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公私分明,小人就不会妒贤嫉能,没出息的人也不会妒功忌能。

赏析

这是战国时期商鞅讲以法治国,公正无私的一句话。这里的“疾”是厌恶,憎恨的意思。这里的“不肖”指没出息的人。合一起意思就是,公私分明,小人就不会妒贤嫉能,没出息的人也不会妒功忌能。为什么要由公私分明的法律来掌管国家,而非由儒士来掌管国家,就是因为儒士会有自己的偏好与主观判断。他觉得这个人孝顺,那个不孝顺的人装作孝顺,那么这个人就可以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进入仕途。他觉得这个人品行端正,那么不端正的人就会装模作样去掩饰自己的不端行为,通过九品中正制进入仕途。唯有法律,只看你有没有立功,根据立功情况进行奖赏以及仕途升迁。法律要比人更加客观。法律无情,说的也就是这个。法律就像一杆秤,你轻还是重,你对还是错,在它面前一目了然,所以它不会庇护任何一个人。西方整体上走的就是法治路线,通过三权分立,来达到客观公正治理国家的目的。当然,也不会绝对的,也是相对的客观,也有些情况会有人为的干扰,但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中国选择的道路则是外儒内法,因为法律太刚,容易伤害人,所以就通过儒家来调整。商鞅变法时,反对儒家,就是反对儒家的“法外开恩”“以德治国”。所以,中国整体上来说,还是一个人情社会,法治观念并没有西方那么浓烈。大家还是喜欢通过内心的道德来约束自己。当然,现在立法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了,比如酒驾、比如嫖娼、比如骑电动车不戴头盔等等,越来越细,这就会更加客观地去处理这些违法行为了。不立法,单纯依靠道德教化,是难以去掉这些行为的。但是,因此而受到法律制裁的人,如果法律判的过重,还是不适合的。乱世用重典,盛世施仁政,要适当放宽,不宜用酷刑。西方虽然倡导法治,却没有死刑,亦是一种盛世施仁政的表现,防止法律太刚,伤害一些不该伤害的人,伤害多了法律就不得人心,自然就失去意义了。
遇见是缘,

点亮在看
『绝句采珠』俗事删除凭一键,是非取舍细推敲。
绝句采珠第1002期绝句采珠绝句采珠绍兴游作者/古木亲水人家倚小桥,乌蓬柳影逐波摇。伞花梦湿桐荫路,雨巷寻诗走哪条?口占作者/童心霜侵弱柳看萧条,我入林泉不寂寥。心有阳光常自暖,可怜无补是牢骚。西历除夕作者/金嗣水今宵新旧互相交,落叶疏枝看柳梢。俗事删除凭一键,是非取舍细推敲。印象奇特旺作者/陈寿章(重庆)麋鹿相随向我亲,心幽林翠出埃尘。诗摘词选2024-02-16 14:11:33
0000杜甫秦州、同谷、成都之行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立秋次日,杜甫写下五律《立秋后题》,在伤感光阴人生之余,萌生想换一种活法的念头。于是,就辞去华州司功参军,去了想象中的乐土秦州,但仅仅三个月后,他离开秦州前往同谷;在同谷又仅一个月,在严寒的冬日去了成都。从秦州到同谷,从同谷到成都,一路上饥饿、寒冷、屈辱、悲伤、绝望……从华州到秦州开封古吹台紫网2023-10-13 17:24:070000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
赏析/严勇、音频/张佳译文“乾”能以和美利他的特性,使天下有利,却不说所给予的利益,真伟大呀!赏析这是《易经·易传·乾文言·第一卦乾卦》中讲“利他”的一句话。利他主义是墨子学说的底色。然而,《易经》里的这句话似乎要比墨子思想早好多年。“利他”,仅仅是墨子从道家中攫取的一小块,加以发挥利用,形成了自己的学说。由此可见,《易经》作为“群经之首”的称号,名不虚传。紫网2023-10-16 08:39:440000萧衍咏《子夜四时歌·春歌》赏析
咏梅花古诗词赏析(4)子夜四时歌·春歌(其二)南朝·梁萧衍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枝。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子夜四时歌》为汉乐府旧题,萧衍仿乐府旧题作《子夜四时歌》十六首,其中《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各四首。此诗是《春歌》第二首。川雪8982024-02-29 12:08:1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