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读《老子》(47)

老子》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yǒu,窗户),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
不用出门,就能够知晓天下的世事;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一个人走得越远,他所知道的事情就越少。
所以,有“道”的圣人不用出行就能够推知事理,不用看就能明白“天道”,不刻意去做也能够有所成就。

秋雨堂浅见:
本章是老子的认识论。老子认为人的智性能达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的程度;而有这种认知能力的人就能“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老子之所以提出要“知天下”、“见天道”,是由于天地不可行遍、不是目力和足力所能完全到达的,因而老子不满足于感官耳目和知性经验,而强调起人的心智作用和至灵至明的智性能力,认为只有凭借人的智慧和灵性才能明了天地万物的成因和规律。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这种至灵至明的智性能力呢?陈鼓应说:“透过自我修养的工夫,作内观返照,净化欲念,清除心灵的蔽障,以一明的智慧、虚静的心境,去览照外物,了解外物运行的规律。" 那些耳目所闻、所见的感官经验是不足为恃的。过于相信这种感官经验,反而会使人们迷乱、疑惑,不能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物的全貌。
圣人了解天地万物,不是单单通过感受,而是依靠内在的自省,通过达到心灵的虚空、平静、朴实来观照天下万物、掌握万物的发展规律,即“道”。这样就可以不出门而知天道,不窥牖而知天理。如果人的心智活动只致力于向外奔逐,就会使思绪纷杂、精神散乱,就好像镜子上面蒙上灰尘一样,这便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原因。
追求外物的行为会接触越来越多的东西,反而会离“道”越来越远。道是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摸也摸不着的。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不用出门就能知道;如果不懂这个道理,那就会走得越远越觉得迷惑。
老子认为,眼见不足以为恃,大千世界,滚滚红尘,存在着太多让人心迷目乱的因素。正如前文所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我们所见所闻的东西,并不像其表相的那么简单,很多事物往往在现象之下存在着不同的、复杂的本质。而这些,仅仅依赖人的视觉、听觉、感觉是很难分辨清楚的,其中的规律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搏而不得”的。所以圣人不是通过远行、观察的办法来了解世间万物,而是通过加强自己的修养,“致虚极、守静笃”来了解世间万物运行的最根本规律。
陈鼓应先生在《老子注释及评介》中说:“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循着某种规律运行着,掌握了这种规律(或原则),当可洞察事物的真情实况。他认为心灵的深处是透明的,好像一面镜子,这种本明的智慧,上面蒙着一层如灰尘般的情欲(情欲活动受到外界的诱发就会趋于频繁)。老子认为我们应透过自我修养的功夫,作内观返照,净化欲念,清除心灵的蔽障,以本明的智慧,虚静的心境,去览照外物,去了解外物和外物运行的规律。” 所以,得道之人,无论在哪里,得到的感悟都是一样的。他们见壤土可以知泰山,见涓流可以知汪洋,见秋叶可以知四时往复,因此又何必劳身远行、费神视听?他们只需参照内心,保持虚静,即可不出户而知天道。
对老子所说的“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这里说的“远”其实是指没有经过思维感悟的行为,所以才会导致“其知弥少”。我们一直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而老子却否定“远行”,这可能让我们难以理解。但是,如果只从字面上理解那就错了,其实老子不是要我们不出门远行,他所谓的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其实就是说要善于感悟和思考,在掌握规律之前不要盲动,盲动不如不动。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就是这个意思。
文/靳义堂
2022.12.14.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指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制定出的指导方针和政策。这些指南旨在帮助中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以下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的主要内容: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实践为检验,不断推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进程。0000替天行道——【轻煮●细品●生命】【20】
轻煮岁月细品茶,黄连树下诗酒花。【替天行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伤。此言之浅层意思是,要想戴王冠,须能承受它的重量;要想握住玫瑰,就须忍受它的刺伤。其深层之意是,其一,要想拥有更美好之生活,须能承受各种苦难,不畏惧任何艰险;其二,有多大的能力,须做多大的事情,强调了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新用户97560OBk2023-08-07 09:47:29
0000钱钟书先生所论精当:训诂难解“道可道”,思辩方明“非常道”
钱钟书先生认为韩非子与王弼对“道可道”的极度最为精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被人说成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为“各说各话”寻找意淫理由。钱钟书先生的解读,也许会为您带来不一样的“道可道”。钱钟书先生从王弼的《老子注》和韩非子《解老》下手,展开他的宏阔深博论述。钱先生认为二人所注其意大体相同,只是“王注”不像“韩注”那样逐字诂释而已。紫网2023-10-15 11:38:210000解密:权谋策略、言辞辩论的绝世奇书 | 白话《鬼谷子》全文
新用户389228162023-07-27 18:18:08
0000《易经》笔记之坎卦
第二十九卦坎卦原文:坎[kǎn]䷜: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象》曰:水洊[jiàn]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释义:坎卦:有孚信,坚定信心会亨通,行动中保持前进。紫网2023-10-14 10:47: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