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瑜珈信奉者有一种说法:不仅硬食物要细细咀嚼,即使是软食物(如羹、饮料、水等),都要细细咀嚼。在他们看来,食物和饮料经过长时间的咀嚼,会对身体更有益。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人甘地有一句经典名言:“你们应该嚼自己的饮料,喝下自己的食物。”
口腔神经具有某种负反馈作用,当我们细嚼慢咽时,这一神经就有时间向大脑反馈吃饱了的信息,让我们停止进食。而吞咽太快,不让食物充分刺激口腔的感觉神经,“饥饿”的中枢神经就得不到相应抑制,大脑就得不到吃饱了的信息,即使吃了很多还不感觉饱,不得不继续吃下去,久而久之,人就胖了。
总的说来,细嚼慢咽的好处有哪些呢:
1、洁齿防龋
细嚼对牙龈有按摩作用,能提高牙龈的抗病能力。细嚼时分泌的唾液对牙齿表面的冲洗,能减少龋齿的发生。而粗嚼快咽,进餐速度过快,很容易咬伤舌头、腮帮,损害口腔、牙齿和牙床,甚至引起口腔溃疡。
2、帮助消化
细细咀嚼,可以把食物磨得极细,这样的食物进入胃肠后,营养易于吸收。而狼吞虎咽吃进去的食物,食物的营养不仅难以吸收,而且还增加了胃肠道的负担,引起胃肠道疾病。
3、健脑益智
研究表明,咀嚼能牵动面部肌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用多普勒颅脑超声波观察发现,大脑血流量在咀嚼时可增加20.7%。因此,三餐中多点豆类、动物骨头等耐嚼食品,不但健脑,还增长智力。
4、解毒防癌
在咀嚼时,口腔内会分泌出大量唾液,科学家将唾液放到黄曲霉毒素、亚硝基化合物等强致癌物和烟油、肉类烧焦物、焦谷氨酸钠等可以致癌物中,结果发现,唾液可使这些致癌物在半分钟内完全消失。
此外,唾液对某些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有明显的解毒作用。
5、减肥美容
肥胖者的进食速度比瘦人快,咀嚼吞咽的次数也比瘦人少。所以,要想无痛苦减肥,只要在吃东西时多嚼几下就可以了。
在咀嚼过程中,面部血液供应量加大,表情肌协调有规律地活动,可使面色红润光泽,有弹性,减少皱纹。
春生保肝脏,御风养阳气
春天万物复苏,大自然从冬天的蛰伏状态中恢复过来,人体要顺应自然的规律,气候转阳,身体也要转阳。同时自然界的致病微生物也复苏开始侵害人的身体,所以,春天既是养阳恢复元气的季节,也是呵护防止疾病的季节。
天气转暖,养肝回阳
为什么在春季养肝。俗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这概括了立春的养生内容和特点。人们经过秋冬的休养,到了春季要开始劳作了。故春季的养生要顺应春天万物复苏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中医五行理论认为春属木,与肝脏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以升阳护肝为主,而护肝又以调节心情为主。心情舒畅,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于阳气生长。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意思是说,若在春天不好好养生,违背了春天之气,体内的少阳之气不能生长,就要发生肝气内郁的病变。
肝主生发
春天生机盎然,人体为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也活跃起来。春天应该顺应季节的变化,保养阳气。而肝部主“生发”,是和春天的万物复苏的特性相对应的。春气通于肝,天人相应,春天养好肝,方能预防疾病保健康。这时候如果营养不良或调理不当很容易导致肝虚,使人们对疲劳的耐受力减弱。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则易使两目干涩,眼球浑浊,视力不佳。所以说:“春令进补有诀窍,养肝明目是首要。”
肝脏被称为人体内的“化工厂”,肝脏有代谢、解毒、凝血、免疫、产生热量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等功能。也就是说,肝最主要的功能是调节全身气血运行。肝气不舒,周身气血运行便会紊乱,出现高血压、妇女月经病、消化功能紊乱等诸多疾病。
容易受伤的肝
春天人们的活动量也开始加大,同时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营养消耗增加,而血流量的调节,营养的供给、消化、吸收。若能掌握春季这个时节好好调养肝脏,可增强抵抗力,在体内贮藏抵抗疾病的能量,以应付外界对身体的侵袭。
若是调理不当,春季天气多变,一些慢性肝病患者受到春季气候的影响而复发或使原有症状加重。因为冬季气候寒冷,人们偏爱高油高脂食物、饮酒多,又缺乏运动,肝脏的代谢一直处在疲劳运转状态,经过一个冬季的积累后,许多到医院体检的人都会在B超检查中被查出患有脂肪肝;还有春天也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承受其代谢、解毒的功能,负担最重,易受侵袭。春天是肝脏疾病的高发期,应当提防肝病复发或病毒偷袭;
养肝亦有道
如何养肝呢?除了顺应气候变化,注意保暖防寒,积极锻炼外,还应注意饮食。不外乎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饮食。养肝首要的是避免过度劳累,休息能增加肝血流量,激活肝脏细胞。还要保持心情愉快,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所以平常要重视精神调摄,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愤然恼怒。肝火旺盛,容易暴躁的人总爱自寻烦恼。有事没事干着急的人总是自寻烦恼,有事了着急了也没用,没事着急做什么?结论是,不用着急。
同时注意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吃辛辣、油炸刺激性食物及饮酒等,少食动物脂肪性食物,避免肝脏的负担增加。注意饮食卫生,尤其外出用餐时更要注意,减少感染病毒的可能,由于各种病毒及细菌的感染均会对肝系统造成损伤。
要注意全面营养,摄取均衡的营养,宜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多摄入一些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虾等,多食新鲜熟透的水果、菌类、花椰菜、四季豆、木耳、等含有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应该按时就餐,或者少食多餐,保证营养的摄人。
春季还要摄入温补壮阳的食物。韭菜又名起阳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春天常食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此外,葱、蒜也是益肝养阳的佳品。大枣性平味甘,养肝健脾,还可适当吃些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马蹄、黄瓜、蘑菇等,这些食物均性凉味甘,可润肝明目。可服一些适时的滋补品,如银耳,能润肺生津,益阴柔肝。要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护肝不可抑脾
肝好脾不好也不好过。我国医学还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肝气最旺,肝气旺会影响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千金要方·食治·序论》中有“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之说。其意是要求少吃酸味食物以制肝木旺盛,多吃甜食以增强脾的功能。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让身体复苏
平补饮食防外感
春天外感较多,对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来说,更应引起重视。好在凡事有利也有弊,细菌生长快,人体也可以利用这个万物复苏的时机把自己好好地调养一番。中老年人有早衰现象者、患有各种慢性病而体形孱瘦者、腰酸眩晕、脸色萎黄、精神萎靡者,均可利用春天这个季节,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当的食补方法,以防病治病。
老年人有上述情况者,可采用平补饮食。具有这种作用的食物有:荞麦、薏仁等谷类,豆浆、赤豆等豆类,橘子、苹果等水果以及芝麻、核桃等,可长期服用。老年人如有阴虚内热者,可选用清补的方法。这类食物有:梨、莲藕、荠菜、百合等。此类食物食性偏凉,食后有清热消炎作用,有助于改善不良体质。病中或病后恢复期的老年人的进补,一般应以清凉、素净、味鲜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选用大米粥、莲子粥、青菜泥、肉松等。
预防胃病和感冒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也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为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或形成气体产生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防治上,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后,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这些,均有养阴益胃之功效。
天气乍暖还寒的初春,人们容易患或感冒。此季节多煮些红薯粥吃,可以正气、养胃、化食、去积、清热,还可以减肥清肠呦。多喝红薯粥可调理身体,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有些人吃过红薯后放屁多,是红薯帮助肠胃蠕动的结果。
红薯是个好东西
红薯,性味甘、平,有健脾胃、补虚乏、益气力的功效。红薯营养非常丰富。红薯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热能、蛋白质、糖、脂肪、磷、钙、铁、钾、胡萝卜素,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葡萄、梨的10至30倍,居同类果蔬和粮食之冠,胡萝卜素的含量比马铃薯、芋头、玉米高600倍以上。红薯也含有丰富的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助长发育的赖氨酸,与米、面配合食用,可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营养价值。
红薯虽好但不宜多食,多食会滞气引起烧心、吐酸水、腹胀。糖尿病和肾脏病患者不宜多吃,因为红薯的淀粉质含量很高,而淀粉质经消化后会转化为葡萄糖,对糖尿病人不利;红薯的高钾成分也不利于肾脏病患,所以食用一定要有所节制。
春季宜食食物
春天补养必须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其平补、清补的饮食,以免适得其反。一般认为春宜甘温平淡,再适当地配合具有清肝疏肝作用的食物,如小白菜、油菜、胡萝卜、芹菜、菠菜、荠菜、马兰头、菊花脑、荸荠等。
同时因人而异,缺啥补啥。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食用,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
春季调养三步曲
春季的饮食调养可分为三个时期进行。早春时期,为冬春交换之时,气温仍然寒冷,人体内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于进食偏于温热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春季中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可以参照早春时期的饮食进行。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青菜的食量,减少肉类的食用;春季晚期,为春夏交换之时,气温偏热,所以宜于进食清淡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清淡的食物,并注意补充足够维生素,如饮食中应适当增加青菜。还要多吃一些水果,因为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增强体质有益。
杜绝病从口入
春季气温变化大,春季的营养构成以高热量为主,由于冷热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活力增强,是各种病菌繁殖的最好时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是传染病流行和胃肠道疾病好发时期。随着气温升高,易使某些事物腐烂变质。而且季节温差较大,着凉后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另外,人们外出旅游,一路上劳累奔波,常使身体的抵抗力大大降低,饮食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患病,因此,踏青莫忘饮食卫生。
春天由于温暖多风,不仅细菌滋生快,传播得也快,所以春季是疾病的传染最厉害的时期。不仅要从源头上杜绝疾病,也要注意不被他人感染。要想提高抵抗力,细菌袭击也不怕,就得好好保养身体,春季养生,当需食补。天人相应,作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人来讲,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三春”的不同。
早春食补
早春,阴寒渐退,郊外阳光初发,乍暖还寒。根据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在早春时节,适当吃些葱、生姜、蒜、韭菜、芥菜,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且其中所含的碱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另外,还可适当吃一些鸡肉、动物肝脏、鱼类、瘦肉、蛋黄、牛奶、豆浆等营养品,以供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日趋活跃的需要。此时宜少吃寒性食品,以阻遏阳气发越。
仲春食补
古人云,春应在肝。肝禀风木,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祖国医学认为,肝旺可伤脾(木克土),影响脾胃运化。因此,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言:“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在这个时节,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山药、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