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凡事把握尺度,是一个人最高级的道德修养
“人的修养往往在不经意的言行举止中体现。”
外表可以随意打扮,任意妆饰;
但发自内心的修养,却会在一举一动面前无所遁形。
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是,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
和这样的人交往,时常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心情舒畅。
1、遇事不责备,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古语云: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人在遇到事情时,如果只懂得责备他人,不想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能让事情更加的恶化。
一个人唯有懂得自省,才能看清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遇事不指责,不仅会让事情更好处理,而且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古语云: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做人,宽容大度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原谅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交往都有误解的时候,懂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善良。
停止对身边人和事的指责,修一颗宽容之心,养一张宽容之嘴,你的生活越越来越顺利。
2、不抢话的人,不会自作聪明
不少人有抢话的陋习,往往是自作聪明,以为自己比其他人懂的都多。
几个朋友围在一起,听其中一个人兴致勃勃的讲悬疑故事,另一个人加入了,没听几句就大声叫着,说出了结局。结果不欢而散,讲故事的人不会对这个抢话的人有好感,其他人也不会对他有好感。
《菜根谭》说:“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
知道并不一定要说出来,有些话不适合你说,有些场合也不需要你说。
抢话,不仅让人讨厌,还有可能引发误会。

一个男孩喜欢一个女孩,但一直不敢说出口。没想到女孩先表白了:“我喜欢你”,男孩心中暗喜,赶紧说:“你是一个好女孩......”
女孩打断男孩:“好的,我知道了。”男孩有点着急,说:“我......”
女孩冷漠的说:“你不用说了,再见!”就这样,男孩那句“我,也喜欢你”,女孩永远也听不到了。
很多事情,就坏在没有听对方把话讲完。
不抢话的人,懂得谦逊,不自作聪明,不以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内心。
不抢话,是基本的社交礼仪,也是一个人修养的深层次体现。
3、做事有余
有句老话说得好:“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一个人如果做事太绝,丝毫不给别人留有余地,其实也是断了自己的后路。
《菜根谭》有言:
“路经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
人活一世,起落沉浮都是生活的常态。
做事永远别做绝,给他人留一线,其实也是为自己积攒好人品。

人这一生,败在过度,误在失度,成在适度。
世上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度”字。
相处舒服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留白的人:
他们说话有尺,注意分寸;嬉闹有度,厘清边界;做事有余,手下留情。
给人留余地、让人生有“弹性”,才能更好地行稳致远,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也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在和幸福。
凡事把握尺度,是一个人最好的道德修养。
轻轻松松读《老子》(十八)
《老子》第十八章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译文:当社会公德和道义被一些人废弃时,社会才大力提倡仁义;当智慧谋略之士大量出现的时候,也会随着出现虚伪奸诈之徒;只有六亲不和睦时,才倡导父慈子孝;只有国家混乱不堪时,才会出现忠臣。秋雨堂浅见:本章阐述了老子在仁义道德领域的辩证法思想。秋雨堂2023-07-30 08:41:59
0000轻轻松松读《老子》(二十四)
《老子》第二十四章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译文:踮起脚跟想要站得更高,反而站立不稳;跨着大步想要走得更快,反而不能远行。那些喜欢自我表现的人不明智;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他的能力反而得不到彰显;那些自我夸耀的人他的功劳往往没有人承认;而那些骄傲自满的人他的荣耀都不能长久。秋雨堂2023-07-30 08:59:30
0000古典文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良言录(241-260)
收集人:潘长宏2023年9月8日朋友们,在我的读书笔记中,记下了好多的古人说的话语,有的都是人生的经典之语,我把这些话语原文与译,与朋友进行分享,希望大家喜欢,谢谢。241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邀福。[译文]兴盛,往往是衰退的开端;吉福,常常是祸殃的根源。最大的幸福,就是终生远祸;最大的灾祸,就是刻意求福。24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溱湖之恋2024-02-04 15:07:23
0000你的生命和健康来自“道”“德”——《道医学》读书笔记03圣人与真人
中医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医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让中华文明维持绵延不息源远流长。然而,我们在与一些疾病的对抗中,有的人可以辩证处理手到病除,而有的人却钻进了死胡同束手无策,这是为何?《道德经今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者,先天之先也,无极也,自然之常道也,寂然不动,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言说,包罗天地,至虚至极,无为之造化。可道者,先天也,太极也,生天地万物之种子也,恍惚之物,静极生动,至广大而尽精微,至虚无而无不为,可自言,可自显,可自见之道也。管中和2024-02-02 15:10:0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