长长的指甲套不但是为了好看,它还起到了保护指甲的作用,所以它还有一个官方名字叫“护甲”。文史馆2023-07-28 17:55:56
0000佐天侯陈承瑢:隐藏在太平天国内部的野心家,一手策划天京事变
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原来一帮起义的老兄弟因为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纷纷展开激烈夺权运动,其中势力最大的莫过于东王杨秀清,当时杨秀清主政整个太平天国,虽然对外打出了一系列的胜仗,但在内部因为骄傲专横的作风引起洪秀全等人的不满,最终促成了天京事变的爆发。太平军历史研究室2023-08-08 14:30:2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