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三大奇书的动物图谱-(35)-【异兽猼訑(bó yí)】
摄影师:潘长宏
2023年10月5日
《黄帝内经》、《山海经》与《易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其中《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山海经》全书 18 篇,约 31000 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山海经》全书 18 篇,约 31000 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山海经》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价值参考。《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最神秘的书籍之一,其中记载了许多极具神秘色彩奇异怪兽。至今为止《山海经》仍是一部千古未解之谜,其中的太多故事虽然十分离奇,却可以在许多神话中找到蛛丝马迹,以至于也没人敢否定它的存在。这里向各位分享三海经中的图谱------异兽猼訑。
【原文】
——《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 译文】
《三海经》中的《南山经》记载:从柢山向东三百里,到了基山。基山的阳坡盛产玉石,阴坡生长着许多形态怪异的树。山上也有一种异兽,长得像羊一般,有很大的羊角,长了四个耳朵,眼睛长在背上,还有九条尾巴,名叫猼訑(音同“伯夷”)。羊在我们的认识中总是代表着温顺,娇弱,但是猼訑不同,传说只要把它的皮毛佩戴在身上,就会变得异常神勇,无所畏惧,驰骋天地之间。
【 释义】

异兽猼訑
基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有很多奇怪的树木。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羊,长着九条尾巴和四只耳朵,眼睛也长在背上,名称是猼訑,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会不产生恐惧心。猼訑在《南山经》诸多异兽中,可以说是最为神异的几位之一了。长相极为温顺,实则凶猛神勇无比,四只耳朵,顶生长角的形象使他更加威风凛凛。更厉害的是身有九尾,要知道,“九,乃数之极”。中国古人尊十崇九,把十看作一切的概数,同时认为九是阳数之极。《楚辞·九辨》有“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管子·五行》中的“天道以九制”的说法,甚至连皇帝都称为“九五至尊”,可见“九”在中国人眼里的地位。而猼訑能身长九尾,足以说明其在山海经异兽中地位之高,整部《山海经》中只有寥寥几位九尾神兽,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九尾狐,还有陆吾等。
《资治通鉴》360: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花言大帅2023-07-28 13:14:27
0000与庄共舞——且伴真心齐物我【《齐物论》3】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原典】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紫网2023-10-14 15:33:160000《子张篇》19.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2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注释】▲执德不弘:“执德”同“持德”。“不弘”指给自己定的道德标准不高。▲信道不笃:信仰不坚定。▲焉能:怎么能。焉:怎么,哪儿;哪里。能:能够。▲亡:通“无”。▲有和无:得与失、成与败、对与错等。【译文】子张说:“执德却不远大,信道却不坚定,怎么面对有?怎么面对无?”【学而思】莫远忧的图书馆2023-07-28 14:02:33
0000《千字文》10个名句,通俗易懂,身心受益!
《千字文》,是由一千个字组成的韵文,构思巧妙,平白如话,内容丰富,包罗广泛,行文流畅,有韵易读,是一部难得的传统蒙学读物。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简析:苍天本来是青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宇宙是在混沌蒙昧的状态下形成的。二、守真志满,逐物意移一声佛号一声心2023-08-08 16:27:4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