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540

《论语》10句名言,句句经典,受益终身!

一声佛号一声心一声佛号一声心2023-07-28 16:32:200

《论语》这部儒家的经典,简直就是名言格句的天花板,其中的好多句子,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下面再从其中挑选十句名言,与大家一起学习。

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点评:就做事方面来说,无论大小事情,如果目标不远大,考虑不周详,没有做好预防,就会遭遇不可预测的忧患。就做人方面来说,不但要做一个好人,还要学道,否则忧患就在眼前。

二、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点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好色的习气,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有深有浅,一个人越是好色,就越不能好德。孔子在这里感叹说,从来没有见过能够像好色一样好德的人。

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点评:“志”和“智”在古代是通用的。这句话是说,智士、仁人不会因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宁可牺牲生命也要成全仁德。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五十四岁便死于军中,便是杀身成仁。

四、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问第十四》

点评: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如果在上位者好礼,能够以礼对待百姓,那百姓也一定会跟从,以礼对待在上位者。上下互相尊重,当国家需要百姓时,百姓才会听从。

五、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第十四》

点评:孔子认为,骥之所以被称为骥,并不是称赞它能日行千里,而是称赞它具有和驯善良的品德。所以孔子教育不仅注重才能,更注重品德,如果没有品德,才能越高,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

六、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论语.宪问第十四》

点评:逆,是预料;亿,是揣测。不可以预料他人来欺诈,不可以揣测他人不能守信。反过来讲,以预料揣测来发现他人的欺诈和不诚信,这能算是贤者吗?因为这样很容易冤枉他人。

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第十四》

点评:学无止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奋学习,修养道德,只怕自己没有能力。至于自己的学问道德是否被人知道,那就不用计较了。

八、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论语.宪问第十四》

点评:方人,就是谤人,说人的过恶。孔子就把子贡叫过来说:“赐啊,你本身是贤德的吗?以我来说,我自顾尚且不暇,又怎么能去毁谤别人呢?”孔子这就是以身示教,而不是直接批评指责。

九、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第十四》

点评:君子所行之道有三:仁者凡事不害人,而且力求有利于人,凡事内省不疚,所以不忧;智者是非分明,遇事果断,所以不惑;勇者因有仁智做基础,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不畏艰难,勇于实践,所以无惧。

十、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论语.宪问第十四》

点评:一个人不说虚妄之言,才不至于惭愧。但要真正做到诚实待人 ,使所说的话都不会使自己感到惭愧,那就不容易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