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漫谈《庄子齐物论》:这个世界没有完美或缺憾,只有心理对立,对策是低调处事,万物平等

《庄子齐物论》: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成”完成、成功,“亏”缺失、失败,“坚白”公孙龙认为坚硬的白色石头不是石头,“枝策”用树枝指挥引申作曲,“据梧”靠着梧桐树说话引申辩论,“滑疑”扰乱迷惑人心引申为执着是非,“图”通“鄙”鄙视,“庸”平常生活。庄子这段话是对事物个性和共性、对立和统一、主观和客观、心理和物理的再次揭示,也是对于认知高度的再提炼。庄子举例昭文弹琴,琴弦有的被弹到有的弹不到,才有了音乐,存在和不存在对立又统一,完成和缺失对立又统一,这有点经济学机会成本的意思。因此,事物有对立吗?当然有,对立让我们看到事物个性,活生生具体的实体存在,从而区分大千世界,同时事物又是自性统一,这种统一让我们接受万物平等,自性平等。本段大意:这世上真的有完美和缺失吗?真的没有完美和缺失吗?弹琴时正是琴弦有弹到有弹不到,才有昭文弹出美妙乐曲,没有了琴弦的弹到弹不到,也就没有乐曲。昭文奏乐,师旷作曲,惠子辩论,这三人技艺高超,被后世记载下来。因为都是自己喜好才有别于别人,但表现出来明示给人,他们还不是真正悟道,最终糊涂于坚硬白色石头不是石头的对立冲突中。他们孩子继承事业但没有更大名气,这算是成功吗?算的话我这样的也是成功。这样不算成功吗?万事万物也都没有成功了。表现自己喜好偏爱会扰乱心思,这不是得道者追求的,得道者不会偏爱某种喜好产生冲突心理,而是寄托到日产生活中,这就是活的通透明白。庄子这段文章,用故事来继续论证对立统一法则,举例三个名人因为各自偏爱有了成就被人记住,这是彰显个性,也是高调炫耀,他们后代成就显然不如他们,这种情况算成功还是不成功呢,最后得出结论,过于彰显自己不是好事,低调行事,不去比较,避免对立,生活中自由自在最好。刮风时候“吹万不同”,喜怒哀乐情绪不同,成心导致是非对立,可见人对万物看法千差万别,一不留神就有彼此是非对错,人生不容易!这些论述揭示着我们心理时刻存在对立冲突,太容易自我为中心看世界,总是热衷指点江山好为人师,把万物作为不平等差异化看待,对策则是破除心理固执对立观,看到万物原本浑然一体,统一于整体,明了万物本质。
王诩-【揣篇第七----原文1-1和译文1-1】
作者:潘长宏2023年4月27日王诩,别名禅,生卒年不详,又称王蝉、道号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祖籍朝歌(今淇县)城南。战国时期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溱湖之恋2023-07-29 09:10:26
0000《孟子》名言10句,慷慨激昂,充满浩然之气!
《孟子》,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完成,记录的是孟子的思想言行和政治策略,是四书之一,儒家弟子必读之书。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点评:这里的书指的是《尚书》,其实也可以代表所有的书。任何书,都是由人编撰而成的,而人无完人,只要是人,就难免会有疏漏之处,就难免有自己的立场和成见,所以说,既要读书,又不能拘泥于书上的文字,迷信书本。一声佛号一声心2023-07-31 11:33:38
0000子居:清华简十二《参不韦》解析(七) | 中国先秦史
清华简十二《参不韦》解析(七)子居【宽式释文】参不韦曰:启,唯昔方有洪,溢戏,高其有水,灌其有中,漫泆,乃乱纪纲。莫信德,乃作德之五观、九观之参,以效天之不祥。先秦子居2023-07-28 12:06:59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