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900000018

第18章 找对病因赢健康 (6)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精神因素与胃病的关系。我们在临床当中也常常发现竟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忧思悲伤以及气郁恼怒等情志因素都可以引起胃病。这是因为情志因素一方面直接损伤脾胃,降低脾胃的运化功能,另一方面是导致肝气郁结,横逆走窜,侵扰脾胃,引起脾胃气机失于和降,故而胃病。这种胃病又称为肝胃气痛,具有胀、痛并作,部位不定的特点,常伴随嗳气、泛酸、疼痛连及两肋等症状。

素体脾虚

有一部分病人由于平时不注意保养,或者由于久病等原因,导致脾胃本身虚弱,脾胃自身失养,从而造成胃病。如果脾胃本身虚弱的病人,又感受了寒邪、或者食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或者精神紧张,就更容易引起胃病或使胃病复发。

中医认为,以上四种因素是诱发胃病的主要因素,其他如劳倦过度、房室不节均可导致体质虚弱而诱发本病。这些因素往往同时并存或互相影响,可互为因果,对于每个病人,则各有侧重。在临床诊治中,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审证求因,辨证施治,才能达到药到病除。

◇胃病的证型

中医在治疗胃病时,把胃病分为很多种证型,临床上胃病以下面几种最为常见。

肝胃不和型

主要症状:胃部胀痛或胃痛窜到两肋部,频繁嗳气,有泛酸,嘈杂表现。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厚,脉弦。

对于这型病人,中医采取的治疗原则是“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脾胃湿热型

主要症状:胃腕部灼热胀痛,口臭,口苦,尿黄,胃部,腹部有饱胀感,口觉得干但不想喝水。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厚腻,脉滑或紧。

对于此类病人,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泄浊,和胃消痞”,常用调气平胃汤,加减应用治疗。

脾胃虚弱型

主要症状:胃腕部有隐痛,胃痛喜按喜暖,胃病时按揉或热敷可以缓解,进食后胃部胀闷,食欲不振,大便稀薄或常腹泻,全身乏力,四肢酸软。

对于此型病人,中医的治疗原则是“益气温中健脾”常用“黄芪健中汤”为主加减运用。

胃阴不足

主要症状:胃腕部灼热疼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或弦细。

对于此型病人,中医的治疗原则为“养阴益胃”常有“益胃汤”加减。

胃络淤血型

主要症状:胃脘部疼痛,痛有定处,痛不可按,胃疼日久不愈,出现黑色大便。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淤斑,脉弦涩。

对于此类病人,中医治疗原则为“湿精活血化淤”常用方剂“当归四逆汤”为主加减运用治疗。

◎小儿咳嗽,家长着急

现在的小孩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全家人都围着他转,可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托在手里怕碎了。家长对孩子的照顾算得上最无微不至的,但即使这样,只要孩子有个风吹草动,都能把家长急死、折腾死。

小儿咳嗽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可在家长眼中,任何疾病都大如天。孩子一旦咳嗽感冒,家长就会抱起他往医院跑——看西医治不好再看中医,一个中医看不好再找另一个看,还是治不好就到处打听偏方。

其实,咳嗽是小儿肺系的一种常见征候,是机防御反射性运动—气逆痰动的临床表现,既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又是一种独立的病症。无论外感、内伤所致的肺失清肃而壅遏不宣者,均可发生咳嗽。尤其是春夏之交,温差较大,抵抗力稍差的小儿在此环境中很容易感冒而引起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哮喘,所以对小儿咳嗽应及时治疗,不可忽视。

现代医学认为,咳嗽得成因是由于小儿呼吸道血管丰富,气管、支气管粘膜娇嫩,受急慢性感染;各种传染病,呼吸道阻塞,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转移性肿瘤,先天性畸形,循环障碍等因素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形成咳嗽。

中医学认为,是小儿行气未充,卫外功能较差,寒暖不知自调,气候变化之时外邪随风侵袭人体,致气郁闭不宣;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冷,积热所伤,使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日久化火,贮肺作咳,秉赋不足,体虚弱,外感咳嗽,经久不愈,耗伤正气,致肺脾受损,气逆痰动而成咳嗽。

小儿咳嗽的基本治疗是理肺、健脾、固肾。理肺包括宣肺、清肺、润肺、泻肺与温肺;健脾包括化湿、渗湿、燥湿与补脾,固肾包括温肾、壮阳等。在治疗中首先用理肺法则,若效果欠佳,再加健脾法,若已成哮喘时,可增入固肾法,三法协调辨证治疗。

咳嗽在临床上分两大类六种证型:

一类是外感咳嗽

1.风寒型:表现为咳嗽频作,喉痒身重,痰白稀薄,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风寒挟惹者证:见咳嗽音哑,恶寒鼻塞,咽痛口渴。

2.风热型:症状是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发热头痛,恶风,有微汗。风热兼湿型:证见咳嗽痰多,胸闷汗出。

一类是内伤咳嗽

3.痰热咳嗽型:表现为咳嗽痰多,粘稠难咯,发热面赤,目赤唇红,口苦作渴,烦躁不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4.痰湿咳嗽型:证见咳嗽痰壅,色白而稀,胸闷纳呆,神乏困倦。

5.阴虚躁咳型;症状是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咳嗽带血,午后潮热。

6.肺虚久咳型:表现是咳而无力,痰白清稀,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畏寒,体虚多汗。

治疗宜随证立法,风则散之,盛则下之,火则补之使肺气宣通,外邪疏散,肺脾气壮,咳嗽自愈。

◇家长如何预防小儿感冒咳嗽

首先,在流感流行季节,孩子发烧,感冒咳嗽,应该有一个较长的病程,在医生诊治后,按医生的指导在家服药、护理。不要因为孩子发烧不退,反复到医院去,而增加重复感染的机会。

其次,孩子感冒初期,病情不重时,可以先吃些小儿感冒药;发烧达38.5℃以上时,及时吃退烧药,尽量安静休息,多喝开水。当病情加重时,要及时到医院求治,这时就不宜自己处理了,尤其不要随便服用成人药物。

另外,父母对孩子的护理非常重要,孩子睡不着不必强迫,可以坐着玩。对伴有呕吐、腹泻的病儿第一天应给流食。对一般的发烧、咳嗽病儿,要吃些可口的、清淡的、有营养的饮食,冬天务必给热的饮食,面条、片汤都很好。发烧出汗体液消耗多,要多喝水和果汁,多吃水果。孩子病时不要洗澡,因为洗澡会使血液循环旺盛,于安静不利,且会再受凉。痰多的孩子确会因洗澡而增加分泌物,但只能在患病一周后,早晨稍有咳嗽,食欲也好,能玩,不发烧时,可在入睡前洗一次澡。如睡得好,以后就可以隔一天洗一次。

◎孩子为何经常发烧

孩子感冒发烧是父母最头痛的事情,尤其是在季节更换或者流感高发期时。孩子发烧,大部分父母都是马上带去看医生,吃药打针。有些孩子更是长期离不开感冒发烧药,但常常是愈吃愈糟,身体变得毫无抵抗力。其实当孩子发烧时,家长可以尝试中医的治疗方法,因为中医的治疗不仅有扶正固表,疏风宣肺,清凉解毒等多种手段,而且在解除感冒咳嗽症状的同时,达到治病而不伤正气的效果,调理孩子虚弱的体质。

小孩子的病,多出于发热,只要作家长的了解了发热的病因,那么以后一切疾病都会比较容易分析。其实发热不算一种病,只是一种正常的身体病理生理学反应,一种现象。身体为了驱除入侵的细菌与病毒,大脑下达指令、拉警报、提高免疫系统工作量,身体的温度高升、产生发烧。所以我们家长不要见热即退,而应该分析发热原因,从根本解决发热问题。否则一味退热,或令病迁延不愈甚至加重,或令病邪深藏体内,治不彻底。

很多人一遍遍地给孩子吃退烧药,却从不找根本原因,最后归结为小儿体弱发热。一味镇压,后患无穷,所以我们必须从根本寻解决和疏导方法,治国如此,治水如此,治病也如此。

《黄帝内经》中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 “气实者,热也。”《幼幼集成》将小儿发热简单分为四大证:表热,里热,虚热,实热。

1.表热:小儿无故发热,多由外感风寒。其证喜人怀抱,畏缩,恶风寒,不欲露出头面,面带惨色,不渴,清便自调,吮乳口不热,或鼻塞流涕,或喷嚏,浑身拘急。此表热也。初起时一汗可解(小而不可发大汗,易伤元气,以后再说)。

2.里热:发热时,喜露头面仰身卧,扬手掷足,揭去衣被,渴欲饮水,吮乳不休者,口渴也,吮乳口热,小便赤,大便闭。此里热也。宜解利之。

3.虚热:多从大病之后,或温热,或潮热,如潮汐有定期也,或渴或不渴,大小便如常。宜补之。

4.实热:面赤腮燥,鼻孔干焦,喜就冷,或合面卧,或仰面卧,露出手足,揭去衣被,大渴不休,大小便秘。宜微下,但不可以大泻。

去年元旦,我接诊了一个10岁的男孩,他发烧时间长到一个多月,据他妈妈说,这孩子每次发烧只要一输液就退烧,但是一停就又烧了。他妈妈带他到大医院反复检查,就是查不出什么病来,心里特别着急。于是我给他开了几副中药,结果吃完就烧退病愈了。

有人会问:“这是什么病啊?怎么一个多月都治不好?”其实这只是普通的感冒引起的发烧,但是因为这个孩子的身体素质差,经常感冒,而且一感冒就打针,导致免疫力更加降低,而这次感冒又毫无目的地乱输液(因为病毒感冒输水无用,反而有害),所以导致一个普通感冒发烧一个多月还不好。

孩子发烧的时候,家长最应该做的两件事:

1.给予小儿物理性的退烧、帮助散热,例如睡冰枕、毛巾擦拭身体、多喝水等等。

2.时时刻刻监测体温,一般而言,体温超过39℃且到达一定时间以上,对于脑部细胞会造成伤害,所以,随时监测体温是必要的。至于中医的“退烧之道”在于“辩证”,如果是“风寒”所引起的会使用一些“驱风散寒”的中药,例如:荆芥、防风、麻黄、桂枝等。

如果是“风热”的原因,则会使用“驱风化热”的中药,例如菊花、连翘、金银花、桑叶等等,不论是哪种原因的发烧,中医治疗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因势利导”、“顺势而言”,不采用强行退烧。一般而言,只要辩证正确,退烧的效果还是很快的!

说到这,或许有的家长要问了,中医里说到的热证是否就是发烧?如果不是,那么究竟什么是热证呢?在此我要向大家说明一下。

“热证”是人体感受阳热之邪(如风邪、热邪、火邪等)或阳盛阴虚、脏腑阳气亢盛和阴液亏损、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征候。西医在判断病人是否发热或温度高低,用体温表给病人测量一下体温,超过37度便称之为发热。而中医判断病人是不是属于热证,却不是测量体温就能了事。中医所说热证,固然常有发热这一症状,而且在外感疾病中大多体温升高,但在内伤疾病中,体温却又不一定升高。

中医所说发热,主要是指病人的主观感觉,例如病人自觉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体温都可以不升高,所以中医所说的发热并不等于体温升高的发烧。即使体温有所增高而发烧,也不一定都属于热证。例如感冒病中的风寒表证,虽然病人发冷发热,体温也可以较正常为高,但因它的症状特点以寒象为主,如发冷重、流清涕、口不渴、舌苔白、脉不快等,仍然判断为表寒证,并不因其发烧而判断为表热证。

许多病人体温正常,并不发热,但其症状特点属于热象,如自觉发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搏快,所以仍然判断为热证。即使连自觉发热的症状也没有,只要具备上述热象,同样可以辨认为热证。甚至连上述热象都不具备,但却有舌尖红而溃烂疼痛,也属于热证,因为舌尖红就是一种热象。

由此可知,虽然发烧的病人大多属于热证,但热证并不等于发烧。判断是不是热证的关键在于是否以热象为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劫临天地

    劫临天地

    本书讲述了一个乡村普通少年一步一步成就强者之路的经历,为能修炼喊出“命奈我何”的悲壮豪言,为保护亲人努力拼搏的浓浓亲情,为抗天地大劫守护家园的无畏情怀,为爱人刀山火海的生死绝恋,一切因果,一切羁绊,铸就了君临天下的王者,也铸就了杀人如麻的白衣修罗,王者的成长一切尽在劫临天地
  • 末世之女王殿下

    末世之女王殿下

    她,不是女王。她只是一个寻找双亲的小女人,在末世的路上,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属于她的那些伙伴,建立了属于她的那个王国,找到了属于她的——Mr·right很雷、很狗血、很BT!========================
  • 众神之锋

    众神之锋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故事,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的热血故事,恶魔的挑战——你准备好了吗?
  • 下一站,我会找到你

    下一站,我会找到你

    最青涩的校园爱情,简单而美丽,仅以此纪念自己已逝的青春
  • 可以幸福就好了

    可以幸福就好了

    思可的爸爸在一场车祸中将宁南和静静的父母卷入其中,思可因为喜爱邻居家的盆栽而暗恋上其主人——遥生,认识了遥生的朋友许风。思可终于答应了许风的追求,却忘不了遥生。直到某天遥生吻了她,一切都崩坏瓦解……为了救长脑瘤的哥哥,静静通过自己的美貌骗钱却被杀害,所有钱不翼而飞……
  • 女配大人:加油奋斗吧

    女配大人:加油奋斗吧

    还在感慨那些言情小说、穿越小说,女主一人独占各类男主、男配的绝佳命运么?还在感慨剧中除了女主一人,其他各类女配的炮灰命运吗?还在感慨各类可怜女配遇到伪白莲真黑莲的女主,而走上不归路吗?那么,来吧!这里有各类世界任你挑选,清新校园、古色古言、西方传奇、末世丧尸、未来机甲等等等…还能在有穿越女、重生女、空间女等等等的世界与之一决高低。还在等什么?女配大人,加油奋斗吧!
  • 入人间之少年鹿秋白

    入人间之少年鹿秋白

    四百年前炎族被利欲熏心之徒全族歼灭,仅剩的族人躲入冥界苟活。四百年后,炎族在年轻的领袖带领下崛起,更名为炎隐族,四处征战,强夺谕石。谕石之力,可灭天毁地。一个在炎隐族尸兵攻击下侥幸存活的孩子——鹿秋白,被带回冥界,年幼无知的他被洗脑训练以成为炎隐族合格的战士。九年后,秋白长大了,迎接他的究竟会是什么样的未来?
  • 因为迷惘,所以叫青春

    因为迷惘,所以叫青春

    人生就是不停地选择,现在的你,是不是也像当年的我,站在青春的十字路口徘徊,不知道是前进还是后退,向左还是往右?面对未知的世界,心里有些许期待,些许迷惘,还有些许恐惧。这是一部引导我们在迷惘中前进的心灵地图,一部让每一个正在奋斗中的年轻人产生共鸣的暖心读物。众多名家鼎力推荐:年轻人读懂青春就看这一本。
  • 校花老婆美女管家

    校花老婆美女管家

    一个本性敏感,体质差劲,却每到危险的时刻总是敢第一个站起来的弱小少年王羽。但在陌生的病床上一觉醒来,发现一切都变了。自己莫名奇妙的情绪变化竟然能使其身体产生相对应的变化。快乐,兴奋,冷静,生气,忧郁,绝望,这一切都可以转化成其所需要的战斗力。是要选择一步步走向强大抱得美人归还是默默地选择懦弱的走向人生的尽头,这一切都将掌握在王羽自己的手中。
  • 亚非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亚非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