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读《老子》(48)

《老子》第四十八章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私欲一天比一天减少,妄念减少再减少,最后达到了质朴自然的“无为”境地。
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那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天下的人要以清净不妄为作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的政令扰害民生,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秋雨堂浅见:
此章承接前一章,仍是从认识和实践两方面讲“道”的起用方法,即“无为”。阐述了“为学” “为道” “无为” 和“无不为”之间的辩证关系。
老子说,为学是“日益”,一天天增长;而为道则是“日损”,一天天去掉自己主观的妄念和幻想,从而接近于“道”的自然法则。把自己主观性的东西减损到了“无”,就合于道了。合于道后做任何事——包括取天下治天下,都可以成功,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指出,为学和为道是不同的。为学就是坚持不懈地向外界探索新知积累知识。而知识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对知识的探索也就永远没有尽头。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可见纵然是用尽一生的时间来学习,也不能把世间所有的知识学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因为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认识宇宙和人类社会,而知识能使人们的认识更接近于真理,所以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知识。
不过,知识是无限的,这就好比我们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航行,永远也不可能到达其尽头,只有望洋兴叹了。老子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理智地从对外界知识的追求转向了对内在自性的追求。
“为道”则需要我们不断剔除心中的私欲和杂念,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个“平常心”就是道。如果人们在悟道的过程中不断摒弃心中的杂念,使私欲渐渐消除,最后就能达到“无为”的境界。
“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不妄为。不妄为也就是合乎了道的德行,如果做什么事情都能合乎自然规律,那么不妄为就变成了无所不为。
“无为而无不为。”这一思想贯穿于《老子》一书的始终,它是老子提出的极富智慧的命题。从表面上看,“无为”是消极的,但从本质上来说,“无为”实际上是希望人在为人处世乃至于治国理政的过程中避开矛盾对立,从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为学”、“为道”可以看成是了解这个世界的两个方面,“为学”就是不断发现新知识、新事物、新变化。“为道”就是不断思考这些事物的本源,思索万物变化的基本规律。“为学”了解的知识太多就会让人们产生更多的想法、欲望,这样人自性就容易在茫茫世界中迷失;而“为道”所进行的思考、反思,就是为了防止人们迷失,让人们不背离自己纯朴的自性和根本。
人的主观妄念不断被消除,就会达到“无为”的境地,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妄自进行干涉,如此则无不为,做什么都可以成功。统治者只有采取无为而治的方针,不妄用政令干涉百姓的生活,才能管理好天下。
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这正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的理由。至于“无为而治”,能否达到“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的目的,这恐怕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达到。老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对当时各国执政者贪求王霸之功、苛政扰民、使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的社会现实的否定和抗议。
文/靳义堂
2022.12.15.

轻轻松松读《老子》(二十二)
《老子》第二十二章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xiàn),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译文:秋雨堂2023-07-30 08:47:17
0000轻轻松松读《老子》(二)
《老子》第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唯弗居,是以不去。译文: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时候,丑的观念就产生了;人都明白善之所以为善的时候,就显露出了不善的一面。秋雨堂2023-07-29 17:06:09
0000《孟子》名言10句,一股浩然之气,令人激情澎湃!
《孟子》,四书五经之一,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是记录孟子思想和治国策略的一部典籍。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位儒家大师,被后人尊为“亚圣”。一、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下》点评:人生在世,要懂得安守本分,不要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贪图那些不应该得到的东西,如此而已。二、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一声佛号一声心2023-07-28 13:37:54
0000轻轻松松读《老子》(30)
《老子》第三十章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译文: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武力逞强于天下。用武力镇压这种事必然会遭到报应。军队所到之处,田地荒芜,荆棘丛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秋雨堂2023-07-30 09:17:0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