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3400000026

第26章 庄子论人生 (2)

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又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吕氏春秋?不二》篇讲:“阳生贵己。”

孟子以“为我”为杨朱思想的基本特征,可能有夸大的性质。孟子说“杨子取为我”,其证据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后世也多以“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来概括杨朱的思想。

但这一概括可能并不准确。因为在先秦文献中,只有孟子对杨朱思想作这种概括,其他如《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都提到杨朱,或论及杨朱的思想,但情况并非如孟子所言。另外,孟子讲杨朱“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而“拔一毛”利天下,为什么不为?孟子也没有做出任何说明。所以其实际情况到底如何,也不得而知。

而《韩非子》书有一条相关材料,也许有助于理解杨朱思想的实际。《韩非子?显学》篇讲:

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世主必从而礼之,贵其智而高其行,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

这里所讲的,可以代表杨朱的思想倾向。孟子所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其真实含义原来不过是“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但是,“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韩非认为这是“轻物重生”,而不认为这就是“为我”。

以“轻物重生”概括杨朱的思想,与《淮南子》对于杨朱的概括说明恰好相合。《淮南子?汜论训》讲:“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言也,而孟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与韩非讲的“轻物重生”,意思是一致的。《淮南子》评论杨朱,也提到孟子,但也没有以“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来概括杨朱的思想,而认为杨朱思想的特点是“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

由此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孟子对于杨朱思想的概括并不准确;二、这种概括只是一面之词,只是代表了孟子对于杨朱的个人看法,或原本就是一种情绪性表达。以“轻物重生”来概括杨朱的基本思想,似乎更为准确。

“轻物重生”,是要以生命为根本,是要确立世间最可贵者莫过于生命的观念。《吕氏春秋?重己》篇讲:

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

这可以说是对“轻物重生”的具体说明。把自己的身体看得比整个天下更为珍贵,这一思想,在《列子?杨朱》篇中也有反映。

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苦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

把自己的身体看得比整个天下更为珍贵,是对老子“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思想的继承与发挥。“轻物重生”、“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吕氏春秋》认为这就是“贵己”。但是“贵己”是看重自身的生命,不是“为我”。因为杨朱虽然“贵己”、“重生”,但却并不贪求,并不因“贵己”、“重生”,而贪图人世间的利禄。

《列子?杨朱》篇讲:

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损一毫利天下而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亦不取。既不与人,也不取人;既不利人,也不以人利我。这是一个自为的社会,它所彰示的是古人原始、自然而纯朴的生活。我的就是我的,我既无求于人,人亦无求于我,我既无与于人,人亦无与于我。这样一种自为的社会,正是杨朱的理想。

杨朱“轻物重生”,其所轻者,外在之物也;其所重者,自身之生命也。

庄子当然也有追求,庄子的追求与此不同。庄子也讲轻重。庄子所看轻的,庄子让人能够放得下的也是外在之物,而庄子所谓的外在之物,并非只是利禄之类,还包括为儒家所大力提倡的所谓功名。庄子之所看重的,并非个体的生命,而是个体的精神生活,是个体的精神状态。

4. 自由与洒脱

庄子并不是一个没有追求的人。在庄子看来,人本来是自然的、自在的、自由的,但人现在却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

人要不要自然?要不要自在?要不要自由?这不是庄子的问题。因为在庄子那里,这根本不是问题。人当然要自然、要自在、要自由。人如果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那还是人吗?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的生活,那还是人的生活吗?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的生活,还值得珍惜吗?

人本来是自然的、自在的、自由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自然,也不是追求自然,而是如何回归自然;不是要不要自在,也不是追求自在,而是如何回归自在;不是要不要自由,也不是追求自由,而是如何回归自由。

人本来是自然的、自在的、自由的,但人现在却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人为什么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因为人把外在事物看得太重,因为人对于功名利禄之类外身之物有过分的追求。

庄子不是没有追求,庄子不是要人放弃追求。庄子的追求,就是追求自然、自在、自由、自性的生活。

自然、自在、自由、自性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山木》篇讲: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絜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贫,是物质上的不充裕;惫,是精神的不通达。庄子认为自己只是贫而并不是惫。

庄子所追求的,是个体人格的自在、自由与洒脱,是个体精神的逍遥无羁。庄子既不求名,也不逐利。因为求名逐利,残生伤性,必然要受到外在事物的制约,必然会成为外在事物的工具,必然会为外在事物所役使,必然会对内在精神造成强烈的危压。

庄子对于外在物的态度,就是《山木》篇所讲的:“物物而不物于物。”“物物”,物为我所用,以我役物,我是目的;“物于物”,我为物而奔走,我为物所役使,我沦为物的工具。庄子所看重并努力以求的,是个体精神的自由与洒脱。

庄子把人的精神上的自由与洒脱,看得比地位和声望以及物质上的富有更为重要。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所载: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讲,一千两黄金,这是很大的利了;卿相之位,这是很高的地位了。但是你们有没有看到用来做祭祀的牛。在它们还小的时候就被挑选出来,养上好几年。到了祭祀这一天,人们把它拉出来,给它头上裹上红布,身上披上彩色的绸缎,把它的头割下来做祭品。这个时候,这头牛想要做一只在污水中游戏的小猪,可不可以呢?你们走吧,我从来没想着当什么官。不当官,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不是很好吗?我就想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一辈子。

《秋水》篇也讲过这个故事,楚王派人请庄子为楚国的宰相,庄子对楚国的使臣讲:听说你们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被人珍藏在太庙里。那么请问,这只海龟愿意被人供奉在太庙里,还是愿意游走于水池里?楚国的使臣讲:当然愿意游走于水池里。庄子说:是啊,我也愿意做一只游走于水池中的乌龟。

卿相之位是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孔子周游列国,不过是为了寻求施展自己治国方略的地位和权势。而庄子对此尊位却不屑一顾,将做官为相比作用来祭祀的牛。他宁肯做游戏于污水之中的小猪,而不愿意做祭祀的牛。原因在于污水之中的小猪,无忧无虑,逍遥自在,而用作祭祀的牛,却没有半点自由。宁愿生于贫贱而逍遥自在,不肯贵为卿相而为外物所累,这就是庄子的性情,这就是庄子的人生追求。

《秋水》篇里讲,惠子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去看望惠子。有人告诉惠子,庄子这次来,没安好心,他是想来抢夺你的地位。于是,惠子很害怕,下令在全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也没有发现庄子的踪影。忽然之间庄子不知从哪里出来了,就这样一下子站在了惠子的面前。他给惠子讲故事。他说,有一种叫做鹓■的鸟,你知道不知道?鹓■鸟从南海飞向北海,它只会在梧桐树上落脚,没有遇见梧桐树,它不会停下来;它也不随便吃东西,没有遇见非常干净的食物它不会吃;它也不随便喝,没有遇见非常干甜的泉水它不会喝。有一天,鹓■鸟遇到了一只猫头鹰,这只猫头鹰正在吃一只死老鼠,鹓■鸟从它旁边飞过,这只猫头鹰随即发出一种警告声,以为鹓■鸟要来抢它的死老鼠。

庄子好心好意来看望惠子,惠子竟然听信谗言,以为庄子要来抢夺自己的地位。楚国请庄子做宰相,庄子况且不做,又怎么会抢夺别人的官职呢?

《逍遥游》篇讲,尧的老师名叫许由。尧做了天子,后来不想做了,他想把天子之位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为什么不接受?许由讲: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鸟在森林里做鸟巢,只需要一棵树上的一根枝条。你现在将整个森林赐给这只鹪鹩鸟,它会不安的,它也不需要。鼹鼠在河里喝水,它一天就喝一次水,每次喝饱肚子就够了。你将整个河流赐给这只小鼹鼠,从此不让其他小动物在这条河里喝水,小鼹鼠也不会接受。

许由就像这只鹪鹩鸟,就像这只小鼹鼠,他的所求很有限,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你让他做天子,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天子,不明白做天子对他有什么用。但是,他知道自己现在很自由、很自在,而做了天子以后,就再也不自由、不自在了。所以,他会做,他不愿意做。

尧后来把天子之位传给了舜。舜做了一段时间以后,也不想做了。《让王》篇讲,舜要把天子之位传给他的老师。舜的老师名叫善卷。善卷也不愿意干。善卷说:我现在感觉挺好的。冬天的时候我穿得暖暖的,夏天的时候我穿得凉凉的。早晨起来,我去田里干活,我现在身体还很好,干这样的活没有任何问题。晚上回到家里,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这里最为重要的是“心意自得”,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制约,没有紧张,没有压力,心情舒畅。这种“心意自得”,在善卷看来,是最为可贵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他对舜说:如果你让我当天子,且不要说我能不能做好,我还可以这样心意自得吗?你呀,你真的一点儿也不了解我。

人不可不劳作,劳作而不至于劳累;人不可无追求,追求而不至于成为盲目的追逐。人期待着灿烂的明日,却看不见今晚月光的皎洁;人追逐着远处的风景,却忽视了身边花的烂漫。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心意自得”是一种境界。能否达到这一境界,与物质财富的占有量无直接关系。有的人富有天下,为所欲为,而终生不能达此境界;有的人无立锥之地,衣食无着,却有心数天上的星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昭示的境界,就是一种“心意自得”的境界。

很多人可能对许由、善卷的做法不以为然,甚或认为这根本不可能,哪有这样的事情?这完全是寓言故事,是庄子故意编出来的。

同类推荐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孔子做人真经

    孔子做人真经

    圣人其实最爱说常识,圣人其实是用常识治常人。本书主要依据《论语》与《中庸》,介绍了儒家做人做事的两个方面,即一个“仁”字。其实,这并非什么大道理,只不过是为人处事方面的常识而已。如果你这么想,你的为人处事也就变得更加简单。
  • 素书全鉴(第2版)

    素书全鉴(第2版)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本书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热门推荐
  • Hi!我的28岁未婚夫

    Hi!我的28岁未婚夫

    因为双方父母的私自决定,20岁的她换了身份,摇身一变成为他的“未婚妻”。她头脑简单、行为莽撞,他思维缜密、冷如冰山。两个水火不容的人如何在这种关系的捆绑下发生转变?5年后,蜕变重生的她又会如何与他纠缠下去?
  • 天望

    天望

    人所望,为天。天所望,为何?渭水河旁,长松树下。三名少年,相对望。扶衣相跪,拱手共拜。一拜天所证,二拜地所承,三拜心所称。结为兄弟,散去,再聚首。敢笑天不够!争于天下,谁堪否?
  • 花都修佛记

    花都修佛记

    自从领养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儿之后,林日发现他竟然可以修行了!斗血族、盗仙墓,去南极看看极光,研究研究各个门派的山门在哪,顺便帮死党抢个圣女。从此,赶尸门大小姐、外熟内涩的大学英语教师、明代的保守老板娘、商场少妇、美女导游、古灵精怪的美丽女鬼等。各有性格的女人出现在他的生活里……(非11,但有些猥琐)
  • 浮生界

    浮生界

    六道轮回,生生世世。转瞬间红颜已老,白发轻舞笑秋风。沉浮中余生已逝,自叹多情空余恨。还记否,转轮台前,冰冷的眼神?还记否,姬皇殿里,夙缘再起?还记否,八百里罹罗山之巅,为爱成魔,魂飞魄散的决绝?记忆触动神伤的旋律,在这个美丽而又凄冷的季节。彷徨的我吟唱着已经在岁月的沉淀里化为尘埃的歌谣。风嘶鸣,雨滂沱,花易老,红尘滚滚往事已多少?苟延残喘,弥留世间,看沧海已成桑田!天道运转,唯情恒在,亘古不灭!
  • 权谋曾国藩

    权谋曾国藩

    曾国藩纵横官场靠的是厚道而精明的权谋术。厚道是他大智若愚的“阳谋”: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中,把精明挂在脸上,并不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让他游刃有余。精明是他审时度势的“阴谋”:官场如战场,只有懂得参透人心,对局势做出明确判断,才能长袖善舞。
  • 那年青春依然如故

    那年青春依然如故

    我忘记了当年老师狠戾的批评,忘记了所有化学公式,忘记了几何求证的方法,唯独没有忘记你。(写的都是很真实的故事,但愿你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性格。)
  • 大航海时代2415

    大航海时代2415

    什么?唐家三少被人砍飞了脑袋?贼眉鼠眼居然是个热血的宅男游戏迷!这个牛逼的数据分析高手是谁?大烟缸?好熟悉的名字!这么多起点大神在跑龙套,你还等什么!快一起来看吧!
  • 情书:于我于他于青春

    情书:于我于他于青春

    无论是最初的相遇,还是之后的相识,亦或是最后的分别,于我于他,淡如潭水,静如细流...
  • 5分钟通便

    5分钟通便

    本书教你了解便秘常识,帮你走出便秘的误区,最后提供一些解决便秘的方法技巧以及大量的饮食调理的验方和食谱。告诉人们多吃高纤维和有利于产气的食物,适当增加脂肪的摄入,多吃含维生素食品,并增加进水量。增加含纤维素的食物,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和肠的蠕动,缩短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有利于顺利排便。人们每天仅仅花费5分钟的时间就可了解专业医师所掌握的常识,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有的放矢地预防和治疗便秘。
  • 青年必读-目标的解读

    青年必读-目标的解读

    在我们的人生中,每一阶段都有应该完成的事情,那么在这个阶段就要将应该完成的事情做好,如果错过了时机,以后就很难有机会再去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