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的一首唯美秋诗,全诗八句皆是妙笔,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秋天的美,不奔放、不张扬,它就那样静静地舒展、静静地蔓延,让人总在不知不觉中,动了心。
读秋,需要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更需要善于感受美的情怀。
所以李白说: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所以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下面这首关于秋天的宋诗,摆脱了寻常诗作中的“悲秋”意向,把秋天的美写出了新的高度,全篇句句都是妙笔。

《霁夜》
孔平仲〔宋代〕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这首诗的大意是:
从睡梦中醒来,微启惺松的双眼,只见窗栊在朦胧的月色下,富有韵律,耳边隐隐也听到城墙角楼上传来的风铃叮当声。
忽然想起睡前曾有急风骤雨,虽然眼前这淡月笼云的景象还是一样,但那急风骤雨现在已不知飘向何处了。
只留下早就开始零落的秋叶,发出在亲吻大地时的秋的琴韵,眼前也似乎浮现出草坡上的萤火虫在凉意渐浓的夜空中划出流动的光的迹。
明天早上准备从南边窗户远望,那庐山巍峨的雄姿,一定被夜雨洗涤得一片青翠,更具一番秋日清爽的诱人魅力。

孔平仲的诗很接近苏轼的风格,清新深婉,饶有思致。这篇《霁夜》;是他的写景佳作。
首联言夜深被“戌墙铃”惊醒,起句却先写醒后所见,叫“逆入”法。“深夜” 如何能“明”?
由颔联作答: 原来睡时雨骤风狂,天昏地黑,现在月淡云飞,雨霁了! “犹未醒”,明写睡之沉,坐实“摇回清梦”的“摇”字之韵味; 暗示雨住月出已多时,眼前已晴稳,毫无雨意了,伸足醒后发现雨霁时的愉悦,强化对夜霁的心理体验。
颈联转写雨霁梦醒后听秋声、看流萤。“早有秋声随堕叶”,是听秋声时的心理活动,一笔既写过去,又写眼前,说明风雨之前树叶已开始飘零,暗写此刻已是深秋。秋夜雨霁,天气清冷,孤衾独卧,凉意侵人。清空闪烁的流萤,陪伴着诗人的孤独。
尾联落笔一转,放出一豪快语: 待明朝凭临南窗眺望,准会看到昨夜风雨将庐山洗出青绿万丈! 好景在明朝,驱走了孤衾独卧的诗人所感到的凉意,展示了“霁夜” 的前景,升华了全诗的 “霁”意。

全诗抓住明亮的秋月,飘落的秋叶、阵阵秋声以及点点秋萤来写雨后秋天的景致。点点流萤,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盎然秋兴;明日“南轩望”庐山,呼吸清新空气,满径落叶,雨后苍翠的庐山,尽收眼底,则其况味不言自喻,读者似乎也可领略到了秋趣。这样,一幅格调清新动人的雨后秋景图,就栩栩如生了。
古诗词日历 | 释文珦《秋分前三日偶成》
译文、赏析/严勇、音频/张佳译文美好的清秋,微微的一点点增加。对于秋分物候来说,已听不见雷声。秋分显现出来的凉气,夜晚已经凝结成白露。秋日的水稻,又到了一年收获的季节。燕子将“余暑”的热气,轻轻一“衔”就捎走了。虫儿将“嫩寒”的凉气,轻声一“唤”就唤来了。人生皆泡影,何必让浮名牵绊一生。功名利禄,皆过眼云烟,不能长久。美好的光阴又何必苦苦催逼,人生何妨走得从容一点。注释紫网2023-10-14 15:49:390000杜甫五律《上白帝城》读记
杜甫五律《上白帝城》读记(小河西)上白帝城城峻随天壁,楼高更女墙。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时杜甫刚到夔州。蜀中的崔旰之乱还没平息。城峻随天壁,楼高更女墙。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诗词专辑||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毛泽东主席是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宏伟史诗,是气吞山河的壮丽画卷,是慷慨激昂的华彩乐章。今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诗摘词选微刊推出毛泽东主席诞辰纪念专辑,深切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追思他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发展进步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诗摘词选2024-01-31 11:07:1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