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道统:守一执中

天道即天理,中华之道统为中华自然之法理传承。中华文化自黄帝起,传道统于颛顼,黄帝训颛顼云︰「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后传于尧帝,天道之心法为︰「允执厥中」四个字;由舜帝传下天道心法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个字。自此以后,中华道统传世为十六字︰「天道心法十六真诠」。
中华之道统,皆有渊源,自轩辕皇帝,道统一直传于尧帝,尧传于舜帝,舜传于禹帝,禹传于汤王,汤传于文王,文王传于周公,周公传于老子,老子传于孔子,孔子传于曾子,曾子传于子思,子思传于孟子,孟子继而一脉相传,迄今不绝。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何谓“道心”?
道心者即正大之心,天地之心;道心先天之心法,是良知、良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即是良知;「在止于至善」,至善即是道心之极点。
何谓“人心”?
人心者即贪婪自私之心;人心为后天之心,所以人心危险。道心本无欲,有欲者,不是道心,乃人心也,人心多贪,故曰:「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道心与人心是一体两面,一念之善,即是「道心」;一念之恶,即是「人心」。道心与人心之分别在于「欲」,无欲就是道心,有欲便是人心。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何谓“一”
中华文化,道为根本,道即为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世间万象,万象在于一本,一本能应万象。道其体至虚,故万殊在于一本,其用至神,故一本能应万殊。至虚则一无所有,而无所不有;至神则淡然无为,而无所不为。
何谓“中”
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为天道,天道为中;中:开天地,僻阴阳,定四象,合八方之位;实则自然之道,天地之理。执中即为天人合一之道。
中国、中华文化之所以传承至今,秉持天道,守一执中,故生生不息。
道统之启示
秉持守一执中和知行合一:知是“观天之道”,行是“执天之行”,知行则寻求“良知良能”;良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良知在于识别善恶,“守一心明”;良能属用,天地之能动,良能在于为善去恶,“执中格物”。

轻轻松松读《老子》(34)
《老子》第三十四章原文:大道氾(fàn同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译文:秋雨堂2023-07-30 10:05:24
0000《心经》开启须有“匙”——《心经》再读之【3】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语自《六祖坛经》,是五祖弘忍对六祖惠能所言之语。五祖之意为,如果没有识到本心之所在,修学佛法将落于玄想与空谈,学法便是无益的。佛我众生源一心,人人本有,即自知自觉本等心。一切善恶出自心,“自心为善身安乐,自心造恶身受苦”。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为。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进天堂,心能入地狱,“心正成佛,心邪成魔”,一念之间也。新用户97560OBk2024-02-17 08:10:13
0000《资治通鉴》201:要时刻清楚自己手里有什么,以及它的价值
学习内容:张温率领诸郡步骑兵十余万屯驻在美阳。边章、韩遂也进兵美阳。张温作战不利。十一月,董卓与右扶风鲍鸿等并兵攻击边章、韩遂,大破之。边章、韩遂退走榆中。张温派周慎率三万人追击。花言大帅2023-07-29 12:58:55
0000王诩-【转丸第十三----原文和译文】
作者:潘长宏2023年7月16日王诩,别名禅,生卒年不详,又称王蝉、道号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祖籍朝歌(今淇县)城南。战国时期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紫网2023-10-14 14:20:170000《庄农日用杂字》解读(八)
日用杂字原文:待去摘方瓜,月工来要烟。来家取火纸,又到晌午天。饭锅才烧滚,鏊子支上砖,和面速擀饼,菜蔬盛几盘。盆碗刷洗净,磁罐将鼻拴,筐里放勺子,拿过担杖担,忘了拾上箸,梃子使不番。看坡领着狗,黑夜省胡窜。释义:方瓜:一种长南瓜,俗称番瓜。在山东有些地方,番瓜是有专指的,即墨绿皮带竖花纹的才叫番瓜,切成丝可包饺子,可醋溜炒,不宜蒸煮。方瓜(番瓜)紫网2023-10-14 10:07: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