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四白露:老话“白露为宝,黑露为鬼”,两者有啥区别?
白露节气即将到来,今年农历的七月二十四,就是白露节气交接之时。这个节气有什么特点?老话说:不怕白露水,就怕寒露鬼。白露水是宝,寒露水是鬼。白露水救世人,寒露水恶过鬼。同样是露水,到底有什么区别?

露水的形成过程,取决于金气的强旺程度,金气越强,天气越凉。在金气的作用下,高空的冷气层不断下沉,地下的凉气不断上升,从而导致地面炎热的空间越来越小,最终将整个空间笼罩在秋凉之中。
此时地气升腾之后,还没来得及形成积雨云,就遇到了下沉的冷气层,在凉气的作用下,凝结成了露水。所以露水并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在金气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湿气凝结成了小水珠,为金气凝结的产物,被称为“金露”,金为白色,故称白露。
露水的形成,也就释放掉空气中的湿气,断掉了雨水的源头,所以露水的出现就是晴天的标志。俗话说“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所以清晨有露多晴天,因为露水消耗了空气中的湿气,但无露并不一定会下雨。

白露水
白露节气是酉月的开始,酉月是秋季的仲月,是金气最强的月份。酉月的中间为秋分,秋分是金气增长的顶点。秋分之前,金气处于增长阶段。过了秋分之后,金气就开始减弱了,随着金气的减弱,冬水之气就开始孕育了。
所以白露节气的十五天,就是金气增长的最后十五天,也是金气在增长过程中,力量最强的十五天。在金气增长的过程中,隐藏于土中的火气也在不断消耗,为火土生金,金耗土中火。当土中之火耗尽之时,金气没有了源头,就不再增长了。

此时的天体之力为火土生金,也就是金气中带有火气,这种力量凝水成露,为金火之露。火为老阳,金为白色。所以白露节气的“金露”为阳,凝聚着这个节气的自然之力。人生活在地球表面的大气之中,也要顺应大气的变化,也就是饮用白露之露以顺应季节之力。
于是白露节气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收集露水,也就是收集金火之气的结晶之水。《本草》中说: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

寒露水
秋分是金气的顶点,也是金气减弱的开始,随着金气的减弱,冬水之气开始孕育。到了戌月,火气耗尽,金气开始隐藏,冬水之气开始显现。所以戌为火库,是火气的尽头,为火气之墓,金气之库,冬水之母。
寒露节气是戌月的开始,也就是金气隐藏,火气耗尽,冬水显现的开始。此时的露水就是金气和冬水凝结的产物,水为老阴,为冬季的寒湿之气,所以寒露节气的“金露”为阴,为金水之露,也就是金寒之露,简称寒露。
当冬水之气逐渐强旺之后,露水在寒气的作用下凝结成霜,因此寒露之后为霜降,寒湿之气就是百病之源。所以古书说:寒露时节的天水有毒,能腐食物而坏豆麦,饮之则损脾胃而致疾。

所以白露之露为金火之露,金为白色,火为阳,此时之金露为阳,可以顺应自然之气。寒露之露为金水之露,水为冬寒,其色为黑,带有寒湿之气,为阴露,也可以称为黑露,自带寒湿之气。因此白露为宝,黑露为鬼,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说说天津市北辰区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2023-07-28 17:49:52
0000“开门四见,大祸临头”:开门不能见哪四样东西,这有啥老讲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开门见到的物品往往会对我们的运势产生影响。因此,“开门四见,大祸临头”这句民间谚语提醒我们在开门时要注意避免见到不祥之物,保持家居环境的整洁和安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开门不能见的四种物品及其老讲究。一、开门不见镜清风霁雨2024-02-25 16:06:08
0000李鸿章晚年一副对联,55字道出毕生所求,中年人该早读一读
艺述史官方原创何必常怀千岁忧清末重臣李鸿章在晚年写下一副对联,不过五十字,便说穿了一个人在中老年时最大的底气与最值得追求的幸福。如果你对当下的生活感到迷茫,不妨来听一听李鸿章在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到底留下了怎样的感慨。1上联说: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下联是:祈大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新用户6516h3hB2024-02-12 11:09:22
0000三国时中原大乱,为啥外族不趁机入侵?哪位大神在镇守边疆?
艺述史官方原创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实就是一部血与剑的战争史,在这个过程中,北方游牧文明一直是中原农耕文化的巨大威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就已经存在。到了汉代,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后,最厉害的就是匈奴,就连汉高祖刘邦曾经被匈奴围困。那么到了汉末三国时期,中原地区打成了一锅粥,为什么北方民族不趁机入侵,白白浪费称霸中原的机会呢?紫网2023-10-16 08:12:210000彰显中华文明------阿里山神木
作者:潘长宏2023年8月17日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湾阿里山上一棵树龄达到三千余年的红桧。该树木为日本技师小笠原富次郎于1906年11月发现,被日本人尊称为“神木”。据统计该树高53米,树龄达三千年以上,树干在距地面一米半高处的直径是4米66厘米,树干接者地面处的周围达23米,材积达五百立方米,阿里山森林铁路通车后,成为闻名中外的台湾地标之一。紫网2023-10-14 14:14: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