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 (4)
(4)当同时患呆小病、黏液性水肿、单纯性甲状腺肿,需要甲状腺激素类药物时:禁用 甲状腺片(又名甲状腺粉、干甲状腺),左甲状腺素。
(5)当同时患尿崩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肺咳血、子宫弛缓性岀血、手术后肠无力及尿潴留、引产等,需要垂体激素类药物时:禁用 垂体后叶素。
(6) 当同时患高脂蛋白血症,需要降血脂药时:忌用 右甲状腺素(因可加重症状)。
(7)当同时患较轻的心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律失常,需要强心药时:慎用 地高辛(又名狄高辛、狄戈辛)。
(8)当同时患脑梗死后遗症、脑岀血后遗症,需要血管扩张药时:慎用 莫西赛利。
(9)当同时患支气管哮喘,需要平喘药时:慎用 非诺特罗(又名酚丙喘宁、酚间羟异丙肾上腺素)。
(10)当同时患抑郁症,需要抗抑郁症药时:慎用 异卡波肼[又名闷可乐(因其可增强镇静、降压,产生明显的直立性低血压)]。
七、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一种非炎性、退行性与增生性的病变,最后结果为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与管腔缩小,使有关器官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常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动脉,平常一般所讲的动脉硬化多指此类)、动脉中层硬化(多累及四肢,特别是下肢动脉)和小动脉硬化(主要发生于高血压患者)三种。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且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三大危险因子。其他,如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有关系。
临床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匿状态下潜伏发展。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软、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
常用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本病尚缺乏敏感而又特异性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患者多有脂代谢失常,主要表现为血总胆固醇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三酰甘油增高,血(脂蛋白增高,载脂蛋白B增高,载脂蛋白A降低,脂蛋白(α)增高,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90%以上的患者表现为Ⅱ或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2. 血液流变学检查 往往示血黏滞度增高,血小板活性可增高。
3. X线检查 除前述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外,选择性或电子计算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或动脉瘤病变,以及病变的所在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助于确定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选择施行手术的方式。
4. 多普勒超声检查 有助于判断四肢动脉和肾动脉的血流情况。
5. 血管内超声和血管镜检查 直接从动脉腔内观察粥样硬化病变。
6. 放射性核素检查 有助于了解脑心肾组织的血供情况。
7. 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及其负荷试验所示的特征性变化有助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8 其他 肢体电阻抗图、脑电阻抗图,以及脑电图脑X线、电脑化X线或磁共振断层显像,有助于判断四肢和脑动脉的功能情况和脑组织的病变情况。
诊断要点 患者早期因无症状,诊断很难。有临床表现后结合上述检查确诊。
用药指导
1. 用药目的 控制症状,降低危险程度。
2. 用药原则与常用药 可视情况选用血管扩张药,降血脂药如烟酸、心脉乐、益寿宁、氯贝丁酯(又名安妥明)等。其他药物,如氨基甲酸吡啶、硫酸软骨素(A/C)亦可试用。
3. 伴有下列情况时的禁用、慎用、忌用、少用药
(1)当同时患抑郁症、儿童多动症、遗尿,以及麻醉药、中枢抑制药中毒,需要中枢兴奋药与脑代谢活化药时:禁用 苯丙胺,金莲花碱(又名野靛碱)。
(2)当同时患精神病,需要抗精神病药时:禁用 氯丙嗪(又名冬眠灵)。
(3)当行心脏手术,为防止心过速,需要拟胆碱药(骨骼肌松弛药)时:禁用 乙酰胆碱(又名醋酰胆素),卡巴胆碱(又名氨甲酰胆碱),溴新斯的明(又名普洛色林、普洛斯的明),斯的蒙南(制剂溴化斯的蒙南又名溴化苄基吡啉)。
(4)当同时患高血压,需要抗高血压药时:禁用 胍乙啶。慎用 曲帕胺。
(5)当同时患过敏性休克、支气管痉挛哮喘、低血压,需要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时:禁用 去氧肾上腺素(又名苯福林、新福林),去甲肾上腺素,甲氧明(又名甲氧胺)。
(6)当同时患周围血管性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脑血管障碍、血管神经性头痛、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大脑功能性疾病,如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及脑卒中后遗症、脑外伤和脑手术后遗症等,需要血管扩张药时:禁用 双氢麦角碱(又名氢麦角碱、氢化麦角碱、海特琴、海得琴、安得静)。
(7)当同时患消化道、泌尿道及其他括约肌痉挛及溃疡病和胆囊炎引起的腹痛,以及泌尿道和胃肠道器械检查前,需要胃肠解痉药时:禁用 辛戊胺(又名戊胺庚烷、新握克丁)。
(8)当同时患尿崩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肺咳血、子宫弛缓性岀血、手术后肠无力及尿潴留、引产等,需要垂体激素类药物时:禁用 垂体后叶素。
(9)当同时患尿崩症,需要其他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时:禁用 加压素(又名长效尿崩停)。
(10)当同时患失眠,需要镇静催眠药时:少用 度氟西泮。
(11)当同时患肥胖症、发作性睡眠及慢性酒精中毒,需要减肥药时:禁用 苄甲苯异丙胺。
八、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我国1959年对高血压进行普查防治,当时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1%;到1979—1980年第二次抽样调查,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包括临界高血压)已增加到7.73%;到1990—1991年第三次次全国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在10年间又有显著增长,估计至少有6 000万高血压患者。据最新统计资料,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上升到11.68%,尤其高血压继发的心、脑、肾等器官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有资料显示,80%~90%的高血压是因高血压病引起,10%~20%是在患某种疾病时,高血压作为该病的一个症状出现在临床上,后一种称症状性高血压。
临床表现 早期高血压有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闷、乏力、心悸等;后期则视波及心、脑、肾的程度而有不同的症状和后果。
常用检查 测量血压。
诊断要点 目前仍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高血压联盟(WHO/ISH)建议的血压判断标准:①正常成人血压,SBP≥17.3kPa(130mmHg),DBP≤11.3kPa(85mmHg)。②正常成人高血压值,SBP 17.3~18.5kPa(130~139mmHg),DBP 11.3~11.9kPa(85~89mmHg)。③成人高血压,SBP≥18.6kPa(140mmHg),DBP≥12kPa(90mmHg)。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值界限,血压对人体健康也是一个连续的阶梯式影响,尤其近年在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血压值在16.9/10.7kPa(130/80mmHg)以上时,患者心、脑、肾等器官损害的发生率随血压增高而显著增加,故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取消临界高血压的概念,而将高血压的标准定为18.6/12kPa(140/90mmHg),便于对轻型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控制。
用药指导
1. 用药目的 控制症状减少危险。
2. 用药原则与常用药 鉴于高血压病因不一,降压药物较多,又需长期服用。如果用药不当,必定带来不良后果。例如,因脑及心循环不足引起的高血压需要抗高血压药时,如果用胍乙啶(又名胍乃替丁)可因血压低而致脑、心肌缺血加重。另外,患高血压的同时又患另一种或几种病,如果用药有误,必定造成治好某一种病(或有效)却加重另一种病的严重后果。如高血压病同时患消化性溃疡者,若使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甘珀酸钠(又名生胃酮钠),虽然该药对消化性溃疡有治疗作用,但也会因此增高血压。
一期患者(舒强压波动于90~100mmHg)且症状明显的可用利血平(或加利尿药)。二期(舒张压持续在110mmHg以上)可用多种降压药如利血平、肼屈嗪和利尿药合用。三期(舒张压持续超过120mmHg)和急进型高血压(舒张压持续超过130mmHg)可用硫酸胍乙啶或硫酸胍生与酒石酸潘必啶、盐酸美卡拉明、喷托铵联合治疗。
3. 伴有下列情况时的禁用、慎用、忌用、少用药
(1)当同时患感冒、流感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以及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及月经痛等,需要解热镇痛药时:禁用 保泰松(又名布他酮),地夫美多,依莫法宗,尼氟酸。慎用 三氟尼柳(又名氟苯水杨酸、二氟苯水杨酸),布洛芬(又名芬必得、异丁苯丙酸、异丁洛芬、拔怒风),双氯芬酸(又名戴芬、扶他林、双氯灭痛、双氯胺苯乙酸钠、双氯灭酸),泰诺感冒片,泰诺儿童感冒口服液,日夜百服宁(又名双分伪麻片、美扑伪麻片)。
(2)当同时患失眠,需要镇静催眠药时:慎用 巴比妥类。
(3)当同时患恶心、呕吐及神经精神紧张等原因引起的头痛、偏头痛,需要镇痛药时:禁用 咖啡葛-PB。
(4)当同时患贫血,需要抗贫血药时:慎用 红细胞生成素(又名重组人体红细胞生成素)。
(5)当同时患消化性溃疡,需要抗酸药与抗消化性溃疡药时:慎用 甘珀酸钠[又名生胃酮钠(因可出现高血压)]。
(6)当同时患消化道、泌尿道及其他括约肌痉挛及溃疡病和胆囊炎引起的腹痛,需要胃肠解痉药时:禁用 辛戊胺(又名戊胺庚烷、新握克丁)。
(7)当同时患抑郁症、遗尿症或麻醉药、中枢抑制中毒,需要中枢神经兴奋药与脑代谢活化药时:禁用 苯丙胺(又名非那明),甲基苯丙胺(又名去氧麻黄碱),多沙普仑(又名吗乙苯吡酮),金莲花碱(又名野靛碱)。慎用 哌甲酯(又名利他林),甲氯芬酯(又名氯酯醒、遗尿丁)。
(8)当同时患过敏性休克、支气管痉挛哮喘、低血压,需要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时:禁用 肾上腺素[又名副肾素(因可致血压升高)],去氧肾上腺素(又名苯福林、新福林),麻黄碱(又名麻黄素),美芬丁胺(又名恢压敏),间羟胺(又名阿拉明),美芬丁胺(又名甲苯丁胺),甲氧明(又名甲氧胺),去甲肾上腺素(因可致血压升高)。
(9)当因脑及心循环不足引起的高血压,需要抗高血压药时:慎用 胍乙啶[又名胍乃替丁(因用该药降压后可加重脑、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