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三大奇书的动物图谱-(22)-【冉遗鱼】
摄影师:潘长宏
2023年7月19日
《黄帝内经》、《山海经》与《易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其中《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山海经》全书 18 篇,约 31000 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山海经》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价值参考。《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最神秘的书籍之一,其中记载了许多极具神秘色彩奇异怪兽。至今为止《山海经》仍是一部千古未解之谜,其中的太多故事虽然十分离奇,却可以在许多神话中找到蛛丝马迹,以至于也没人敢否定它的存在。这里向各位分享三海经中的图谱------冉遗鱼。
【原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 译文】
刚山尾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英鞮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漆树,山下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这里的禽鸟野兽都是白色的。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陵羊泽。水里有很多冉遗鱼,它们长着鱼的身子、蛇的头和六只脚,眼睛长长的,像马耳朵,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能睡觉不做噩梦,也可以辟凶邪之气。

【特征及释义】
上古时期不乏有将鱼骨制成饰品,随身佩戴的记载,或是为了显示尊贵,或是美貌,或是为了避开厄运。回到我们的冉遗鱼,它的鱼骨可能也被人利用了,以达到驱魔散邪的愿望。
余以为,所谓的辟邪,应该说的是“去厄运,来好运”,不为饿肚子而发愁,不为没地住而流落山野,也不为疾病缠身而无助,这是人类对向好的追求和渴望,现实生活的我们不也有烧香拜佛的时候嘛。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十一章:大道至简,道即无用,有之为利,无之为用
紫网2023-10-14 10:48:110000庄子外篇《田子方》原文、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
庄子外篇《田子方》原文、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本篇内容比较杂,各部分的写作特点也不尽同。篇幅长短不一,且各不相连。但总起来看还是以无为之道为主线,通过不同的事件,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侧面,说明道的存在、道的重要性、得道至人所具有的品质等。本篇按照讲述的内容分成十一个部分,分别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一【原文】0001《资治通鉴》233:曹操的自白书
学习内容:曹操的自白书【原文】十二月己亥,操下令曰:“孤始举孝廉,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世人之所凡愚,欲好作政教以立名誉,故在济南,除残去秽,平心选举。以是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乡里。时年纪尚少,乃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为二十年规,待天下清乃出仕耳。然不能得如意,征为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使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紫网2023-10-13 16:21:150000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认识的本质是通过感知、思维和经验等心理活动,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进行理解、把握和抽象的能力。它是人类特有的心智能力,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之一。认识的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判断、推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具体来说,认识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感知: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将外界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