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诩-【本经·散势---原文和译文】
作者:潘长宏
2023年9月1日
王诩,别名禅,生卒年不详,又称王蝉、道号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祖籍朝歌(今淇县)城南。战国时期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高层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

鬼谷子与孙膑祖父孙武子是至交,孙武子用了多年心血,著兵书十三篇,意欲献给齐王富国强兵,但齐景公不学无术,视兵书为粪土。后把兵书献给吴王阖闾,自己仅存手稿。吴楚交战,吴王依兵书作战,大败楚军。鬼谷子不负重托,带着书稿到颖川阳城隐居,阳城临楚,恐被昭王发现,又跋山涉水,隐于陕西扶风池阳,这里毗邻犬戎,屡遭战乱,于是他东渡黄河来到卫都朝歌云梦山定居。由于跋涉的艰辛,使鬼谷子认识到要救世人于水火,必须强兵富国,扶持正义,战胜邪恶。便在云梦山聚徒讲学,并把孙武子的兵法发扬光大。
【本经·散势-原文】
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失威势,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势。
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本经·散势-译文】
(在战争中)发展各部分的威力,要效法鸷鸟。分散自己的实力,要在一定思想原则的指导下,实施时,必须按着一定的空间顺序活动。威武严正,实力充实,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操作,这样各部势力就能得到发展。达到这一目标,就能心胸广博,包容一切,意志力就会充溢丰沛。
如果意志力不强,势威衰弱,精神不专,那么就会把话说漏,引起对方疑心而导致时局变化。
因此要善于观察人的志向和意识,并以此为基础,揣度关系,谋划事体,持方圆规矩之理,合乎变化法则,求得事情的尽美,没有关联和空间,则无法发展各部势力以用之,欲发展各部势力需得循序而行,而一旦行动起来,各部势力也就发展了,其作用也可以发挥。
如此说来,善于发现对方漏洞的人,必须修炼自己的五气,观察对方的虚实,行动时才能达到分散使用力量的效果。行动起来,才能本着我方意图,并确知对方的计谋(而不败)。
所谓控制势力.是决定胜败的大事。威势溃败,往往是不能凝神观察所致。
【本经·散势-释义】
鬼谷子对弟子们说:形势比人强,所以要学会造势,用“势”差来碾压对手。要学习这一方法,首先要向在天空盘旋寻找猎物的苍鹰学习,鹰之所以是草原之王,能捕获猎物,有三大特点:
第一它在空中,猎物在地面,形成了强大的势差,只要俯冲就可以把势能变成动能,力量就会非常强大;
第二居高临下容易捕捉猎物。站在高处视野宽阔,猎物在地面的运动轨迹都可以尽收眼底;
第三容易找准猎物的间隙,迅速俯冲,抓住目标。

那么作为你们应该如何学习这三点,做到“势不可挡”呢?
第一创造“势差”靠的是你内心的意志力。胸怀广、梦想大、意志坚定,必然眼界高,想的远,与对手就会形成“势差”。反之,计较蝇营狗苟之事,不仅没有势差,反而会有反“势差”,伤害到自己;
第二锁定目标靠的是在复杂的事物中找到主要矛盾,要善于发现和找准主要矛盾,而不是被琐碎的事物纠缠,发现主要矛盾就盯住不放;
第三就是抓住机会。鹰是在猎物停下喘息之机俯冲的,谋士是在对手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的疏忽之时,抓住战机,一举突破,将势能变成动能,形成“势不可挡”!
如何练就这样的意志力呢?要性命双修,以命补性,就是心要能静下来,练就内脏的五气,血足则气通,气通则阳气足,阳气足则志气高,志气高则信心足,信心足则意志力坚定,意志力坚定则深谋远虑,威势自成!
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
儒家的敬敬的意思很多。比如我们现在讲的尊敬。敬就是要尊重别人,即便对方是一个乞丐,一个小孩子,也要给予必要的尊重。敬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当心”。《论语》中说“执事敬”。做事的时候,要有一颗“敬”的心。不要马虎大意。再小的事,如果心有不敬,想当然地下手,其结果往往很差。儒风大家2023-07-29 09:28:45
0000名无细而不闻 行无隐而不彰
名无细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彰。这句话出自《列女传·节义传·周主忠妾》,意思是声音不会因为细微而听不见,行为不会因为隐蔽而不彰显。它告诫人们要谨言慎行,如果做了亏心事,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此外,这句话的最后四个字“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出现,意思是所以声音没有细小到听不见的,行为没有隐蔽到不被彰显的。它同样强调了人要慎言笃行,行事坦荡。千落20232024-02-08 08:06:32
0000王阳明十句话,最好背下来
作者:儒风君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儒风大家2023-07-28 17:37:55
0000轻轻松松读《老子》(69)
原文: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译文:秋雨堂2023-07-30 12:24:0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