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律《祠南夕望》读记
杜甫五律《祠南夕望》读记
(小河西)
祠南夕望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这首诗作于大历四年(769)春,时杜甫在从岳州至衡州途中。祠:指湘夫人祠,详见前篇。
百丈:以竹、麻为材的用来牵船的缆绳。《宋书-朱超石传》:“时军人缘河南岸,牵百丈,河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辄(zhé)为虏所杀略。”《那呵滩》(魏晋):“沿江引百丈,一濡多一艇。”《十二月一日》(杜甫)“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濑船。”《秋风二首》:“吴樯楚柁牵百丈,暖向成都寒未还。”
杖屦(jù):拄杖漫步。《说文》:“屦,履也。”《咏怀二首》(杜甫):“南为祝融客,勉强亲杖屦。”
目断:望断,望到看不见。《登润州城》(唐-丘为):“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
山鬼:《九歌-山鬼》(屈原):“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王逸注:“帝子,谓尧女也。降,下也。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反,没于湘水之渚,因为湘夫人。”
湘娥:湘妃。湘水之神。《西京赋》(汉-张衡):“感河冯,怀湘娥。”《江赋》(晋-郭璞):“奇相得道而宅神,乃协灵爽于湘娥。”《…泛洞庭湖》(唐-贾至):“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清绝:形容美妙或凄清至极。《与兄平原书》(晋-陆云):“昔读《楚辞》,意不大爱之,顷日视之,实自清绝滔滔。”《山中览刘书记新诗》(唐-李山甫):“记室新诗相寄我,蔼然清绝更无过。”《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杜甫):“浩歌渌水曲,清绝听者愁。”
大意:牵船的缆绳也牵着湘江景色,俺一只小舟泛到日斜。兴致来了俺拄杖漫步,夕阳下远望直到看不见云沙。似乎看到山鬼迷恋春天的翠竹,似乎看到湘娥斜倚暮色中的野花。洞庭湖南岸这美丽至极之地,千秋万代让人一声长嗟。
这首诗首联言夕。百丈牵孤舟牵江色直到夕阳西下。次联言望。兴来拄杖散步远望直到望断云沙。三联所望(所想)之景。夕阳下,山鬼迷恋春天的翠竹。暮色中,斜倚湘娥美丽的野花。(杜甫看见山鬼、湘娥了吗?应是想到了。)末联感叹。洞庭湖南,美丽至极,然而,千年以来,人们每到这儿,想到舜帝的苍梧之恨想到屈原的汨罗之悲莫不是一声长嗟!
大历二年(767)的杜甫及杜诗
大历二年(767)的杜甫及杜诗(小河西)大历二年的杜甫大历二年(767)六月,杜鸿渐入朝。《旧唐书-代宗记》大历二年:“六月戊戌(二十一),山南、剑南副元帅杜鸿渐自蜀入朝。”七月,崔旰任西川节度使。《资治通鉴》大历二年:“秋七月丙寅(十九),以旰为西川节度使,杜济为东川节度使。”杜甫五律《小园》读记
杜甫五律《小园》读记(小河西)小园由来巫峡水,本自楚人家。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秋庭风落果,瀼岸雨颓沙。问俗营寒事,将诗待物华。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深秋,时杜甫居夔州。楚人:杜甫称夔州当地人为楚人。《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杜甫):“筑场看敛积,一学楚人为。”贾岛《夏日寄高洗马》:夏天里的思念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离别,使人失魂落魄,在追忆过往中便加深了思念,于是,人们把思念付诸笔端,寄向远方。唐代诗人贾岛在思念远方的朋友时,写下了《夏日寄高洗马》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三十年来长在客,两三行泪忽然垂。白衣苍鬓经过懒,赤日朱门偃息迟。花发应耽新熟酒,草颠还写早朝诗。不缘马死西州去,画角堪听是晓吹。墙头草说2023-07-28 12:37:02
0000生活中要诀(潘长宏劝世顺口溜)
作者:潘长宏2023年7月27日人们在生活当中,时常会遇到若干关于处人处世的问题,在兿人等物中,不妨多扪心自问,怎样才能做到不失体面,而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余以为,以下有点劝世之谈。玩笑当适度,诙谐忌粗俗。拉车必看路,造孽自身误。胸怀坦荡荡,贪心常不足。要打当面锣,不敲背后鼓。树歪要人正,人弱要人护。墙倒众人扶,一人顶不住。溱湖之恋2023-07-31 12:44:55
0000杜甫五律《宿江边阁》读记
杜甫五律《宿江边阁》读记(小河西)宿江边阁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杜甫于永泰二年(766)春末到夔州,开始住山腰客堂。约夏秋之交移居白帝城西的西阁。杜甫于大历二年(767)春末离开西阁移居赤甲。此诗作于永泰二年秋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