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唐朝宵禁被抓笞二十,歌颂夜市的诗是怎么写出来的?

最近《长安三万里》热映,也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大唐热。诗人们风流倜傥流连夜市,写出一首首名传千古的诗篇。这也使得很多网友不禁遐想,如果能穿越,那一定首选穿越到大唐贞观治世开元盛世,去看看长安夜市的繁华。
但是先别忙着高兴,你可能会遇到这么一种尴尬的情况:走了还没两步,就被巡更官员抓了个正着。
想不到,唐朝有宵禁,甚至贞观年间根本就没有长安夜市。
一、宵禁制度的起源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代人民顺应自然规律而形成的作息习惯,后来关禁、城池、宫门以及里坊这些地方禁止夜行,逐渐形成了一种制度——宵禁。
宵禁制度最早出现在周朝。《周礼·秋官》列出了一个名叫“司寤氏”的职位,而且明确了这个职位的职能:“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周朝没有手表,所以司寤氏有特殊的计时方法,他们通过星星运行的轨迹确定时间,以此为依据来做好治安和巡夜工作,同时负责捕捉大半夜不睡觉,出来到街上乱逛的人。

秦汉时期,官方也有严格的宵禁制度,《史记·秦始皇本纪》索引《汉旧仪》载:“宿卫郎官分五夜谁呵,呵夜行者谁也。”《史记·李将军列传》也记载:“(李广)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李广因为在与匈奴的战斗中折损人员过多被开除之后,半夜带着随从出门到乡下和人喝酒,回程的时候被霸陵尉拦下。霸陵尉虽然喝多了,脑子却不糊涂,严格遵循了宵禁制度,没有给李广通融。可见秦汉时期的宵禁制度已经很严格,哪怕是离职干部也不能违背。
《三国志》中陈寿写道:“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可见半夜出门乱跑,是一种罪过。《南齐书·豫章文献王传》也写:“(齐武帝萧赜与萧嶷)同辇夜归,至宫门,嶷下辇辞出,上曰:'今夜行,无使为尉司所呵也。’”哪怕齐武帝身为皇帝,也担心夜行会遭到有关部门的批评,何况文史君。

二、唐朝的宵禁
到了唐朝,尤其是读者朋友选择穿越的贞观年间,那时候隋朝刚完蛋不久,李世民通过政变上位,政局还不太稳定,宵禁制度因此更加严格。
唐朝在城市推行坊市制度,按照功能把城市分隔为不同的空间,其中百姓居住的居民区为“坊”,也叫作“里”,商户交易的商业区为“市”,唐朝的宵禁制度,就是在坊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和宵禁制度相配合的,是唐朝的街鼓制度。《旧唐书·马周传》记载:“先是,京城诸街,每至晨暮,遣人传呼以警众。周遂奏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令罢传呼,时人便之。”唐朝的街鼓是马周建议下在贞观十年(636年)设置的,在此之前,报时都是金吾卫一嗓子一嗓子喊出来的,而贞观十年之后,金吾卫劳苦功高的嗓子终于得以休息,换胳膊击鼓受累,以鼓声警示众人。击鼓之后,城门街口就关门落锁,各个区域不能通行。
街鼓敲响的时间也有规定,譬如说晨鼓就按季节在五更二点(3:48)到五更三点(6:00)之间徘徊,敲响晨鼓之后,皇城街口和坊市门依次开启,整座城市就此醒来,各行各业的人们也收拾行装,准备上朝上班。
当然宵禁也不是从年头禁到年尾,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为了庆祝上元节,政府会暂时放开宵禁,允许百姓自由出入——可以说唐朝提到繁华夜景的诗文,99%都是诗人在弛禁期间加班加点玩出来的。

此外,居民们遇到婚丧嫁娶或者官方执行任务等紧急情况,也可以破例打开坊市大门,但须开具不同等级的官府通牒作为凭据。而穿越的朋友这样,没有办理官府通牒就出现在街上闲逛的,被称为“犯夜”。
对于不同的犯夜行为,有不同的处罚方式,轻则拘捕,重则鞭打,甚至还有丧命的可能。《唐律疏议》规定:“诸犯夜者,笞二十。”《唐律疏议》最终颁行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但其脱胎于《贞观律》,所以夜间闲逛挨的二十下笞打,是有法可依的笞打。

三、宵禁的松弛
到了晚唐,夜市兴起,一直被严格执行的宵禁制度,也有了废弛的倾向。虽然没有直接的法律条文宣告这件事,但对宵禁这件事的不以为然,却可以从史料中看出来。“长安坊中有夜拦街铺设祠乐者迟明未已,式(京兆尹)过之驻马寓目,巫者喜,奉主人杯跪献于马前,……式取而饮之。”京兆尹对夜间祠乐之事视而不见,可见宵禁并未严格执行。
宋朝的宵禁虽然延续了唐朝,但由于宋朝坊与市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市民可以沿街开设店铺,贸易时间不断拉长,真正的夜市逐渐形成,到了上元等重要节日,宋人甚至会彻夜狂欢,宵禁名存实亡,甚至一度被取消。
而元明清三朝,统治者为巩固皇权而在法律上和思想上不断加强控制,对宵禁的管理也重新回到了严格和系统的方向。
一直到1924年9月,北京城才取消巡更,但城池、村寨夜间关门的宵禁传统仍在延续。而夜间宵禁制度被彻底取消,则是解放后的事了。

文史君说
古代宵禁作为一种制度,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因为夜间往往是犯罪高发期,所以在夜间限制百姓的活动,能够有效打击犯罪,维护城市治安。不过宵禁的存在也限制了城市的活力,对商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张春兰:《唐代都城治安管理制度》,《南都学坛》2010年5月。
曹胜高:《论晚唐宵禁制度的松弛及其文化影响》,《学术研究》2007年第7期。
史小军,王献峰:《古代宵禁制度的文化意蕴及明清小说中的宵禁书写》,《河北大学学报》2022年7月。
(作者:浩然文史·春风小卷)
中国上古“辨方正位”:指南针之前的办法,考古一再印证史料
如何确定方向,即周礼中所说的“辨方正位”,如今看似简单,但在蛮荒的远古,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是人类的一大步。谈及这个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指南针”。指南针,古称司南,古人以此可以辨方正位,避免迷失方向。根据史书推测,大概战国时期已有原始的司南,宋朝沈括“方家制磁针”,说明最迟宋朝时已有更精确的司南——指南针。百家杂评2024-03-04 10:11:01
0000宇宙地镇 很黑村,内蒙古霸气村子,名字怎么来的?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有个宇宙地镇,镇里有个很黑村。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东部,南北是大兴安岭南段和燕山山脉,东西是辽河平原和内蒙古高原。西辽河(西拉木伦河)从克什克腾旗穿过,西辽河谷是高原游牧势力进入中原的重要通道。地图帝2024-03-07 10:08:22
0001科普:“永久军衔”是什么?为何有的人退伍后还拥有军衔?
所谓军衔即指军人肩头或领口的等级标志,代表了个体在军中的级别,亦是个人所赋予的军事荣誉的象征。微小的军衔标志承载着军人的光荣头衔、享受水平以及承担的职责,具备激发军人责任心和荣誉感的作用。军衔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促进作用,加强各兵种间的战术协同,有助于军队指挥和管理,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促进与其他国家军人的交流。蒙古帝国是如何走向了分裂?成吉思汗分封诸子,就已经预示了蒙古的未来
分封制,是游牧民族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对各部落的统治是比较松散的,一旦征服的面积过于广泛,那就只能采取分封制来遥控各部。例如,匈奴时代,将漠北分为了东中西三部分,单于位居中央,其他两部分别让左贤王和右贤王统辖。突厥时代,在大汗之下又封了东、西、南、北等小可汗。北斗维斟2024-02-24 14:07:35
0000屈原的爱国形象出自谁之手?梁启超提出新见解,郭沫若一锤定音
并星标我们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爱国”这一观念似乎是自古流传下来的观点,但其实不然,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流变中,屈原的形象其实十分复杂,“爱国”并非人们对屈原的主流印象。直到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全面抗战爆发,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屈原爱国”这一说法才固定下来。一、自古至近代的屈原人物形象浩然文史2023-07-27 19:33:3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