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荀子》中的12句话,句句精妙,值得你一读再读!
1、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摘自《荀子·非十二子》
解释:说话说的得当,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不该说话的时候能沉默的得当,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摘自《荀子·天论》
解释:天道(自然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那样仁德的君主)而存在,也不因为桀(那样残暴的君主)而消失。符合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就获得吉祥;用紊乱来适应它,就遭到凶灾。
赏析:荀子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既无神力主宰,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世的祸福不由天定,而取决于人是否适应客观规律。
3、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摘自《荀子·非十二子》
解释:君子以没有好的修养为耻辱,而不以被人侮辱为耻。
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摘自《荀子·劝学》
解释:这山如果藏有美玉那么它上面的花草树木就会显得特别的滋润有光泽,深潭里能孕育出明珠的话那么山崖也不会变的苍凉贫瘠。
5、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摘自《荀子·儒效》
解释: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
赏析:学习和认识事物是要循序渐进的,闻、见、知、行便是四个阶段,只有通过笃行,才能真正认识和掌握对象。
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摘自《荀子·修身》
解释: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中肯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寇贼。
7、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摘自《荀子·性恶》
解释: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良的人是通过后天努力达到的。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摘自《荀子·劝学》
解释: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赏析:荀子认为,学习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必须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
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摘自《荀子·天论》
解释: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赏析:此句体现出荀子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
10、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摘自《荀子·修身》
解释:不能因为自己的愤怒而对他人做出过分的处罚,也不能在自己高兴的时候给予他人特别丰厚的奖励。
赏析:此句告诫为政者,处事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因为自己的情感、好恶等而随意地处罚或是奖赏他人,应当保证赏罚的公正性。
11、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摘自《荀子·大略》
解释:知道得很多而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学习得很广而没有个主攻方向,喜欢学得很多而没有个确定目标的人,君子不和他结交。
12、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摘自《荀子·大略》
解释:滚动的球体掉进凹陷处会停止,谣言传到明白人那里就平息。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

诸子百家
我国古代三大奇书的动物图谱-(35)-【异兽猼訑(bó yí)】
摄影师:潘长宏2023年10月5日《黄帝内经》、《山海经》与《易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其中《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山海经》全书18篇,约3100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紫网2023-10-15 12:26:580001鬼谷子识人术:经常被人套路,记住3句智慧之言,避免被算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许多人为了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必须变得更加机智和精明。这是因为现在有许多人是披着羊皮的狼,他们善于利用人们的无知和信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多一个心眼,以免被人套路。鬼谷子识人术之一:倘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者,则不可深交鬼谷子识人术2023-07-29 08:17:08
0000轻轻松松读《老子》(74)
《老子》第74章民不畏死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译文:老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不怕死了,为什么还要用死去恐吓他们呢?倘若老百姓真的怕死,对于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我们把他捉来杀掉,那么还有谁敢再为非作歹呢?秋雨堂2023-07-30 13:12:2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