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18800000008

第8章 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5)

姻缘,在正常的人类文明社会中,应该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个男女结婚而形成的缘分。表面上看起来是让一男一女组成一个家庭,相互配合着生育和生活、生产,甚至主要是为男女二人提供性生活的方便;但是实际上,婚姻是在限制着人们性生活的范围,因为只允许结了婚的两个人有性生活,不能与其他人发生关系了。这样,结婚以后性生活的目的不是满足人的本能需要,不是提供快乐,因为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个目的就没必要结婚,随意地过性生活更符合人的动物本能;之所以要通过结婚来限制性生活的范围,显然是要把“性生活—生育—抚养”搞成一个保障体系,即两个人生的孩子血缘关系清楚,责任权利明确,孩子得到正常的抚养,长大后为家庭家族传延香火,整个社会也就能够有序地新陈代谢了。结婚是一种仪式,一种社会行为,性生活是人的本能。本来,生儿育女有性生活就可以完成,不一定需要结婚的仪式,最初的人类社会就没有婚姻。但是没有结婚这样一个仪式,建立不起稳定的姻缘关系,儿女就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或者说儿女没有固定的确指的父亲。有的社会学家把结婚当成了抚养儿女的手段,认为结婚是为了在儿女出生以前为其先组织一个“抚养团体”,这个说法还没抓住最根本的东西。因为最初的人类社会中虽然只知其母,母亲照样可以在男人们的帮助下抚养孩子,让孩子长大后再生育孩子;之所以要通过结婚的方式为孩子确定一个父亲,主要是因为家庭要传延,要传宗接代,而这些又是按男系来计算的,这就要求为每一个孩子确认一个父亲,更准确地说,是为每个男人确认一个继替者。为了让儿子们接自己的班,为自己传宗接代,自己才承担起了抚育他们的责任和义务。父亲与子女特别是儿子也就连在一起了。

母亲是容易确认的,结婚的仪式也给未来的母亲一层限制,她只能为一个男人生孩子了;一般情况下,她不敢公开承认和抚养婚姻之外所生的孩子,否则母子都要受歧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就开始限制婚外性生活,特别是限制女人的婚外性生活。我国古代伦理学家讲的贞节,其实就是为了保证一个女人至少在一个时期内只给一个男人(家庭)生孩子,让这个男人以丈夫的身份放心地当孩子的真正的父亲。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抚育,这就要求男女二人在生儿育女之后还要继续保持婚姻关系,不能达到了生儿育女的目的就散伙,因此就要讲究夫妻感情,直到没有了生儿育女的任务,没有了性生活,仍然有夫妻感情,并且把这种关系和感情称为一种特有的缘分,一种不可言喻、不可替代的情感。很多书上都提到宋代名士们有“惧内”之风,其实这是历代常见的现象,这是基于对女性的呵护、喜爱而产生的,是这种特有缘分的表达方式之一。还有,历代社会的主流声音都反对离婚,希望夫妻和睦、白头偕老,要保持这种缘分。可以说,一个家庭的建立始于结婚所形成的姻缘,一个家庭的解体则以老年夫妇一方去世,只剩下一个残缺的“空巢”的时候,这个时候虽然还可以勉强维持一个家庭,但已经不完整了,已经没有了姻缘这种特有的缘分了。

血缘,是通过生育而连接起来的缘分,并且通过一代代的“父母子女”关系,形成直系、旁系交叉重叠的血缘关系,但我们通常讲家庭史涉及的主要是直系血缘关系,即两代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血缘关系与姻缘关系的一个根本的不同,在于血缘关系是先天的,不可更改的;姻缘关系是后天操作成的,可以改变。用司马光的话说,父子血缘关系是“天合”,夫妇姻缘关系是“义合”。血缘关系是最具非选择性特点的关系,一个人是谁的子女,对这个人来说是在他出生以前就已经决定了;包括他的父母、兄弟、姐妹等人的关系,他在这个家庭和家族中的位置,也都是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决定了的。再进一步来看,他在他出生的这个家庭的感情结构中的位置,也是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决定了的。

我们说血缘关系有先天性、非选择性特点,只是从生物性方面来说的;从社会性方面来看,出于某种社会性需要可以改变和干扰这种自然形成的关系。改变,主要是在一个家庭中没有亲生儿子的时候,把另一家的儿子(通常是亲兄弟的儿子,详下篇)过继过来,当作自己的儿子,把旁系血缘关系改变成直系血缘关系;有时候还可以选择亲姐妹或女儿的儿子,一般情况下不能选择毫无血缘关系之人。社会干扰血缘关系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对女儿的态度,本来女儿与儿子一样,与父母有相同的血缘关系,应该同等对待;由于传宗接代、继立门户的社会性需要,往往只认定父子关系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直系血缘关系,家庭财产和家庭门户表现为父传子继,排除了与女性有关的母子关系、父女关系和母女关系,特别是在继承家产和门户的场合,实际上把女儿排斥在直系血缘关系之外了。二是嫡庶的差别,在一妻多妾家庭中,正妻生的儿子为嫡生子,地位高;妾婢生的儿子为庶生子,地位低。虽然在唐代以后的家产继承的场合已经不再严格区别嫡庶,在一些身份性继承的场合如家长和族长身份,恩荫继承官爵,则只能是嫡生子,庶生子无权参与。这种差别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父亲的关系,因为无论嫡庶都是同一个父亲的亲儿子,都是“直系”血缘关系,差别是由母亲的身份产生的,通常认定血缘关系不考虑母亲,只是在区分嫡庶的时候才从母亲的角度判别,实际上是把母亲地位的差别“遗传”给儿子们了,由对婢妾的社会性歧视而降低了她们的儿子的地位。除了这两个社会性的原因,还时常有父母对儿女们厚此薄彼的情况,也在干扰着既定的家庭感情结构,有时候这种干扰还可以彻底破坏这种感情结构,即常见的父子反目、兄弟争斗的情形。但干扰和破坏的只是彼此的感情,改变不了既定的血缘关系,即使父子兄弟关系僵得形同路人,或者通过某种方式声明脱离父子关系,从生物性的角度看他们仍然是直系血缘关系。

附带说一下,姻缘关系和血缘关系构成了家庭中感情结构的基础,古今都是这样,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细究起来,我们只能从社会性的角度去理解一些习惯和现象,对其中自然形成的一些特征,我们却很难真正理解,譬如为什么男女之间有异性吸引力、为什么两个人结婚后就会有特殊的亲密情感?为什么血缘关系能产生特殊的亲情?为什么两性关系与姻缘情感、与生儿育女连在了一起,而人们对这一系列行为有一种不可遏止的欲望?这些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讨论范围,有的甚至已经是“天人之际”的玄奥问题了。

2.理学影响下的家庭伦理关系

家庭关系的核心是家长的权力和地位问题,是家长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宋代家庭关系的时代特点之一,是由于理学的影响,在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贞节观念各方面都有一些新的观念。

从战国开始,随着个体小家庭的普遍建立,就形成了家长制。家庭作为最基本的人群、社会组织形式,同样需要有一个头目、主人。家长是家庭中的男性长辈,在三代家庭中,如果是包括兄弟子侄在内的有旁系血缘关系的家庭,通常以祖父为家长;如果只有父母子女直系血缘关系,即祖父母处于被子女赡养的地位,则以第二代(父亲)为家长。无论是祖父还是父亲当家长,都习惯称为父权家长制。父家长在家中处于至尊地位,“家无二主”如同天无二日一样,是家庭中的专制领导者。我们通常注意的主要是贵族官僚家庭中的父家长的权威,其实,普通的个体小家庭也是如此,比如灾荒年、家境破落的时候常有穷人家“典妻鬻子”的记录,卖主便是家长,典卖老婆孩子不典卖自己,用典卖老婆孩子的办法来保这个家庭,也包括保自己,显然也是父家长专制权威的一种体现。

在普通的个体小家庭中,所有的人都必须听命于家长,都是家长的附属,也就是所谓的“家属”。《仪礼·丧服传》说父亲是家中的“至尊”,任何人都不能违抗,全面掌控着家庭的权力。首先是家中的经济权,而且被视为(甚至他自己也认为)是全体家属的供养者;作为家属,则要把自己的全部能力贡献出来,所有的收入都应当交给家长,不能有自己的财产。需要使用的时候先请示家长,得到允许后再使用。劳作(主要是农耕)在家长的率领下进行,收获物的分配和消费也由家长统一管理。其次,在比较讲究宗法秩序的先秦秦汉时期家长有主祭权,到宋代主要是上层大家族特别是东南地区的大家族,将主祭权作为家长的一种权威的象征,而且把家长和族长的身份融合在一起。名义上是祭祀祖先,实际作用是演示给活着的家属们看,是通过祭祀祖先对全体家属进行孝道教育。第三,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求家属们从行为到观念自觉地全方位地服从自己。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无违”,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抗,必须以家长的意志为意志,以家长的好恶为好恶,以家长的是非为是非,不能有个人的东西。按照儒家的要求,作为子女,对父家长要察颜观色,“色不忘于目,声不绝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善于揣摩家长的心事,不等家长开口就循着其意愿去做。至于家长讲出来的话都是绝对正确的,必须照办,即使错了,作为家属也不能抗辩,至多是用非常恭敬温和的语言与家长协商,家长接受固然好,不接受则要继续按家长的意图去做,丝毫不能打折扣。家长在世的时候有终身的权威,死后在一个时期内仍然是这个家庭的“精神家长”,孔子讲孝的一个标准,是父亲死后三年不改其安排的一切,而且“三年”的确切含义可能是“长期”的意思。这些固然有儒家学说过于规范化、理想化的成分,实际生活中的家庭关系一开始就不可能如此简单干脆,整齐划一,但这些说教毕竟代表着一种“主流声音”,不只是在先秦时期,直到后来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这样希望和要求的。而且如果作为家属子弟不服从家长,与家长的权威叫阵,家长有直接的惩治权,可以训斥、打骂甚至处死,相伴的还有宗族的干预和国法的制裁。

在魏晋隋唐时期,由于出现了很多宗主豪门大家庭,尽管实际生活中仍然是“三代五口”式的小家庭,但这些小家庭都依附在一个豪门大户之内,成了大户的“客”、“隐户”,家长的权力也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豪门大户的户主是最高的家长,连小家庭的家长也是其“家属”,个体小家庭家长的权威减弱了,原来作为族长的权力这时候直接表现为大家庭家长的权力了。大家庭家长的权力范围很大,不仅有子孙及其妻子作为其家属,连奴婢之类也视为家属了;因为旁系血缘关系多了,有的已经相当疏远,所以有时候连本家族的穷人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奴婢,有的奴婢尽管与这个大家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合并同类项”式地与那些有血缘关系的奴婢一同对待了。这个时期大家庭的家长对子弟家属的亲情、照料减少了,统治因素相对增加了。

从宋代开始,随着政治型的门阀士族家族制度转变为血缘型的家族制度,传统的家长制进一步礼制化、系统化了。理学家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张载从天地一源、万物一气说起,从“乾坤父母”入手,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归结出“事亲则事天”的结论。他在《正蒙·乾称》中说: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貌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

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家庭来看,父母是这家的儿女的父母,从整个社会(天下)来看,天地是全天下人的父母。家庭与天下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视为一回事,“事亲”也就是“事天”了。反之,不孝敬父母,就是对天的不恭敬了。所有的人都是天地所生,所有的人也就都应当如同亲兄弟,应当天下一家亲了。

二程兄弟讲,仁义礼智信“五常”不仅是天理的具体化,而且是万物之性;这种万物之性不只是人才有,连豺狼鹰犬也有,人们奉行“五常”的方式在表现为对祖先的祭祀的同时,更表现为对父母在世时候的孝敬。但是,“大抵有人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与道难一”,这种自私的念头可能会妨碍对父母的孝敬,所以二程又主张克服人的自私心理,顺从天理,不能让“人欲肆而天理灭”。所谓“存天理,去人欲,”也有针对家庭关系的意思。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讲思辨的内容很多,却也是首先从“振纲纪”讲起,所谓“纲纪”就是三纲五常,认为这些都是“天之所以命我而不能不然”之事,否则就是违背天意。特别是家庭关系中的孝悌,“亲者,我之所自出;兄者,同出而先我。故事亲而孝,从兄而悌,乃爱之先见,而尤切人”,是完全应该的。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的时候,亲自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把人伦教育作为首要内容,“立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一再强调这是天理决定的人的本性。

尽管理学家们论证了孝悌亲情是天理,在实质性的内容上并没有多少创新,仍然是孔子早就规范了的伦理纲常。这不只是因为此时的主要使命是规范家族制度,也是因为家庭制度、家庭人际关系在孔子那个时候已经规范得相当细致,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没有必要改动了。至于给伦理纲常加上“天理”的解释,无非是为了增强人们落实伦理纲常时的自觉性。

同类推荐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树立坚固的爱国意识(插图)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树立坚固的爱国意识(插图)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历史。中华民族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很早就繁衍生息在神州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并以勤劳、勇敢、执著和辉煌的业绩著称于世,她有着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充溢着智慧的创造力。今天她正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迈向新世纪。
  • 写作教学心理学

    写作教学心理学

    本书包括:“写作教学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写作教学心理学的实验与探索”两编共十二章内容。
  • 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必知的7件事

    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必知的7件事

    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谁的人才素质高、人才储备多,谁就能处于战略领先地位,因此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具有战略意义。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基础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搞好基础教育,除了靠政府投入建设一流的校园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可见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呢?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内容新颖,论据充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我认为,该书所构建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对于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由于本书论述的问题在我国尚处研究、探索阶段,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未必正确和成熟,尚需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予以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希望广大读者多提指正意见。
热门推荐
  • 深潭梦阑之弦断逢花

    深潭梦阑之弦断逢花

    哀叹葬了花你是不知能让自己意中人从逍遥风流到痴情于我一人那是藏在心中溢出来的喜欢你的心意我怎么不知只是缘分太浅若有幸来生那将会如何
  • 恶魔校草:知道吗我爱你

    恶魔校草:知道吗我爱你

    第一次见面,冷墨寒把她表白用的手机旋转木马摔碎了,第二次见面,她在他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预谋已久的大阴谋,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 日月凌霄

    日月凌霄

    一念成佛,一念入魔!欲坠魔道,杀出一个朗朗乾坤,却成为了照耀千古的盖世豪侠‘剑中之神’;一心向善,只愿守护至亲挚爱,却成为了凌驾万人的绝世人屠‘狂风刀魔’。日月同辉,凌霄绝顶!欢迎来到江湖……(PS:本书非双主角,也无打脸踩人屌炸天的脑残套路,属于类似于《风云》的高武,不喜勿入。)
  • 都市之仙狱临时工

    都市之仙狱临时工

    程霖本来以为自己会扑街一生,没想到……程霖:走走走,别在我面前瞎晃悠,我晕针!随后丢出一个巨阳果,让某人小针变大炮。程霖:什么?仙界抗不住了?不要怕,我这就给支援!听到仙界战况不利,默默的点开兑换系统,兑换出一个仙人满地走的高等世界来。ps:这是一个仙狱临时工的辉煌人生!
  • 黄帝内经不生病养生真法

    黄帝内经不生病养生真法

    本书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用最深入浅出的理论、最通俗的语言、最实用的方法,从精气神三宝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经络养生、老人养生、儿童养生、男人养生、女人养生、名人养生等方面进行阐述。
  • 一世情,三生债

    一世情,三生债

    爱恨情仇!只为我一人!我愿一匹红骑,随君去,但是,世俗的纷愁,又有谁理的清呢?莫说君为权,只恐,责任在身无法随,但我愿和他厮守,安度一生……三生情,三世还,待到缘起你我厮守,缘落则离……穿越时空经历三生三世,那一世的他,一身紫饰,冠扎黑发,眉宇间的英气,那双英眼,让我无法忘记,他,从此在我心中烙下印记,从此与他踏上征战沙场之路。百千轮回,回魂千转,斩不断那一丝情分。
  • 逗妃嫁到

    逗妃嫁到

    小小逗逼蹦个极既然穿越了?!?!不急不急···穿了就穿了吧既来之,则安之~可偏偏有人让她过得不得安宁,不安就不安吧反正是个美男嘛可以理解,可是美男身边苍蝇多啊逗逼惹来杀身之祸,奶奶的人家姑娘是逗逼但不是傻逼好不好!看我这枚21世纪的美逗逗怎么和这些古代草包抢夫君~喵
  • 赛尔号之最强穿越二部

    赛尔号之最强穿越二部

    “亲情,友情,爱情,是我的一个都跑不了。堕落,黑暗通通都消失吧”
  • 超级透视神瞳

    超级透视神瞳

    穷小子王星得天书造化,获得神奇异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征战商场,俘获美人。破虚空,闯六界,创造无上传奇!
  • 最后的盗墓世家

    最后的盗墓世家

    摸金、发丘、搬山、御岭、盗墓四大门派纷争再起。茅山、崂山传人再现江湖。为秉承先祖遗志、破除家族千年来的诅咒。少年自湘西而出,走向一条尔虞我诈的盗墓之路。十方诸葛墓,七星续命灯再度重现人间。千尸穴、三尸血斑、神树月见。千年墓穴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成吉思汗陵诡异的壁画,被大雪埋藏千年的神秘古墓。一个个匪夷所思的墓穴、一段延续百年的诅咒。蚕丛立人像、九龙抬尸棺、地狱变相图、蓬莱女娲陵、昆仑不死树。匪夷所思的千年秘闻,惊艳绝伦的盗墓奇谭。机关密布、暗影重重。盗墓江湖、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