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肉芽肿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可累及口腔至肛门的全消化道,但以回肠末端及右侧结肠最为多见,病变呈节段分布,伴有溃疡、肉芽肿和瘘管、狭窄形成。病因可能与免疫、感染(细菌、病毒或支原体)、遗传、精神因素及食物过敏或吸烟有关。
自诊要点
腹痛:右下腹痛或脐周的痉挛性疼痛较多见,并可因肠痉挛而引起反射性呕吐或继发性肠梗阻。
腹泻:多数每日大便2~6次,常无脓血、黏液,无里急后重。
发热:活动性肠道炎症及组织破坏后毒素的吸收均可导致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等热,常间歇出现。
腹块:右下腹和脐周多见,质地中等,有压痛,因粘连而较固定。
便血:本病偶可引起便血,甚至连续大量便血。
其他表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瘦、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营养障碍以及由并发症产生的症状。
按摩方法
方法一
1.掌揉阳关、命门穴: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坐于患者一侧,以单掌揉法治疗患者的阳关、命门穴,持续治疗数分钟。
2.推小肠俞穴:体位如前,医者以单手用一指禅推法治疗患者的小肠俞穴,一侧治毕,再治另一侧,各持续治疗数分钟。
3.推八髎穴:体位如前,医者以单手用一指禅推法依次治疗患者一侧的上髎、次髎、中髎穴及下髎,一侧治毕,再治另一侧,持续治疗数分钟。
4.推气海、关元穴: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一侧,以单手用一指禅推法依次治疗患者的气海、关元穴,各持续治疗数分钟。
5.推天枢、府舍、冲门穴:体位如前,医者以单手用一指禅推法依次治疗患者一侧天枢、府舍、冲门穴,一侧治毕,再治另一侧,以右侧为重点,于每个穴位处各持续治疗数分钟。
6.指揉阴陵泉、三阴交穴:体位如前,医者以单指揉法依次治疗患者一侧阴陵泉、三阴交穴,一侧治毕,再治另一侧,于每个穴位处各持续治疗数分钟。
7.指揉下廉穴: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的侧方或侧前方,以单指揉法治疗前臂的下廉穴,一侧治毕,再治另一侧,于每个穴位处各持续治疗数分钟。
方法二
1.患者仰卧,医者站其侧,将一手拇指、食指分别置于患者脐部两旁的天枢穴处,着力长按3~5分钟,逐渐增加压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使患者局部有紧压感,下腹部和两下肢有温热感。
2.患者仰卧,医者站其侧,以一手掌心置于患者腹部神阙穴上,以脐为中心,先做顺时针方向旋转团摩5~10分钟,再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团摩5~10分钟,手法宜轻柔,频率宜慢,以腹部有温热及舒适感为宜。
3.患者俯卧,医者站其侧,将两手拇指置于患者脊柱一侧肌肉的内缘,其余四指掌侧置于外侧,自背部上方大杼穴平高处,自上向下拿提背部及腰部肌肉,至腰骶部的关元俞为止,反复操作3~5次。
4.患者右侧卧,两下肢微屈曲,医者站于其侧,将一手四指掌侧置于左侧腹上部不容、承满穴下,另一手四指掌侧置背部魂门穴处,前后相对,自上向下合摩,侧腹部经大横、腹结至府舍穴止,腰背部经意舍至志室穴止,反复摩动5~10分钟。腹部以摩法为主,力度宜轻;腰背部以摩按法为主,力度宜重。
自我按摩
1.揉天枢:坐位或仰卧位,用双手拇指揉按脐旁2寸处天枢穴2分钟。
2.按揉气海:坐位或仰卧位,用掌心对准脐下1.5寸气海穴,全掌压紧,用力揉按约2分钟。
3.按内关:坐位,用双手交替按压对侧内关穴,以有酸胀感为度,点按5~10次。
4.按足三里:坐位,用中指交替按压双侧足三里穴,点按5~10次,每次都应有酸胀感。
5.推上骶尾部:坐位或仰卧位,用双手第2、第3、第4指,交替自下向上推,以骶尾部有温热感为宜,重复操作约2分钟。
爱心提示
◎活动期应卧床休息,较轻者应注意劳逸结合,增加休息时间。
◎应食用热量高、富含维生素、低脂肪及适量蛋白质的饮食,宜少渣、易消化,避免奶制品及带有化学性刺激或机械性刺激的食物。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染,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