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8700000044

第44章 好大一棵树(1)

一开头的话我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中,曾经以当时延安地区的三位领导黑振东、郝延寿、帝靠山为原型,塑造过一个叫“黑寿山”的领导干部形象。我取了黑振东早年投身革命队伍的经历,郝延寿在榆林领导群众治沙的经历,帝靠山在延安领导群众大搞农田基建、发展生态农业的经历。

黑寿山之外,我在这本书中还塑造了另一位新型领导干部“白雪青”的形象。这个人物,则是以当时的延安地委书记、现在的青海省委书记白恩培为原型的。书中,毛泽东东征期间,在淸涧袁家沟白家的小炕桌上,写出《沁园春雪一事,是一件真实的史实。

在塑造这些人物时,其实延安地区当时还有一个重要人物,进人我的视野。他叫张志淸,时任延安地区行署专员。我也一直想把这个人物变成艺术形象,但是因为过于熟悉的缘故,反而不知如何去写。不过我当时对自己说,作为一个文化人,我一定要找一个机会,写一写这位叫人尊敬的老领导的。

这几年西部大开发成为中国人的一件大事。由于为中央台的一个电视片担任总撰稿,我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年年都要兜几个大圈子。在我的风一样的行走中,我接触到各地许多朴实、真诚,为一地一域的经济发展付出毕生精力的好官。每当这时,我就有一种冲动,想写写他们,或者说想找一个实例,像解剖麻雀一样,通过对一个人的深入描写,以个例反映全部,将他们的奇事告诉给世界。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张志淸专员在延安地改市以后,又担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他在这个任上又已经干了五年了,今年年届64岁,行将离休。最近,不断地有延安的朋友们打来电话说,要我把小说创作停了,抽出一段时间,写一写这位群众爱戴的老领导。于是我放下手头的事情,在2001年春天一个沙尘暴的日子里,来到延安。

二走进延安延安,这座光荣的革命城,中国民主革命的圣地,这些年来,在建设者们的努力下,已经成为一座颇具经济规模的工业城市。其农业人口已基本脱贫。工业以石油《包括有名的延安炼油厂》、卷烟、煤炭为龙头,已经形成持久的经济增长热点。延安的经济发展实力已位居陕西各地市的前列。杏子河流域治理、延河流域治理,成为联合国树立的一个样板,亦成为我国山川秀美工程的一个典范之作。城区内西沟和市场沟的打通,令这座群山包围中的城市,仿佛大西南的重庆市一样,形成一个以凤凰山为圆心的环状城市结构。

张志淸就坐在对面,我们侃侃而谈。这位老县委书记、老专员,较我在延安时,已经苍老了许多了。他显然心里装着许多的事,因此显得很沉郁。而最大的一件事是,目前延安的市长位置空缺,省上希望能够广取民意,在几位候选人中,选出一位政绩卓着、廉洁公正、老百姓最为拥护的市长来。据说,省委组织部长刚刚找他谈过话,因此,张志淸深感责任重大,压力臣大,这样,他的沉郁就能理解了。

我说,谈谈你自己吧,将你一生中最忘不7的事情拿出来谈一谈,那些感动过你的事情也一定会感动读者的,这是创作的一条秘诀。

我还说,我前些天听电视台的人讲话,他们开口闭口,总提“二老”这两个字,并且说,只要二老满意了,就证明我们的片子拍好了。一个人说,我还没有注意,后来好几人都提到这两个字,这引起了我的好奇。我问他们:“二老”是什么?电视台的人说,这二老:一是指老干部,一是指老百姓。

我的话把张主任逗笑了,他好像轻松了一些。停了一会儿,他斩断别的思维,进人到了他的回忆。

“我出生在黄龙县白马滩一个祖祖辈辈不识字的普通农民家里!”张主任说。

三两条祖训第一,你要记住你永远是农民的儿子;第二,你不能贪钱,一拿公家的钱,自己就变得不值钱了!

白马滩是一个有名的地方。黄河在这里结束了它在高原上的行程,而进入平原地带:或者换言之,这里是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的接壤池带。

64年前,农民的儿子张志清,就出生在这里。

张志清是一个独子。或者用农民的话说,叫“十亩地里一棵苗”。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全家老少守着这个孩子,为他的未来祝福。

张志淸的祖父是一个能人,明白事理的人。他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会给小孩看病,给牲畜看病。他要全家勒紧裤带,省吃俭用,供给这个孩子上学。他说:孩子将来长大干什么,那是他的事,至于现在,我们一定要叫孩子上学。

7岁那年,祖父领着他,一瓶酒,一碟菜,先拜孔圣人庙,再拜关公庙,完了,再拜老师。三拜之后,张志清上学了。

这所学校是一所有名的学校,1935年刘志丹将军率部进人黄龙山,曾短促地占领过白马滩这地方,并亲自将这所小学命名为“列宁小学。它现在叫白马滩小学。

当谈到上学这件事时,张志淸至今还对他的祖父怀着感激之情。他说那时候无论家里再忙,上学的事不能耽搁一天。

他还说,祖父这样训诫:咱们祖辈没文化,现在有点文化了,文化要给老百姓用。

遵从祖父的训诫,张志淸从岁、上小学四年级开始,就担负起过年给全村人写对子的事。这一写就写了四十多年,后来出外工作后,每年春节回去,带上纸,给村上人写。一直写到1991年母亲去世,春节不回家了,这事才结束。

上完小学,又在象山中学上了两年初中,张志淸辍学了。对那时候的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能上这些年的学,能有这么大的文化,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

辍学后,祖父托到张志淸在白马滩小学的启蒙老师,这样,14岁的他便在学校当了教员。他的启蒙老师曾是位地下党员。

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能让孩子当上一个教员,恐怕就是最高的梦想了。记得我在《最后一个匈奴》中,曾说到杨干大找到杨作新的启蒙老师杜先生,安排杨作新当小学教员的事。记得,那杜先生也是地下党员。行文至此时,我真有些吃惊。虚构和现实竟然如此接近。

当教员是1952年初的事。他教的是小学二年级。那时候政府贯彻婚姻法,扫盲,因此,教的学生年龄都比他大,而且,大婆姨大女子居多。张主任谈到这里,笑着说,这些大婆姨大女子有的要找对象,有的家里有事,他一个小先生根本管不下她们。有时候他说上她们两句,她们就跑到他家去告状。都是一个家族或邻村的人,谁也拿她们没办法。气得他跑回家去哭鼻子,对祖父说这教员当不下去了。

促使他离开的还有一个原因。家里自小为他订了一个娃娃亲,那姑娘也来这学校上学,吃住就在他家里。在学校里,姑娘一出现,大婆姨大女子们就喊:“张老师,你媳妇来了!”闹他一个大红脸。况且当时,双方家长都通着他赶快完婚。为了避开这事,他也得赶快走。

这一年,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黄龙县招收税务干部,于是张志淸瞒着家人,伦伦跑来报考。考试的内容有两个:一是会打算盘,二是会写毛笔字。这两样当小学教员的张志淸都是长项,因此,轻轻易易就考上了。

张主任叹息一声,对我说回到家以后,祖父没有骂我,只说,你成了公家人以后,一是要对老百姓好,二是当官不能贪钱,要知道,你拿了公家的钱,你的人就不值钱祖父的这两条训诫,这一辈子一直跟着我,须臾不敢忘记!”

四鸿雁于飞萧萧其羽张志淸最初当税务干部的地方,是黄龙县的三岔乡,那是个土匪占山为王、克山病肆意流行的地方。和张志清一起工作的还有我父亲。我父亲年长张志淸9岁,当时是税务所的。

我父亲在世时,常说到我们两家有很深的渊源。现在经张主任这么一说,我才知道这份感情是从半个世纪以前开始的。这是私话,这里不说。

张志淸在这段税务员工作中,有一件事情他的印象很深。那是一个雨雾蒙蒙的日子,烂柯山逢会,张志淸去收税。他看天气不好,便整理好税票和现金,提前收了摊。途经牛毛崾蛛,这是土匪经常出没的地方,他不由地加快了步子。路边打了一堆火,有儿个人围在那里烤火,他也不去理会,依旧跑步往前赶路。那天傍晚,有两个牲口贩子在牛毛崾蛛被土匪打死,抢走了钱财。这伙土匪被抓获后交待,他们还盯上了收税娃,他们瞅着收税娃连蹦带跳地跑了过去,因为天色还早,未敢下手。

后来1958年,黄龙县与宜川县合并,工作成绩优异的张志淸,来到宜川的秋林公社担任副书记。1961年分县后又回到黄龙,做团县委书记。他在任期间,黄龙团县委、白马滩公社团委,被省上树立为典型。1964年初,他参加了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即上调延安团地委。接下来的工作是调任村权、批斗、戴高帽子,下放“五七”行斗批改延安县团委书记。继而,到中央团校学习,毕业后从学校就到宜君县搞社教。接着经历文革,靠边站,文革结朿后,调回延安地区,革委会组织组审干办负责人,后任延安地区文革结束后的第一任团地委书记。

上面这些是流水账。但这个流水账十分重要和必要,他记录了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农家孩子,成长和成熟的过程。《诗经》里说:鸿雁于飞,萧萧其羽。正是依靠他的勤勤恳恳的工作,他的过人的才华,再加上有一点文化,张志淸慢慢从基层中脱颖而出。写到这里,不由得也让我们感动共和国年轻时候那种“唯德是举,唯才是举”的用人制度。

在担任团地委书记期间,他的宽厚令他拥有许多朋友,而很多明友是北京知青。现在的许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国内国外的北京知青,回延安时都一定要看看他,他们还记得这位老大哥当年对他们的呵护和帮助。

记得1994年的秋天,几个北京女青年回村子里去,张专员工作忙,要我去陪她们。几个姑娘…进沟,望见村子,就哭成一团,那份感情,令陪同的我也落了泪。

有一对移居香港、家资几十亿的北京知青,男的当年正是团地委树立的典型。张志清设法将男的调到地委办公室工作,又将女的调到地区文化馆。他们时时念起张志淸的好处,不敢忘记这个在困难时期给过帮助的人。最近,他们出资1800万元,在插队的地方为延安建立了一所中学。

五宜川岁月从1974年到1979年,张志清在宜川县工作,担任县革委会主任。

宜川是黄河边上的一个县,隔黄河壶口瀑布与山西吉县相望。相传,早年宜川县城和吉县县城都在黄河边上,那时这边的县老爷一拍惊堂木,那边的衙役们就升堂了。两县相扰,后来官司打到皇上那里,皇上说,各退90里,设县。这是流传在这一带的一段历史掌故。

文革中宜川县是一个重灾区,武斗十分厉害,派性严重,后来由“三支两军”的军代表任县革委会主任。军代表不懂地方工作,闹得矛盾激化,因此,上级急阔工作经验丰富的牟玲生同志前往宜川任县委书记,三十岁出头,既有魄力,又善于团结同志,熟悉基层工作的张志淸同志任县革委会主任。

“我一生都是去干难的事,宜川是这样,志丹是这样,黄陵也是这样!”每当回首往事,张主任常常这样叹息。

叫人钦佩的是,那些复杂纷乱的局面,只要他一去就能迎刃而解。而矛盾化解之后,接着就是发展,这个县的经济很快就上去了,这就叫水平吧!而这,也就是为什么上级总要将那些困难的工作交给他的原因。

张志淸在宜川干了三件事。

第一件,淸理极左思潮影响。

第二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修筑穿越壶口瀑布的兰州宜川公路。

第三件,解决老百姓的吃水问题。宜川县境内有着许多块零碎的旱原,这些旱原上的老百姓,祖祖辈辈靠吃下雨囤积起来的窖水生活,或者用毛驴到山下去驮水。“你要为老百姓做好事!”张志淸看到宜川农民的苦焦,想起祖父当年说过的话,他发誓在他手里,要解决老百姓的吃水问题。自此,在宜川县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原面搞中高抽,小原面搞小高抽”的引水上山工程。截止张志淸离开宜川时,中高抽共搞了10多处,小高抽共搞了50多处,此举基本上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问题。

六辉煌在志丹一志丹县是刘志丹将军的故乡,又曾经是长征结束后,中共中央的临时居住地,史称“红都”。志丹原名保安,俗称“山保安”,境内山大沟深,荒凉空旷,人民吃苦耐劳,好勇仗义。

1978年志丹县在农业学大寨中搞强迫命令。当时有两个在该县插队的北京知青,将状子告到李先念那里,李先念动了真怒,遂派夫人林佳楣下来调査这事。一时节志丹县境内人心惶惶,省、地工作组进驻后,县领导班子靠边站,全县被挂起来的干部包括农村基层干部竟达3300多人,还有10人被关了禁闭。志丹问题当时在全国都成了一个焦点。

组织这时候记起了张志淸,于是急调他交代一下宜川的工作,赶往志丹去救火。先担任县革委会主任,一年后任县委书记。

“一触即发”是尘集志丹的中央、省、地新闻记者对当时情况的说法。我那时候已经在延安日报工作,志丹的情况多少也听说了一些。

组织上没有看走眼,张志淸确实是处理这类难缠事的最合适人选。

面对这一团乱麻,真让人有“老虎吃天,没处下爪”的感觉。张志淸一番调查研究以后,自告奋勇,由他牵头,从最难的一件事抓起。这件事就是落实干部政策。他认为,凡事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在当时,这件事是主要矛盾,只要这件事抓好了,别的事就会迎刃而解。

一共挂起来了3000多名干部,还有10个被关在监狱里。这些干部大部分都是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建中的积极分子,骨干力量,乡村一级领导。只是农田基建中作风粗暴,强迫命令,才在整顿中被挂起来了。

“这些干部都是当地的人物,用好了,会拼命地干工作,用不好,会成为你工作的对立面。你要在志丹工作,离开了他们还真不行!”张志清说。

这是一拨人。还有一拨人,是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所谓“保守派”,因为反对农业学大寨的一些做法,被视为有右倾思想错误,而被处理的人,这两拨人原来就是对立面,现在则同样地都被挂起来了。

宽厚的张志淸经过调査研究以后,认为这些干部其实都是好干部,他们即便有错误,也是人民内部矛盾。

去志丹不到一年,也就是说到1979年年底,在张志淸的主持下,3000多名被挂起来的干部,平反得只剩下13个人,10个坐禁闭的只剩下一个人。

给这些干部平反以后,张志清觉得工作还没有做完。他深知农村基层干部艰难,觉得不光要他们工作,还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于是亲自到地区和省跑动,要回来100个农转非指标,50个招千指标,为这些基层干部解决实际困难。

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大胆地起用这些干部了。例如有个县委副书记叫周万龙,工作有魄力,为农田基建出过大力,因为有捆绑群众的事情,被免去职务,留党察看。在落实政策中,在张志淸的主持下,为这位同志提前恢复了党籍,并在那年秋天,因为他工作突出,被评为劳模。

同类推荐
  •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本书从现存的我国各民族的婚俗习惯出发,力求客观地加以介绍,使读者能粗略地了解、掌握我国婚姻有史以来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表现出的差异判断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趋势,以便于使我国婚俗礼仪向更简捷、更健康、更经济、更文明、更具民族特色的方面发展和确立。
  • 走进天宫院

    走进天宫院

    本书介绍了阆中市天宫院,收录了“中国风水第一村——天宫院”、“西河老街”、“天宫院罗盘广场罗盘详解”、“麒麟奔日天纲墓”等文章。
  • 学洒脱斋夜话

    学洒脱斋夜话

    最近要出个新册子《学洒脱斋夜话》,依例总得有个序,他序也好,自序也罢,别一开卷就秃头把脑的歇着个大顶,好像咱内分泌多旺盛似的。忽一日,在网上闲溜达,见一网友趣解“洒脱”一词,说何为洒脱?就是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不禁莞尔。随即一想,坏了,居然让这小子一语道破“洒脱”真谛,拔了个头筹。你想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活一世,明白到这个份上,还不叫洒脱吗?有首歌扯起嗓子叫唤“潇洒走一回”,可到头来你不会、不敢、不能“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走人,潇洒就算潇洒,那离洒脱还远得很。
  • 程程访问

    程程访问

    好的访谈节目要靠主持人的功底。事前要做好功课,要同自己的同事仔细商讨,要尽可能了解对手的一切,要打算应对各种可能。即使有了最充分的准备,也常常会发现嘉宾的实际状态远不是那么回事。但程程有丰富的采访经验,更重要的是她的真诚,因为任何访谈都是人与人的沟通。而且,一个好的访谈节目,本来就不会因循他人的旧轨,应该作更具深度的发掘。
  • 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

    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和人文底蕴的文明成果,是大学的灵魂。本书由厦大退休老教授编写,论述厦门大学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爱国精神、以罗扬才烈士为代表的革命精神、以萨本栋校长为代表的抗战时期内迁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以王亚南校长和陈景润院士为代表的科学精神。这四种精神是厦大优良的办学传统,是厦大人文历史积淀,是厦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热门推荐
  • 我的狼爸时代

    我的狼爸时代

    素质教育侧重“顺”着孩子的性情发展。其间,采用种种方法调动本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走上正轨。应试教育则相反,侧重“逆”着孩子的性情发展,对褒错打,让孩子接受被动式教育,一旦觉悟同样步入正轨。一种是引导、启发;一种是硬灌、强压。如何让二者之间适度地和谐起来呢?小说将视角对准当前的教育问题,通过写一个离异父亲,为了培养孩子,远走他乡复读的故事,揭示了作为家长面临教育问题的困惑。
  • 冷酷总裁的整容妻

    冷酷总裁的整容妻

    人生就像一杯苦咖啡,悲剧中体会丝丝苦楚。历经撕心裂肺,心如死灰。选择整容,这绝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绝美女子整容归来,只为一雪前耻!不过,她的人生总是令她把握不定······她和他的亲生弟弟产生爱恋,那也绝不是她的过错;……但最终梦断豪门,究竟是误会还是阴差阳错?------喜欢请进入《冷酷总裁的整容妻》,呱唧呱唧~~~~
  • 黑手

    黑手

    屠龙一战,龙族彻底消亡,万年后的今天,人族早已成为整片中陆的主人。正当人族本该高歌前进的时候,几块不起眼的石块在一间密室中重见天日,龙族再现、魔族开始南侵......这片迷雾背后到底隐藏这什么?
  • 年少的青春,我们曾一起疯狂

    年少的青春,我们曾一起疯狂

    爱情——一场校园的青春恋爱蔓蔓的萌发,滋生,成长……友情——时间就此悄悄的离去,分离似乎永远都在前方的不远处,一点点的靠近……竞争——作为对手的你不是我最大的困难,因为世上没有真正的战胜……父母——就算回忆里只有我呱呱落地哭闹,那你们当初,是否有过不舍……奶奶——含辛茹苦的哺育,岁月却催您老,额顶白发几时多……
  • 帝王阙

    帝王阙

    那个位置堆积满了白骨,血与肉。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去抢夺呢?因为那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不用再居人之下。
  • 《顶级偷心贼:无良学生》

    《顶级偷心贼:无良学生》

    陈童鞋有一门绝技,什么绝技?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陈童鞋有一堆朋友,什么盆友?高帅富、?潘磕小蟠痢⒗系纳俚亩加小3峦幸蝗浩拍铮裁雌拍铮啃÷芾颉⑿∏逍隆⒂恪⑻烊淮簟⑵湍铩⒉〗勘壤?nbsp;,总之是应有尽有。在一次偶然偷窥美眉底裤的时候,无意救下了黑道大佬,陈童鞋从此过上了“奉旨追女”的美好校园生活。
  • 要成效,千万别瞎忙

    要成效,千万别瞎忙

    判断一个人能不能在职场中获得成功,不在于他是否努力工作,而在于他能不能忙出成效。每多时候,“忙而无效”对于我们的工作进展和事业发展没有任何益处。益处。我们必须有效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成功。本书旨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广大的职场人士,如何忙出成效,提高工作效率,“忙到点子上”。从而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最应该做的事情上,最终实现“忙而有效”、甚至“不忙也有成效”的目的。
  • 九幽撼天

    九幽撼天

    我的一生,可能也只有这一天可以去扭转命运——就算是星辰坠落大地毁灭,也无法阻拦我!所以,管他什么宿命,什么轨道。我只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即使是月沉星坠逆天悖命,我也要改变所谓的“宿命”!
  • 庄严毒妃

    庄严毒妃

    穿越醒来变成半个哑巴,之后还要被人追杀,这还不算,且这个身体的使用寿命也快到尽头了......重生怎可不惜命!与另一个自己合二为一,被人笑称“半哑废柴”却巧妙利用。找爱人,觅仇人,寻双亲。一道圣旨,嫁入王府,她坦然接受,嫁给最有名的鬼王爷。谁人不知这鬼王痴傻呆愣,又双腿残疾,整日靠轮椅行路。又有谁知道他才是最腹黑的那个?众人皆笑半哑废柴与傻子残废乃是绝配,岂知她竟是那令黑白两道都闻风丧胆的医毒女王?冢默烟喃喃自语:“夜非夜,你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鬼王回头眺望:“烟儿,我何时才能拥你入怀?”
  • 短篇故事:曾经

    短篇故事:曾经

    原本无忧无虑的人儿为何变得沧桑,一千年的折磨换来三生三世的厮守,却抵不过司命的一纸空文。三生悲哀人生能否让爱起航,再次相见两相望而不识,是阴谋诡计还是他残忍如蝎。活在过去的她能否在次爱上这个伤心欲绝的男人。