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间世》:有用和无用,物质需要和心理需要,对立统一,生活辩证法,缺一不可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舐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斩之;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禅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芘”通庇,“藾”音赖指树荫,“轴解”树木中心向外裂开,“舐”舔舐,“酲”音呈指醉酒,“杙”音义指木桩,“高名”地位高贵名声显赫,“丽”栋梁,“禅傍”棺材,“颡”音嗓指额头,“亢”音抗指高,“适”沉河祭祀,“所以”认为。本段大意:南伯子綦在商丘游玩,见到一棵大树,可容纳千辆车马遮阴,看树枝弯曲不成材,看树干裂开不可做棺木,舔舐树叶嘴巴溃烂,嗅闻味道如醉酒三天不醒。正因为不成材,才可以长大如此,得道者超乎物外也是如此啊。宋国荆氏地方盛产楸树柏树桑树,长到一两搂粗,砍断作为栓猴子的木桩,长到三四围粗,砍断作为显赫人家盖房子栋梁,长到七八围粗,砍断作为富贵人家棺木,半道被砍伐,因为成材缘故。古人祭祀河神,不用白额头牛、高鼻子猪、有痔疮人,这是因为巫师认为这些不吉祥不用,但这正是得道者认为的最大吉祥。这个商丘和荆氏大树故事,类似庄子前面刚刚讲过的栎社树故事,树木成材被砍伐,树木不成材反而保存下来。老子在《道德经》说过类似话语,即“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里的“有”是物质,可以带来直接利益,“无”则是精神,能够带来心理满足,看似无用的心理世界,才是关键。庄子说的“有用”“无用”也是类似。树木成材,这是物质世界的有用,却意味着被消耗掉。树木不成材,这是物质世界的无用,却是精神世界的有用,延年益寿。再打个比方,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释,“财色名食睡”这些物质需求是有用,类似树木成材,却不断被消耗掉,欲壑难填,到了归属感尊重感价值感需求,看似无用的不成材树木,却是个体身心正常必需品。我们活着离不开物质需求,却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满足,否则就活成了动物,我们还需要有“无用”的更高层次心理需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这都是看似最无用的事情,却最终会沉淀为最有用处的,物理和心理,有用和无用,对立统一,构成生活辩证法,缺一不可。
白话《三十六计》:揭秘中国兵法绝学,制胜千里之外秘密策略!
原创开放智境开放智境《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胜战计:01瞒天过海:王心雨2023-07-27 19:50:39
0000终于有人把三字经全都整理出来了,看完涨知识了,受益匪浅!
本草春天2024-02-20 16:09:49
0000我国古代三大奇书的动物图谱-(34)-【异兽驳】
摄影师:潘长宏2023年9月27日《黄帝内经》、《山海经》与《易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其中《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山海经》全书18篇,约3100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溱湖之恋2024-02-07 15:08:30
0000六国论 苏洵〔宋代〕原文与译文
六国论苏洵苏洵〔宋代〕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文化时评】为什么说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文化时评】为什么说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恒河流域的印度这三种文明,或出现了断档,或被改头换面,而只有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传承。这是为什么呢?自从人类迈入文明的门槛以来,中华民族就以自己创造的灿烂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华文明之所以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陆英图书屋2024-02-06 08:13:0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