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4842

为啥七月被称为“鬼月”?七月半,鬼乱窜,到底是什么在乱窜?

紫网2023-10-14 16:16:460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年一循环。立春是春季的开始,少阳生发的起点。夏至是阳气上升的顶点,阳极而生阴,夏至一阴生。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少阴收敛的起点。冬至是阴气的顶点,阴极而生阳,冬至一阳生。

春木为少阳,其数为七。夏火为老阳,其数为九。秋金为少阴,其数为八。冬水为老阴,其数为六。七为少阳上升的开始,八为少阴收敛的开始,所以“七上八下”指的是阳气的上升与下沉。七上的终点在九,八下的终点在六,七九八六对应春夏秋冬。

从七到九,也就是从春季到夏季,是阳气上升的过程。从六到七,就是从冬季到春季,是老阴生少阳的过程。春数为七,起点在立春,立春前一天就为水绝日,水绝而木显。水为老阴,木为少阳,所以七就是老阴到少阳的节点。

从阴到阳的过程,也就是从地下到了地上,其节点在七,所以七为复生之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在民间习俗中,亲人离开之后,每七日去祭拜一次,被称为“做七”。七七四十九日为满七,三年为最后一祭,就是希望先人早日复生。

地上一日,地下一年,地下千年,地上三年。每七日代表着地下七年,七七相遇渡奈河。有诗云:二七亡人渡奈河,千群万队涉江波。即便是被推下奈何桥,千年之后也会到达彼岸,重新开始。因此三年为最后一祭,之后的祭拜只是一种思念。

所以七就是从阴到阳的节点,也就是先人从地下到了地上,于是农历的七月就为鬼月。七月初一开地门,七月晦日关地门,期间就是祖先活跃之时。七月的二七之日就为祭祖之时,也就是七月十四,民间称之为七月半。道教的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日。

俗话说: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往河边窜。指的就是七月十四,七月的二七之日。那么七月初一开地门,地门也就是阴气的尽头,阳气的开始。阴气的顶点为冬至,冬至是冬水的顶点,立春是冬水隐藏的开始,冬水生春木,春木耗冬水。

到了辰月,冬水之气彻底耗尽,因此辰为水库,其实是水之墓,是水气彻底消失之处,也就是阴气的尽头,所以辰为地门,是阴气的尽头。戌为天门,是阳气的尽头。辰中水尽火显,戌中火尽水显。于是七月初一开地门,也就是开辰门。

辰为木之库,水之墓,火之母,辰门打开,癸水和乙木放出,在金气的作用下,就变成了凉风和凉雨,最容易让人受凉,这种让人不顺的气场就被称为鬼。古人将一切看不见而让人不顺的气场,统称为鬼。

明代的林兆恩说:夫人之心,既不正而阴矣,则是失其人道之常,而入于幽昏之境,自妖自诞便生于心。既生于心,便眩于目,而恍惚之际,若有魑魅魍魉之属,见其形而舞其灵者,盖心中自邪,即是心中自鬼也。

所以七月半,鬼乱窜,不如说成“癸”乱窜,也就是冰凉的癸水和金风。此时的凉风细雨来自于东南辰位,也就是出自水库,所以祖先都是从水中出来的。《熙朝乐事》中说:僧家建盂兰盆会,放灯于西湖及塔上湖中,谓之照冥。

所谓“照冥”也就是照亮祖先归来之路,七月半,放河灯,七月晦日悬挂落苏灯,都是为了照亮祖先来去之路。所以《金陵岁时记》中说:中元金陵人家,延僧舟次诵经,剪五色纸为荷花灯,沿水放之,俗称斋河孤。

七月建申,金气显现,水中有“癸”,也就是水下已有凉气,若贸然下水,容易导致腿部抽筋而溺水,就像是被水下的凉气拽住了一样。所以七月半,不下水,没事别往河边走。七月金风至,凉风显,此时的凉风就为孟婆,是为地下迎来送往的使者。

所以七月为鬼月,其实是金气显现,癸水出现,金旺连阴雨,火旺发大水,此时连绵的凉风凉雨就为鬼,也就是让人不顺的气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