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多少岁不能做寿?老祖宗讲究“做九不做十”,别再做错了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闻名于世的国家,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礼仪和规矩。如给老人过寿,就有“做九不做十”的说法,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国,“做寿”的传统起源于南朝,盛行于唐代以后。五十岁之前的生辰被称为“生日”。六十年一甲子,有了一甲子的人才可以做寿,也就是一个人从六十岁开始的生辰,才可以算是过寿辰,而且逢“十”的寿辰被称为“大寿”,如六十大寿、八十大寿等。
但并非每个60岁以后的人,都可以“过大寿”,因为老祖宗还留下了“母在不庆生”的传统,意思是说:如果父母健在,儿女即便到了60岁也不能过寿。
这也是古代时,古人对于孝道的一种体现,因为古时候的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女人生孩子难产的几率很高,相当于去鬼门关转了一圈。所以才有了“儿的生日,娘的苦日”的说法。
古人认为,在母亲受苦的日子,庆祝自己的生日是不合适的。如古代的梁元帝萧绎,在每年自己的生辰,都是以吃素讲经的方式度过。隋文帝也因为感恩父母,在自己生辰那天,要求全国人民“断屠吃素”,以表打自己对父母双亲的敬意。
后来“母在不庆生”的说法,逐渐演变成了“父母在,不庆生”的传统。
由于年龄逢十才能过“大寿”,而中国文化一直讲究“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万事万物我们都应该尽量避免做得太“满”,以免适得其反。因此,逢“十”的大寿,又有“做九不做十”的讲究,即七十大寿要在六十九岁过,八十大寿要在七十九岁过。
给老人做寿体现了中国的“孝文化”,子女们平时也应该多陪伴、多关心父母。趁着他们身体还好的时候,让他们多享受家庭的快乐,将我们的孝道传承下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白居易40岁晚来得女,激动写诗却一语成谶,预言中女儿的夭折
艺述史官方原创有位诗人,他晚来得女,特别宠爱,欣喜之下写了一首诗,却偏偏一语成谶似的,预言了女儿的死亡。他是谁,又写了什么内容?和我一同解密。这位诗人写诗很多特色,他力求写出“老妪能解”的诗句,就是没有文化的老太太也听得懂,他就是白居易。新用户6516h3hB2024-02-26 13:10:16
00002024甲辰年不一般,“无春兼闰年,百年难遇”,民间有啥说法
2024年用我国古代天干地支的纪年法表示,谓“甲辰年”,在十二地支中,辰代表生肖龙,因此民间也称“龙年”。龙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可以说它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据《尔雅翼》记载,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相传龙能飞行,擅变化,会呼风唤雨等,从古至今,龙就是威严、尊贵的象征,祥瑞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紫网2023-10-17 09:45:020000弘一说:心软之人是无福之人,只有薄情和健忘才是生存下去的利器
作者:纳兰唐儿弘一法师说:心软之人,便是无福之人。心软看似豁达实则愚钝,看似善良实则懦弱。心软和不好意思只会消耗自己,薄情和健忘才是生存下去的利器。当你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时候,想想他为什么好意思为难你呢?一言惊醒梦中人,不愧是大师,清醒、睿智。寥寥数语,便教会你我要懂得保护自己。做人有一颗善良慈悲之心固然是好,但是得在这份很贵的柔软里加一点凶狠的底色,才不至于被伤害。纳兰唐儿2023-08-07 16:44:08
0000《明史》10句名言,言简意赅,值得学习收藏!
《明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共三百三十二卷,记载了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当然,明朝的历史,不是明朝时期编撰的,而是在清朝顺治二年,政府专门设立明史馆编撰的。这部历史编撰得体,材料翔实,文字简洁,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一、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明史.卷四十九》简评:人首先要有自信,才有他信,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如何能让别人相信自己呢?一声佛号一声心2023-07-29 10:40:47
0000一枚水红菱,解了谁的毒?
红菱艳水红菱的季节已经过了。明人江盈科写过一则逸事,谓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江盈科没说这是什么菱,我猜大概率是水红菱,水红菱有个别名唤“苏州红”,江盈科曾任长洲(今苏州)县令,必定知道,只有这种生长在太湖里的红艳水灵的四角菱,菱壳才特别脆嫩,指甲一掐壳就剥开了——牛角菱硬得象铁,元宝菱虽好些也粗硬,只有水红菱,因为脆嫩,容易误啖菱壳入口。任淡如摄菊斋2024-01-30 22:30:1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