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读《老子》(十四)

《老子》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日“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眼睛看不见它的形状,就叫做“无色”;耳朵听不到它的声音,就叫做“无声”;用手触摸不到它的存在,就叫做“无形”。无色、无声、无形这三者不可推究,那是分辨不清的,因为它们是混而为一的整体。
它的上面不明亮,它的下面也没有阴影。它无边无际不可名状,最终还原为无物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实体存在的意象,也就是若有若无、飘忽莫测的之态。迎着它看不到它的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尾。
拿古已有之的道的原理,可以驾驭掌控当今现实存在的有形有相的具体事物。能够了解宇宙起源、事物发展的始末,这才是真正认识了道的运行规律。

秋雨堂浅见:
本章在第一章、第四章、第六章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道”的特征及作用。
“道”是纯粹、素朴、无色的元气,又 是清静、自然、无形的虚空。以目视而无色可见,是谓真色无色;以耳听而无声可闻,是谓大音希声;用手触摸而无物可得,是谓大象无形。
“道”虽无色、无声、无形, 但能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所以,“道”是天地万物之母,也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地万物的运行、生灭皆原于“道”。
现代科学证明,人的眼睛一般只能看到波长为390——780纳米范围之内的光线。而反射光的波长不在这个范围之内的事物,人眼是看不到的。
人的耳朵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叫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
可见人所能看到的物象和听到的声音,在整个宇宙中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触觉所及的范围就更加有限了。“道”是人的感官感知范围之外的一种存在。
老子能于人的感官所及之外发现“道”的存在,这是对人类文化和哲学的巨大贡献。王东岳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只有一个半思想家,一个是老子,他的哲学思想里既有社会观,又有宇宙观。半个是孔子,他的哲学思想里只有社会观,没有宇宙观。可见“道”的发现和阐述对人类哲学思想的贡献有多么巨大。
10月4日,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三位研究量子光学和原子物理的欧美科学家,“量子纠缠”成了最近多种媒体谈论的热门话题。他们的研究结果为基于量子信息的新技术扫清了道路,使人类在探究宇宙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也为“道”的存在从一个角度作了证明。是老子“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范例之一。
文/靳义堂
2022.10.28.

《中国二十四史》经典名句,值得品读
茶香飘万里2024-02-22 17:07:54
0000《资治通鉴》315:临大事如何抉择,这段值得细品(第三王结束)
花言大帅2023-07-29 08:10:41
0000四圣的心源是什么? ——四圣医学导读·“自然”之道之一
一、符合“天人同气”原则的“自然”之道《四圣心源》关于“符合'天人同气’原则的'自然’之道”的论述,集中体现在第一卷《天人解》。先生在卷首示:“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我们看看《天人解》正文——(一)天人之解0000替天行道——【轻煮●细品●生命】【20】
轻煮岁月细品茶,黄连树下诗酒花。【替天行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伤。此言之浅层意思是,要想戴王冠,须能承受它的重量;要想握住玫瑰,就须忍受它的刺伤。其深层之意是,其一,要想拥有更美好之生活,须能承受各种苦难,不畏惧任何艰险;其二,有多大的能力,须做多大的事情,强调了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新用户97560OBk2023-08-07 09:47:2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