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注
(本篇观点提倡通商和务工,强调工商业对百姓饱食安居的重要作用,这在古代重农的声音中还是特别的。重农,圣人自知之明也。禁止通商和务工,圣人自见之弊也。老子主张重农的同时,要发挥工商业的作用,不能一禁了事,因此规劝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而“自爱而不自贵”则是针对君王威权而言。自贵而骄,则容易倚仗威权,滥用刑罚,陵暴百姓。故君王当用仁自爱,不能自贵陵暴。)
[通行王弼本]
民不畏威,(不训丕,奉也。畏威虽通,宜作“民不威畏”为是。民奉威而畏也。旧注谓:“威,指统治者的镇压和威慑。此句意为,百姓们不畏惧统治者的高压政策。”其言非是。原因是,按此义贯下,与“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之句文义难以协恰。)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狎同狭。)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不训丕。)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帛书]
民之不畏畏,(不训丕,奉也。《周礼·天官》:“刑赏以驭其威。”《尚书·吕刑》:“永畏惟罚。”故,第一个畏,指刑赏。民奉刑赏而心生畏惧。)则大畏将至矣。(则,因是之谓。大者,王也。畏,威也。将,从随也。《汉书·郊祀歌》:“九夷宾将。”至,极也。极,指皇极,大中之道。因是君王威权从随以大中之道。《尚书·洪范》:“皇建其有极。”是也。)毋闸其所居,(谓,民可通商往来也。)毋猒其所生。(猒同厌,《说文》笮也。笮,狭也。谓,民可从事农业外的其它营生也。旧注谓,治天下者无狭迫人民居处,使不得安舒,无压榨人民生活,使不能顺适。其言非是。)夫唯不猒,(猒同厌,笮也。)是以不猒。(不训丕,大也。大同泰。猒同饜,饱足也。不猒,指民众安泰饱足也。)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见,犹自以为是也。有自知之明而不自以为是。)自爱而不自贵也。(自,《广韵》用也。爱,《正韵》于盖切,𠀤同㤅,仁之发也。自爱,犹用仁。用仁之德而不自贵陵人。)故去罢而取此。(罢,《集韵》补靡切,𠀤音彼,义同。去自见自贵而用自知自爱也。)
什么是天道?什么是天之道?什么是天命?道德经第九章便是天之道
什么是道?什么是天道?什么是天之道?什么是天命?道德经第九章的核心思想便是天之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是道德经第九章原文,本章主要论述了什么是天之道。其实,道就是天道,也是天之道,也是天命,它们本质上都是相通的,其实质都是一回事。《道德经》开篇就已经说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紫网2023-10-14 12:25:010000“五然”,是心身愉悦健康的基本法则
一处人蔼然与人相处,诚恳谦和,襟怀宽广,坦然为人,使人有亲近之感。既听正言,又听逆语,否则会“失道寡助”,形影相吊,郁郁不欢,影响健康。二自处超然一人独处,要有“宁静致远”的境界,扫事境之尘氛,忘心境之芥蒂。在昼闲人寂时,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清静;于夜静天高日,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三得意淡然古典文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良言录(221-240)
收集人:潘长宏2023年9月6日朋友们,在我的读书笔记中,记下了好多的古人说的话语,有的都是人生的经典之语,我把这些话语原文与译,与朋友进行分享,希望大家喜欢,谢谢。2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你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地位上,许多星辰都来拱卫着你。”溱湖之恋2024-02-04 12:11:47
0000你的生命和健康来自“道”“德”——《道医学》读书笔记03圣人与真人
中医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医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让中华文明维持绵延不息源远流长。然而,我们在与一些疾病的对抗中,有的人可以辩证处理手到病除,而有的人却钻进了死胡同束手无策,这是为何?庄子外篇《胠箧》原文、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
庄子外篇《胠箧》原文、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本篇的主旨,一方面竭力抨击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宣扬了庄子的“绝圣弃知”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表达了对原始社会的缅怀追慕之情。本篇根据讲述的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予以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一【原文】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