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称谓:为何既称“华人”,又称“龙的传人”?
关于中国人的称呼,除了“炎黄子孙”之外,还有“华人”、“龙的传人”等。其中,“炎黄子孙”很好理解,就是继承炎帝黄帝文化之后代,或者就是炎黄集团的后裔。但问题是,为何既称“华人”,又称“龙的传人”呢?
随着现代考古兴起,随着地下文物的不断“挺身而出”,揭开了一段又一段被岁月尘封的上古历史,“华人”与“龙的传人”之称的由来,也被考古基本破解。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既称又称”的背后,反映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本源特征。

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过去百年,在史前考古上,中国取得众多惊人发现,其中有两个强势文化与本文话题相关:
首先是“华人”来历
笔者此前的《何以“华夏”:考古又一重大发现,难怪我们称为“华人”》一文中,介绍过“华人”来源,其实就源于史前仰韶文化的庙底沟文化,该文化的彩陶上经常绘制“菊科”和“玫瑰”花纹图案,成为他人眼里的“花族”(春秋之前“华”本义是“花”)。

后来,庙底沟的花纹图案广泛传播,内蒙、辽东、青海、山东、淮汉等地先民也接受了这些花纹,成为后人眼里广泛意义上的“华族”。
因此,先秦古人说“华夏”,有意将“华”置于“夏”之前,就是认为“华”在“夏朝”之前。

其次是“龙的传人”来历
既然叫“龙的传人”,那么首先要有“龙”崇拜。以现在考古发现看,最早的“中国龙”出现在距今超过8000年的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了一条用石块摆塑而成的“中国龙”(下图),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传承其的是强势的红山文化,主要在大凌河流域,出土过很多精美玉龙(或玉猪龙),无论自称还是他称,红山文化都可谓是“龙的传人”。

后来,这种“龙文化”迅速传播,最南传播到了长江流域,其中最有名的是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中的“蚌壳摆放的一条龙”。以考古看,黄河南北不少部落接受了“龙文化”,越到后期越接受,夏朝就出土过“绿松石龙”。
需要注意的是,《史记》“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即匈奴崇拜“龙神”,单于居住之城叫“龙城”,显然源自上古“龙崇拜”的传承。

既称又称背后原因
上述可见,“华”代表位于中原一带的文化,“龙”代表位于东北方的文化,为何两者都成为中国人的代称?
原因很简单,仰韶文化与红山文化逐渐交流融合,最终融合成为一体。关于此事,以下两点考古发现可以佐证:
首先,红山文化是“龙文化”的发源地,后来“龙文化”被全国各地接受,就形成了一个广泛意义上的“龙的传人”。其实,除了龙文化,红山文化还有很多影响巨大,比如后世的天坛、地坛格局也源于红山文化。

其次,在其他地方吸收红山文化时,红山先民也在吸收外来文化,比如庙底沟花纹图案。红山文化中出土过玉雕玫瑰、玫瑰图案彩陶等,甚至玉猪龙放在一个墓主身上、四周放置玫瑰图案彩陶,将“龙”与“华”两种不同文化结合到了一起。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交流与吸收,至少以目前考古证据来看,不是“征服”产生的,而是“和平”的融合,这种和平的包容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至于有人认为商朝可能是红山文化后代南下,其实商朝对龙只是一般崇拜,显然就否定了这种可能。
也就是说,在漫长的史前文化交流融合中,中国人接纳了“华”与“龙”,并将之作为重要文化标识,于是中国人才会既称“华人”、又称“龙的传人”。

余论
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两点值得一谈:
首先,从“既称又称”、以及还称炎黄子孙来看,中华文明不是狭隘的源于某个地域,而是全国各地、各种文化融合形成的,是一个各种文化交融的综合体,本质上必然是包容且开放的,这与西方狭隘的排他的文化传统不同。
其次,关于中华文明传承,笔者对很多记载一直疑惑,比如上古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结绳记事、比夏朝更早的“华”等,现在考古可以证其正确性,但先秦古人缺少相关场景,如何知道上古这些事情,口传还是通过上古文字记载传承下来?其中,口传能如此精确吗?
集齐南北朝所有矛盾,北齐的灭亡是注定的
文/子玉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这句话可以用在个人身上,也可以用于集体竞争,比如北齐和北周的争霸赛。而双方之间的差距最后是被解决自身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拉开的。尔朱荣被孝庄帝刺杀后,高欢继承了尔朱集团的优质资源,不仅将六镇义军人收入麾下,更是占据了富庶的山河四省,而宇文泰手中的蛋糕只是自东汉末年就频遭战乱蹂躏的关陇地区,缺兵缺粮。紫网2023-10-15 11:43:340001《西游记》中,如果唐僧不幸去世,谁有机会成为第二任领导人?
众所周知,西游记的取经团队中以唐僧为核心,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都紧紧团结在唐僧的周围。期间因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缘故,唐僧曾一度将他开除出队伍。六耳猕猴一难时,唐僧再次与孙悟空心生嫌隙,导致孙悟空出走。可见,这个取经团队没有孙悟空可以,但没有唐僧不行。但唐僧万一真的去世,又坚持让徒弟们取回真经,谁能够担任第二任领导人呢?紫网2023-10-14 14:20:280000江河淮济为四渎,济水去哪儿了?
古代“四渎”即“江河淮济”,“江”是长江;“河”是黄河;“淮”是淮河;“济”是济水。“四渎”是我国四条由西向东入海的大河,如今长江、黄河、淮河仍在,济水为何不见了踪影,济水去哪儿了?古代帝王为表功德或祈福,往往祭祀天下名山大川,比如五岳和四渎。四渎中的济水,穿黄不浊,三伏三见,相当神秘。地图帝2024-02-18 13:14:51
0000中国“砖”:考古发现演化链,难怪中国人会质疑西方历史
旧石器时代,古人还没有造房的概念,往往只是寻找山洞居住,因此如今发现的旧石器遗址,基本都在山洞。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出现,生产方式出现变化,人们不可避免的要走向平原。但平原地区缺少天然的遮风挡雨、乃至还要防止野兽的场所,于是古人不得不“造房”。很多事情现在很简单,但对上古先民来说却极为艰难,每迈出一步都是革命性的改变。中国史书记载有巢氏受到鸟巢启发,于是“构木为巢室”,发明了在树上的巢居。百家杂评2024-02-18 09:07:59
0000臭名昭著的黄牛,正在逼中国人下跪
就在昨天,“五月天退票”的词条在热搜挂了整整一晚。仔细一看,又事出黄牛——演唱会临近,官方购票平台却退掉了大部分门票订单。票务平台给出的退票理由又看似“合理”:后台显示首次售票的过程中涌现大量的异常订单,疑似黄牛囤积门票导致普通用户无法正常购票。实则处处透露着诡辩的逻辑。简单来说,就是平台为了扼制黄牛恶行,但又难以分辨,只好统作退票处理。视觉志2023-07-27 18:16:4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