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678

​ 《乐志论》原文及译文

醉花荫L醉花荫L2023-08-07 17:54:580

《乐志论》原文

汉 仲长统

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难,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珍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豚以奉之,蹰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讽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

--------------------------------------------------------------------------------------------------

译文:

(若我)拥有肥沃田地与宽广宅第,背靠大山前临江水,沟渠池塘交接环绕,青竹团围林木参差,宅前辟有花圃如田,屋后种有果树成园。乘车船免去行走的劳累,使唤仆人可解除肢体劳役。用双倍的珍馐佳肴赡养高堂,为妻子儿女除去劳神伤体的烦忧(指劳苦耕作)。好友莅临,就端出美酒佳肴和他一起畅饮聊天。若遇好时辰好日子,更烹饪羔羊乳猪奉上共飨。停驻田地花圃间欣赏美景,追逐平原林地上游戏玩耍。(朋友们有的在)清清溪水中洗脚玩水,凉风习习而过,握杆垂钓,张弓射雁。在舞雩台下讽诵诗篇、而后歌咏着回到家中(最简单的说就是天气好,出去玩,天晚了,唱歌回家。)。在静室里潜心悟道、吐纳修行、追求体验至人的境界。和有美德的人下棋取乐,谈天说地(这是多么愉悦的事啊!)。俯仰天地之间,畅谈历史人物。弹着南风的优雅琴调,琴弦上奏出美妙的音律。逍遥生活于世间,高翔于天地之间。不受世俗羁绊,又无政事之累,没有性命之虞。这样的生活如神仙般快乐自在。这样的生活让我连皇帝也不想做啊!

--------------------------------------------------------------------------------------------------

时代背景:

仲长统的政治思想主张在社会动乱的东汉末年是难以实现的。由于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使他理想破灭,信仰动摇,并对传统的儒家正统思想产生了怀疑。在极度苦闷之中,他便想超尘拔俗,避世高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仲长统写下了乐志论。

乐志论中仲长统形象的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实即一种隐居避世、养性保寿的养生术。这种既无劳苦又无干扰的闲适生涯,只能是个幻想,很难成为现实,所以,这种养生术并无推广价值。真正的隐士,有耕作之劳,有断炊之虞,有虎豹盗贼之害,并不那般潇洒。但此论所提出的以养性为养生的见解,正是传统的道家养生观。

--------------------------------------------------------------------------------------

关于作者:

仲长统(179-220年) 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微山县两城)人。汉末唯物主义哲学家,进步的思想家。少年时敏思好学,博览群书。20余岁时,便游学青、徐、并、冀州之间.仲长统才华过人,但性卓异、豪爽,洒脱不拘,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称为狂生。凡州郡召他为官,都称疾不就。到汉献帝时,尚书令荀或闻其名声,举荐他为尚书郎,之后,曾参与丞相曹操的军事,但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不久便又回到尚书郎的位置。

仲长统生活在东汉末年,社会动乱,皇亲国戚,宦官豪门大族和以商业、高利贷起家的大地主,形成了庞大的豪强地主集团,他们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搜刮民财,造成地主阶级同广大劳动人民的严重对立。于是在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在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灭在旦夕。仲长统著《昌言》,凡34四篇,10余万言,以泄义愤。在《昌言》中,仲长统十分重视研究社会历史经验和现实的社会生活,注重“人事”的作用,否定“天命”“上帝”对社会历史的主宰作用。他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论点,反对将自然现象与人间吉凶附会起来,强调“唯人事之尽耳,无天道之学焉”。认为“信天道而背人事者,是昏乱迷惑之主,覆国亡家之臣也”。

仲长统认为“天”即自然,它没意志和目的。“天”的运行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要顺“天时”,如适时播种,辛勤管理,及时收获,就有好收成。收多少不在于“天命”,而是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政权得失上,仲长统批判了“神的旨意”。他认为创业者夺天下,建立霸业是由“人事”所致。同样,王朝由盛而衰,毁业亡国,也是由“人事”所为。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天命”决定社会兴衰的说教,从而否定了宗教神学的统治地位。这在两汉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卓见”。

仲长统在思想中虽说有唯心主义的糟粕,但他一生,唯物主义思想和进步主张是他思想的基础方面.他以“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唯物主义武器,批判了两汉时期宗教神学的喧闹,他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他是一位伟大哲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

之后,《乐志论》成为书家们中意的书写对象。其中原因,多是《乐志论》言辞优美,为人们勾勒出了一个美好的世外图景;后世书家书此,大有寄意。考察一下书法史,历代书《乐志论》的大家,如初唐褚遂良、元赵孟俯、明祝枝山、文徵明、张瑞图、王宠、董其昌,似乎都有过穷途末路、愁困蹇顿的时候。不过奇怪的是,根据现存资料,以苏黄米蔡四大家为首的宋代书家似乎都无意于此,即使推重老庄如苏轼者,亦不曾有此举动。后人书《乐志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发抒胸中块垒。附:祝枝山《乐志论》草书,为苏州博物馆的“联璧奇珍”之一。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