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读《老子》(二十四)

《老子》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更高,反而站立不稳;跨着大步想要走得更快,反而不能远行。那些喜欢自我表现的人不明智;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他的能力反而得不到彰显;那些自我夸耀的人他的功劳往往没有人承认;而那些骄傲自满的人他的荣耀都不能长久。
从道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过度的饮食和过头的行为,鬼神都会厌恶。”所以,有道之人都不屑于这样做。

秋雨堂浅见:
本章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做事莫过头。即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合于道”。 这和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相近。
这一章紧接第23章的内容,并与第22章形成呼应,着重论述做人做事不合于道德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首先,老子打了两个比方:“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和上一章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一脉相承,分别说明了天地的狂风暴雨和人类的激进高调都是不能持久的。
提起脚跟目的在于站高立稳,那么“企”就不合乎目的的要求;跨大步的目的在于行快走远,那么“跨”就不合乎目的的要求。手段或者方式与目的不合,就是违背大道与大德,也就是违背规律,自然达不到目的。这里隐含的意思是,如果想要获得长期而稳定的良好结果,靠激进的暂时有效的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四句在22章中就出现过,第22章里是讲遵道而行、克服这些缺点就能成为天下人的典范,带来“天下莫能与之争”的良好结果;老子在这里重复讲就是要强调一点:若不遵道而行,任由这些缺点发展,就会像剩饭和多此一举的行为一样,最终产生令人厌恶的不良后果。
所以说为人处世不要违背大道的规律,要想明辨是非,就不能自以为是或者总是固执已见,因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要想彰显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就不能自以为是;想要彰显出功劳,就不能自己炫耀,居功自傲。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有功劳而不居功才能更加彰显,就像人情一样,不讨还的时候永远是人情,一旦讨了人情,无论是还与不还,这人情也就没有了。
韩信恃才傲物,死于吕后之手;邓艾矜功自伐,被司马昭派兵剿灭,这都是居功自傲的后果。
因为自骄自满,所以其能力也不会再有所增长,如果自命不凡,其为人就会招致大家的反感。因此,自高自大的人反而不能为大家所认可。
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社会化的,都受着社会的监督和检验。大道和大德无争无夺,所以无条件顺从大道和大德,才是做人的根本。
但我们人类总是争强好胜,难免会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以此来表现自己的聪明、才能、功劳和优势。这在老子看来,就仿佛是硬要吃掉剩下的饭菜一样,没有任何价值,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真正有道有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文/靳义堂
2022.11.7.

淄博烧烤爆火,真正的“高人”浮出水面
立达国学院|出品郭丽敏|撰文刘宇|编辑疫情后的第一个春天,报复性消费渗透进每一座旅游城市。“人文城市”西安变成了“人的城市”,南京音乐台的鸽子要被摸秃顶了,长沙的五一广场人山人海......各个旅游城市都已经被人流“攻占”。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在老牌儿旅游城市的竞逐之中,一座三线小城淄博火出了圈,占据了半个春天的热搜榜。立达国学2023-07-29 11:05:31
0000古本難經闡注二十五難
二十五難二十五難曰。有十二經。五髒六腑十一耳。其一經者。何等經也。然。一經者。手少陰與心主别脈也。(心主即手心主胞絡别脈者不同于心經脈也)心主與三焦爲表裏。俱有名而無形。故言經有十二也。(胞絡配一髒成十二經也)此章言心主與三焦爲表裏。俱有名而無形。後人因無形二字。不參經義。持論紛纭,不特議越人之錯謬。而并議叔和附會之非。三千年來。未有定論。餘每思難經去古未遠。出諸家之最先。且字字必本内經。《子张篇》19.20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19.20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注释】▲纣:商朝最后一个君主,原称帝辛,对中国古代的统一和各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过一定贡献。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一位典型的暴君。在商、周最后一次战争中,战败自焚。紫网2023-10-14 11:13:400000《资治通鉴》016:守护心境不受伤只有一条,你的志向大于失败的感觉
(*本篇笔记最早写于2022年2月12日)01,关于白起自杀。性格决定命运。受委屈了没能够把委屈化解掉,任性胡来,还因为自己的委屈乐见国家造祸,这就是自己主动招来杀身之祸了,秦王有恶,白起自己成就了秦王之恶02,做人还是要心胸开阔一点,有个很好的学习对象,苏东坡,他接连不断地受打击,但是呢,他在另外一个层面活得潇洒,贬到哪里,他就在哪里好好过。紫网2023-10-13 15:43: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