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到了,老人说:今年是“坟头秋,物半收”,有啥说法?
立秋将至,今年农历的六月二十二,就是立秋节气到来之时。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申月的开始,是金气显现,万物收敛之时。今年立秋有啥特点?老人说:今年是“坟头秋,物半收”,有啥说法?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是以太阳黄道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而得来的。黄道也就是人们站在地球上观看太阳一样的运行轨迹,是以地球公转为参照物而假象出来的一个虚拟的大圆圈。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圈,与地球公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样的。
地球公转一圈的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将这个时间平分为二十四份,每一份就是一个节气的时间。所以一个节气等于黄道十五度,但大于十五天,约为十五天五个多小时。两个节气就是三十一天。

阴历是根据月亮运行而制定的,月亮每次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时间为二十九天半,比两个节气少了一天。为了补平这一天之差,于是就出现了闰月。所以节气在农历中的日子是不固定的,但节气所反映的气场是固定的。
万物都是生长在地球表面的大气之中,天体的位置决定着大气的变化。当太阳黄经到达135度时,就是立秋节气到来之时,也是金气完全显现之时。金为秋凉,金气显现则凉气出现,所以立秋之日凉风至。
立秋金气显,凉风至,就是这个节气最大的特点。无论立秋在农历中的日子早晚,都是金气显现,凉风出现的标志。当金气显现之时,昼夜温差逐渐增大,万物终止了生长,开始走向成熟和枯萎。

书云:秋,揪也,百谷成熟之时,物至于此而揪敛也。如小满三候麦秋至,小满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所以立秋就是万物收敛,走向成熟和枯萎的开始。是因为金气的显现,凉气的出现,才导致了万物终止了生长。
立秋越早,金气显现的就越早,万物结束生长的时间也就越早。然而任何植物从出芽到成熟,都需要一定的光照时间,并且这个时间是固定的,光照时间一到,植物自然成熟。于是就出现了早熟和晚熟之分,其原因就是各自所需要的光照时间不一样。
比如玉米的种子有九十多天成熟的,还有一百二十天左右成熟的。因此立秋的时间越早,万物收敛的力量就会越早出现,在植物还没有长到最大之时,就开始干枯而成熟了。于是人们将六月立秋称之为早立秋,将七月立秋称之为晚立秋。

六月立秋早,金气显现的早,万物枯萎的也早,生长的时间就变短了,就容易影响收成。所以人们将六月立秋称之为“坟头秋”。俗话说: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早立秋样样丢,晚立秋遍地收。六月立秋难喝白粥,七月立秋米粮成丘。
今年六月二十二凌晨丑时,就是立秋节气交节之时。无论是月份,还是时辰,都是早立秋。立秋早,凉气早,所以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在丑时,正是人们脱衣睡觉之时,也叫闭眼秋和脱衣秋。睁眼秋,有的收;闭眼秋,一齐丢。

今年立秋在戊戌日的癸丑时,金气在此时显现,万物从此开始收敛。戊戌位于甲午旬,甲午旬中空辰巳,戊土之禄在巳,该旬中巳为空,则戊土之日无禄。书云:禄,福也。食禄之气运。若今之月奉也,位,爵次也。
因此“禄”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与现在的工资差不多,对于古人来说,粮食就是禄。今年立秋在无禄日,金气显现于无禄之日,也就意味着秋季无禄,收成半空。在农耕社会,农作物收成不好,那就是灾荒之年。

今年麦收之时阴雨多,麦子被水泡,如果秋季收成再不好,那就是标准的灾年。当然如今的时代变了,无论什么样的年景,人们听到的都是年年大丰收,岁岁有余粮,于是很多谚语也就“失去”了意义。这就像是“一个萝卜三亿三,全国人民吃一天”一样。
《金刚经》中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什么意思?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界流通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经典,名字的意思,就是以如金刚般锐利的大智慧到达彼岸。这部经阐述的是佛教中最高深的智慧,也就是佛教常讲的空性,而不是世俗所讲的聪明才智。要体悟这种空性,就要从破相、去执、无我三个方面去体会。在《金刚经》中,多次提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个词,比如:“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紫网2023-10-14 12:03:040000高考为什么不能全国统一试卷?明朝发生一件大事,暴露了问题所在
艺述史官方原创录取的分数也不一样我们现在高考实际上,并不是全国的统一试卷,也不是全国一个分数录取。比如说你在山东在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和在北京和在西藏和在海南等等都是不一样的,那么试卷不一样,录取的分数也不一样,原因很多。1新用户6516h3hB2023-07-29 11:59:05
0000当大浪不断、大鱼出现时,昭示已经搅到了深水区,答案即见分晓。
自然界有一个自然现象:在一片深水湖泊里,如果水面平静、波澜不惊,说明这片水域是安静的,水里面是一片相安无害的秩序。小鱼在上层游动,大鱼在深水里悠闲,大鱼掌控着这片水域的秩序。每当大鱼浮上来游动时,都会激起大的浪花,惊动那些小鱼儿们,到处乱窜、以避大鱼。用我们时下流行的词说,那就是:大鱼是既得利益者。紫网2023-10-14 10:42:160000别管奶茶了,大口吃肉才是中国人秋天的头等大事!
秋天的第一顿大餐一大波肉向你袭来秋天是个吃肉的季节。刚过立秋,许多人的“贴秋膘”计划就安排上了。“秋天的第一顿大餐吃什么”,是许多人关心的日常命题;虽然天气还没完全凉下来,但并不妨碍吃肉的躁动。今天,我们把与秋膘有关的一切,给您捯饬(dáochi)的明明白白。北方人贴秋膘,不只是豪横那么简单紫网2023-10-14 12:41:150001俗语“笑贫不笑娼”很多人听说过,下半句才经典,可很少人这么做
中华文明有许多文化瑰宝,俗语就是其中一个,俗语并不是一句随口的顺口溜,而是古人在漫长岁月中,总结出来的生活智慧和人生感悟。像“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而今天要说的这句“笑贫不笑娼”,其实还有下半句更为经典,但很少人那么做。笑贫不笑娼“笑贫不笑娼"从字面来理解,是说比起出卖肉体的娼妓,贫穷的人才更加让人瞧不起。文史馆2023-07-29 13:11:5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